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支援大西北
【第1句】:什么是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答: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以下簡稱西部計劃)是由團中央、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的,財政部、人事部給予相關政策、資金支持。
從2003年開始,通過公開招募、自愿報名、組織選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從事為期1-2年的教育、衛生、農技、扶貧及青年中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
2003年,將面向全國招募5000-6000名志愿者。
【第2句】: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參加西部計劃
答:如果你是普通高等學校2003年應屆畢業生,無論是本科生、研究生、大專生都可報名參加。
主辦單位將在全國公開招募、選拔那些思想過硬、品學兼優、具有較強奉獻精神的畢業生參加,尤其是鼓勵西部高校和農業、林業、水利、醫學、師范類專業的畢業生積極參與,如果你入學前戶籍所在地在西部將得到優先選拔。
【第3句】:參加西部計劃后,主要可能從事哪方面的服務
答:如果你是醫學院校畢業的將從事醫療、防疫、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如果你是學農、林專業的,可以從事農業技術、扶貧開發方面的工作;當然你還可以從事教學工作、專職或兼職擔任鄉鎮團委副書記或到鄉鎮青年中心從事服務工作;在承擔業務工作的同時你還可擔任學校副校長、衛生院副院長并通過有關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副主任等管理職務。
【第4句】:參加西部計劃,會在哪里服務
答:主要是在我國西部的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及湖南湘西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的貧困縣的鄉鎮從事志愿服務。
在西部地區招募的志愿者原則上在本省服務,東中部一個省招募的志愿者主要集中派遣到西部一個省開展服務,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志愿者本人的意愿。
【第5句】:聽說參加西部計劃還享有相應政策,是這樣嗎
答:是的。
國家對西部計劃非常支持,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團中央、教育部、人事部聯合下發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參加西部計劃的志愿者除了享受國家規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外,還享有服務期間計算工齡等相應的政策支持。
【第6句】:參加西部計劃后,考研還能加分
答:是的。
你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如報考研究生給予加分,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具體規定在當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確。
當然,要考上研究生,還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7句】:參加西部計劃后,考公務員還能優先錄用
答:是的。
你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報考黨政機關公務員,可適當加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具體規定由省級公務員考試錄用主管機關在當年招考中予以明確。
今后,服務單位在錄用黨政機關公務員和新增?釁笫亂檔ノ蛔ㄒ導際躒嗽薄⒐芾砣嗽筆苯?畔嚷加謾⒄釁改忝欽馀?渭游韃恐駒阜?竦拇笱???br \\\/>
【第8句】:參加志愿服務對我今后就業有哪些幫助呢
答:你參加西部計劃,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從事志愿服務,既能為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又能增加基層工作經驗,深入了解國情、民情,豐富人生閱歷。
