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天刮起了北風(fēng),媽媽想曬地瓜,但又怕這幾天天氣不好。爺爺說:“放心吧,一日北風(fēng)三日晴,三日南風(fēng)別盼晴。”(山東·文登)
【第2句】:【春耕宜遲,秋耕宜早】釋義:春耕應(yīng)該晚些,等土地徹底解凍;秋耕應(yīng)早,爭取在封凍前耕完。例句:語云:“春耕宜遲,秋耕宜早。”宜遲者,凍漸解,地氣始通,雖堅硬土亦可耕;宜早者,乘天地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來春宜苗也。
【第3句】:寫字出了格——不在行
【第4句】:馬褂改褲衩兒——大材小用
【第5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慣)程咬金:唐初大將,一些白話小說常常把他描寫成魯莽憨直的人,武藝雖不甚高強(qiáng),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給對方造成威脅。比喻事情在進(jìn)展中突然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擾。 也作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 半腰里殺出個程咬金。
【第6句】:【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釋義:兒女親家,世代相親,拆分不開。例句:“老人古語說得好,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你說是不是?”
【第7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險親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經(jīng)驗,獲得成功。“焉得”又作“難得”、“怎得”、“捉不住”。例句:紀(jì)懷仁道:“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了打下惡虎莊,為了黃河岸上民眾的自由,為了黨的事業(yè),不說是危險,就是掉頭丟腦袋,我也要親自探一探!”
【第8句】:【屬鴨子的——肉煮爛,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鴨子的嘴,轉(zhuǎn)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qiáng)硬。 指人心里已經(jīng)認(rèn)輸,嘴上還很強(qiáng)硬。常含譏諷或責(zé)罵意。
【第9句】:【龍生龍,鳳生鳳】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子女。例句:“自古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yǎng)兒會打洞。沒有好家道,還能出了好兒女?”
【第10句】:【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見“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第11句】:【解鈴還得系鈴人】據(jù)《指月錄》記載,法眼和尚提出一個 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 人能解下來。借指出了事情,應(yīng)由當(dāng)事人自己去解決。成 語:解鈴系鈴。錢鐘書《圍城》:“這都是汪太太生出來的事,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明天去找他。”
【第12句】:【媳婦進(jìn)房,媒人靠墻】(諺)新媳婦娶進(jìn)門入了洞房,媒人就靠墻一邊站,沒用了。指娶親后容易把媒人忘記掉。 也作“媳婦進(jìn)門,媒人出門”。
【第13句】:一臺無二戲,臺上無閑人。
【第14句】:【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慣)兒女:男女。指對男女之情或?qū)ψ优⒓胰说母星檫^于看重,而喪失了自己的志氣。 也作“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第15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歇)姜太公:太公望呂尚的俗稱,字子牙,傳說曾于渭水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之上釣魚,說:“負(fù)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心甘情愿落入圈套。 也作姜太公穩(wěn)坐釣魚臺——愿者上鉤。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16句】:【 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質(zhì)量高,會受到歡迎。《北京日報》 (1985,4,18):“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安德路中學(xué)首屆民用 電器職業(yè)班畢業(yè)生受歡迎。”
【第17句】:黑烏鴉變不了白鴿子一種不同
【第18句】:【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謂容易走漏消息,要防止。類 似的:墻有眼睛壁有耳/墻有縫,壁有眼。明代《水滸》:“休 得再提。常言道: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 知。”
【第19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歇)農(nóng)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沒有盼頭。
【第20句】:死人托夢——陰魂不散
【第21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釋義:屠刀:宰殺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馬上。原是佛教勸人悔改的話。比、喻改惡從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蠻毫不畏縮,“你跟產(chǎn):豐特務(wù)外逃,當(dāng)然不是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22句】:【氣兒不打一處來】極為生氣。或說:火兒不打一處冒。 老舍《四世同堂》:“胖菊子恰好由外面走進(jìn)來,一眼看到曉 荷,她的氣兒不打一處來。”
【第23句】:叫花子碰上大雪天——饑寒交迫
【第24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做事要有響應(yīng)者。沈從文《邊 城》:“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第25句】:【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諺)指早餐要講究營養(yǎng)、注重質(zhì)量,午飯要吃飽一些,晚飯少吃為好。
【第26句】:【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諺)門道:事物內(nèi)部的規(guī)律與訣竅。指會看的,著眼于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會看的,只滿足于表面的熱熱鬧鬧。 也作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湊熱鬧。 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
【第27句】:【無錢吃酒,妒人面赤】(諺)自己沒錢買不起酒喝,卻嫉妒別人臉面發(fā)紅。借指人自身無能.卻往往對別人多疑善妒。
【第28句】:罵了皇帝罵祖先——不忠不孝
【第29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nèi)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30句】:小偷進(jìn)牧場——順手牽羊
【第31句】:【喝酒見人心】釋義:一起喝酒,邊喝邊談,往往能吐出心里話,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話說,喝酒見人心。一邊喝一邊談,豈不更痛快?
