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賣了鞋子買帽子一顧頭不顧腳
【第2句】:【好酒不怕巷子深】見“酒好不怕巷子深”。
【第3句】:【比登天還難】極言困難,簡直做不到。李白詩:蜀道之 難,難于上青天。老舍《駱駝祥子》:“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 兒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
【第4句】:【拿著草帽當鍋蓋——亂扣】(歇)扣:本指朝下覆蓋在鍋上,轉喻給人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指沒有根據(jù)地給人安上某種罪名或不好的名聲。
【第5句】:【會家不難,難家不會】見“難家不會,會家不難”。
【第6句】:【天落饅頭,也要起早去拾】(諺)指機緣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7句】:【一個蘿卜一個坑】實實在在,沒有空缺。多指每人有一 個崗位。類似的:一個鉆眼一個釘。諶容《關于豬仔過冬問 題》:“現(xiàn)在人浮于事_哪個局不局不是七八個局長?群眾說,不 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兒,是八個蘿卜擠一個坑兒!”
【第8句】:【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愛】(諺)狗生的崽子狗知道親,貓生的崽子貓知道愛。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愛。 也作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親,不養(yǎng)的不親。 貓下的貓?zhí)?,狗養(yǎng)的狗愛。
【第9句】:【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指職業(yè)收入倒掛的現(xiàn)象,高科技 職業(yè)收入低于簡單勞動?!吨袊嗄陥蟆? 1999,7,7):“舊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現(xiàn)了‘制導 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畸形格局?!?/p>
【第10句】:【跑了一條大魚,撈了一網(wǎng)蝦】比喻收獲不大,沒有達到預 期目的。周立波《暴風驟雨》:“‘跑了?’好些人同聲驚問。 ‘這才是跑了一條大魚,撈了一網(wǎng)蝦?!ㄓ老舱f。”
【第11句】:【小大姐兒裁稿子——閑時置下忙時用】(歇)小大姐兒:舊時稱大姑娘。褯(jie)子:方言,尿布。指事先做好準備,以應以后急需。
【第12句】:【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慣)陸賈、隋何:都是秦末漢初說客。 比喻能言善辯。含諷刺意。 也作“開口賽隋何,搖唇欺陸賈”。
【第13句】:【毒蛇口中吐蓮花】釋義:比喻陰險毒辣的壞人,偽裝善良。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咬人狗,不露齒”,“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
【第14句】:氣溫突然下降,晚上,媽媽匆忙在燈下給我趕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說:“你就是狗伸舌頭不干活,雞蹺爪子沒奈何?!保ㄗⅲ禾鞜峁凡派焐囝^,天冷雞才提爪兒。)(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15句】:【要知朝中事,鄉(xiāng)間問老農(nóng)】(諺)要想知道朝廷的政事,最好是到鄉(xiāng)下去問老百姓。指上層社會的政策效應,只有下層的人民群眾感受最深。 也作“要知朝中事,去問鄉(xiāng)下人”。
【第16句】:【麥收八十三場雨】(諺)八十三:農(nóng)歷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場好雨,保證種好;十月有場好雨,麥根扎牢;三月有場好雨,顆粒飽滿。指農(nóng)歷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場好雨,就能保證麥子豐收。
【第17句】:班里有幾個同學說話,班長管他們,他們也不聽,老師知道后批評了這些同學。回家后我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他們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見貴人不下跪;打一巴掌才過勁兒,過一會兒還想鬧個氣兒”。(河北·行唐)
