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課程感悟
在學習這門課程以前,它想得太簡單和膚淺。
當時看來,這門課就是掌握一些溝通的理論和技巧,課程枯燥乏味,又逼著我們給中國移動貢獻上網流量。
期末之前老師劃重點,我們背一背就去考試,考完就什么都忘記了。
但是上完全部課程之后,我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欣喜。
不僅是掌握了與人溝通的實用技巧,而且在學習中,拉近我和其他同學的距離,記得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在課本上記下一句話:溝通,是意義的傳遞和理解。
其實就是這么平淡的一句話,讓我突然間明白:溝通不是說話那么,而是把你想傳遞給別人的想法表達出來,更要讓對方能夠理解。
所以當你想達到比較理想的溝通效果,一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說話,比如說對方的性格、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溝通游戲是把兩個班的同學隨機組成幾個小組,從各自身邊的同學開始,通過聊天,訪談等方式,讓大家對彼此有一個新的認識。
在和班里一位男同學聊了十幾分鐘之后,他對我的認識有很大的改觀,在這之前,他認為我是個低調,務實,嚴謹的人,現在他又覺得我會適當表露自己的想法,說話詼諧幽默。
還向全部的同學介紹一個“新”的我。
其實,我很愿意和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接觸,但是靠考慮到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人生閱歷等都不同,所以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拉近跟同學間的距離。
上完這節(jié)課,我明白了:實際上我們生下來,都非常善于和人溝通的。
小時候,我們可以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不到五分鐘就變得很熟絡,把開心的事情,甚至是心愛的玩具拿出來與朋友分享。
長大了倒變得不那么善于溝通了。
這是因為我們逐漸設了很多的界限,不允許自己隨便說話。
另外也包括了一些學習、經驗方面的影響因素。
比如說從小就接受老師、父母的一些指令,應該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可以代表一切。
所以我們就一門心思就去學習課本的知識,不再重視和身邊的人溝通和交往。
其實我們應該打破自己設定的界限,拿出誠意與別人溝通,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出發(fā),咨詢一下對方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這樣既可以拉近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又能從細節(jié)慢慢去了解對方的性格特點。
主動溝通與被動溝通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你邁出主動溝通的第一步,就非常容易與別人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在與他人的交流溝通中更能夠處于主導地位。
當你處于主導地位時,就會集中注意力,主動去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并調節(jié)自己的溝通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溝通過程。
傾聽和反饋,是我最迫切想要學到的一章節(jié)。
在日常生活,我經常有這樣的尷尬:朋友向我傾訴生活中的煩惱,對方說了一大堆,我基本上能了解大概意思,也理解對方的苦惱,但是往往言不由衷,或不著邊際、拐彎抹角,繞一大圈而終究無法切入重點不能夠給她很好的安慰,更加無法解決他的煩惱。
既然別人那么信任我,一碰到問題就來找我傾訴,那證明我在對方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那我更要學會傾聽和反饋,即使不能出主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起碼能通過傾聽,讓他們把煩心事說出來,分擔內心的焦慮,減少無助感。
上了這結課后,我深刻地體會到所謂的聆聽,應該是用我們的眼、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急著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把自己代入對方現在的處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
在聆聽的同時,在腦海中不自覺進行的對話,包括動腦筋想著該說什么、如何響應對方的話,或盤算著接下來的話題。
聽完對方的傾訴之后,一昧地安慰是起不到明顯效果的。
應該通過反問的方式,讓對方找出自身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意見讓對方參考。
這些意見不一定有用,但是最起碼對方傾訴完之后,心態(tài)會轉好一些,加上你提供的意見會讓他們感覺心里踏實了不少,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也會變得樂觀,積極。
最后說一點我認為老師應該在以后的課堂加強和深化的內容。
現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將來出到社會,很多的時候都是和一個團隊一起學習,一起工作,難免會出現成員間意見不合的情況。
