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以真誠的心去對待工作,才能體會到工作的真正意義;以虔誠的心對待人生,才能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第2句】:行念佛者,如大力士,拋心王枷鎖,到慧彼岸。。行是定者,住過去佛實際海中。《觀佛三昧海經》卷九
【第3句】:世間的覺悟始終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實現為目的,而佛法的覺悟則是強調在徹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礎上來達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
【第4句】:【佛語摘抄精選】如飯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諸法亦復然,知一即知彼。(《密嚴經》卷三)
【第5句】:【禪語人生】用志當人是沒說的、不變的,你欺我、罵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詐,也是成我。就是殺了我,也是成我。
【第6句】:【禪心佛語】那時,我會守候在蓮花盛開的地方,等你歸來。哪怕,你不在愛我,哪怕,只能遠遠的看你一眼。我,亦不悔。
【第7句】:菩薩聞未聞,應思其義理,不應作是言:我昔未曾聞。《大寶積經》卷七十七,富樓那會
【第8句】:不忍辱,焉能負重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
【第9句】:【禪心佛語】謙虛不是抬高別人,也不是踩低了自己。謙虛,恰恰是一種能容忍他人的胸懷。
【第10句】:【禪語人生】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第4句】: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第11句】:【禪心佛語】世界很大,社會很雜,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失望傷心;生活繁瑣,人事繁雜,總有一些時候,讓我們難以接受。人生,很難稱心,何必痛心,開心則順心。
【第12句】:【佛心禪語】“我不妄加造作,百姓就會服從教化;我心靜如水,百姓就會正直誠信;我不獨斷獨行,百姓就會豐衣足食;我無私無欲,百姓就會質樸純真。”
【第13句】:人不管他是處在什么樣的地位,過著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亂不安,這種生活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耕云先生
【第14句】:【禪心佛語】持戒清凈的,不但臨終不憂悔,平時也沒有憂、沒有悔,內心很坦然、很歡喜。戒不清凈的,做了犯戒的事的,臨終的時候,惡趣的境現前,決定會后悔。
【第15句】:【佛心禪語】笨人的愛情是批發出去的,僅憑“讓我一次愛個夠”的蠻力;聰明人的愛情是零售出去的,懂得“只愛一點點”的精妙。
【第16句】: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圣。(劉忠介《人譜》六條)
【第17句】:怎樣才能消業、消災?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鐘即消一分災。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業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災解厄。
【第18句】:所言藏者,一切眾生悉在如來智內,故名為藏。以如如智稱如如境故,一切眾生決無有出如如境者,并為如來之所攝持,故名為藏。(古印度)世親《佛性論》卷二
【第19句】:【佛心禪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20句】: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華嚴經》卷十九,夜摩宮中偈贊品
【第21句】:【禪語人生】有也行,沒有也行;即不追求,也不拒絕。來去都是自然,都是應該的。
【第22句】:人生的道路,有時候要直行才能到達目標,有時候要轉彎才能達到目的。應該直行的時候不直行,是錯失良機;遇到轉彎的時候不轉彎,是不懂得回頭是岸。
【第23句】:【禪語人生】衣服上有了破洞,可以用絲線順勢繡上美麗的花朵;畫紙上不慎落上墨點,正好點染成與景物渾然天成的陪襯物。
【第24句】:依賴的習慣,是阻止你邁向成功的一個個絆腳石,要想成就大事你必須把它們一個個踢開。
【第25句】:【禪語人生】正知:即了知,也就是在我們想事情的當下完全地了知它。
【第2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問:我今將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這個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見聞覺知腦筋的作用。
【第27句】:【禪心佛語】佛菩薩的加持并非一定以我們期待的面目出現,只要是對我們認識煩惱、增長慈悲與智慧有幫助的境界,就是佛菩薩最好的加持。
【第28句】:【禪心佛語】慈悲心生起才是“靈魂”蘇醒的開始,才是自性打開的開始,也是永生的開始。
【第29句】:【禪心佛語】過了一會兒,禪師又喊道:“僧人。”僧人又是和第一次一樣的回答。
【第30句】:【禪心佛語】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31句】:【禪語人生】在別人和我們分享幸福的時候,自己的幸福,也同時跟著增長。
【第32句】:【佛心禪語】證嚴禪師說:“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減少一棵雜草。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