【第18句】:【打蛇隨棍上】釋義:用棍子打蛇,蛇倒順著棍子爬上來了。比喻因勢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練,打蛇隨棍上,一步步追入。
【第19句】:【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諺)誤了農(nóng)時只是一季沒收成,教育孩子的事耽誤了,那可是一輩子的大事。指教育子女是頭等大事,千萬不能含糊。 也作“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
【第20句】:【門神】門神畫像多為唐代名將秦瓊和尉遲恭。傳說唐太宗即位后身體很差,夜間多做噩夢,常見群魔在寢殿內(nèi)外拋磚扔瓦,凄厲呼叫。群臣建議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wèi)于宮門兩旁,果然,太宗不再夢見鬧鬼。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制二將戎裝像,怒目發(fā)威,手持鞭锏,懸掛于宮門兩旁,效果依然。后流傳民間,人們在畫像兩邊添加一副對聯(lián)“昔為開國將,今作鎮(zhèn)宅神”,與畫像一起貼于門上,鎮(zhèn)守宅門。門神的形象很多,還有鐘馗、穆桂英、四大天王等。與其他神祗相比,門神所受禮遇較差。每逢新年,戶主買一張新畫像,把舊的撕掉,然后貼上就算完事,所謂“舊桃換新符”,沒有供品也沒有鞭炮迎送。難怪有一劇本寫門神滿腹委屈請玉帝另選高明,要撂挑子不干了。
【第21句】:【牛頭不爛,多費柴炭】(諺)牛頭沒煮爛,是因為火力不夠,多加些柴炭就是了。比喻辦事遇到難題,多下點工夫就成了。 也作“牛頭不爛多加火”。
【第22句】:一天晚上,奶奶讓我上街買東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說:“一分膽量一分福,十分膽量住瓦屋。別害怕,去吧?!保ê幽稀の臼希?/p>
【第23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無須改名 換姓,躲避隱藏。古華《浮屠嶺》:“想過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時候壞了事,左不過我一人去領罪,坐牢,決不牽 連旁的叔伯、老表!”
【第24句】:【走殺金剛坐殺佛】(慣)殺:表示程度深。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得名。佛寺中塑的金剛是立像,佛是坐像。比喻苦樂不均。
【第25句】:棉花換核桃——吃硬不吃軟
【第26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27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秋季三個月,亦可解釋為三 年,謂別后思念深切。語出《詩經(jīng)》。張孟良《兒女風塵記》: “六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真想你呀!”
【第28句】:【毒蛇黃鱔分不清】(慣)黃鱔:魚,像蛇而全身無鱗,黃褐色,有黑色斑點,生活在水邊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壞人。
【第29句】:【大饑食宜軟,大渴飲宜溫】(諺)指人在極度饑渴的時候,只宜進軟食,飲溫水。
【第30句】:【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諺)臨上陣打仗才磨槍,縱然磨不鋒利,也能磨得光亮。指平時不下功夫,臨時突擊準備,多少也能頂點事。 也作“臨陣磨槍三分光”。
【第31句】:【寒天不凍勤織女,饑荒不餓苦耕人】(諺)指人只要勤苦勞動就不怕受饑受寒受災荒。
【第32句】:【寧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說句話】(諺)和明白人打架,有理總能說清;和糊涂人糾纏,永遠分不清是非。指要盡量避開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第33句】:【踏著鼻子上臉】見“登鼻子上臉”。
【第34句】:【敬酒不吃吃罰酒】敬酒可以謝絕,罰酒必須吃。引申為: 不識抬舉,客氣不行,只能強迫執(zhí)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別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辦!”
