【第1句】:太平間的氣氛——死氣沉沉
【第2句】:我和媽媽一起吃芥末調的粉皮兒,辣得我直叫。媽媽笑著說:“蔥辣眼睛蒜辣心,芥末就辣鼻子上的筋。夠味兒吧?”(河南·安陽)
【第3句】:【居者無載,行者無埋】(諺)指居家的人不把東西裝在車上作遠行的準備,遠行的人也不會把財物埋藏起來作定居的準備。
【第4句】:【坐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慣)比喻幸災樂禍。
【第5句】:頭發絲兒打結——難解難分;難分難解
【第6句】:菜籽里的黃豆——數它大
【第7句】: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第8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9句】:【擺譜】“擺譜”指擺門面、擺架子、擺氣派。是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那么,“擺譜”是怎么來的呢? 18世紀,清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和平局面的出現,再加上清朝實行“攤丁人畝”政策,造成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口已首次超過四億,相當于解放初期的人口數量。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耕地面積的相對縮小,當時京師一帶地區情況更是突出,再加上人為因素,清朝統治階層八旗貴族在京郊跑馬圈地,搶占良田,因此,人們不得不開始向人口稀少的東北和西北移民。這些從北京一帶出來的移民,到達目的地后建立起了村落,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老輩家都有家譜,于是大伙坐到一塊,將各自家的家譜擺開,看看誰家的譜大,從而確立起不同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這就是“擺譜”??磥肀玖x的擺譜和現代意義上的擺譜有相近之處,都是貪大。不過原意淡出,只剩鋪張和顯擺了。
【第10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諺)褶:包子上端的折紋。指包子的肉餡在里面,好看的褶上卻沒肉。比喻看人與物要看實質,不要看表面。
【第11句】:【正擔好挑,偏擔兒難挨】(諺)指扁擔兩頭重量一樣的容易挑,兩頭輕重不一的難挑。也泛指正位的負擔容易承受,歪邪的壓力不好擔當。
【第12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諺)比喻人的追求與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強求一致。 也作蘿卜青菜,各有一愛。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第13句】:【春風得意馬蹄疾】釋義:這是孟郊《登科后》詩句。原形容封建時代文人科舉及第的歡快心情?,F用來形容人心情愉快,動作敏捷。例句:春風得意馬蹄疾。王一民邁著輕快的腳步,順著霽虹橋往道里走去。
【第14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諺)百足之蟲:一種多足的爬蟲,即馬陸,軀干多節。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實力的權勢門第,雖然衰敗,還不至徹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蟲,三斷不蹶。 百腳之蟲,至死不僵。
【第15句】:【狗肉不上席】這是統行于民間的俗語,現在常用來形容某人素質差難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東西用此話作比。其實,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僅可以上席,還曾把狗肉列為祭祀大禮的專用品,在周朝,那時狗肉是周天子專用食品,貴重如金,官員都沒有資格享用這種美味。佛教傳人后,佛學典籍認為狗是不潔動物,禁止徒眾食用,由此影響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幾乎都是佛教的鐵桿信徒,他們曾多次頒布禁食狗肉的詔令。唐高祖李淵、女皇武則天都先后頒布《禁屠詔令》,嚴厲禁止宰殺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貽謀錄》載:屠殺狗,吃狗肉都要處以斬刑。到滿族貴族入主中原以后,這類規定也沒有放松,不僅不能吃狗肉,連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歷史上禁吃狗肉的規定延續如此之久,對于狗肉不能上桌,發揮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實際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第16句】:【龍多乃旱】(諺)龍多了,互相推諉,誰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誰也不負責,反把事情耽擱了。 也作龍多不治水。 龍多旱,人多亂。
【第17句】:【到鄉隨鄉,騎馬隨鞍】(諺)指到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里,就要隨順著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和人情,這跟騎馬必須貼著馬鞍是一個道理。 也作“騎馬隨鞍,入鄉隨鄉”。
