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月娟老師的講座的收獲
講座開始之前,大屏幕放映了一個不良少年由于學習并遵守《弟子規》之后的改變情況。
在李月娟老師開講之前,主持人先宣布了會場紀律:將手機關機或設為靜音、不要在場內走動,然后全體起立,奏《國歌》。
整個會場的氣氛莊嚴肅穆。
李月娟老師在主持人介紹自己的各種研究成果之后,在一位會務人員的帶領下進入會場。
李老師典雅大方、很年輕,大約有25歲左右,穿著繡著淡紅色牡丹花的黑色裙子,頭發盤成發髻,高聳在腦后。
她在講話之前先向大家鞠了一躬90度的躬,然后停留片刻徐徐立起。
她的整個講座內容豐富,在指出問題之后探尋產生問題的根源并告訴大家最有效的方法。
講座很成功,內容分為分析、論證、事例、說理和互動環節。
幾乎所有的家長像重新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那個朗朗讀書的時候,一起站著大聲朗讀《朱氏家訓》。
讀經典著作、聽經典音樂,能夠讓人有德行、有才華、有智謀,能夠快速的提高語文成績。
聽完王麗泓老師的講座有什么收獲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
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么,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
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
雖然他不知道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么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
孩子已經上初一,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在學習上有進步,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每天晚上吃完飯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游戲,我對他說,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
于是兒子學會了制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并教會他們。
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著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
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
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著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上一篇:勵志感言分享工作正能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