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驢吃荊條——肚里會編
【第2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攏
【第3句】:【耗子洞里打架——窩里反】(歇)比喻內部鬧矛盾或自相殘殺。也作耗子咬耗子——窩里反。耗子動刀——窩里反。
【第4句】:放羊的拾柴禾——捎帶
【第5句】:毛毛蟲弓腰——以曲(屈)求伸
【第6句】:秋后的螞蚱——蹦罡達不了幾天
【第7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
【第8句】:出了澡堂進茶館——里外涮(騙局)
【第9句】:甘羅拜相——小人得志
【第10句】:【光屁股打狼——膽大不害臊】(歇)指人膽子是不小,就是丟人現眼,出了丑。常含譏諷意味。也作“光腚子攆狼——膽大不怕丟人”。腚子:方言,屁股。
【第11句】:口渴打井——來不及
【第12句】:孫臏走路——快不了
【第13句】:兄弟倆吵架,大伙兒勸誰誰也不聽,可支書一來,兄弟倆都不吱聲了。他們的父親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家這倆小子是半生的紅薯——不怕麥秸火,就怕強人捏啊!”(河南·長葛)
【第14句】:公安局長蹲監獄——以身試法
【第15句】:【臘月生的孩子——凍手凍腳】(歇)凍:諧“動”。指動作不規矩(多指性騷擾)。
【第16句】:玩把戲的絕技——耍花招
【第17句】:餓狗掉進茅坑里——飽吃一頓;正好
【第18句】:土罐里的螺螄——在劫難逃
【第19句】:【一斤酒裝進十六兩的瓶子】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喻正合適。柳青《創業史》:“生寶又提議:兩人分工——他管外事和思想教育,增福管莊稼事務和活路安排。大伙都說:一斤酒裝進十六兩的瓶子里頭了,正好!”
【第20句】:大炮打群狼——轟而散
【第21句】:蘿卜地里栽大蔥——想冒頂
【第22句】:菜刀切藕——片片有眼
【第23句】:垃圾堆里的畫——廢畫(話)
【第24句】:亂麻團纏皂角樹——理不出個頭來
【第25句】:娃娃魚上樹——左看右看不像入
【第26句】:八抬大轎沒底座——丟人了
【第27句】:謝安做宰相——東山再起
【第28句】:孩子病死不買藥——省的不是地方
【第29句】:六月天斬竇娥——老天也寒心
【第30句】:抱著干柴救火——幫倒忙
【第31句】:王母娘娘盼吃蒿菜飯——想野味
【第32句】:十二歲進敬老院——福享早了
【第33句】:見人先作揖——禮多人不怪
【第34句】:【新媳婦兒坐在花轎里——任人擺布】(歇)指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做主,由別人支配。
【第35句】:【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歇)比喻人賣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譏諷意味。也作啄木鳥打跟頭——耍花麗屁股。啄木鳥翻筋斗——耍花麗屁股。
【第36句】: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第37句】:噴壺不叫噴壺——碎嘴子(比喻說話噦唆)
【第38句】:半空中騎馬——騰云駕霧
【第39句】:【莊戶人挑糞擔——兩頭都是屎】(歇)莊戶人:指農民。屎:諧“死”。形容處境險惡,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
【第40句】:倒拿望遠鏡看人——把人看小了
【第41句】:犁地的甩鞭——催(吹)牛
【第42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第43句】:吃了三碗紅豆飯——滿肚子相思
【第44句】:掃帚上戴帽子——不是人
【第45句】:麻雀斗公雞——自不量力
【第46句】:鵝卵石墊墻基——立場不穩;不穩當;根基不穩;基礎不牢
【第47句】:水邊建磨房——全靠沖動
【第48句】:哈巴狗戴牛鈴啥巴狗戴鈴鐺——假充大牲口;快活的狗腿子
【第49句】:出門戴口罩——嘴上一套
【第50句】:鵝卵石掉醬缸——糊涂蛋
【第51句】:玻璃瓶里插蠟燭——心里亮;肚里明
【第52句】:顯微鏡看人——把人瞧小了
【第53句】:旱苗得雨——正逢時節
【第54句】:口咬鐵釘——講硬話
【第55句】:【閉眼跳河——聽天由命】(歇)指遇事聽憑天意和命運安排。
【第56句】:鴨腳上掛銅鈴——響當當;當當響
【第57句】:秋后的高梁——紅透了
【第58句】:飛機上放炮仗——天花亂墜
【第59句】:狗咬屁股——啃腚(肯定);一口咬腚(定)
【第60句】:井底看天——所見有限
【第61句】:頭發絲兒扣算盤——精打細算
【第62句】:老天爺的拐棍——天地之別
【第63句】:猴子看果園——監守自盜;越看越少
【第64句】:寸大的字,分大的格——格格不入
【第65句】:天上的銀河——不解近渴
【第66句】:聽啞巴唱戲——莫名其妙
【第67句】:【老虎跟著貓學藝】釋義:民間故事說,老虎拜貓為師學藝,當它學會一些本領以后,就想吃掉貓,幸虧貓還沒把上樹的本領教給老虎,才得以上樹脫險。比喻忘恩負義,學會了本領反過來加害于傳授者。例句:孫大伯磕了煙灰,把煙管吱吱地吹了兩下,又指著虎子說,“小伙子呀,咱先說明白——我怕你老虎跟著貓學藝,最后要吃你孫大伯吶!”
