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笑貧不笑娼】看重金錢,不重道德。反義說:笑娼不笑 貧。李準《黃河東流去》:“城里人是笑貧不笑娼,鄉下人是 笑娼不笑貧?!?/p>
【第2句】:我跟媽媽上山采藥材,路上,我問媽媽每天都這么忙,心里難受不,媽媽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傷的閑暇?”(河南·濟源)
【第3句】:一根繩子拴兩個螞蚱——飛不了你,也蹦不了他;誰也別想跑
【第4句】:【放邪火】(慣)比喻造謠誣陷。 也作“放野火”。
【第5句】:冬子伯父的脾氣是村上有了名的。一個老漢說:“那人哪,脾氣暴得很,連蠅子都不敢往他身上落?!保ê幽稀む嚳h)
【第6句】:草原上點火——著慌(荒)
【第7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諺)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指人多了,什么樣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顏六色。 人上一百,五藝俱全。五藝:各種技藝。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第8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第9句】:【家貧顯孝子】(諺)指家境困窘時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顯出真正的孝子。泛指在艱難困苦的關鍵時刻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也作家貧出孝子。 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
【第10句】:【臺上握手,臺下踢腳】(慣)比喻耍兩面手法,表面裝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第11句】:吃餃子不吃餡——調(挑)皮
【第12句】:【心寬出少年】(諺)心胸開闊,能使人保持年輕。指人樂觀豁達,無憂無慮,就不易衰老。
【第13句】:【一人難稱百人心】(諺)一個人做事,很難使得人人都滿意。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志趣,誰也無法把大家的意愿統一起來。 也作“一人難合百人意”。
【第14句】:愛好跳傘——喜從天降
【第15句】:【螞蝗纏住鷺鷥腳——要想脫來不得脫】(歇)螞蝗:蛭綱動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傷皮膚。指被糾纏或陷入困境,難以脫身。 也作“螞蝗纏腳——要想脫身脫不了”。
【第16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釋義:辦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錢或受些小的損失。例句:“難得尋下這房舍兒?!Q浴纱笫抡卟幌≠M’?!?/p>
【第17句】: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試了試,衣袋小了點,想去商店換一件。奶奶說:“世上哪有無核的棗,一點小毛病就算了?!保ê稀g陽)
【第18句】:【一園瓜,就一個熟的】只有一個成熟、出眾。成語:出類拔 萃。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咋知道我沒照顧?就 你有情,別人都沒意?一園瓜,就你一個熟透了!”
【第19句】:【好言難勸該死的鬼】見“良言難勸該死鬼”。
【第20句】:【—個巴掌拍不響】發生糾紛,雙方都有責任。又指力量 孤單,沒有配合。成語:孤掌難鳴。清代《紅樓夢》:“一個巴 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p>
【第21句】:【 天塌下來,地陷下去】謂遇到極大的困難,發生大的災難。 成語:天崩地裂。蘇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來, 地陷下去,只要我們活著,就是我伺候你,不會是你伺候 我?!?/p>
【第22句】:【酷】“酷”在1992年版《現代漢語詞典》中還是當“殘酷;程度深、極”解釋,如酷吏,還沒有現在流行的新義,說明它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而且使用頻率相當高,是青年們追捧的一個熱詞。 “酷”是英文C。l的音譯,原意為“涼爽、冷靜”,后被引申為“無熱情、不激動”或“真棒、好極了、帥氣”等表示驚喜和贊美、羨慕之意。這個詞還意味著有品位的、瀟灑的、出色的,它在美國青少年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后來,中國的港臺地區媒體把其音譯為“酷”,在20世紀90年代末傳人中國大陸并廣泛流行起來。如趙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臺詞:“我年輕那會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帥呆了、酷斃了。”
【第23句】: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子。
【第24句】:被窩里放屁一臭自己;獨吞