【第33句】:【禪心佛語】提醒自己,記住自己的提醒,上進的你,快樂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第34句】:精進,看起來是辛苦,實際是安樂。禪定,看起來是刻板,實際是活潑。智慧,看起來是放下,實際是擁有全世界。
【第35句】:【禮敬諸佛】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第36句】:【禪心佛語】觀念改變并未改變事物本身,改變的只是對事物的認識,但觀念可以改變人,人可以改變世界。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態度、思想觀念和人生價值觀。
【第37句】:【佛心禪語】做人須有三明:先見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有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種素養。
【第38句】:【禪心佛語】所謂的完美境界,并不在于不需要再增添什么,而在于不需要再刪減什么。
【第39句】:【禪心佛語】所有的病患,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第40句】:【禪心佛語】你曾經前世布施、曾經幫助過別人,甚至救過別人的命,你身邊所有的恩人,都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變現出來的。
【第41句】:【禪心佛語】放棄不是放下,逃避責任而出家名叫放棄,心無所著,名叫放下。
【第42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
【第43句】:【禪語人生】因為她生得美麗,所以被男人追求;因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獲。
【第44句】:由于執著自己的角度,在文字里面做文章,所以煩惱斷不了。——慧律法師
【第45句】:【禪心佛語】你接受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接受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第46句】:【禪心佛語】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俗話又說: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47句】:學語言,聽很重要。會聽自然會講,不會聽就不會講。學講法一樣,首先要會聽。反復聽,仔細聽,深入其義,聽成自己的,自然就會講。
【第48句】:【禪語人生】葉子的離開,不是風的追求,也不是樹的不挽留,而是命運的安排,是自然的選擇。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有時候離開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
【第49句】:【禪心佛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50句】:懺即“發露先惡”,悔即“改往修來”。人人皆有良知,能勇于面對現實,懺悔反省,始能自覺錯誤。進而坦誠告白,誓愿改過,并力行正道,則能明心見性,清凈圓滿。
【第51句】:【圣經文案】266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第52句】:學道人迷自本心,不認為佛,遂向外求覓,起功用行,依次第證,歷劫勤求,永不成道。——《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53句】:【佛心禪語】※放下不是放棄,輕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著不是不認真。
【第54句】:有的人面對挫折,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陷入苦惱的沼澤,而無法自拔。其實最要緊的事情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善待自己。
【第55句】: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借復雜的“人與事”來練心。
【第56句】:【禪心佛語】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第57句】:許久不聯系的人,不用再聯系。各自辛苦,各自生活,也再無交集,該停留在過去的,就讓它停留在過去。如果有緣,會再見。若無緣,不如不見。就是這樣。
【第58句】:法王唯一法,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59句】: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壇經·般若第二》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若能活出個自我,也就自然不和周邊環境攀比了,也不會在意別人如何評價我了,生命也就變的單純樂觀了,此時不在天堂又在哪里。
【第61句】:【禪語人生】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就能夠得到他人所做的功德。如果對他人所做的惡業也有歡喜心,同樣也有罪過。
【第62句】:人的品格猶如土壤,佛法就像種子,菩薩的功德就像苗芽,諸佛的境界就像果實。若沒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優質的種子,也長不出挺拔的苗芽,更無法結出飽滿的果實。
【第63句】:第一,多種些果樹。多種果樹,一方面讓行人納涼,另方面讓他們都能品嘗到鮮甜的果實,使他們都能生起歡喜心,這樣豈不是功德之事?
