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蠓蟲飛過都有影】 釋義:蠓蟲:蠓科的昆蟲,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傳染疾病。比喻人經過某處或做什么事情,總會留下形跡。 例句:“蠓蟲飛過都有影,何況是常常圣旨來到,能夠瞞住誰?”
【第2句】:【行得端,走得正】 釋義:行為光明正大(yipinjuzi.com)。 例句:“咱行得端,走得正,眾人有眼哩!仇人不仇人小事,要叫我維持,向日本人低頭,我是堅決不干!”
【第3句】:【駿馬卻馱癡漢走,巧妻常伴拙夫眠】 釋義:比喻能干的女人嫁給無能的丈夫。 例句:王婆道:“便是這般苦事!自古道:‘駿馬卻馱癡漢走,巧妻常伴拙夫眠?!孪吕掀沁@般配合!”
【第4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慣)比喻說話不算數,答應的事情又反悔了。
【第5句】:【沒了王屠,連毛吃豬】(諺)王屠:姓王的屠夫。指沒了王屠夫,就得吃沒煺毛的豬肉。比喻缺了某個緊要人物,事情就辦不成。 也作沒有張屠夫,就吃連毛豬。 死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6句】:【久經大海難為水】 釋義:見過大世面,小事情不放在眼里。此句是元稹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 的變體。 例句:“我也不會讓你們嚇住!我馬之悅是久經大海難為水的人,比你們厲害的人我經的多了!”
【第7句】:【谷鋤八遍餓殺狗】 釋義:八遍:形容遍數多。種谷多鋤,顆粒就飽滿,沒有秕谷可喂狗。 例句:第一遍鋤,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較淺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淺于第三遍,蓋谷稈大,則根浮故也。諺云:“谷鋤八遍餓殺狗,為無糠也。”
【第8句】:【蛆棗先紅,破蛋先臭】(諺)蛆棗:生了蛆蟲的棗。生了蛆的棗先發紅,有破縫的蛋先發臭。指物變壞從內部開始,人變壞從思想上開始。
【第9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 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皟觥迸c“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 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10句】:【經一失,長一智】見“吃一塹,長一智”。
【第11句】:【大魚奔深水】 釋義: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門或大單位。 例句:“縣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敝焐幀幈迼U,大魚奔深水、古今一理?!?/p>
【第12句】:【把弦上得緊緊的】(慣)比喻做事情抓得很緊,毫不松懈。
【第13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諺)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實際上和草一樣,短暫而脆弱。指人應該珍惜生命,不可虛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長一秋”。
【第14句】:【觀棋不語】觀棋不語是看下棋時的一條紀律,它源于圍棋。 圍棋的黑白兩色,象征著日月,表示陰陽二氣;棋子的圓形模擬渾圓的天象穹蒼;棋盤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縱橫各19條線,交織成361個棋位,這是舊歷一年的天數;棋盤中間有9個星點叫做勢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盤長1尺2寸,表示12個月;白子表示白晝,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從半夜的子時開始;黑白相對,表示陰陽應對之氣,陰陽對應時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圍棋時不許旁觀者插嘴。可見圍棋的高深莫測,是世界棋類之冠。
【第15句】:【一分行情一分貨】(諺)行(hang)情:市場上商品的時價。 指出錢多少決定貨物的優劣。也泛指得多少好處辦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價錢一分貨。 一分錢,一分貨。 一分貨色一分價。
【第16句】:【大柵欄】“大柵欄”是北京舉世聞名的一條街。到了北京,不逛大柵欄是一種遺憾。那么,緣何叫它“大柵欄”呢? 據考證,“大柵欄”始建于明代永樂初年(1403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最初名叫“廊坊四條”。清乾隆年間,京城各街道為防賊盜,都在街口修建柵欄,晚間關閉,白天開啟。廊坊四條由于店鋪眾多,實力雄厚,所建柵欄在京城也算最大最漂亮,因此“大柵欄”這個名稱漸漸取代了廊坊四條。該地區的商業“發端于明,發展于清”,北京著名的老店如同仁堂、瑞蚨祥、內聯升、馬聚源等云集于此。當年,曾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聯升,腰纏四大恒(指當時大柵欄內的四大銀號)”之說,其名聲長盛不衰。
【第17句】:【告人死罪得死罪】(諺)誣告別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無故誣陷別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擔相應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第18句】:【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 釋義:要盡量幫助別人,原諒別人。 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說得好:遇方便時行方便,得饒人處且饒人。操心怎似存心好,爭氣何如忍氣高!”
