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法性離言夫第一義不生不滅,不敗不壞,不增不減,文字章句所不能說,不可詮辯,絕于戲論。善男子,第一義者,無言無說,本性清凈,一切圣人內自證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爾,不減不增。….若無有此第一義諦者,所修梵行皆悉無用,佛出于世亦復無用。《大乘寶云經》卷六
【第2句】:【常念于一切】無害于天下,終身不遇害,常念于一切,孰能以為怨。(《法句經·刀杖品》)☆對天下沒有一點損害,自己一生也不會遇害。常常以慈悲之心對待一切,誰又會把他當仇敵。
【第3句】:【禪心佛語】商品經濟下,弱肉強食,強勢者吞并弱勢者被視為“天經地義”之事。為發展商品經濟,眾多苦心撐持寺院、荷擔如來家業的僧團被剝奪了寺院的所屬權,取而代之的是商業運營能力強大的旅游地產開發商。拿著政府的特許經營權,“合法性”便得到確立,挾佛斂財者自然能夠冠冕堂皇地當起宗教服務的承包者。
【第4句】:愛可以擴展,愛可以延伸¨¨故大愛可以無過;愛要銘刻愛要珍藏¨¨故真愛永恒。勿多言,多言多敗;勿多事,多事多患!.....趕路要趁早,修身重戒律,養性貴有恒。
【第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的愛人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多燦爛;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時的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有個聲音對你說朋友別倒下!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對你說沒事,有我在!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所有親人朋友都健康平安!
【第6句】: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剛。只有那些以不爭為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為真正的贏家。低調者更容易成事,無論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萬不可鋒芒畢露。學會低調,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韜光養晦,才可能贏得整個人生。
【第7句】:【禪語靜心的文案】有多必有少:錢財多的回家少,姿色多的穿衣少。想法多的成事少,成事多的長命少。讀書多的心眼少,心眼多的安寧少。勞累多的收入少,權力多的廉政少。情人多的睡眠少,朋友多的困難少。笑聲多的疾病少。你有幾多和幾少?
【第8句】:佛陀為教育顛倒眾生而示現人間,透徹人生病根苦源,導人行于善道,以解脫苦惱。若要去除身心痛苦,唯有珍惜人身,把握因緣,將身作為“載道器”,接受佛陀之教法,洗煉身心。自然日日法喜充滿,時時輕安自在。
【第9句】:【禪心佛語】對于生活的理解,才是生活最真實的客觀,生活里許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固執安排著日子,卻忽略了自己的個性和孤僻,活在世間,與世間同在,不必要去想改變什么,能想到和別人更多的分享,已經是那些辛苦日子的美好記憶,起碼省卻了那些咬牙切齒的挑剔。
【第10句】:身空虛偽,不可長養,無有諍訟,亦無正主。從諸因緣,和合而有,無有堅實,妄想故起。業力機關,假偽空聚,地水火風,合集成立。隨時增減,共相殘害,猶如四蛇,共處一篋。水火風種,散滅壞時,大小不凈,盈流于外。體生諸蟲,無可愛樂,捐棄冢間,如朽敗木。《金光明經》卷二
【第11句】:【禪語人生】有脾氣的人,就是苦;沒有脾氣的人,就是快樂。有脾氣的人,就有煩惱;沒有脾氣的人,常常歡喜。這個脾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好像人生種種病,為什么生的?因為有脾氣。一切事情不順利,為什么?也因為有脾氣。所以人若能沒有脾氣,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快樂的,都是平安的。
【第12句】:開始時捱一些苦,栽種絕處的花。幸得艱辛的引路,甜蜜是不致于太寡。人生不是要按別人的想法去過,而是要跟隨內心,做人做事呢!要多思多想,愿意放棄才不會苦,適度知足才不會悔;記住感恩才不會怨,懂得珍惜才不會愧。人生,在心淡中求滿足,在盡責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快樂,在忠誠中求幸福。
【第13句】:【禪語人生】有人認為自己的習性過重,未臻完美,所以沒資格勸人行善。其實我們都是凡夫,不要以圣人的尺度要求自己,而是從凡夫的過程中逐漸修正自己,常常心懷慚愧,做錯事要懺悔;能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就是行;知道自己不好,就是好。
【第14句】:【圣經文案】449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
【第15句】:【禪心佛語】如果遇見快樂、成功、繁榮,或其他有利條件,把他們視為夢和幻象,不要執著它們。如果患上疾病、被人毀謗、權益被剝奪,或遭受其他身體或心理上的折磨,不要灰心,反而要重新燃起慈悲心,發愿因自己的痛苦,愿所有眾生的痛苦能夠燒盡。
【第16句】:【禪語人生】信仰也即信心,佛法當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說佛法就是信仰的話,又顯得過于簡單了,由于信心僅僅是佛法的許多觀念之一。佛教的基礎和重點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
【第17句】:寬容可以讓人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愿意團結在你的周圍;寬容是一縷陽光,化解干戈沖突、仇恨斗爭;寬容是一種品德,以寬厚仁愛之心待人,會獲得別人的寬容、信任、愛戴和幫助;寬容是一根靈驗的魔術棒,它可以改善自己與社會的關系,使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