這時候,團隊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當我們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時,要如何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控制整個團隊,合理分配任務,解決團隊成員間的矛盾,激勵每個成員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都是要通過溝通來實現的。
而當我們作為一個成員時,如果與其他成員意見不合,應該怎么解決。
當領導決策失誤或者分配任務不合理的時候,又應該怎么向他提出來,才能得體大方。
我覺得這些溝通技巧都是同學們需要的,而且對將來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我大學以來唯一一篇一氣呵成的論文,因為有太多話可以說,盡管思路有些亂。
感謝老師把溝通管理這門課上得如此生動、實用。
希望我提出的建議能被老師采納,讓以后上這門課的同學也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學習商務溝通的心得
商務溝通心得\ 溝通是一門藝術,商務溝通更是一門高級藝術。
“只有具備高超的溝通技巧,才能增強職場競爭力,提升自身,在錯綜復雜的商務活動中游刃有余。
”這門課就從溝通的基本含義講起,淺顯易懂,層層深入,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廣闊的“高級藝術”領域,其中的智慧閃著幽默,幽默包含技術,技術服務智慧,含蓋職場溝通的各個方面,不僅如此,也對平時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有莫大幫助,是門十分科學有用的課程。
以下為我的一點點學習心得感想。
\ 商務溝通可分為“有聲溝通和“無聲溝通”兩大類。
、演講、面談等都為有聲溝通,而傾聽、文書、身體語言等為無聲溝通。
我們平時的溝通都是“有聲溝通”為主,“無聲溝通”為輔進行的。
\ 有聲溝通中,有效的口頭表達是很重要的。
它包含準確、清晰兩個要素,最終表現為說服力的效果。
這就要求表達者在確定好談話目的后展開技巧性的、吸引人的談話,動之以情、講之以理、誘之以力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適當地可三十六計全面貫徹到談話中。
個人經驗之談,在口頭表達時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和人格魅力是很重要的。
語言藝術需要文化涵養(yǎng)支持,文化涵養(yǎng)能從人格魅力展現,人格魅力裝點語言藝術。
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提高,培養(yǎng)人格魅力,并把它們轉化為溝通中的有效工具,能運用自如。
\ 口頭表達中還要注意語氣、語速、含蓄程度。
這就要求我們得事先把溝通的基本內容6W(why、who、where、when、what、how)搞清楚,不然你對著一個農民說孔子,那也是無濟于事的,反而會落下故意運用知識抬高自己貶低他人的嫌疑。
\ 6W是有聲溝通和無聲溝通的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萬萬不能不準備的。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6W也利于更加順利地達到溝通目的。
這應該是大家都掌握的,在此就不多展開了。
\ 無聲溝通中傾聽是有效溝通的武器,它和身體語言、禮儀等作為口頭表達的助手能使溝通目的更好地實現。
要做一個好的談話主導者,傾聽是很關鍵的一點,傾聽能使人更好地掌握對方的思想及目的,及時根據傾聽到的信息調整談話方式或方法,使溝通順利進行。
而在身體語言、禮儀,如手勢、站姿、著裝等方面,更強調的是細節(jié)。
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若與人溝通時著西裝穿白襪子,主動與人碰杯時高過別人的杯子,講話時翹著二郎腿且手勢過多幅度又大等等行為都是令人反感的。
要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談話氣氛,不僅需照顧到對方的習慣,而且自己也要充滿自信而非自傲,不卑不亢。
商務溝通作為職場溝通與生活中的溝通畢竟是不同的,不能太隨便。
\ 商務文書的寫作、求職信以及其它書面材料也屬于無聲溝通,除了要注意格式、排版、紙張等硬件,內容的專業(yè)性、條理性、邏輯性更是不能忽視。
這類無聲溝通對文字功底有一定要求,平時得多鍛煉,實在文字功底差的,可實行“外包”,但涉及一些商務吉姆的還是需慎重考慮此舉。
說到文書寫作也并不難,最簡單的無非中心思想+格式+條理,掌握了自然很多地方都會十分方便。
\ 現代大學生都倡導一筆字、一口話、一手文章,一筆字電腦可幫我們完善,但一口話、一手文章是馬虎不得的。
商務溝通就包含了一口話和一手文章,側重前者,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
它與實際聯系緊密,我們將來踏入社會職場溝通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應大力推廣。
不僅是營銷系,會計系有同學見到這門課程也希望能學,其它的系更不在話下。
\ 就像普通話人人都要學要說一樣,在校大學生人人都是要跨入職場的,希望學校能考慮在全校范圍內開這門課程,這也是大大利于學校“成功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的。
職場新人課程感悟作文
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很多事情,有簡單的,也有繁瑣的;有重要的,也有無聊的;有關乎自身利益的,也有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等等。