【第19句】:【豆腐里挑出骨頭來】(慣)形容檢查得十分仔細、嚴格。也比喻過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尋骨頭”。
【第20句】:【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21句】:【一富敗三村】(諺)一家升官發財或暴富,周圍村莊人家都會因為受到剝削而貧窮衰敗。指舊時富人的發家是建筑在窮人破產的基礎之上。
【第22句】:【拆壁腳】(慣)比喻耍手段破壞,使他人受損或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第23句】:【土里刨食吃】(慣)比喻以種田為生。 也作“土里刨食兒”。
【第24句】:【隨風倒】(慣)形容沒有自己的主見,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25句】:【藥不投方,哪怕用船裝;藥投了方,只要一碗湯】(諺)方:藥方。 下藥要是不對癥,服上一船藥也沒用;下藥要是能對癥,只一碗湯藥就可把病治好。指藥貴對癥,不在量多。
【第26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導。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27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28句】:【黃山歸來不看山】(諺)黃山:在今安徽黃山市內,景色秀麗,奇觀甚多,囊括了眾山的特色。指黃山游覽過后,其他的山就不值一看了。 也作“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第29句】:【樹高不能撐著天】 釋義:比喻本領再大也有個限度。 例句:俗話說得好,樹高不能撐著天。孫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
【第30句】:【賊吃賊,越吃越肥】(諺)指賊偷賊,比偷盜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第31句】:【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慣)喪家之犬:無家可歸的狗。形容驚慌失措、狼狽逃跑的樣子。 也作急急如漏網魚,忙忙似喪家狗。 急急如喪家之狗,忙忙似漏網之魚。
【第32句】:【墻上畫的餅——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無實際作用。
【第33句】:【一匹馬配兩個鞍子】(慣)鞍子:放于牲口背上馱運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做兩手準備。
【第34句】:【好鳥占高枝,能人找福地】 釋義: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 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說:“好鳥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處走,咱朝山里搬?!?/p>
【第35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釋義:對有難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 例句:劉翁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憧显谖掖舷鄮?,管教你飽暖過日。”
【第36句】:【大滿貫】“大滿貫”現在多指在某項體育比賽中,在不同的賽事中連得幾個冠軍,稱之為“大滿貫”。如乒乓球比賽,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錦賽(二年一次)、奧運會(四年一次)三大賽事,在三大賽事中如果都得了冠軍,就是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中國榮膺這一稱號的有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劉國良、孔令輝、馬琳,還有今年的倫敦奧運會金牌得主張繼科。所以,大滿貫是很高的榮譽。追究大滿貫的詞源,出自戰國末期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貫將滿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滿貫也?!薄瘽M貫就是錢多的意思。此詞原本是繩子穿銅錢達到全繩用到盡頭,也就是銅錢貫滿全繩之意。如果家有萬貫,豈不就是個財主?引申義對于造孽最深、作惡最多者,也稱之為滿貫,成語所謂之惡貫滿盈的就是,卻絕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習慣用大滿貫小滿貫的說法,也是繩子貫滿銅錢引申而來。這種賭博游戲,非善事也。古代傳統思維方式視錢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謂滿溢損是也。滿貫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為非善事。轉義為榮譽,是近年的事。
【第37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釋義:鞠躬:指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就就業業,盡心竭力工作,直到死為止。 例句:他的一生,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對于劉備忠貞不貳,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稱頌。
【第38句】:【愛花花結果,愛柳柳成蔭】(諺)關愛花,花就會結出果實;關愛柳,柳就會長出綠蔭。比喻在哪方面花心思較多,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39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40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釋義:年輕時不努力上進,到了年老時悲傷后悔也來不及了。 例句:“你要趁著年青多學,多學點知識,爭取在事業上有點成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贻p時寸候不努力,將來后悔就晚了?!?/p>