你所展現出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任何單位都會感興趣的。
而且,現在絕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在錄用、選拔干部時,非常看重是否具有基層工作經驗這一點。
在這些方面,你和你的志愿者同事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主辦單位還將通過建立志愿者人才庫、組織專門的人才招聘會等措施,為你服務期滿后升學、就業以及創業等創造條件。
【第9句】:完成志愿服務任務后,如果我想留在西部地區工作,有什么具體政策嗎
答:有。
根據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通知規定,你所服務的西部各省、區、市有關單位在錄用黨政機關公務員和新增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時優先錄用、招聘你這樣的大學生志愿者。
中國60年代對外援助情況
1,你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就必須化驗一個乙肝五項。
如果是陽性,就說明你已經產生,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了,就不需要打了。
2,如果沒有陽性的,或者是兩個陽性或三個陽性,就說明你感染乙肝病毒,或者是、或者是感染乙肝病毒恢復期,就不需要打了。
3,如果是全都是陰性的,就要打。
一般是打三針。
第一針打后,隔30天打第二針,第二針打后,隔150打第三針(即0、
【第1句】:6個月打)。
4,大人打20微克,小孩打10微克。
5,一般醫院或者防疫站都可以打。
50-60元一個療程。
中國有沒有給予塞爾維亞什么援助
【中國將幫助塞爾維亞建設350兆瓦火電機組】塞爾維亞Kostolac煤電廠的經理對當地媒體稱,中國和塞爾維亞下周將簽署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協議,為該電廠新建發電機組。
這是該國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行業20多年來獲得首筆重大投資 這是最新的
中國與外國發生互相幫助的事情
新中國對外援助究竟有多少
——我國外交檔案解密透露1960年底以前的實情 多年以前,作為我國外交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外援助”這個“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報紙上、廣播里。
對于上點歲數的中國人來說,“外援”一詞并不生疏。
但是,有關我國“外援”的具體情況及統計數據,恐怕很少有人說得清楚。
隨著外交檔案不斷解密,新中國的“對外援助”也已不再是秘密。
在近日向公眾開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檔案中,記者發現含有“對外援助”字樣的標題竟有200多個。
1 蒙古國最早請求支援勞動力 新中國剛成立,國外請求援助的信函便紛至沓來。
“越南請求中國援助大米事”,“關于老撾要求我國提供經濟援助問題”,“關于也門要求援助事”,“幾內亞高官要求我經濟援助等談話記錄”,“印尼要求我援建紡織廠事及印尼工業部長為此擬訪華事”……外交檔案顯示,某某國“要求中國提供”、“請求中國援助”、“請求我給予”、“要求我援建”、“要求我派”,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一些駐外大使館來電及外交部上送報告中的常見字句。
向中國要錢要糧要物或援建工廠的要求,不少是國家元首親口提出的,他們或找我駐外大使,或直接專門致函我國領導人,還有的以國家政府或外交部給我國發照會的方式,商談和辦理“援外”事務;在當時我國外交部和外貿部等政府部門、駐相關國家大使館的工作中,這一項占有不小的分量和重要地位。
1950年7月,我國首任駐蒙古國大使吉雅泰到任不久,蒙古總理喬巴山就向他提出“要求幫助解決勞動力的問題”。
這大概是向我國最早提出的外援請求。
當時,中方的答復是:“因為國內解放戰爭尚未結束,動員工人出國是有困難的,這個問題容后考慮。
” 周恩來總理記住了對蒙古國的這一承諾。
1954年11月,烏蘭夫副總理率中共代表團前往烏蘭巴托,臨行前,周總理指示外交部電告何英大使:“通知蒙方此次代表團去蒙,除參加蒙黨代大會外,并希望了解一下蒙方在勞動力方面有何困難,以及我國可能給予何種幫助的問題。