【第18句】:【做生日(做壽)】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過,但怎么過,差別卻很大,有句俗語叫“窮不過生日富不過年”。其實,過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講究的。 “做生日”的習俗由來已久,有明確記載的是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親若在,生至經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碧拼庖摹斗馐下勔娪洝そ嫡Q》記述更確鑿:“近代風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會。”那么,做生日的本義是什么呢?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感激母親賦予生命。十月懷胎,備嘗艱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臨盆,可以說喜悅與痛苦并存,新生與死亡同來,母親需要承擔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負擔,常言說“兒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義就是感激母親賦予生命?!鞍ОЦ改福役緞凇保佰尽笔莿诳?、辛苦的意思,希望通過做生日追思母恩。在這方面有幾個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楊堅生日那天不許殺豬宰羊,要求舉國吃素以追思雙親;唐太宗及五代時后漢高祖都不搞生日喜慶,而是舉行紀念儀式?!额伿霞矣枴返淖髡哌€痛斥有些人設酒慶生日為“無教之徒”??梢?,當時“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紀念父母。還有一種說法是消災去邪,是帶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為醫療條件簡陋,接生方法不夠科學,一旦遇有難產,母子性命堪憂。因此,古人把孩子誕生這天當做危險之日,成為提心吊膽的關口,因而要消災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這天,要給孩子精心制作紅衣服、紅腰帶、紅帽子等作為生日禮物,一日慶祝生日,一日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希望化險為夷,保證健康的作用。特別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買一條紅腰帶系上,成為風俗。做生日還有一種說法是慶祝生命的延續和興旺。這天父老鄉親前來送禮祝賀,備酒慶祝。做生日的習俗延續至今,應該三說合一,慶賀在內,感恩在內,消災在內,三全其美,許多人都是這樣踐行的。
【第19句】:【越渴越吃鹽】(諺)吃鹽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鹽,越吃鹽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沒錢,卻越需要花錢,或越是無力應付困難,困難偏偏越多。
【第20句】:【假馬賣了個真馬的價兒】(慣)比喻把差的當好的來用。
【第21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22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釋義: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別的地方去?!白浴庇肿鳌案?、“會”。 “人”叉作“爺”、“依”。儂:我;你。例句:希真對女兒道:“我兒,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執著,去休,去休!”
【第23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諺)衙:公府衙門。當官一任三年,任滿隨即調離,故不修衙門;旅客隨住隨走,任憑旅店破舊,也絕不維修。 指臨時應付的差事,不會作長遠打算。
【第24句】:小華明明知道小強在搞小制作,卻故意問:“你這是在擺弄啥呢?”小強說:“你是和尚戴個道士帽,裝啥迷瞪僧呢?”(河南·鄧縣)
【第25句】:拿著棍子叫狗——越叫越遠
【第26句】:【惡有惡報】(諺)指作惡的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原為佛家勸誡世人改惡從善的禪語,后傳為警世語。 也作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惡善到頭總有報。
【第27句】:【寧少路邊錢,莫少路邊拳】(諺)離家出遠門,寧可身邊少帶盤費,也不可少了防身的武功。舊指出門在外,總得有護身拳術,以防吃虧受欺。
【第28句】:泥人遇木偶——面面相覷
【第29句】:鴨子學上樹——力不能及;力不從心
【第30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31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諺)尾巴梢上的毛發白,表明這匹狼已經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對付。 比喻歲數大、經驗多的敵人,難以制服。
【第32句】:大蒜老了——扯破衣裳分家
【第33句】:【人怕上床,字怕上墻】(諺)指寫的字掛墻容易發現敗筆。
【第34句】:【踩著別人腳印走】模仿或學習。成語:步人后塵。劉紹 棠《蒲柳人家》:“所以我想讓滿子今年趕快上學,踩著他姑 父的腳印步步高升。”
【第35句】:【畫虎不成反類狗】(慣)老虎沒畫成,卻畫得像只狗。比喻本想辦好事情,沒想到卻搞得更糟。 也作畫虎不成,反倒類犬。 畫虎不成,反類其狗。
【第36句】:扯鈴扯到半空中——空響(想)
【第37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釋義:比喻自尋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難或危險是自己造成的。例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和我無關!
