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留后手】(慣)指為避免以后發生困難而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
【第2句】:【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見“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
【第3句】:【鏡子】“鏡子”,人們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發現的呢?當然,水是天然的鏡子,有詩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撈月亮。講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為實物的鏡子,是怎么來的呢?它經歷了石鏡、銅鏡、玻璃鏡三種形態。據傳說,女媧補天時得到一種黑曜石,經打磨而成石鏡,這便是最早的鏡子。這種上古時期傳說的石鏡,被現代技術所證實,裝修用的大理石、花崗巖經過拋光后都光亮如鏡。第二種形態金屬鏡隨著青銅器的發明而產生,有出土實物為證。從出土的銅鏡來看,唐代較多。當時,銅鏡已較普及。史書有載,魏征諫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文物和史料記載相印證,那時銅鏡已經相當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發明,取代了金屬鏡。
【第4句】:【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諺)小腳:舊禮教摧殘婦女,女孩從七、八歲時起纏足,折斷趾骨,彎成三寸小腳。女子纏就一雙小腳,眼淚就得流滿一缸。指纏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腳一雙淚一缸”。
【第5句】:一根笛子八個眼——氣相通
【第6句】:【拍馬挨了踢,上勁崩了弦】(慣)比喻想討好人卻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卻辦成了壞事。
【第7句】:【累不累,想想曾經插過隊】十年動亂中,中學畢業生大批 去農村插隊務農,生活艱苦。意即不要害怕困難,不要害怕 吃苦。池莉《來來往往》:“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 累,想想曾經插過隊,這是康偉業自己編的順口溜,其實也 就是他對待困難的指導思想。”
【第8句】:頭上插扇子一大出風頭
【第9句】:【犟驢怕惡鞭】(諺)犟(jiang):倔強,不聽話。惡:毒狠。犟驢不聽使喚,用鞭毒打就能迫使它聽使喚。比喻不論怎樣固執的人,采取強制手段就能迫使他就范。
【第10句】:【翻老賬】(慣)老賬:過去的賬。 比喻重提已經過去,讓人厭惡的事情。 也作“翻舊賬”。
【第11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歇)吊桶:打水用具,多用轆轤吊入井中打水。本指七個桶上來八個桶下去,轉以形容人心神慌亂不安或心神不定。 也作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第12句】:【 耗子扛槍,窩里反】指內部起哄。電視劇《紹興師爺》:“你 就是耗子扛槍窩里反,專會欺辱自己人。”
【第13句】:人多智多出諸葛。
【第14句】:毛毛蟲弓腰——以曲(屈)求伸
【第15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釋義: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起初是他推薦韓信為大將軍,后來韓信企圖兵變,又是他除掉了韓信。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是同一個人搞的。例句:王老水子的勢力,是上官韜搞起來的;將來,還是要斷送在上官韜手里。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呀!
【第16句】:鄰居二嬸的丈夫不幸遇到了車禍,撇下二嬸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二嬸打算再找一個支撐門戶的男人,可周圍很多人笑話她。媽媽勸二嬸:“她嬸,都啥年月了,咱還要讓唾沫星子淹死?追求自己的幸福沒錯!”(河南·社旗)
【第17句】:吃過晚飯,我覺得很困,就上床睡覺了。奶奶笑著說:“落了夕陽關山門——真是老實和尚啊!”(河北·滄縣)
【第18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諺)指每個皇帝即位,都要任用一批自己的心腹臣屬。也指每個領導上任,都要任用自己的親信。 也作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主子一個規。規:規矩。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將軍一個令。
【第19句】:仨月不梳洗——不顧臉面
【第20句】:【猴子撈月亮】“猴子撈月亮”是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形容愚者盲目相隨從而受苦受累,比喻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乎一陣子。它源自佛教。據《摩訶僧祗律》卷七第十一載,過去世時,有五百獼猴,閑游于林中,發現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出現。這時獼猴頭領看見月影,便告訴諸位伙伴說:“月今日死,落在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昏冥。”于是,諸猴共同商議:“云何能出?”這時獼猴頭領說:“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輾轉相連,乃可出之。”于是,諸獼猴便按照頭領的辦法,輾轉相捉,快到水面時,因為獼猴加在一起分量太重,樹弱枝折,所有獼猴皆墜入井水中……由此可見,“猴子撈月亮”乃佛教經典譬喻,后來廣為流傳,成為民間寓言故事。
【第21句】:【御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見“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
【第22句】:老道吃葷——開戒了
【第23句】:【筷子插在豆腐里——穩當當的】(歇)形容穩妥可靠。
【第24句】:老太婆不騎馬——怕栽跟頭
【第25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釋義: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鬧不起大亂子。例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你們這些臭魚爛蟹來破壞俺們鐵打的江山,妄想!