【第64句】:【禪語人生】信仰是一種依靠,有了正確的依靠,人們才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內心也有安定的力量。
【第65句】:當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賤、下作才相配,才穩,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穩,會顛覆——不是別人顛覆,是自己翻倒。
【第66句】:所謂“念茲在茲”,即是手在工作時,心思就在手上;雙腳走路時,心念就在腳上;開口說話,精神就放在嘴上。
【第67句】:【佛心禪語】“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們就是要在心生心滅之間,體會那不生不滅的佛性。
【第68句】:一日,小和尚問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語。再問還是不語。小和尚頓悟,亦不再語。老和尚微頷首,作拈花一笑狀。
【第69句】:【禪心佛語】思憶常會在夜靜燈昏時翻開甜酸苦辣也成了一道最凄美的風景線,陳舊的美無法在代謝中泯滅。
【第70句】:“自我的行為”是指血氣、體力非常強健的人,卻不能善用強健的身體發揮功能,做利益人群的事業,反而為非作歹,讓父母傷心。
【第71句】:【禪語人生】有人年齡不大生來老成,有人年近花甲從未長大;有人年少心情蒼老,有人年老精神煥發。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二十歲的朽木,也永遠有八十歲的常青樹。
【第72句】:【禪心佛語】鴿子的生命很重要,老鷹的饑飽也很重要,只有自己不重要,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心使釋迦牟尼佛能夠坦然地看輕自己。
【第73句】:【禪語人生】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可是我給不了他。我給過你的,再也給不了別人。
【第74句】:真正的佛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一臉佛氣,他往往就是最平凡普通的一位。因為平凡是佛,眾生本平凡,皆可成佛。修行之人,要有這樣的自信。
【第75句】:【禪語人生】選擇勇敢,做一個轟轟烈烈的英雄,不能低下高貴的頭,甘心投降在小小的障礙里。
【第76句】:【圣經文案】129耶和華啊!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塞64:8)
【第77句】:【禪心佛語】故譽見即毀隨之,善見即惡從之,利為害始,福為禍先,不求利即無害,不求福即無禍,身以全為常,富貴其寄也。
【第78句】:【禪語人生】再多,也要節省。再冷,也要熱情。昨天,封存。今天,留著。明天,爭取。對的,堅持。錯了,放棄。
【第79句】: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心態,就是心大一點。心態好,人緣好,因為懂得寬容;心態好,做事順利,因為不拘小節;心態好,生活愉快,因為懂得放下。
【第80句】:【禪心佛語】從做好眼前的事情開始。不要以為思想壓倒一切,多懂一些道理固然好,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行動其實更重要。不需要懂的道理就不用去懂,這也是一個道理。
【第81句】:【禪語人生】心似明鏡映物無痕,與群相處應觀其顏,與已獨處應觀其心。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事以真,對人以誠。無執無憂隨緣自然。
【第82句】:我們要以長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長取人則天下無可棄之人,以短取人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第83句】:【佛心禪語】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
【第84句】:【禪心佛語】人間所有的風雨瀟瀟,不過是因塵心不明,糾纏不了。當有一天,明白自己也如塵埃般,終是一回過客,那就會在所有的不平凡背后,懂得平凡的意義。
【第85句】:【幸福基地】佛家云:如果真心幫助,不挾帶任何雜念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怕將來沒有回報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對受施人存任何輕視之心的布施,就是真布施。
【第86句】:【禪語人生】愚癡的人一直想讓別人了解他,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
【第87句】:【禪心佛語】對有智慧的人而言,一切現象皆是善知識(看你怎么用心)。
【第88句】:是汝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與蛇畫足。此是頓教諸上座。-《靈鷲閑禪師》
【第89句】:【禪心佛語】精明順芷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第90句】:【禪心佛語】光有想象力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猶如有翅膀飛翔卻無雙腳落地一般。
【第91句】:【禪語人生】以平常心對治好奇心,用心眼去輔佐肉眼。有也好,無也好,不計較自然快樂自在;得也好,失也好,不執著自然無憂。
【第92句】:【佛家禪語】對人真誠,要有聰穎,而不等于愚癡的善良;對人包容,要有原則,而不等于對他人放縱。
【第93句】:【禪心佛語】雖然看不見,但是,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不思議的力量就會逐漸顯現。
【第94句】:有些事,不想發生,卻不得不接受;有些東西,不想了解,卻不得不學習;有些人,不能失去,卻不得不放手。
【第95句】:分別迷惑相,是名依他起;相中所有名,是則為妄計;諸緣法和合,分別于名相,此等皆不生,是則圓成實。《大乘入楞伽經》卷六
【第96句】:就像有些人,沒有錢財的時候盼望得到錢財,得到了錢財又覺得煩惱,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數人的最終結局就是“人財兩失”。
【第97句】:九、萬法唯心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于此心,顯示摩訶衍義等。(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98句】:【禪心佛語】看看十年前的種種計較,今覺可笑,若十年后反觀今日的爭執,應會莞爾,由此可知對于時間每個動點上的執著,只會徒增我們的煩惱而已。
【第99句】: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還要用心。失去欣賞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經變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