【第35句】:【狗無廉恥,一棍打死;人無廉恥,無法可治】(諺)狗無恥處死即可,人無恥則難以處置。指人要是不顧羞恥就無藥可救。
【第36句】:【吃奶像三分】(諺)指新生嬰兒吃誰的奶,在長相和性格上就有幾分像誰。
【第37句】:肚臍眼打屁——腰(妖)氣
【第38句】:小江的父親在村娛樂隊吹笛,小江看多了也學會了。李六爺開玩笑地說:“老話說‘吹簫的兒子捏眼子,唱戲的兒子串把子’,哈哈,一點兒也不假?!保ê幽稀ぽx縣)
【第39句】:【屬牛皮紙糊的鼓面子——經(jīng)不住敲打】見“水豆腐——不經(jīng)打”。
【第40句】:【吊起騾子講價錢】強行交涉,脅迫就范。類似的:打死狗 講價錢。沈從文《長河》:“不走開,人家會把你爹當王四癩 子辦,吊起騾子講價錢,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伸出手來,‘大 爺要錢’!不把不成?!?/p>
【第41句】:做飯,刷碗,洗衣服,媽媽說她天天忙得辮子不沾背。(江西·宜黃)
【第42句】:毒蛇見雄黃——酥到骨
【第43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44句】:【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諺)知府:舊時州府最高的行政長官。 知府一下了臺,無官無職,在人們眼里,連只活著的老鼠也不如。舊指官場重在權勢,權勢在人情在,權勢沒人情滅。
【第45句】:【人之相去,如九牛毛】(諺)去:差別。九牛毛:九牛和一毛,比喻差別之大。指人和人不能比,相差太大。
【第46句】:【豁唇騾子賣了個驢價錢——吃虧就在嘴頭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著裂開。指入吃虧是因說話不注意。
【第47句】:老天下黃沙——昏昏沉沉
【第48句】:高梁撒在麥子地——雜種
【第49句】:【驚堂木】在舊戲舞臺上,縣官以上的地方官員的案頭都放有一塊“驚堂木”,案犯一到,驚堂木“啪”地一拍,問道:“有招無招!”動刑之前,驚堂木一拍:“大刑侍候!”那么,“驚堂木”源自何時,有何作用呢? “驚堂木”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秶Z·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這就講清了它的規(guī)格和作用?!绑@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也有叫醒木、界方和撫尺的,俗稱“驚堂木”,是一塊長方體的硬木,有棱兒有角兒,取“規(guī)矩”之義,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只有普通官員手中的那個小木塊才叫“驚堂木”,皇帝用的稱為“震山河”,表明他是一統(tǒng)江山的主人。宰相等一二品大員用的叫“佐朝綱”,元帥、將軍等高級武官用的叫“驚虎膽”。
【第50句】:【難將一人手,掩盡天下目】(諺)掩:遮蓋。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丑事、壞事,很難瞞得過天下眾人。
【第51句】:吃了三碗紅豆飯——滿肚子相思
【第52句】:【有鹿就無虎】(諺)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圍必定無虎,因為有虎的話,鹿會遠逃他處。
【第53句】:【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俗語是說一個人壞事干得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它源出《左傳·隱公元年》:“公日:‘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莊公有個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親姜氏的寵愛。姜氏為他向莊公討封京地,莊公答應了。共叔段與母親姜氏一起密謀,想除掉莊公,自立君主。為了積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過了國城,并且招來許多人。鄭國的大夫祭仲看到這種情況,便告訴莊公說,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過了國城,違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還沒有成氣候,趕緊除掉他吧。莊公沒有聽祭仲的勸告,只是說:“他既然多做不義的事情,就一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瞧吧!” 共叔段得寸進尺,又占據(jù)京地北邊的大片地盤,擴大了軍隊,制造兵器,準備與姜氏里應外合,企圖一舉推翻鄭莊公。鄭莊公早有準備,他得到共叔段叛亂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圍了京城,京城內(nèi)部的士兵也反叛過來,襲擊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慘敗,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雖然歷經(jīng)二千五百多年,現(xiàn)在還被人們經(jīng)常引用。
【第54句】:王大叔家這幾天正蓋房子,恰巧村里要放電影。王大叔對家里人說:“咱這幾天正焦著麥,炸著豆,晚上誰也不許看電影!”(山東·寧陽)
【第55句】:【有天沒日頭】(慣)天空沒有太陽。1形容社會黑暗,沒有公理。 2形容人無知、說話放肆或無中生有。3指天色已晚。 也作有天無日頭。 有天沒日。
【第56句】:兵糊涂一個,將糊涂一群。
【第57句】:【小兒放紙炮——又愛又怕】(歇)小兒:小孩兒。形容心情復雜,又喜歡又害怕。
【第58句】:甘草心——甜中有苦
【第59句】:【刀擱在脖子上】有殺頭的威脅。多指不怕這種威脅。成 語:臨危不懼、寧死不屈。孫犁《風云初記》:“你們不要看我 平常膽子小,遇上了,刀撂在脖兒頸上,我也不含糊!”