【第26句】:【人不求人一般高】求人難,常要低三下四。《小說月報》 (1982,9):“走啊,人不求人一般高喲。喂,七仙女怎么還沒 有回來?還是找她靠得住些。”
【第27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鄰】災難會向周圍擴展。成語:唇亡齒 寒。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變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鄰。”
【第28句】:天上的老鷹不吃臟東西——清高
【第29句】:【 強徒遇見打劫的】不講理的人遇到了對手。類似的:強 盜碰見賊爺爺/草寇遇到強人。古華《九十九堆禮俗》:“更 為有趣的是,說是這搶了寶物的蒙面大漢,跑到牛王廟的黑 山坳地方,冷不防又叫另一個埋伏在路邊的人搶了。真是 草寇遇到強人,強中更有強中手。”
【第30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釋義:比喻人的個性不同。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沒有相同的樹子,也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第31句】:有一次,外婆來我家玩,媽媽訴苦說:“我整天做家務,累死人!”外婆同情地說:“雜事無功,累死長工。”(安徽·宣城)
【第32句】:狗吃主人心肝一忘恩負義
【第33句】:【 十五不圓十六圓】原指月圓,借指事情總會有希望。民 歌:“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要想吃飯先種田。”
【第34句】:籠中獸,網中魚——逃不了
【第35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例句:說話的婦女學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第36句】:【殺風景】“殺風景”一詞源于民間隱語,原意是損壞美好的景色,后來用于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他撰寫的《雜纂》一書中曾有六個“殺風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瑩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裨。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背靠山起樓,開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氣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鶴。把琴當做木柴燒,把鶴宰了煮著來吃。五、對花啜茶。賞花本應飲酒,但不飲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間一壺酒”的詩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靜謐的松下是歇腳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達官貴人驅使車騎人馬吆喝而過。這是“殺風景”的典型例子,后來泛指一些掃興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魯迅《致山本初枝》信:“龍華的桃花雖然已開,但警備司令部占據了那里,大殺風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殺風景”一詞用得非常到位準確,一語雙關,不愧為文學泰斗。
【第37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釋義:明知不是伴侶,因事情急迫,只得暫且跟隨。例句: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殺羊備酒,與劉大娘子成親。……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第38句】:【 文來文對,武來武擋】做好文武兩種準備,應付挑釁。明 代《水滸》:“不怕!隨他怎么奈何我,文來文對,武來武對!”
【第39句】:我家煮了紅薯,我吃著可香了。爸爸說:“餅二十,饃十八,三里紅薯二里瓜。”(注:指香味飄散得遠。)(河南·滑縣)
【第40句】:媽媽死后,爸爸又給我找了個新媽媽。新媽媽又帶來個新哥哥,兩年后媽媽又給我生個新弟弟。爸爸說話幽默風趣,媽媽卻有些小肚雞腸。這不,一天下午媽媽又躺在床上不說話了。爸爸又在施展他的戰術:“又咋了,是俺娃氣你了,還是你娃氣你了,再不就是咱們娃氣你了?來,拉出來,各打三十大板。”媽媽一聽,“撲哧”一下笑了。(河南·內鄉)
【第41句】:【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第42句】:鏡子里的燒餅——不能充饑
【第43句】:南瓜花炒雞蛋——對色的貨(即“一路貨色”)
【第44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45句】:【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釋義:鵪鶉:一種小烏,也叫鶉,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喪失了戰斗力。例句:“是啊,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這家伙上不了陣勢。”老孟也附和道。