【第18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照顧、奉養父母,但只給予食物、衣著,甚至整個國家的財富等物質,這只能為他們提供一時的利益。相對之下,如果我們能夠介紹他們認識佛法,讓他們領悟六道輪回的痛苦,進而開始修行,例如禪修觀世音的法門,才算真正成功地幫助他們,也為他們的來世奠下基礎。
【第19句】:禪師曾說:“慈悲是一種高尚的心態,是一種智慧的表現。”然而,在人世間對物質利益與名譽的追求之中,根本無法去理解和體會慈悲的真正的內涵。
【第20句】:【禪心佛語】如果好好持戒的話,世間快樂無法隱蔽亦能直接趣入菩提道。很多人認為持戒會讓人失去很多原有的幸福,然事實并非如此。以我的經驗來講,保持清凈動機與加行,以無錯誤與非造作的一種動機來守持戒律的話,原有的幸福能夠持續受用,甚至能夠得到世間與出世間之圓滿幸福。
【第21句】:【禪心佛語】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氣”是什么?就是志氣,就是有尊嚴,不容別人侮辱。人如果沒了這種“氣”,其生命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當然,人也并不是“氣”越多就越好,有些“氣”可長,有些“氣”則不能長。人要活的有價值、又快樂,需要的是“長五氣”、“消六氣”。
【第22句】:話雖已到嘴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積產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讀。家累千金,不如日進分文;良田萬頃,不如薄技隨身。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居視其所親,達視其所舉,富視其不為,貧視其不取。
【第23句】:【禪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人生之路,從起點到終點,奔波忙碌中也遇人無數。能有緣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緣分和幸事。然而人生的殘酷在于,絕少或者沒有人能一路相陪。所以,人,注定了要學會一個人走。
【第24句】:【禪心佛語】傳喜法師:心若迷失,物何以救?現在的時代有很多危機,最主要的危機是沒有信仰造成的。佛法是天地之間最珍貴的宇宙正能量。每開一個法會,百千萬億的眾生都能得解脫,認真地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利益無量的眾生。
【第25句】:記住,快樂的人不是沒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會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實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兇。整理下自己的心情,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不背負太多不必要的包袱,學會刪繁就簡,去除煩躁與復雜,返璞歸真,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做想做的人。
【第26句】:【禪語人生】修行悟道其實和養花是一樣的道理。保持鮮花新鮮美麗需要不斷地換水、修剪,保持心靈的清靜需要用善的感念洗滌心靈,并時時清除頭腦中惡的念頭。
【第27句】:【佛心禪語】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脫離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公益心地擔當義務。修行不是放棄俗務,而是無私地奉獻大眾。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謙遜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執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務眾生。097。
【第28句】:通過一生的努力,我們或許能得到名車豪宅等令人羨慕的世間利益。我們曾以為擁有這些,就會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真正擁有錢財之后,才發現因此而付出的代價過于沉重。更令人沮喪的是,現在擁有的幸福未必比以前多,而健康的身體卻一去不返,純凈的思想已被染污,快樂幸福已消失不見。
【第29句】:緣是天意,份在人為。生命本是一場奇異的旅行,遇見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有愿才會有緣,如果無愿,即使有緣的人,也會擦身而過。緣是天意,份在人為。無論緣深緣淺,緣長緣短,得到即是造化。用寬容與豁達,去對待生命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人生苦短,緣來不易,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
【第30句】:【禪語說】恒秋:回首滄桑,笑看世事,總歸是也無風雨也無晴。放開得失,勘破成敗,說到底化盡悲歡是他鄉。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人生的事,來往如梭,恰似潮來又潮歸。吾歸何處?歸去來兮,此心安處。
【第31句】:【禪語人生】要想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就算是證悟的佛也無法辦到,別指望什么關系,能天長地久,你應該像從來沒見過面一樣,平靜且淡然的對待每一個人。
【第32句】:我們常常能原諒一貫犯錯誤的人,卻不能原諒偶而犯一次錯誤的人。當一個從來不會向你說好話的人,偶而對你說一句好話時會讓你激動不已;而一個一貫對你說好話的人,偶而冒出一句不好聽的話會讓你難受幾天。這些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判斷和思考出了問題,是我們的心理在作怪。親則疏,遠則香!