【第38句】:【空對空】(慣)1指講話、寫文章沒有實際內容。2指什么東西也沒有。
【第39句】:【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40句】:樹葉掉下來捂腦袋——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第41句】:【潑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釋義:比喻事情已做了,不可挽回。例句:有的說:“潑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接受教訓,互相監督,今后別犯這樣的錯誤就是了。”
【第42句】:吃藥用冰糖作引子一又苦又甜
【第43句】:【人怕逼,馬怕騎】見“馬怕騎,人怕逼”。
【第44句】:【 插起翅膀也飛不出去】表示不可能走掉。成語:插翅難 飛。明代《二刻拍案驚奇》:“衙門封鎖,插翅也飛不出去。 況且房里兀自關門閉戶的,打從那里走得出來?”
【第45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金錢可以鼓勵人冒險。香港金庸《笑傲 江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去背回尸首,賞三十兩銀子?!?/p>
【第46句】:【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氣或有作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稱為“大丈夫”的不多,因為它的標準實在太高?!按笳煞颉币辉~源出戰國時期的“亞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資格稱得上“大丈夫”?!睹献印る墓隆酚涊d了孟子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景春討論大丈夫的對話。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認為,說到大丈夫,只有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才可當之無愧。張儀和公孫衍兩人,一連橫,一合縱,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戰國時期的天下大勢。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這兩個人,稱之為大丈夫。對景春的說法,孟子立場鮮明地堅決予以駁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體系中,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不配稱為大丈夫,他們展現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靈,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忘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數典忘祖的勢利小人。孟子認為只有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孟子雖然鄙視張儀、公孫衍,但孟子的主張在當時卻到處碰壁,不被諸侯采納,不被看重,而張儀、蘇秦等縱橫家,卻能左右諸侯,發揮著決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丈夫”一詞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為大丈夫演化。
【第47句】:【名字后頭帶個長,說話放屁】比人響指當了官就盛氣凌人, 有人奉承。戴厚英《人啊人》:“自打他名字后頭帶個長,說 話放屁比人響,那些拍馬屁的就圍住了他。”
【第48句】:我對參加數學競賽信心百倍,認為自己一定穩操勝券。爸爸提醒我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你還要多下工夫?!保ńK·海安)
【第49句】:【好過的年,難過的春】(諺)農歷大年是容易過的,但整個春天是難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窮人沒糧又沒錢,難以度日。
【第50句】:【孺子?!俊叭孀优!爆F在用來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此典出自《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子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边@里的孺子,乃春秋時齊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載齊景公非常寵愛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官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銜繩子,讓孺子當牛騎。孺子正玩得高興,一不小心從“?!北成系讼聛?,那繩子一下子把齊景公的牙齒給掛斷了。顯然,當年的“孺子牛”,是指齊景公對孺子的寵愛有加。可見父愛無疆。魯迅先生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睂⑵潼c化,把父愛升華為對人民大眾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第51句】:【輕不得,重不得】(慣)輕了沒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說、怎么做都不行,令人為難。
【第52句】:【 加拿大,大家拿】模仿“加拿大”國名的讀音,加以變通, 諷刺私拿公物的現象。或說: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 家拿。《隨筆》(1995,1):“他和他學生的財物,則當然變‘加 拿大’為‘大家拿’,被覬覦者乘機占為已有?!?/p>
【第53句】:程嬰舍子救孤兒——大義凜然
【第54句】:【荷花結籽心連心】釋義:比喻關系密切,一條心。例句:這個事,我們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們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結籽心連心.你一定要多關照。
【第55句】:【砌墻千朝,拆屋一日】釋義:借指建設困難,毀壞容易。例句:毛頭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廳拆去。俗話說,砌墻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腳,一霎時,一座楠木花廳就墻坍壁倒,屋頂翻身。
【第56句】:羊群里跑出頭驢來——哪里來的野種
【第57句】:【砍一枝,損百枝】借指傷害一人,影響同類人。海外張愛 玲《連環套》:“再則我們修道院里也不止我一個人,砍一枝, 損百枝,上頭怪罪下來,我還想活著么?”