【第41句】:【好兄弟高打墻,親戚朋友遠離鄉】(諺)兄弟之間關系再好,分居后也應筑起高墻,節制往來;親戚朋友相處再好,也應離得遠些,不多接觸。指和人相處關系宜淡,過熱難得長久。
【第42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43句】:【綠豆皮兒——青退】(歇)青:青色,綠豆皮的顏色,諧“請”。退:本指脫去(皮),轉指退還。指請求退還。
【第44句】:【有法兒開臺,無法兒收場】(慣)開臺:戲曲開演。比喻有辦法挑起事端,卻沒本事控制局面。
【第45句】:【草拔了根,活不長遠】 釋義:比喻失掉了根子,無所依托,活不下去。 例句:莊稼人沒地,好比草拔了根,活不長遠。
【第46句】:【鬼子】中國人為什么把侵略我國的日本兵叫做“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鮮的美國兵叫“美國鬼子”,把“八國聯軍”進北京的外國軍隊稱作“洋鬼子”。有人說“鬼”在我國是丑惡的形象,當年的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作惡多端且面目丑陋,故被稱為“鬼子”。此說可以理解,因為侵略確實可恨。但為什么不用“魔”、“妖”、“怪”來形容侵略者呢?因為魔、妖、怪這些詞代替不了“鬼”的原意。 分析起來,“子”字是各種稱呼之后的詞尾,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如“靶子”、“爐子”甚至“驢子”等,它不同于敬辭的“子”。關鍵是對于“鬼”字的理解。許多古代文獻資料都記載,“鬼”,多指“遠國蠻夷”或“異族外國”之人。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倉頡篇》日:“鬼,遠也。”毛傳日:“鬼方,遠方也?!敝祆浼ⅲ骸肮矸剑h夷之國也?!瘪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鬼方本遠方之通稱,故凡西方、北方之遠國可通稱鬼方?!睆堛娮ⅲ骸肮矸剑U夷遠國也?!惫湃朔悍Q遠方之國為“鬼方”,稱遠方之國的人為“鬼子”,自然為題中之意。漢語常以“洋”字表示外來事物,如“洋火”、“洋槍”、“洋油”、“洋釘”等等,“洋”與“鬼”連用,當為同義復用,所以“洋鬼子”即“鬼子”。 這樣解釋“鬼子”,太便宜了侵略者,有傷國人感情,既然“鬼子”干盡壞事,確實惡魔,中國人恨之,視侵略者為“魔鬼”,恰如其分。 所以,以上兩種理解合起來才更全面、更貼切,遠方的“鬼”與魔鬼的“鬼”同音同字,“鬼子”是來自遠方的魔鬼。
【第47句】:【墳墓】“墳墓”是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封土堆。墳墓源自戰國以后,中國最大的墳墓當屬秦始皇陵。為什么墳墓源自戰國以后?原來,“不封不樹”是春秋時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說當時喪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沒有出現高出地面的墳,也不在墓前種樹。這是為什么呢? 這種制度和當時的靈魂信仰有直接的關系。春秋時期,當時的中原人認為人死后其靈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這個尸不是尸體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靈。人死后,靈魂直奔祖先。人們祭拜“尸”,就相當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禮八·沿革八·吉禮七》記載:“尸,神像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中釋“尸”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奔从靡粔K木牌即神主牌來象征靈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樹就成了當時墓葬的主流,即有墓無墳頭。因為祖先的靈魂不在墓中,就沒有必要再封土為墳,并種樹以示標志了。戰國以后,逐漸興起了封樹之風,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達到了頂峰。而后,封土植樹成為喪葬的風俗,延續至今。
【第48句】:【推出午門斬首】在戲劇舞臺上,朝廷斷案或朝議時有大臣觸犯龍顏,常聽到皇上“推出午門斬首”的臺詞。那么,真的是在午門前處決人犯嗎? “午門”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正門,是很莊嚴神圣的地方,許多重要的禮儀都在這是舉行。 明清兩代處斬過不少將軍、大臣、親王等人,而歷史記載,明代是“被斬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變”處斬輔政八大臣中的肅順等人,“戊戌變法”處斬譚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執行的。在當時封建的觀念下,殺人被認為是兇事,在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讓這種不吉利的殺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宮室的。所以,自古以來,處斬人的地方不僅不在皇宮大內的門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是錯誤的。 那這戲詞就一點根據也沒有嗎? 不過,在明代,如果官員因奏事或進諫觸犯了皇帝,往往會被拿出午門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當廷杖責。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據明史記載:“正德十四年,以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爭大禮,廷杖豐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笨傊诿鞒淮群笤谀暇┘氨本┑奈玳T外,廷杖大臣達五百多人次,死者眾多。 這大概就是“推出午門斬首”說法的流言吧。戲劇有藝術夸張的成分,看戲需要分析,分清虛構或真實。