【第25句】:【出洋相】“出洋相”這一俗語,可謂婦孺皆知,指那些不學無術、愚昧無知的人不懂裝懂,當眾弄出許多笑話。那么,出洋相是怎么來的呢?它確實與出洋有關。清朝末年,光緒帝施行新政,要引進洋人的堅船利炮,于是派出許多官員到各國考察。當時的官員大多腹內空空,裝腔作勢,不學無術,卻爭相出洋,到了國外丑態百出,鬧出許多笑話,僅舉兩例可見一斑。李鴻章出使到英國,受到英國貴族的熱情款待。英國已故將軍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競犬會上獲得第一名的名貴愛犬贈送給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鴻章的一紙謝柬,上面寫道:“感謝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現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嘗了一點,就覺得美味無比,真是三生有幸?!痹瓉?,那只名貴可愛的小狗,競被李鴻章燉著吃了。當地報紙一時嘩然,傳為笑柄。駐英國使館的~位官員,是個愛財如命、見錢眼開的家伙。他經常在飯店賓館偷竊毛巾、刀叉這類小玩意兒,后來被警察搜出。這位官員為了賺外快,還讓他的夫人包洗使館全體人員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個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館門口。一次英國人看見中國使館門口忽然白帶飄揚,以為中國皇帝駕崩,專門派外交大臣前來探問,才知道那是裹腳布。西方記者曾想把它拍下來,刊登在報紙上,成為當時一大丑聞。這些令人難堪的丑聞,都出在這些出洋要員們身上,人們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為“出洋相”。
【第26句】:臉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第27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原詞比喻愁多。長江的水向東流 去,借指向東轉移?!豆饷魅請蟆?1986,7,10):“有的邊遠地 區本來人才奇缺,由于內地出價高,曾出現‘一江春水向東 流’的征兆?!?/p>
【第28句】:劉備對諸葛亮——無話不說
【第29句】:包公升堂——盡管直說;青天在上
【第30句】:【買田不買糧,嫁女不嫁娘】(諺)糧:錢糧,舊時交田稅稱“納糧”。 買田地不能把賦稅一起買下,嫁女兒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個限制,無限制就成了荒唐。
【第31句】:爸爸在路上碰見兩個小學生譏笑一位老爺爺,就對他們說:“你們憑啥笑他?他食鹽多過你們食米,食油多過你們食水,走橋多過你們走路。你們要尊敬老人才對??!”(廣東·化州)
【第32句】:歪嘴爛舌頭——說不出好話來
【第33句】:上墳燒紙錢——自家人哄自家人
【第34句】:小叔和姑姑又在為看電視爭論不休,奶奶在外面一邊乘涼一邊說:“小偷逮個賊,誰也別說誰。出來涼快一個,不就啥事也沒有了?”(河南·南召)
【第35句】:【下課】“下課”一詞原本是教學用語,指一堂課結束?,F在卻增添了新的詞意,指體育教練因執教能力被迫停教。它源自四川的球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經過四川球迷們的演繹,下課詞義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變成了足球隊教練被迫離職的一種生動寫照?!跋抡n”最初應用在中國足球隊第一任外籍教練施拉普納身上。當時這位德國老頭告訴中國球員,如果不知道將球往哪踢好,就往門里踢,1993年中國足球隊卻在成都慘敗,而在成都也破天荒地響起了“施拉普納,下課”的憤怒聲音。從此,“下課”一詞被廣泛地應用在足球領域,隨后,又被廣泛地引申到其他體育領域,幾乎與引咎辭職同義了。同時,也用于指示某些事物該被淘汰的意思。
【第36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規定的章程辦理,不徇私情。
【第37句】:【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說話時走漏消息?;蛘f:只知路上 說話,不知草里有人。類似的:燈光里說話,暗里有人聽。 香港宋喬《侍衛官雜記》:“你說話可得留神些,從前不是有 句老話: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38句】:【有理也要讓三分】見“得理讓三分”。
【第39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40句】:【官官相衛】(諺)舊指當官的為了各自的私利,往往互相包庇、袒護。 也作“官官相護”。
【第41句】:李青和張玲是同桌,關系很好,這兩家的父母也特別合得來,常走動。奶奶說:“真是一輩同學三輩親哪!”(河南·太康)
【第42句】:駱駝死了變毛驢——沒馱夠
【第43句】:【公雞抱窩,母雞打鳴】(慣)抱窩:孵小雞。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顛倒了。
【第44句】:【山小雀翻筋斗——賣弄花屁股】見“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
【第45句】:【貧家富路】(諺)貧家:居家貧窮。 富路:出門在外帶足盤費。指居家節儉容易度日,上路窘困無處呼救。 也作“窮家富路”。
【第46句】:【面條上的蔥花,擺樣子】指裝門面,不起作用?!侗本┤?報》(1985,1,17):“有位青年經理在一次座談會上抱怨說, 現在有些部門和單位,把年輕干部當作面條上的蔥花一一 擺樣子,名義上進了班子,實際上卻在坐冷板凳。”
【第47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釋義:要從大的方面考慮問題,從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話說,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咱辦廠就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地節約?!?/p>
【第48句】:馬戲團的小丑——走過場
【第49句】:一天,老師讓做報紙上的作業題,由于我的報紙忘到家里了,就找出差生陳壘的報紙做。有位同學說:“陳壘啊陳壘,你可真是買了爆竹給別人放?!保ㄕ憬幉ǎ?/p>
【第50句】:【推倒油瓶不扶】(慣)比喻不管閑事或見急不救,在一旁看笑話。 也作“油瓶倒了不扶”。
【第51句】:【豬爪煮了一千滾——總是朝里彎】(歇)比喻人總會袒護與自己有親友關系的人。
【第52句】:茶館里開除的伙計——哪壺不開提哪壺
【第53句】:【出污泥而不染】釋義:比喻人從污穢的環境中出來,卻能保持純潔的品質,不沾染壞習氣。 “污”又作“淤”。例句:田月軒立刻尊敬地說:“對。這就是叔的可貴之處?!疂u于蘭則芳,漸于鮑則臭’,叔久居鮑魚之肆,尚能分別香臭,出污泥而不染,難得呀!”