而個中穿插著的人情世故、職場潛規(guī)則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可以這么說,職場就像一個戰(zhàn)場,能在這個戰(zhàn)場里面幸存下來的都是勇士。
這些勇士,靠的不僅僅是運氣,更多的是一種生存的真功夫。
公關,我們經常聽到這個詞。
顧名思義,公關即公共關系。
時下有一類行業(yè)就是以此為研究和處理對象,即我們平常了解的PR公司。
PR公司能提供的服務很多,像咨詢服務、商務禮儀培訓、活動策劃等等。
而我對PR公司最感興趣的,莫過于PR公司在受理一些出現商業(yè)危機的公司委托進行危機公關的案例。
當委托公司由于突發(fā)事件而深陷商業(yè)危機,企業(yè)形象、公司信譽等等在輿論的聲討中日趨下滑時,往往就需要借助PR公司進行危機公關,將突發(fā)事情對公司的影響降到最低。
我們都是職場中人,身在職業(yè)場所這個大染缸里面,正如一個企業(yè)身處紛繁復雜、競爭殘酷的大商業(yè)圈里面一樣。
而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崗位,每天都會面對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如前臺接到無理取鬧的電話、秘書面對老板的過分要求、業(yè)務員遇到刁難的客戶等等。
有時候除了自己本身業(yè)務上的事情要處理,還有部門內務或者公司內部問題要去面對等等,稍有不慎,就會立馬出現危機,輕則降級減薪,重則開除炒人。
所以,注意我們自身的公關,也是職場的一門必修課。
而我認為,加強自身的職場公關的能力,主要針對智商、情商和財商三個方面。
智商公關,即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術水平,以避免在處理實質的工作事務中出現不該犯的錯誤,同時可以讓本職公司更出色的完成,也為未來的晉升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
情商公關,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人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
當領導的尚且要明察秋毫,作為下屬的平民百姓,就更應該學會察言觀色。
不是提倡拍馬屁,只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又懂得別人設身處地考慮的人,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遠,而不至于被排斥。
財商公關,有了前面兩個商數的基礎,晉級加薪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那么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富也是很重要的,除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外,擴展人脈資源,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自身價值等等,無一不與財富掛鉤。
學會理財,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我們才能掌控更多的社會資源,為自身的發(fā)展所利用。
職場公關,遠不止我上面所列舉之皮毛,而且根據個人自身職場的特點,會有
現代職業(yè)禮儀培訓感想 五百字
可以從以前對禮儀的不重視,到現在了解到禮儀的重要性,然后通過學習了解到自己在禮儀方面有哪些不足之處。
等等。
關于8090后職場第一課的感想怎么寫
90后與80后、70后區(qū)別到底有多采訪了3位今年剛入職場的90后,來聽聽的有趣故事吧 入職場,新人培訓是人人都要經歷的第一課。
眼下正是新一輪就職高峰期,面對稀奇古怪的入職培訓,記者先后采訪了3位90后職場菜鳥,他們的狀態(tài)也許是很多正在實習的90后的寫照。
藥企菜鳥 熬過最嚴軍訓 “這堪稱史上最嚴的入職軍訓
大學時的軍訓和這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
”昨天,記者見到楊浩然時,他剛站完軍姿回屋,曬得黝黑的臉上流露出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
1990年出生的重慶小伙楊浩然,是太極集團今年新招的342個大學畢業(yè)生之一,剛一入職,就嘗到了“下馬威”———軍訓一個月。
“和普通的軍訓不一樣,我們是被拉到了遙遠的甘肅天水一個叫平南鎮(zhèn)的小村里,天天除了軍訓外,還要坐拖拉機下田采藥。
”楊浩然說,每天早晨7點,教官就喊所有人起床,跑步到4公里外的鎮(zhèn)上拉練一趟,經歷暴曬不說,時不時還要扛上幾斤重的噴藥桶,到田里給藥材噴藥除蟲。
不過,嚴厲的軍訓生活也讓楊浩然苦中有樂。
現在,軍訓歸來的楊浩然顯得更成熟了,明顯少了點90后的稚嫩,多了點職場人的自信。
銀行新人 數錢數到手抽筋 “數錢數到手抽筋”是什么感覺
最近1個月,1991年出生的王義方算是體會到了,手指不停地在搓動,沒多久就僵硬酸漲得不能動了。
畢業(yè)于重慶理工大學會計系的王義方,今年才21歲。
自從8月份到重慶交通銀行李家沱支行報了道,這1個月以來,他天天晚上都在家里數“錢”,因為,這是每個銀行新員工的必考題———點鈔。
“不知道是誰定的規(guī)矩
現在都用點鈔機了,連老員工都很少用手點錢,我們新人還天天練這個,有必要嗎
”剛開始時,王義方還有點小情緒。
后來一位老同事說,這個基本功還是用得著的,如果是新錢的話點鈔機可能會夾鈔,本來是兩張,它數成1張了,還有就是萬一遇上停電了,還得用手點。
于是,每天帶一疊厚厚的“練功券”(銀行工作人員練習點鈔用的紙,紙質與真鈔類似)回家練習,成了他的入職第1課。
“考試時,支行的規(guī)矩是,5分鐘內點對5把,算過關。
1把就相當于100張打捆的鈔票。