【第58句】:【不怕稠吃,就怕稀化】(諺)稠吃:吃得多。稀化:零星花錢。指在經濟開支方面,不怕有計劃的整堆開支,就怕無節制的零星花錢。
【第59句】:一條道兒走到黑——死心眼
【第60句】:驚險小說——危言聳聽
【第61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諺)熊:窩囊,無能。當兵的無能,只是一個人,影響不大;將領無能,就會影響全軍的戰斗力。指軍隊戰斗力的強弱,將領的指揮是關鍵。也泛指凡是領頭人無能,事業就非破敗不可。
【第62句】:龍王爺作法——呼風喚雨
【第63句】:【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諺)比喻好吃懶做、揮霍成性的人,不會有積蓄。
【第64句】:【木匠要巧,郎中要老】(諺)郎中:醫生。指木匠的手藝越巧,越能制作出精美的成品;醫生的年齡越大,臨床的經驗越多,治病越有把握。
【第65句】:【螞蟻尿到書上——濕不了兩個字】(歇)濕:諧“識”。指識字不多。
【第66句】:【散步】飯后散步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有諺贊日: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這種習慣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這個詞的產生與古人食藥風氣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壽,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風氣。所謂“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硫黃五種礦物質,這是主要成分,此外還包括萎根、防風、桔梗、海蛤、白術、人參等藥材搭配。服藥后,不能靜臥休息,必須行走,以刺激藥性發作。原因是藥物中某些成分含較大的毒性,會對人體構成傷害。服藥后,若能使藥性發作,身體發熱,就能減輕毒性對身體的傷害。藥性的呈現,被稱為“散發”,散發說明藥已得力。如果藥性不顯,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服藥后行走,目的是藥性顯現,這叫做“行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到,服用“五石散”,不僅不能延年益壽yipinjuzi.com,反而對身體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風趨于衰落,而“行散”這種漫步的方式卻對身體有益,被人們保留下來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現在意義上的“散步”已與服藥行散脫了鉤,變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第67句】:【問門道】(慣)比喻尋找能夠達到目的或辦成事情的途徑。
【第68句】:爸爸鋤地到吃午飯時才回家,吃過飯,碗一丟,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對爸爸說:“現在是閑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著說:“麥鋤三道草,粒大稈不倒。現在不抓緊,小麥拔節以后就不好鋤了。”(湖北·鐘祥)
【第69句】:【 頭三腳難踢】事情開頭難。蘇叔陽《左鄰右舍》:“都說頭 三腳難踢,可您一腳就踢在腰眼兒上,把個羅鍋兒廠子踢直 了”
【第70句】:【刀切豆腐——兩面光】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71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發威,不能動彈】(歇)動彈:活動。指厲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風也無濟于事。
【第72句】:【饅頭落地狗造化】(慣)造化:福氣,好運氣。諷刺人意外地得了好處。
【第73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諺)人上了七十歲,就難保一年能活到頭;上了八十歲,就難保一月能活到頭。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隨時可能結束的準備。
【第74句】:剜肉補瘡——顧此失彼
【第75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諺)指人沒有傷害老虎的心思,但老虎卻是存心要吃人的。常比喻善人無意傷惡人,惡人卻是存心要害善人的。 也作人無傷虎意,虎有吃人心。 人沒傷虎心,虎有傷人意。
【第76句】:我照媽媽的話拿來了蒸籠,媽媽問我是怎么拿下來的,我說·是用凳子搭腳拿下來的。媽媽說:“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樹來捉麻雀?!保ê薄な祝?/p>
【第77句】:姐姐就要去東山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了。頭天晚上,一家人都在為她的遠行做準備。她的同學見了說:“這就叫一個殺豬的,三十二個拉腿的。”(山西·太原)
【第78句】:腦殼上安風扇——出風頭