【第49句】:【不遇盤根,誰別利器】(諺)盤根:樹根盤繞。指不遇到盤根錯節,誰能識別出斧子的鋒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難辦的事,就顯現不出英杰之材。
【第50句】:【翻老賬】(慣)老賬:過去的賬。 比喻重提已經過去,讓人厭惡的事情。 也作“翻舊賬”。
【第51句】:【紅日西升,高山起浪】(慣)比喻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52句】:【老鴉落在豬身上——只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歇)老鴉:烏鴉。指只看見別人長得黑,看不見自己長得黑。也指只看到別人的壞或不好,看不見自己的壞或不好。
【第53句】:【賣空頭人情】(慣)賣人情:故意給人好處,以使人感謝自己。比喻答應給人好處,卻又不兌現,讓人白白感激自己。
【第54句】:【傷風的鼻涕——甩啦】(歇)指扔了,拋棄了。
【第55句】:【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一俗語意思是說金錢萬能,只要有錢,什么事都能辦到。這一俗語源出東漢。 東漢時,蔡倫發明了造紙,解決了寫字難題,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從此,造紙生意興隆起來,蔡倫更富有了。傳說蔡倫的嫂子慧娘看了眼紅,急忙叫丈夫蔡莫去跟小叔子學造紙。蔡莫急于賺錢,不等學完就匆忙回家辦紙坊。由于紙的質量太差,賣不出去。蔡莫望著滿屋的紙,一籌莫展。 還是慧娘有辦法,她跟丈夫嘰咕了-番,就裝死過去,讓丈夫用棺材把她收殮起來。待街坊鄰居趕來看時,蔡莫便一邊燒紙一邊哭。忽聽慧娘在棺材里大叫:“快把門開開,我回來了!”眾人嚇了一跳,壯著膽子把棺材打開,只見慧娘一下子坐起來了,油腔滑調地唱道:“陰間錢能行四海,紙在陰間做買賣;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陽間來?!苯又?,她又說道:“剛才我足鬼,現在我是人,我到了陰間,閻E叫我推磨受苦。丈夫給我送來了錢,小鬼們為得到幾個錢,都爭著替我推磨,這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呀!我把丈夫送給我的錢都交給了閻王,閻王就放我回來了?!?鄉親們聽了慧娘的話,信以為真,紛紛拿錢向蔡莫買紙錢,為死去的親人贖罪。于是,蔡莫的紙很快賣完了。從此,“有錢能使鬼推磨”成了人們形容金錢萬能的一句俗語。
【第56句】:【說著葫蘆忘了瓢】(慣)形容記性差,丟三落四。
【第57句】:【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釋義:比喻人多手雜,不利于辦事。 例句:“我沒有什么說的!反正‘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第58句】:【茶不思,飯不想】(慣)不想喝茶,也不想吃飯。形容十分憂慮、思念或悲傷。
【第59句】:【執法如山】對剛直不阿、秉公執法的法官,人們贊譽他們“執法如山”。 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 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當地寺院里的一盤水磨,未經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隨從運往京城,歸為已有。 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權勢,不敢當面阻攔,立即告到雍州司戶李元絨那里。司戶是個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絨不畏權勢,公正剛直,當即受理此案。經查,該水磨確系寺院合法財產,太平公主無權霸占。 隨即將水磨判歸寺院;這一判決,嚇壞了李元絨的頂頭上司,一向趨附權貴的雍州刺史竇懷貞。 他即刻命令李元絨將水磨改判給太平公主。李元絨對這種恃強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徑無比憤慨。二話不說,當即揮筆在原判決書的空白之處寫“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堅決維持了原判。后世將這八個字逐漸濃縮成“執法如山”四個字。
【第60句】:【從來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諺)指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好事不會長久,就像彩云一閃就過,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樣。
【第61句】:【大海無風三尺浪】(諺)大海即使無風,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濤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平息。 也作“海上無風三尺浪”。
【第62句】:【卸包袱】(慣)比喻解除思想或經濟上的負擔。
【第63句】:【拿著金碗銀筷子,就是吃不成飯】 釋義:比喻好條件未能利用,得不到好處,仍舊受窮。 例句:弄得現在,咱合作社搞副業這樣好的條件,要人有人,要牲口有牲口,要本錢有本錢,結果呢,卻拿著金碗銀筷子,就是吃不成飯。
【第64句】:【吃虱子留后腿】(慣)虱子:昆蟲名,腹大,橢圓狀,寄生于動物身上吸食血液。吃虱子還要留下后腿,下次再吃。形容人非常吝嗇、小氣。
【第65句】:【土居三十載,無有不親人】(諺)在同一塊土地上居住了幾十年的人,沒有不親密的。指共同的勞動生活容易使人們親近和睦。
【第66句】:【近水解近渴】 釋義:比喻應付眼前急需,現得利。 例句:馬之悅聽了這話,馬上把心放下了:他最怕馬同峰回來跟蕭長春擰成一股勁兒,又拍著腿說:“好,好,這才是近水解近渴嘛!”