【第33句】:【禪心佛語】隨著僧團的擴大,社會影響的增廣,供養的豐盛,出家人群也變得復雜起來,僧團的清凈不如從前,各種不善行開始出現,制戒的因緣日益成熟。但佛制戒僅限于實際發生的有漏行為,有一件不善行發生,才制定一條相應的戒律,隨犯隨制。
【第34句】:【禪語大全】恒東法師:很多時候,當下那個我們以為邁不過去的檻,一段時間之后回過頭看其實早就輕松跳過;當下那個我們以為撐不過去的時刻,其實忍著熬著也就自然而然地過去了。所有沒能打敗你的東西,都將使你變得更加強大。時間也是,它沒能打敗你,便會給你救贖。
【第35句】:【禪語人生】真情,金不換,才能地久天長;人心,善不移,才能大愛無疆。紅塵世界,浸染萬千,你若慈悲,好運眷顧;你若真誠,順風順水。情感靠一份真心,寧靜在一份心境。人心,修得一份善緣,盡當一定責任;不可怠慢真情,質樸,包容,會將凡事釋然;不可怠慢善良,生活是道場,用心做功德。
【第36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爭兩丑,一讓兩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依人者危,臣人者辱。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以誠待人,以信交友。以德報怨,以義解仇。以明防前,以智慮后。
【第37句】:【禪心佛語】佛法里說讓人“放下”,很多人卻想到一大堆問題,感覺很消極的狀態。殊不知放下不等于放棄,更不等于消極處世。佛陀讓你放下的不是你的工作和社會責任,而是你心中無底洞般的貪欲與執著。只有心無掛礙,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社會公用,才能積極地完善自我,服務大眾。
【第38句】:生活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見自己的影子。你對它皺眉,它給你一副尖酸的嘴臉。你對著它笑,它跟著歡樂,它就是個高興和善的伴侶;所以,年輕人必須在這兩條道路里面自己選擇。做一個滿臉笑容的人,還是做一個整天皺眉的人,全由你自己決定。
【第39句】:人最怕的是自大,若是貢高我慢,一定會被人群排斥。因貢高即有藐視他人的心理,而表現出傲慢的態度,當然會成為與人隔離、受人排擠的對象。
【第40句】:【禪心佛語】人們常對太虛大師“中國佛教本位的新”做出過度理解。當今教內外凡稱太虛大師,必談“人間佛教”,言“人間佛教”,必談太虛大師。少有人就“人間佛教”衍生出對“人生佛教”之曲解進行反省,而更多只是從“人間性”來談太虛大師之改革。
【第41句】:勇氣:無論前方是懸崖還是坎坷,水都毫無猶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與大海。人也應該具備勇氣,在人生的路途上無論遇到挫折還是逆緣,都應該毅然決然地面對、挑戰、接受以及轉化,最終就像流水融人大海一般,一切的逆緣和障礙轉化為順緣,并戰勝一切。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真味,就在一個淡字;人生的風度,就在一個忘字。風來了,竹子枝干被風吹彎;風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象風沒來過一樣。云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云走了,潭底干干凈凈的,好象云沒來過一樣。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怠慢而怒發沖冠,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傷害而郁郁寡歡。
【第43句】:【佛心禪語】不要瞻前顧后。別考慮得太多,否則會造成原本不存在的麻煩。審時度勢,果斷出擊。你沒法改變你拒絕面對遭遇。進步就意味著風險。
【第44句】:【禪心佛語】他認為窮究天人之學的只有《莊子》一書而已,同時將孔子的位置下降到老子之下。道家的老莊思想,歷史以來能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在中國佛教史上實在是罕見的例子。
【第45句】:有理問得君王倒,不怕君王坐得高。為人不可做偽證,害人終歸害自己。一人說話全在理,兩人說話見高低。開顏語多戒失語,怒時話粗忌失理。
【第46句】:【佛家禪語】當你幸福時,那幸福是否令人羨慕,要看你的幸福建于何處;當你快樂時,那快樂是否令人贊嘆,要看你的快樂能否永久;當你富有時,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財富源于何處;當你自感聰明時,那聰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聰明用于何處。面上的成功不值得炫耀,成功源于何方,將來會導致什么才是關鍵。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身處五濁惡世很容易會被世俗生活的誘惑所欺騙。或遭受疾病、負面力量干擾的逆境而受苦,在許多這種假相下,佛法修行的障礙生起,以致摧毀所有的福德。要對治這種危險,只要你能努力誠心皈依三寶,任何與你修行對抗的障礙都會轉化為順境,而你的福德也會不停地增長。
【第48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活下去,沒必要把自己變成一個世故圓滑、計謀算盡的人,合理安排自己,不妨在自己身上留下那么百分之二十的熱情、百分之二十的天真、百分之二十的糊涂、百分之二十的豁達,最后還有百分之二十的謹慎。對未來有所相信,有所秉持,有所期待,簡簡單單過日子就行了。
【第49句】:【禪心佛語】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人生出現的一切都猶如夢境,誰都是無法永遠占有。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和曾經擁有的一切永別。經過的無論是多么美好,最后終究只是一份記憶,得到的即使不如意那么這也是上天的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