【第54句】:【銀樣蠟槍頭】釋義:比喻中看不中用。例句:便都笑那些老爺們、大哥們平日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如今也不過虎頭蛇尾,銀樣蠟槍頭,奈他們不何。
【第55句】:【插草標賣人】在影視作品和小說當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或為父母者無奈將兒女出賣,在街市上將草標插在兒女頭上,表示出賣;或貧家女兒無錢葬父,頭插草標跪在街頭自賣自身。這些場景十分悲慘。它源自古代插草標賣物的市場慣例。這種插草標賣物的市場習慣最早產生于晉代,那時我國農村便產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大部分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驛站所在地。因市場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簡易,多用草蓋成,加之糧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趕集者攜物來賣,便隨手拾一根長草插在該物上以示出售。這就是約定俗成,插草賣物成了標志。在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歷史時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貧困人家因饑寒出賣兒女,均使用草芥,就代表要出售。有些已成了不成文的標價規則,如,一根為賤賣,兩根為平價,三根為貴賣。
【第56句】:就要期末考試了,我才急著復習功課。媽媽說:“你手里總拿著短把鐮,一點兒不作長遠打算!”(山西·新絳)
【第57句】:不會喝酒伴醉漢——強奉陪
【第58句】:【打開棺材喊捉賊——冤枉死人】(歇)死:本指死亡,轉指程度達到極點。指太冤枉人。
【第59句】:早睡早起,賽過人參補身體。
【第60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即木星。古代術數家認為太歲所 在是兇方,不宜動土建筑。此語表示觸犯忌諱,膽大妄為, 或敢作敢為。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天大的膽子,到太 歲頭上動土?”
【第61句】:失蹤的飛機——下落不明
【第62句】:【做了幾天和尚,連肉味也忘了】指忘記過去的經歷。汪幸 ?!独僳E臺灣島》:“過去,你男人為升官想方設法巴結我。 今天,我浪跡到這里,你卻忘恩負義拒我于門外,做了幾天 和尚,連肉味也忘了。”
【第63句】:【三春不趕一秋忙】(諺)三春:農歷正月、二月、三月的總稱。不趕:比不上。春季的春耕春播,比不上秋收忙碌。指農家在一年四季中,數秋收時節最忙。
【第64句】:張小泉的剪刀——名牌
【第65句】:割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小題大做
【第66句】:白開水畫畫——清(輕)描淡寫
【第67句】:【不吃涼粉讓開座】涼粉攤小,座位少。不要白占地方,影 響他人。讓開座,也說:騰板凳。聶?!犊可奖ぁ罚骸澳氵@是什 么話!不想當干部,就早吭聲,不吃涼粉騰板凳,離了你這 塊云,天也照樣下雨?!?/p>
【第68句】:小弟弟總不好好吃飯,有時媽媽說一百句好話也難喂下點東西。鄰家奶奶說:“一個豬娃不吃糠,兩個豬娃吃得香。小孩子吃飯,得攀著比著才吃得香?!保ê幽稀ば乱埃?/p>
【第69句】:【青是青,黃是黃】(慣)形容是非分明。
【第70句】:對牛吟詩——不入耳
【第71句】:【好俏不穿棉,凍死不可憐】(諺)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觀俊俏,嚴冬也不穿棉衣,這種人凍死也不必可憐。指為求外表美而不顧健康是不可取的。
【第72句】:【殺人見血,鏟草除根】(諺)殺人必須見血,證明人死無疑;斬草必須除根,使它不再萌生。指消滅敵方力量必須完全徹底,不留后患。 也作“殺人須見血,斬草要除根”。
【第73句】:蒺藜子拌革——不是好料
【第74句】:【掩耳盜鈴——哄人】(歇)掩耳盜鈴:捂住耳朵去偷鈴鐺。指自欺欺人。
【第75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76句】:我洗碗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可我說啥也不承認。媽媽生氣地說:“你呀,真是背著牛頭不認賬(贓)!”(甘肅·成縣)
【第77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拒絕他人建議,結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78句】:【 山高遮不住太陽】指真實情況掩蓋不住,或超越不過。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陽。”
【第79句】:【不三不四】稱不正派、行為不端正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對三和四的認識,古代,人們對三和四的解釋有著特殊的意義。據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看做“一”,將地看做“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為三”?!叭辈粌H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這個特性,常把事物的約數用三來表示,如“三軍”、“三思”等。漢字的構成也有一個特殊現象,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組成的新字都與本字有關,且字義更深刻。此外,還有許多BBB、名劇與三有關,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劇有“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等。細細品味,其味無窮,含義深遠。古人認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對于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故古詩原以四式為主;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書、畫;漢字有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頻;唐初四杰: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東、南、西、北四方之類,舉不勝舉??v觀“四”,可以發現,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為習俗。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譽。好與壞只差一個字——“不”,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如這東西不賴),而形容行為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這個緣由。