”12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電告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我們當在可能范圍內盡量滿足你們的要求。
”1個月后,蒙古國向我駐蒙使館提交了總計12250名工人的清單,包括粗細木匠、泥瓦匠、制磚瓦、燒石灰、谷物蔬菜樹木花卉種植、家具制造、廚師、裁縫、制靴、印染、桶匠、捕魚等近40個工種,蒙方同時要求工人自帶工具。
對此,外交部給使館的回電中頗顯為難:“此次蒙古所提出的工人種類繁多,要求去蒙的時間又急,并且所涉及的問題甚廣……進行動員是有困難的。
”“又如去漁工,蒙方有無漁船、漁工
”后來,根據中方建議,雙方就此組團商談。
1955年4月底,相關部門在東北三省開始了赴蒙工人的組織工作。
當年,首批8200名工人赴蒙。
越南向我國提出援助的時間也很早。
在標明1951年5月15日的一份材料上,越方的要求開門見山:“我們正處在青黃不接期間,如無援米必告斷炊。
……因此,懇切要求你們再幫助我們一千五百噸至二千噸大米,以渡過此難關。
”顯然,在此之前,我國已支援過越南糧食了。
2 援越物資表里有葡萄干和酒 記者粗略統計,到1960年底,我國提供援助的國家還有:朝鮮、柬埔寨、尼泊爾、緬甸、馬里、烏干達、剛果、喀麥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阿富汗等,一共22國。
我國幫助蒙古國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專家招待所、熱電站、玻璃廠、造紙廠、養雞場,修橋造路,解決燕麥種子,供應木材,修復古廟等,援建紡織廠的設備國內提供不了,我們就用稀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在《中國和越南關于中國1955年援助越南的議定書》的附件中,中方援越的貨物表里,有30000噸大米、300噸面粉、5000公斤葡萄干、180根皮帶、1130箱酒及粉條、香煙、中成藥、醫療器械等;援建鐵路的物資表里,有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等物;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藥劑制造廠等,還有10個碾米廠、2個汽油庫、火柴廠、加固水壩等等。
這其中的30000噸大米,是在議定書簽訂之前5個月,越南勞動黨中央致中共中央絕密函中提出的,當時中共中央回電:“雖然國內大米供應也較緊張,但為著援助新解放的兄弟國家,同意照撥。
”那時大多數中國人也難以享用葡萄干和高檔酒。
在柬埔寨,我們除了援建水泥、紡織、木板、造紙、鋼鐵等各種廠子外,還幫他們建藝術學校、電臺,勘探鐵礦煤礦。
1955年9月30日,在援越的越池橋修建工地,因水流湍急,運送鋼纜的船傾斜進水,29歲的中國工長、共產黨員陳國平為救船上“6名越南同志”掉入水中,第一個為我國的援外事業獻出了生命。
為報告國內這一不幸事件及善后,使館先后發回3個篇幅很長的電報。
非洲國家是從1958年底才開始陸續與我國建交的,對他們的援助一般在建交前幾個月開始。
我們援建他們中小型工業項目和農場,幫助他們找水打井。
糧食是這些國家最希望從我國得到的東西,1959年到1960年,我國糧食連續兩年減產,但對于非洲國家的要求,仍然慷慨解囊。
如1960年,我們援助幾內亞10000噸大米,還宣布“向剛果提供5000噸至10000噸小麥或大米”。
此時,新中國政府面對的是多年戰爭后民國政府留下的爛攤子,百廢待興,國力有限,但我國人民仍節衣縮食,克服重重困難,一一滿足各國的要求。
而且,我們的援助從不附帶任何條件。
3 受援國家的要求往往過大、過多、過急 雖說是我國提供外援,我們給人家東西,但與受援國就外援的談判并不容易,執行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
1955年2月16日,中蒙雙方為中國援助蒙古勞動力問題開始談判。
“至4月7日正式簽字,共進行了14次會談。
”為什么要談判這么多次
原來,蒙方提出,中國去的工人“希攜家屬來蒙,居留期間愈長愈好”,工期“不少于五年”,與蒙古員工同工同酬,而且“所得工資都用在蒙古,不寄回國內”。
我談判代表團給國務院的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在談判中我們的許多意見都經過多次解釋才被接受,如我們提出工人的工期為三年,派遣中國干部帶隊及在蒙古成立工人事務處,準許工人兌回工資百分之三十的現款養家及把余款存入蒙古銀行,列入非貿易賬戶匯款等問題,均經過多次反復磋商。