【第46句】:三賴的兒子和他一樣不安分,村里人說真應了“腥鍋里煮不出素豆腐”這句老話。(河南·新野)
【第47句】:【刀子嘴,豆腐心】(慣)比喻人說話厲害,心地卻很善良。
【第48句】:原來,我寫作文半天也寫不出幾個字。后來,我認真閱讀課外書,經常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懂就問,還堅持寫日記。現在不大一會兒我就能寫一篇作文。爸爸說:“這就叫‘處處留心皆學問,辛勤觀察神筆來’。”(河南·許昌)
【第49句】:小濤的爸爸從外地回來,發現小濤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就埋怨小濤媽媽對兒子抓得不緊。小濤媽媽說:“你也別亂怪人,又不能一天到晚把他拴在褲帶上,有時候也怪他自己。”(江蘇·鹽城)
【第50句】:【君子動口不動手】講道理,不打架。或說:君子動口,小 人動手。魯迅《阿Q正傳》:“‘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 頭說。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會,一連給他碰了五下, 又用力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遠,這才滿足的去了。”
【第51句】:【不費吹灰之力】容易成功。成語:輕而易舉。海外於梨 華《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但是你用勞力換來的東西,卻由 小偷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多叫人痛心。”
【第52句】:【蛇咬一口,見了黃鱔都怕】(諺)黃鱔(shan):魚類,形狀像蛇。被蛇咬過的人,見到和蛇相像的黃鱔也會害怕。指人受過大的傷害,常不免心有余悸。
【第53句】:【人也憎,鬼也嫌】(慣)形容誰都憎恨、厭惡。 也作人嫌狗不愛。 人嫌狗不待見。待見:喜歡。
【第54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55句】:【直腸子沒彎兒】人直爽,不會用心眼兒。類似的:一根腸 子通到底。浩然《艷陽天》:“我這個人直腸子沒彎兒,有什 么講什么。”
【第56句】:茶館里的買賣——滴水不漏
【第57句】:【求爺爺,告奶奶】爺爺奶奶難伺候。謂盡了最大的努力 求人家幫忙。相關的:求哥哥拜姐姐。王朔《青春無悔》: “昨天我好不容易搞了輛車,求爺爺告奶奶請了幾個人去給 你搬家,你可好,連個招呼也不打。”
【第58句】:【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釋義: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縣境內,溪心有兩巨石相對,水流湍急,船只經常遇險沉沒。船過得大悲口,船上裝的鹽才算是貨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險惡,航行艱難。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兩巨石相對峙,上廣下狹,故名,行人乞靈之祠也。諺云:“船過大悲口,鹽方是你的。”
【第59句】:【打連手】(慣)指聯合起來做事情。
【第60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61句】:九牛拉不轉——堅決
【第62句】:【刀把子送給別人攥著】釋義:刀把子:刀柄,指把柄或權力。比喻把權交給別人掌握。例句:“太保!”聽來是秦檜故作正經地勸導:“好辦身后的靠背有沒問題的,不過他考慮得長遠些,免得把刀把子送給別人攥著。”
【第63句】:【秋后問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特例,根據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質,進行不同處理。秋后算賬“秋后算賬”比喻事后等待時機進行報復或清算。它的本義是,到秋后,農作物收獲了,有了經濟收入,那么在這一年當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后結賬了。因為古代我國的農民沒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賣了農產品,有了錢才能與人結算。至于秋后算賬的含義(比喻),是與原意的相關聯才形成喻體。秋天,還是個肅殺的季節,秋字加個心就是個“愁”字。秋后算賬蘊含著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后清算總賬的意思,它來源于明清秋后斬殺犯人的慣例,民間口頭相傳,秋天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賬”這一今義的俗語來。
【第64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非丈夫】(諺)指應報答別人的恩惠,報復自己的仇人,恩怨分明才算是有志氣的大丈夫。
【第65句】:【老虎頭上拍蒼蠅】釋義:比喻做事膽子大,敢去觸犯強橫的人。例句:新嫂子在心里說,“瑞昌是余師傅的大徒弟,出名的‘獨角牛’,他是好惹的么?這不是‘老虎頭上拍蒼蠅’么!”