【第60句】:【聽見風,就是雨】有風可能有雨,也可能沒雨。此句表示 結論下得過早,又指輕信、敏感。清代《紅樓夢》:“也沒見過 我們這位呆爺,聽見風兒就是雨,往后怎么好?”
【第61句】:【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坎挥糜?,用電;不用牛,用拖拉 機。形容農(nóng)村機械化、電氣化的情景。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年 輕人說: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點燈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是 幸福生活?!?/p>
【第62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是長期形成的,由來已久。 劉紹棠《藏珍樓》:“春回大地,換了人間。但是,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兩度春風還沒有 將堅冰完全融化?!?/p>
【第63句】:【 沒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諸葛亮令馬謖鎮(zhèn)守街亭。街 亭失守,司馬懿進兵西城。西城兵力空虛,諸葛亮用空城計 嚇退了司馬懿。事出《三國演義》。指有高明的辦法來對 付。電視?。骸皼]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沒有這一招,也 對付不了馬司令。”
【第64句】:【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見“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
【第65句】: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第66句】:【能書不擇筆】(諺)書:書法。指書法高手不在乎毛筆的優(yōu)劣,憑的是他寫字的功力。
【第67句】:烏鴉當向?qū)А讶藥У剿朗?/p>
【第68句】:徐霞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她撅著嘴直埋怨老師的水平差。媽媽在一旁不愿意了:“你可真是人窮怪屋基,飯生怪筲箕(淘米洗菜用的器具),房子漏怪椽子稀,怎么就不說自己沒努力呀!”(甘肅·東鄉(xiāng))
【第69句】:【舌頭是扁的,說話是圓的】話可以說得很圓滿,很圓滑。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舌頭是扁的,說話是圓的, 能把狗屎吹出花兒來?!?/p>
【第70句】:黃河里的尿泡——隨大流
【第71句】:佛爺放的屁兒——神氣十足
【第72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諺)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雪花銀:成色純正的白銀。當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萬兩雪花白銀。指舊時無官不貪。
【第73句】:【火大無濕柴】(諺)指火勢大了,濕柴也能燃燒得很旺。比喻人多力量大,有氣勢,就不怕困難多,任務重。 也作“旺火沒濕柴”。
【第74句】:【仕無中人,不如歸田】見“官無中人,不如歸田”。
【第75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到鳳凰鳥】做事不能怕花費。類似的: 舍不得芝麻,捉不住雁/舍不得種子,打不著糧食。李英儒 《女游擊隊長》:“怕這怕那,什么也干不成。舍不得金彈子, 打不住銀鳳凰?!?/p>
【第76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77句】:【見縫就下蛆】(慣)比喻一有機會就搞破壞或做壞事。
【第78句】:老虎頭上撒胡椒——大膽潑辣
【第79句】:一天,爸爸約幾位朋友來打麻將。我問爸爸:“你戒了,怎么還打牌?。俊睕]等爸爸回答,媽媽就接上了:“他啊,吃的蔥胡子,戒的蒜苗子?!保ǜ拭C·天水)
【第80句】:駿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無窮。
【第81句】:太平洋里洗腳——浩浩蕩蕩
【第82句】:【塔尖上亮相——高姿態(tài)】(歇)亮相:戲曲演員上下場或一節(jié)舞蹈、武打完畢后,為突出角色精神狀態(tài)而做的塑像式姿勢。本指在高處擺出某種姿勢,轉指人在處理問題時站得高,態(tài)度寬容。