【第67句】:【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 釋義:不聽老年人的話,橫禍就會到來。因為年老人閱歷廣,生活經驗豐富,他們的話是經驗之談。 例句:這可好,鬧出毛病來沒有?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這簡直把祁家的臉丟透了。
【第68句】:【殺人不過頭點地】(諺)即使被殺死,也不過是腦袋滾在地上罷了。 指充其量不過是個死,沒有什么了不起。
【第69句】:【半個秀才】“半個秀才”指有一定的文化,但屬于低層次的。在使用上根據文章語言環境,有時用于褒獎,有時用于嘲諷。如通過參加掃盲班,王大叔也能頂半個秀才了。再如,《孔乙己》里有句嘲諷孔乙己的話:“你怎得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那么科舉考試真有“半個秀才”的稱謂嗎? “半個秀才”源自民間。按清朝科舉考試制度,童生方有資格參加秀才考試。先經縣考初試,再府考復試;復試通過者,可參加由學政主持的院考;院考選上的稱為生員,生員亦即秀才。而那些沒有考取秀才的童生,也還是有出路的,經學政擇優錄為佾生。佾生即朝廷和孔廟中任佾舞的歌生、舞生。 這樣看來,佾生只是童生到秀才的“一半”。所以民間把佾生俗稱為“半個秀才”。
【第70句】:【一會兒風,一會兒雨】 (一會兒陰,一會兒陽)釋義:比喻情況或人的態度變化無常,無法捉摸。 例句:你們爺倆一會兒風,一會兒雨,把我弄得五迷轉向,也摸不準你們準脈窩了。 他這個人真是猜不透:一會兒陰,一會兒陽,多可怕呀,千萬得小心他一點兒…——
【第71句】:【水從源流樹從根】(諺)水流總有它的源頭,樹木總有它的根柢,世上不會有無源之水,無根之樹。比喻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起因。
【第72句】: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
【第73句】:【立秋的石榴——滿腦袋的點子】(歇)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樹名,果實圓形,內多種子,立秋前后成熟。點子:本指石榴的種子,轉指主意、辦法。指主意、辦法多。
【第74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75句】:【處貧賤易,耐富責難】(諺)貧賤與富貴相比較,安心于貧賤生活比較容易,在富貴中能不驕奢淫逸則很難。指身處富貴而保持廉正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第76句】:【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諺)僧:和尚。指蔥耐凍,再冷的天氣也凍不死;和尚可以四處化齋,當然不會餓死。
【第77句】:【城頭上跑馬——遠兜遠轉】(歇)城頭:城墻的頂部。本指沿著城頭兜圈子,轉喻人說話拐彎抹角或辦事不干脆利索。
【第78句】:【白狗偷吃,黑狗遭殃】 釋義:比喻懲罰錯了對象,冤枉了好人。 例句:警衛員不高興地瞧了小伙子一眼:“白狗偷吃,黑狗遭殃,碰上你算倒霉透了?!?/p>
【第79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80句】:【丁是丁,卯是卯】(慣)?。禾旄傻牡谒奈弧C旱刂У牡谒奈?。丁卯不能混為一談。一說丁卯諧工藝制作中的“釘鉚”。釘,榫頭;鉚,鉚眼兒。釘和鉚的尺寸錯了,器物便安裝不成。形容對事認真,一絲不茍,毫不含糊。 也作“釘是釘,鉚是鉚”。
【第81句】:【放野馬】(慣)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動。
【第82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釋義: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開。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萬夫莫開”又作“萬人難敵”。 例句:這個巖洞地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即使敵人發現了白大姐藏在洞內,她有短槍,敵人也是干瞪眼沒得辦法。
【第83句】:【泰山壓頂不彎腰】 釋義:比喻在極大困難面前頂得住。 例句: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嚴峻地考驗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人民公社社員!