可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能點準4把。
” 為了達標,王義方的倔強勁上來了,每天吃完晚飯,就拿起了練功券,“一只手拿好錢,另一只手不停地重復搓手指的動作,沒點多久手就酸了。
”昨天,他得意地對記者說,現在自己已經能在5分鐘內點對6把以上了。
酒店帥哥 入職要學化妝課 半個月前,當王鑫(化名)看到新入職酒店的培訓課程表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化妝課
是不是搞錯了
“男生也要上化妝課,以前的同學聽到這個消息時,把我笑慘了。
”家住沙坪壩的王鑫,是個不折不扣的90后。
他說,自己解釋這是供職的星級酒店對員工形象要求高,但每個同學聽到的表現都是一陣竊笑,讓自己很是郁悶。
男生的化妝課學什么
王鑫說男生主要就是整理發(fā)型。
“比如說頭發(fā)不能過長,要露出前額、雙耳,打啫喱水讓頭發(fā)看起來更明亮。
”王鑫說,不要以為打啫喱水整理發(fā)型是件容易事,老師每次上課檢查,都會有人不合格。
除了上化妝課,還有一項就是“微笑”。
“微笑要露出6-8顆牙齒,還要微笑著點頭致意、問候,一節(jié)課‘笑’下來,腮幫子都酸了。
”王鑫說。
點評> 對入職90后 注意別說教 “不管企業(yè)HR愿意與否,大批90后將進入職場,已是一個趨勢。
”智聯招聘網高級經理孟廣表示,和
【第60句】:70和85前一代不一樣,90后新人更多貼上了“我愿意”的標簽,他們思維更為大膽創(chuàng)新,不拘泥傳統(tǒng)陳規(guī)。
他表示,
【第60句】:70和85前一代或多或少都趕上了社會大變革,或深或淺都為溫飽犯過愁,所以對權威有種尊重和服從。
而90后大多是在幾代人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相對來說更以自我為中心,不太在乎別人的感受。
就算不工作,他們也暫時沒有衣食之憂,因此多數人不會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工作。
他們會從自我的角度追求工作的性價比,追求自己喜歡的工作氛圍。
因此,留在哪個企業(yè),精神層面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是首選因素。
孟廣建議,在管理90后員工時,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說教”而要“感化”,要充分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思路,好的想法要鼓勵,錯誤的地方要引導,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融入”。
這樣才能引導他們發(fā)現企業(yè)文化中的可貴一面,并找到與他們價值追求一致的理念并隨著企業(yè)一起成功。
1990年,你正在做什么
也許正在上中學,也許剛剛拿到人生的第一份薪水。
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剛剛出生,22年后的今天,他們步入職場。
有人說,這是一群說著火星文、不靠譜的非主流;也有人說他們特立獨行、有著更為張揚的個性和活力。
不管你承不承認,90后職場元年,他們面對的就業(yè)環(huán)境比70后、80后復雜得多,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大撥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正步入職場。
90后職場菜鳥入職記> 90后的想法你別猜 做著不爽就“閃辭” 故事> 大撥90后進職場,對各大企業(yè)的人事經理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批和70后、80后員工有點不一樣的90后。
“有時,我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
”今年,太極集團新招的342名新員工中,90后就占了73%。
作為一名70后,太極集團人事處處長姚玲談起今年進公司的一大批90后新員工,感覺哭笑不得。
姚玲講了耳聞的一次經歷。
公司安排一位新進公司的90后員工跟著一位70后的辦公室后勤人員實習,結果上班第1天,兩人就“鉚”上了。
剛到辦公室,70后讓90后先把剛到的報紙送到各部門,因為早上看報是大多數人的習慣,同時還能熟悉一下公司的老面孔。
而這位90后的想法卻很特別,她想先坐在電腦前寫一份文字材料,送報紙留到下午下班前再去。
“她給出的理由是,早上是頭腦最清晰的時候,應該先做我認為最難的事,送報紙這種小事,等到下班時順路就送了,多輕松。
” 和姚玲一樣,在我市某單位當辦公室副主任的邱先生也深有同感。
“一次一位80多歲的老人來單位反映問題,年紀大了說話有點口齒不清,邏輯混亂,結果當時接待他的是一位90后新員工,聽了幾句后就不耐煩發(fā)了火,當場沖這位老人大吼大叫。
”邱先生說,自己還沒來得及批評這位90后,他已經遞上了一封辭職信,說自己“不爽”要走了。
這距離他上班還不到4個月。
“90后太在乎自我感受了,太理想化,發(fā)現現實和自己預想的情況有出入就不能接受。
”邱先生說,你得慢慢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一點,
【第70句】:80后做起似乎就沒有那么大反應。
領導力培訓之后的感悟
你好,我猜你是參加了職業(yè)形象培訓,單位要求你寫這個做為培訓課程的總結,不知道你為什么會寫不出來,做為一名職業(yè)人,你的形象是企業(yè)形象的一部分,除非你完全沒有聽,否則培訓老師應該會告訴你形象在職場的重要性,以及它對你人生事業(yè)發(fā)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因為不知道你具體都學了些什么,希望你能在補充回答里做一個說明,這樣我才能幫你寫這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