【第68句】:對陣下棋——調兵遣將
【第69句】:【踩小板凳兒糊險道神——差著一帽頭子】(歇)險道神:即險道神將,舊時出殯時紙糊的開路神。險道神身長,制作時,踩在小板凳上還夠不著頭部。指相差一大截。也作“踩著板凳糊險道神——還差著一帽頭兒”。
【第70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無處逃生
【第71句】: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自不量力
【第72句】:老黃牛拖水車——原地打轉
【第73句】: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第74句】:殺凳上的肥豬——活不了多久;死在眼前
【第75句】:摁著牛頭喝水——辦不到;勉強不得;耍蠻愣(蠻勁)
【第76句】:狗舔貓鼻子——居心不良
【第77句】:毒蛇牙齒馬蜂汁——全是毒
【第78句】:隔山買牛——不知公母
【第79句】:馬背上掛馬掌——離蹄(題)太遠
【第80句】:六月天吹南風——熱對熱
【第81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82句】:【涮羊肉】重慶火鍋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慶。那么,它是誰最先制作出來的呢?相傳,“涮羊肉”的問世與忽必烈有關。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討其弟阿里不哥。宿營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純羊肉來,于是就命廚師宰羊。誰知正當廚師準備將羊肉下鍋時,忽然探兵來報,“敵軍大隊人馬蜂擁而來,已離此不遠”。按照正常的烹調過程,清純羊肉要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然而在這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哪能坐等進餐呢?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廚師在這個時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將一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騰的水中,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再加些調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饑不擇食,連吃幾碗后,翻身上馬率軍迎敵,有這幾碗羊肉墊底,力氣大增,旗開得勝,生擒敵將。忽必烈得勝還朝,嘉獎了這位廚師,并讓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這位廚師選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調配了多種作料,加入香油、麻醬、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鮮美。群臣大飽口福后,贊不絕口。忽必烈高興無比,便賜名為“涮羊肉”。
【第83句】:放下笛子拿二胡——能吹會拉
【第84句】:背街賣籮筐——外行
【第85句】:對牛彈琴——白費氣力;白費心;不
【第86句】:樹倒猢猻散——徹底垮臺;各奔前程
【第87句】:八哥學話——饒舌
【第88句】:過了正午的日頭——偏西了;寒潮消息
【第89句】:小公雞站大梁——冠(官)不大,架子不小
【第90句】:麻稈做床腿——難撐
【第91句】:【無祀鬼神壇——憑你自來自去】(歇)無祀鬼:不享有固定祭祀的鬼神。神壇:祭祀鬼神的高臺。指可以任憑人自由來去。
【第92句】:小尼姑看嫁妝——今世無緣
【第93句】:樹葉掉下來捂腦袋——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第94句】:【黃泥巴糊褲襠——不是屎來也是屎】(歇)黃泥巳:黃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糞。屎:諧“事”或“死”。指蒙受冤屈,無法申辯,或性命難保,必死無疑。
【第95句】:三十三頭牦牛拉不回——倔脾氣
【第96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窮人好欺負
【第97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也作“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
【第98句】:臘月三十吃年飯——團圓
【第99句】:【兔兒踹壞了娑婆樹——月不好了】(歇)兔兒:傳說中月宮里的玉兔。娑婆樹:傳說中月宮里的桂樹。月:諧“越”。指事情越來越糟了。
上一篇:佛心禪語600句-佛心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