【第84句】:【哪邊炕熱往哪邊擠】(慣)指人鉆營取巧,哪兒有好處就往哪兒鉆。
【第85句】:【冷鍋里爆出了熱栗子】(慣)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時候出了問題,或聽到了從未聽說過的事。
【第86句】:【女大十八變】謂女孩子從小到大變化多,且有“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之說。 “女大十八變”這個俗語,本謂龍女神通廣大,善于變化。語出《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尼欲開堂說法,師日:‘尼家不用開堂?!崛眨骸埮藲q成佛,又作么生?’師日:‘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 后轉義到民間指女子從小到大容貌、心理等變化很大。
【第87句】:【駝子跌跟斗——兩頭不著實】(歇)駝子:駝背的人。跟斗:跟頭。兩頭:本指頭和腳,轉指兩方面。不著實:本指沒有落在實處,轉指事情落空。指兩方面都落空。
【第88句】:【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里無糧】(諺)一技之長:在技藝方面有一種是擅長的。指人只要擅長一種技藝,就能維持生計,不用擔心養活不了一家人。
【第89句】:【老鼠兒見了貓】(慣)比喻弱者見到了懼怕的人。 也作“耗子見了貓”。
【第90句】:【無巧不成書】俗語“無巧不成書”用來比喻事情非常湊巧。 相傳,這句話來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寫到“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段時,文思阻塞,怎么寫都覺得太過生硬,沒有靈性。正當為此傷透腦筋的時候,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停筆走到門口一看,原來是鄰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條惡狗纏斗在一起。這場人狗相斗的場景,像極了人虎相搏的場面,施耐庵觀看完整個過程,立刻文如泉涌,寫出了精彩絕倫的武松打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真是無巧(阿巧)不成書??!”以后,這句話逐漸流傳開來。
【第91句】:【四兩能撥千斤重】(諺)指輕兵器運用得巧妙,可以勝過重兵器。也比喻凡事把握要領,小可敵大,弱可勝強。 也作“四兩撥千斤”。
【第92句】:【打在兒身,疼在娘心】(諺)指母子心連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懲處,主子心中不安。
【第93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諺)到運用知識時才恨書讀得太少,事情不經過實踐就不知道艱難。指書要在平時勤學苦讀,事要在實踐中自覺磨煉。
【第94句】:【天有不測風云】此語比喻人有難以預料的災禍。它典出《元曲選,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小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焙孟瘳F在的“躲貓貓”。沒過多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便引用了此語。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周瑜與曹操大戰于三江口。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見略同,采用火攻。一切準備就緒,但冬季少有東南風,周瑜發愁病倒。 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說實話,只說:“人有旦夕禍福,誰又能保證不生病呢?”而諸葛亮卻故意神秘地說:“天有不測風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覺得諸葛亮言外有意,便連忙問有何藥方可治他的病,諸葛亮寫了十六個字遞給周瑜。這十六個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敝荑た戳耍矍耙涣粒「偤昧恕_@才引出好戲“借東風”。 看來,到明代“天有不測風云”一語已經比較流行。
【第95句】:【老樹枝,轉不過彎來】 釋義:比喻執迷不悟。 例句:咱老孫頭是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還跟高國權挨肩兒打唧唧。傻狗不識臭,不曉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96句】:【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 釋義:處在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的辦法。 例句:馬國彪只好打斷她的哭聲,嬉皮笑臉地說:“翠花,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p>
【第97句】:【看火候】(慣)叱喻觀察時機是否成熟。 也作看火色。 看風色火候。
【第98句】:【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 釋義:比喻突出、冒尖的人容易受到打擊。 例句:有個中年漢子緊攥著一雙手,嘆息著說:“唉,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像高二佬這樣干個里難選一個的人,死得好苦!”
【第99句】:【高一腳,低一腳】(慣)形容道路不平,行走時身體不穩。 也作一腳高,一腳低。 一步高,一步低。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經典文案摘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