【第80句】:腳脖上系鈴——走一路響(想)一路
【第81句】:【 官鹽不當私鹽賣】我國的鹽產一向采取官賣或收稅的制 度,不經官府監督發售或沒交稅的鹽,便是私鹽,算違法。 謂光明正大的事情,無須采取不正當的手段?!缎≌f月報》 (1980,9):“老話說了,官鹽不當私鹽賣,這茶館可是官家的 買賣,由不得咱們呀?!?/p>
【第82句】:【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衙門,舊稱政權機關。大門 兩側的墻,呈八字形。謂衙門沒有公理,只要錢?;蛘f:天 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沈從文《長河》:“古話說: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不是花錢你來有什么事。”
【第83句】:【看菜下飯,量體裁衣】釋義:要按實際情況辦事。例句:“看菜下飯,量體裁衣。這是最普通的生活常識,為政者更不能不審時度勢。”
【第84句】:【 揀高枝兒上飛】向高處走,想高攀。清代《紅樓夢》:“如 今沒長翎毛兒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上飛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謂犯過大錯,吃過大苦,吸取教訓,能 變為極有用的人。浪子,也說:敗子。清代《十二樓》:“不上 十年,都成了氣候。俗語道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凡走 過邪路的人,歸到正經路上,更比自幼學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還肯回頭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第85句】:【一家有事,眾鄰分憂】鄰里街坊,會互相幫助。張孟良《兒 女風塵記》:“一家有事,眾鄰分憂,單指望著遭難的人家是 不行的。如今只有大家一齊出力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把錢湊出來!”
【第86句】:【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尊】(諺)道行高,龍虎也會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會對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們普遍的敬重。
【第87句】:【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慣)體面眼:指勢利眼。心里只向著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勢利。
【第88句】:小弟一轉眼十個多月了。奶奶笑著對媽媽說:“有苗不愁長,沒苗就甭想。不知不覺這孫子可快一歲了?!保ê幽稀ほ沉辏?/p>
【第89句】:【醫有醫德,藥有藥品】(諺)行醫有行醫的道德,藥物有藥物的品位。指醫生要以醫德為重,用藥要以藥效為準。
【第90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91句】:【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諺)牢籠計:嚴防固守的計謀。跳墻法:越墻進入的辦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計謀。 也作“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第92句】:【貓認屋,犬認人】(諺)指貓在外能辨識自家的房屋,卻不認自家的主人;而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追隨自己的主人。
【第93句】:【人怯鬼蝎虎,人勇鬼縮頭】(諺)蝎虎:放肆猖狂的樣子。人要是膽怯軟弱,邪惡鬼物就會猖狂;人要是勇猛剛強,邪惡鬼物就會退縮。 指對邪惡勢力只能強硬,不能軟弱。
【第94句】:【一推三不轉】(慣)形容人心眼兒實,頭腦不靈活。
【第95句】:【有今天沒明天】(慣)1指人年老或病重,將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貧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還沒有。 也作“有今日沒明日”。
【第96句】:八字才開筆——差一半
【第97句】:【趕人不要趕上】(諺)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趕人不過百步。 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
【第98句】:飯店里賣衣服——有吃有穿
【第99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學三年級的表姐瑩瑩不小心把小狗貝貝帶進了一家商場。商場的保安叔叔沒有生氣,只是笑瞇瞇地摸了摸貝貝的頭,說:“親愛的貝貝,你怎么糊涂了,我們這兒是不準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出去時,千萬別忘了帶走你身邊的這位小姑娘啊!”(山西·平陸)
上一篇:微博民間俗語金句,句句觸碰淚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