” 這樣的問題似乎不只發生在對個別國家的援助中。
1960年的一份檔案中說:“從幾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受援國家提出要求我國幫助建設的不少項目,往往超出他們國內的實際需要和可能條件。
”“他們提出要求援助的項目往往過大、過多、過急。
同時,按照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外提供經濟技術援助的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 由于受援國的要求往往過急,“以致有些項目的建成時間和設備交付時間規定得比較緊迫,給執行協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1958年底,一份總結外援工作的檔案列舉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援蒙的“個別項目規模過大、標準偏高”,“磚瓦廠由于原協定限期太緊,國內的設計和設備制造工作無法如期完成,推遲半年才完工”,“據估計蔬菜農場生產的蔬菜比當地的肉價還要貴。
”按協議,1958年我國應向朝鮮供應6萬紗錠紡織機械設備,但“由于目前優質鋼缺乏,不能盡早滿足朝方要求”。
因此,當時外貿部等一些部門提出:“對兄弟國家提供援助……是為了幫助和推動他們自力更生,促進他們在經濟上獨立自主。
”外援要“貫徹執行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細水長流的方針,做到因地制宜,中小為主,多快好省”。
4 11年外援總額:
【第40句】:28億元人民幣 “從1950年起至1960年6月底,我國同某些兄弟國家和亞非民族主義國家達成協議由我國提供無償援助和貸款總額為
【第40句】:28億元人民幣,其中援助兄弟國家
【第35句】:39億元(無償援助
【第25句】:79億元,貸款
【第9句】:60億元),援助民族主義國家
【第4句】:89億元(無償援助
【第2句】:38億元,貸款
【第2句】:51億元)。
在援助總額中,用于提供成套設備的為
【第9句】:86億元,其中對兄弟國家
【第9句】:62億元;對民族主義國家2470萬元。
” 這是1960年7月1日,時任外貿部副部長的李強向全國外事會議報告的統計數據。
他的發言稿題為“幾年來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工作”,上面標有“絕密材料會后收回”8個字。
46年后,這個發言稿加上了印有檔號的封面,向公眾亮相。
在當時我國的經濟總量中,
【第40句】:28億元的外援總額占有多大比重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這個數字接近1953年到1957年“一五”計劃期間國家基建投資計劃4
【第27句】:4億元的1\\\/10。
當時,我們的“兄弟國家”是新中國成立后很快與我國建交的蘇聯、東歐及越南、朝鮮等11個社會主義國家。
據外交檔案記載,在歐洲的“兄弟國家”中,11年間我國僅少量援助過阿爾巴尼亞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
因此,援助“兄弟國家”的
【第35句】:39億元款項,絕大部分由越南、蒙古、朝鮮三個國家分享。
而接受我們援助的“民族主義國家”,則主要是柬埔寨、也門、尼泊爾、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國。
李強還介紹,我國對外提供成套設備的援助從1955年開始,“到1960年6月底,按照我國同九個國家簽訂的經濟技術協定和議定書的規定,援外的成套項目為182項,其中對‘兄弟國家’165項(朝鮮8項,越南100項,蒙古53項,阿爾巴尼亞3項,捷克1項)。
”在其余援助“亞非民族主義國家”的17項中,剛與我國建交兩年的柬埔寨得到了8項。
“共派出工程技術人員7558人次,建筑工人25566人次。
……共接受和培養了外國實習生2864名。
” 5 中國還積極參與了人道主義援助 翻閱半個世紀前的援外檔案,我們不能不想到當時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
直到1960年底,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僅38個,其中10個還是1958年7月以后才建交的。
新中國愛好和平,希望創造有利于國內建設的周邊環境和國際環境,希望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