【第79句】:【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俗語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有創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犢不懼虎。” 東漢末年,劉備的大將關羽率軍襲擊曹操的襄陽和樊城,打得曹軍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龐德前去增援。龐德領兵來到樊城腳下,與名將關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龐德是員勇將,且年輕氣盛,和關羽大戰一百多回合,分不出勝負,雙方各自鳴金收兵。關羽退回營寨后,對關平說:“龐德刀法很厲害,是個對手?!标P羽還說:“俗話說,初生之犢不懼虎?!饼嫷码m然勇猛,但缺乏經驗。當時正是秋季,陰雨連綿,河水猛漲,于是關羽采用水攻戰術消滅了曹操派來的七路援軍,擊殺龐德。龐德是第一個不怕虎的牛犢。
【第80句】:大年初一看日歷——日子長著哩
【第81句】:爸爸買了很多蘋果,準備分給叔叔一點兒,就叫媽媽到鄰居家去借秤。媽媽去了很久沒有回來,爸爸惱火地對我說:“快去叫你媽回來,怎么搞的,莫不是在‘抱窩’?”(湖南·道縣)
【第82句】:【金子還是金子換】雙方相當,不吃虧。清代《紅樓夢》: “你是個要強的人,俗語說的,金子還是金子換,誰知竟叫老 ,爺看中了!你如今一來,可遂了你素日心高志大的愿了?!?/p>
【第83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84句】:【大魚奔深水】釋義: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門或大單位。例句:“縣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瑤瑤鞭桿,大魚奔深水、古今一理?!?/p>
【第85句】:一分錢買十一個杏子——分文不值
【第86句】:【老鼠眼看天】(慣)比喻目光狹隘、短淺。
【第87句】:戲臺上敲小鑼——幫腔
【第88句】:【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到別的麻煩。泥、你諧音,又指牽 涉到對方。《文匯報》(1984,5,10):“不揭彭的問題,說明自 己也有問題,怕拔出蘿卜帶出泥?!?/p>
【第89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釋義:蚍蜉:大螞蟻。撼:搖撼。嘲笑人不自量力。例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第90句】:吃豹子膽長大的——兇惡極了
【第91句】:【和尚不知道士】和尚是佛教徒,道士是道教徒。指互不 了解。馬烽《劉胡蘭傳》:“唉,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 士,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哩?!?/p>
【第92句】:【雙肩抬一張嘴巴】見“兩個肩膀扛張嘴”。
【第93句】:【土地老爺住深山——自在沒香火】(歇)比喻人受冷落,無人理睬。
【第94句】:溫室里育種苗——新道道
【第95句】:合唱隊的演出——異口同聲
【第96句】:兩手托刺猬——棘手;扔出去舍不得,托著刺得疼
【第97句】:【破天荒】“破天荒”有開天辟地頭一回的意思,意為打破常規,首先出現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短妻浴泛退纬瘜O光憲《北夢瑣言》等文獻。據記載,唐代的荊州南部地區(今湖北),雖然文人書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選送)舉人進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稱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沒有一個考中。意同現在某中學高考無人考上戲稱“剃光興”一樣。唐宣宗大中四年,終于有一個名叫劉蛻的舉人考中了進士,這才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鉉鎮守荊南,他感謝劉蛻為荊南爭了光,贈給劉蛻“破天荒”錢70萬以示資助。劉蛻從不輕易接收別人饋贈,遂謝絕了崔鉉的好意,并回信感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日天荒?!贝笠馐钦f,五十年來是人們荒廢學業造成荊南地區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荊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稱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對“破天荒”之說有意見,不能接受。由于劉蛻脫穎而出的“破天荒”壯舉,使人們改變了對荊南地區的偏見,而“破天荒”也成為一個典故流傳下來。
【第98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99句】:棺材里的臭蟲——咬死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