【第66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釋義:用豺狼放羊,如何能日久天長。比喻任用惡人,必受其禍。例句:乙辛復入為樞密使,流巖壽于烏隗路,終身拘作。巖壽雖竄逐,恒以社稷為憂。時人為之語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
【第67句】:米篩子當玩具——耍心眼
【第68句】:【好事全歸花大姐,壞事全怪禿丫頭】(諺)花大姐:富貴人家的小姐。禿丫頭:侍候小姐的丑丫頭。 好事情全都歸在小姐的名下,壞事情全都扣在丫頭頭上。借指有功勞都是頭頭們的,有錯誤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總歸花大姐,壞事總怨禿丫頭”。
【第69句】:【按著三眼一板/守著一板三眼】說話有條理,或按一定規矩 行事。成語:循規蹈矩、一板一眼。茅盾《霜葉紅似二月 花》:“不論干什么事,他老守著他那一板三眼。” 穿新鞋,走老路表面上改變,實質上未變。浩然《山水 情》:“讓他上臺,肯定得穿新鞋走老路。怎么樣,我這眼光 沒錯吧?”
【第70句】:【腳面砌鍋——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沒有煩事纏身或沒有家庭、子女、財產等牽掛。
【第71句】:媽媽讓我跟她一起去拔瓜地里的雜草,我嫌天熱不想去。媽媽說:“走吧,苦干才能美吃。”(陜西·武功)
【第72句】:門縫里看大街——眼光狹窄
【第73句】:我玩到很晚才回家,一進門,媽媽就埋怨開了:“像你這樣,若能考上大學,我就巴掌煎干魚。”(江西·吉安)
【第74句】:師字去了橫——真帥
【第75句】:【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諺)指老年人的話,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后輩不聽取,必然會落得個悔恨無及。 也作不聽老人言,禍事在眼前。 不聽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第76句】:房脊上逮雞——不好捉摸
【第77句】:【秋風過耳——早休休】(歇)指早就完了。
【第78句】:【耍花招】(慣)比喻玩弄欺詐的手段。 也作耍花樣。 耍花槍。
【第79句】:【擇日不如撞日】(諺)選擇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遲,要抓住時機,不必專選吉日。 也作“擇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第80句】:【起頭容易結梢難】釋義:比喻事情要完滿結束不容易。例句:那員外攔住道:“老師,放心住幾日。常言道:起頭容易結梢難。只等我做過了圓滿,方敢送程。”
【第81句】:對空撒灰——害人害己
【第82句】:【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釋義:比喻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徹。例句:后來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為,可真是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第83句】:【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歇)比喻人賣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譏諷意味。 也作啄木鳥打跟頭——耍花麗屁股。 啄木鳥翻筋斗——耍花麗屁股。
【第84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85句】:【巨木猜字——水到渠成】(歇)“巨”字與“木”字再加上“水”字(偏旁三點水),就成了“渠”字。比喻一旦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
【第86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煩,不愿負 責任。海外陳若曦《二胡》:“祖父絕口不提孫子要出國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牽扯到自己身上。”
【第87句】:【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88句】:【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見“百樣通,不如一樣精”。
【第89句】:【事到著急處,就有個出奇處】(諺)事情到了最緊急的關鍵時刻,自會逼出應急的計策來。指人急智生,往往會想出平時連想也不敢想的奇謀妙計來。
【第90句】:【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諺)寧可迎娶大戶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戶人家的女兒。指大戶人家的婢女往往知書識禮,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養。
【第91句】:【抱著扁擔進門——直出直入】(歇)本指直著進出,轉以形容說話做事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第92句】:【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諺)官場的人見了面,都說不當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間沒見到過一個由官場退下來的人。指官場的人不愿為官是假,貪婪權勢惟恐丟官是真。
【第93句】:【肚子里有貨】(慣)比喻人有學問或有主意。
【第94句】:【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姚雪垠《李自 成》:“你我是世家公子出身,又涉獵了幾部經世致用的書, 平日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多么了不起。”
【第95句】:癩蛤蟆蹲門檻——想裝石獅子
【第96句】:【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諺)拉拉蛄:即螻蛄,昆蟲,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專吃農作物嫩莖。指拉拉蛄是農作物的大害蟲,可農民不會聽到拉拉蛄的叫聲就不種莊稼。比喻不能因為有人議論指責,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
【第97句】:【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樣念經】謂事情不會中斷,自然有人 繼承。西戎《豐產記》:“看把你愁的,老和尚死了,人家小和 尚照樣念經!”
【第98句】:【男人要俏一錠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諺)一錠墨:像墨錠一樣通身黑衣。三分白:艷色裝束夾帶幾分白色。指在服裝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帶幾分白色。
【第99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河南·焦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