不少檔案都提到:“認真做好外援工作,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
‘外援’擴大了我國的影響,對發展我國同各國的友好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我國還積極參與了國際上的人道主義救援活動。
一次次救援款物的辦理經過,也都詳細記載在了外交檔案中。
如1952年5月,日本北海道札榥郡一個主婦會致毛主席信,說當地發生嚴重地震和海嘯,居民受災嚴重請求援助,中國紅十字會立即電匯過去2億元人民幣(舊幣,下同)。
1955年7月,在聯合國駐阿富汗的技術援助專家名單中,就有我國兩位養蠶專家和他們的夫人。
1957年7月伊朗地震,我國也迅速提供了救濟。
1952年,印度發生災荒,我國先后以紅十字會、全國總工會等4個群眾團體的名義,兩次各捐款20億人民幣。
1953年8月,印度北部洪水泛濫成災,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建議中央,我國援助印度
【第10句】:5億元人民幣,當毛澤東主席了解到蘇聯捐贈了25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7億)時,批示“款數似應增加至十五億或廿億人民幣”,相關部門最后定為15億元。
與當時美國給印度捐1萬美元、200萬磅奶粉,英國捐500英鎊,南非捐100鎊相比,我們援助的15億元也是不少的。
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鄧小平告訴1976年訪華的李資政:中國援出了200億美元,基本上屬于無償性質的。
據中國軍事科學院專家曲愛國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黃文歡的回憶錄:在越南抗法戰爭期間(后來才有抗美階段),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向越共提供軍事援助的國家,在武器、裝備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給多少”的指示辦。
毛澤東是這么告訴過胡志明的:“我們是一家子。
要人給人,要物給物……” 據李光耀估計,20世紀80年代中國援了10億美元。
【第1句】:援助阿爾巴尼亞: 中國為阿爾巴尼亞援建了大量的企業,后來基本處在停產、半停產的狀態,設備早成為了廢鐵;幫助阿國建設的備戰用的堡壘,他們開始用它喂雞了…… 當時的對外聯絡部部長耿飚透露,1964-1970年代末,中國給了阿國90億元人民幣
(有學者根據貨幣含金量、購買力測算,它相當于現在的上千億
它還相當于給當時人口規模為200萬的阿國人每人發了4000多元的紅包
) 伍修權將軍的文章《回憶與懷念》說,阿爾巴尼亞獨裁者霍查的女婿、阿外交官馬利列,在他的文章《我眼中的中國政要》里講敘了這么一件事:1962年,他到中國要求糧食援助,找到外貿部部長李強,無果;后來還是找到劉少奇解決了問題。
恰巧當時,缺糧食的中國向加拿大進口了大批小麥,幾艘載滿小麥的中國輪船正在大西洋駛往中國,接到中央的命令后,立即改變航向,調頭駛向阿國的港口卸下了全部小麥。
馬外交官敘說此事時,沒有忘記留下一句溢美之詞。
伍將軍心痛地補充了一句:中國人慷慨呀
【第2句】:越南: 對于越南,中國除了經濟援助,更多的是無償的作戰和勞務援助。
中國軍人除了在一線作戰之外,還在承擔通信、后勤、筑路、掃雪,甚至還承擔了為他們的農民挖溝、種地等事情。
另外,中國還援助了槍
【第11句】:6萬支,大炮4630門,工兵、通訊器材、衣物、大米、藥品、汽油、機車…… 越南人1978年發起的對華戰爭中,他們用中國人送去的槍炮作武器,用中國人援助的成袋成袋的大米作支槍的架子和掩體的材料,來射殺中國的軍人
……
【第3句】:朝鮮: 為朝鮮,中國付出了幾十萬中華兒女的生命(沒有可供引用的、公認的精確數字),支出了63億元的戰爭費用,560萬噸作戰物資…… 1996年5月,援朝2萬噸糧食;1999年6月,援助15萬噸糧食,40萬噸煉焦煤;2001年3月,朝在接待曾慶紅到訪時對我國“提供無償援助表示感謝”。
給的什么,給了多少,不詳;2001年9月,朱邦造答記者時說,在中國元首訪朝之際,要給朝方提供“糧食及物資援助”,數量不詳。
……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0年6月11日的文章說:中國對朝提供的實質援助,要比公眾所了解的多得多:每年提供給朝鮮50萬噸糧食,100萬噸石油,250萬噸煤炭。
【第4句】:“非洲兄弟”: 1967年,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訪華拉贊助,他在盛贊毛澤東是非洲人最景仰的“老者、勇者、智者”之后,又說了“中國的工作使世界變得有希望”的溢美之詞,毛現場辦公,拍了板:“這條鐵路不過投資一億英鎊,沒什么了不起”。