【第83句】:我寫語文作業(yè)錯了一個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爺爺批評爸爸說:“孩子有錯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鍬。”(江蘇·新沂)
【第84句】:【否極生泰】(諺)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兩個卦名,否是兇卦,泰是吉卦。否和泰是對立統(tǒng)一的,可以互相轉化。指事情壞到極點時,就會轉好。 也作否極早生泰。 否極泰來,泰極否生。
【第85句】:兩個媳婦為孩子打架的事吵得不可開交。趙大爺走過來勸架,結果兩個媳婦反倒罵趙大爺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圍觀的人說趙大爺:“沒吹熄人家的火把,卻燒了自己的胡子?!保ê幽稀ば乱埃?/p>
【第86句】:【老虎掛上念佛珠——想變著法來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經(jīng)時用來計算次數(shù)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數(shù)珠、串珠。指壞人想變化手法裝成好人來傷害人。 含責罵意。
【第87句】:【 十個明星,當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雖多,也抵 不上一個有能耐的人,沒有能超過的?;蛘f:滿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難得你明日另養(yǎng)出來,隨他多 少,十個明星,當不的月?!?/p>
【第88句】:挑著磨盤背著碾——負擔太重
【第89句】:【挑大梁】(慣)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頭支起,比喻承擔。指擔負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也作“挑正梁”。
【第90句】:【力貴突,智貴卒】(諺)突:迅猛。 卒:通“猝”,急遽。用力貴在迅猛,用智貴在快速。指用力也好,用智也好,全在一個“快”字上。 也作“力貴疾,智貴卒”。
【第91句】:【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釋義:比喻在背后操縱、出主意。例句:潘漢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的人,統(tǒng)統(tǒng)抓起來。不在紀家村殺他幾個,我就不姓潘了。關照宋小犬帶路,即刻行動?!?/p>
【第92句】:【金鄉(xiāng)鄰,勝于銀親眷】(諺)鄉(xiāng)鄰好比金子,親眷好比銀子。指緊挨的近鄰比遠處的親戚要親近、可貴得多。
【第93句】:媽媽下崗了,心里很難過。奶奶勸她:“樹上的果子,自個長的;腳上的繭子,自個走的。今后你的路還長,自個兒的戲還要自個唱,可不能灰心??!”(江蘇·丹陽)
【第94句】:穿著拖鞋走路——邁不開步
【第95句】:貨郎鼓別在腰里——沒貨了
【第96句】:麻雀斗公雞——自不量力
【第97句】:【狗屁不通】“狗屁不通”是一句不太文雅的俗語。對于不通事理、說話顛三倒四的人,人們常斥之為“狗屁不通”。其實這個俗語通常是指文理不通的話語或文章。那么,“狗屁不通”是怎么來的呢?原來這是一句流傳中被訛變了的詞語,實為“狗皮不通”。狗的表皮,與其他動物不同,它沒有汗腺,但狗卻長有一條比較特別的舌頭,長長的、薄薄的。炎炎酷夏,狗借助于這舌頭來散發(fā)體內(nèi)的燥熱。夏季常見到狗伸長舌頭吁吁喘氣,就是這個原因?!肮菲げ煌ā保褪侵腹返纳眢w這一特點而言的。正因為狗皮密不透風,用以作床墊、椅墊,特別是狗皮褥子,可以隔潮,是冬季最佳的保暖用品。 “狗皮不通”的訛變,在于“皮”、“屁”諧音,所以就演變成“狗屁不通”。屁為污濁之物,對于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用此貶之,以不雅對不雅,這意思倒是更為鮮明。所以人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語雖不雅諷喻效果極佳。
【第98句】:【打狗不怕狗咬,殺豬不怕豬叫】釋義:比喻要干,就不要有顧忌。例句:打狗不怕狗咬,殺豬不怕豬叫,樹葉掉下來砸不著腦袋!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團結起來怎么能斗倒地主惡霸。
【第99句】:池塘里的泥鰍——翻不了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