此情此境,在座的中國官員都不敢出聲。
中國負責修路工程的官員對鐵路的評估結論是:1800多公里長度,近20億人民幣的投入。
最后到底花費了多少,沒有資料。
不單單是錢的付出,也不單單是10年的艱苦施工。
同胞兄弟有78人為此獻出了生命,其中最小的年僅26歲。
有沒有正規的出國打工招聘網
找一個國家正規的勞務公司(一)可以把查詢的方法給你,你自己查下,有資質的就是國家法律保護的,沒資質的就是不合法的,出問題了,你都找不到說理的,商務部資質查詢:商務部(官網)→導航里的《走出去》選項→企業名錄里面的《對外勞務合作企業名錄》選項→對外勞務企業名單→選擇省份→查找企業(二)有資質的也有打擦邊球的,在合同上做手腳,你還有通過以下手段看一下合同條款驗證勞務公司是否正規的方法如下:現在黑中介,假中介太多了,已經擾亂了出國勞務的市場,從下面幾點可以衡量勞務公司的合法性和合同的正規性第一,有沒有資質(商務部網站能查到),有資質的不一定是騙子,沒資質的一定是騙子第二,收費是不是透明,合同要寫清楚。
第三,出國失敗后,費用是不是全額返款,有沒有培訓,培訓的費用是在費用里還是不包含培訓費,出國失敗后培訓費退不退。
第四,收費是一次性的還多次的,合同里是否寫清,此次費用包含什么。
第五,合同是不是跟業務員說的一樣,不要說一套做一套,應該說到做到,有的還不讓把合同照相或者拿著合同問律師,正規合同不怕驗證。
第六,你要是大專以上學歷(含大專)是可以走工作簽證的,要是可以走工作簽證,而讓你走勞務,那就是昧著良心做事,因為研修在日本就能工作三年,還不能二反,在有不明白的私信我,或者是點擊我的名字去我的貼吧留言
急急急求一篇關于災后重建的文章,主題主要是感謝災后重建,文體不限
行進在災后重建的艱辛路途上,踐行著對黨對人民的忠誠。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而更重要的是支撐生命的精神。
災后重建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建5月23日,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55000多人,還有24000多人失蹤,估計是被掩埋在了廢墟下,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加起來,這次大地震共造成8萬余人遇難,是30多年來最慘重的災難。
中國歷史多災多難,特別是近代史,戰爭和自然災害幾乎不斷,說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一點不為過,建國之后運動不斷,天災人禍。
近30年的和平發展應該來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民眾的生命得到如此關注更是唯一的,70后出生的已經不知道什么是災難了,他們是幸福的。
這次大地震救援效率如此之高,死亡人數應該來說已經降低到了最低,是集30年改革開放和平發展之成果,唐山大地震的救援與現在相比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換言之,如果沒有30年的發展積累,中國是不可能如此高效地實施救援的。
汶川地形復雜,這要在以前,很多地方根本不可能進去,很多人根本不肯能得到疏散,大災之后有大疫,只能眼睜睜看著受困群眾死去。
所以,不管怎么說,盡管人們對生活還有更高的期望,對現實還有更高的要求,都得感謝這30年來的和平發展,感謝鄧小平。
地震發生后,軍隊立刻進入災區,道路暫時不通,冒著生命危險采取空降的方式進入,大型機械開掘道路,200余人因此犧牲,各種救援物資從全國各地迅速調運到災區,醫療防疫迅速跟進,避免了瘟疫的發生。
群眾企業自發捐款捐物,到現在已經達到了200多個億,中央財政迅速劃撥700億資金用于災后重建。
特別是設立3天全國哀悼日,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
中華民族家園的重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物質家園的重建自然重要,但精神家園的重建更加重要。
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必須傳承下去,中華民族的脊梁永遠是直的,再大的災難都不會壓垮,中華兒女的赤子之心,在災后家園的重建中凝結在一起。
為汶川大地震罹難者志哀
愿他們的靈魂在天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