【第32句】:姑姑經(jīng)常說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數(shù)叨她說:“黃鱔泥鰍本來就拉不了一般長。”(河南·新野)
【第33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釋義:姜太公:即呂尚,字子牙,八十歲遇周文王,文王拜他為相,后助武王伐紂,有功,封于齊。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第34句】:【話柄】被他人當(dāng)做談資的言論和行為,稱為“話柄”,也有叫“話把兒”的。“話”怎么會有“柄”呢?《辭源》的解釋是:“古人清談,多執(zhí)麈尾,僧人講法或執(zhí)如意,故有談柄之名。”“談柄”即“話柄”,有的地方叫“話把”。這就告訴我們,“話柄”源有兩物,一為麈尾,一為如意。麈尾說。宋人筆記《天祿志余》有云:“古人清談多執(zhí)麈尾,故有談柄之名。”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jīng)常手執(zhí)的一種道具,用麈(一種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為平直狀。魏晉名流清談時必執(zhí)麈尾,以助談鋒。《晉書》和《世說》記載,孫盛與殷浩談?wù)摵芫茫松巷垇硪差櫜簧铣裕舜舜笏嫖玻裁悸湓陲埳希詈蟪圆怀伞!蛾悤堊I傳》記載,陳后主在鐘山開善寺使清談家張譏“豎義”(大約是豎佛經(jīng)中之義),取麈尾未至,臨時找松枝代替。可見,麈尾是清談的必備工具。名士、清談、麈尾,三者是緊密相連的,由此,后人遂把談資叫做“話柄”。如意說。談資稱作“話柄”,還與和尚講經(jīng)時手執(zhí)如意有關(guān)。如意是一種器物,早在漢代就已出現(xiàn)。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長一尺許,柄端多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葉形。古代和尚講經(jīng)時手執(zhí)如意,有的把經(jīng)文記于其上,以防遺忘。因而這也成了“話柄”的又一個起源。
【第35句】:玻璃上繡花——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36句】:兩勤加一懶——不做,二不休
【第37句】:【老婆當(dāng)軍——充數(shù)兒】(歇)當(dāng)軍:當(dāng)兵。指用不符合要求的人或物勉強(qiáng)湊數(shù)。 也作“老婆當(dāng)軍——沒的充數(shù)”。
【第38句】:【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做事要圓滿的結(jié)束。成語:有始有 終。語文圖書:“俗話說得好: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畫 鳳,難在點睛。寫文章也是如此:頭難起,尾難落。”
【第39句】:【蛤蟆跳井——撲通】(歇)撲通:擬聲詞,形容蛤蟆跳入井小時發(fā)出的聲音,諧“不懂”。指不明白或不懂事。 也作青蛙跳井——撲咚。 蜞螞兒跳水——噗嗵。蜞螞兒:方言,青蛙。
【第40句】:【棗不濟(jì)儉】(諺)儉:谷物歉收。 棗不能接濟(jì)歉收年。指棗一旦歉收,當(dāng)年糧食也必然歉收;棗豐收,當(dāng)年糧食也豐收。
【第41句】: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第42句】:天狗咬了呂洞賓——不認(rèn)真人
【第43句】:【蒙在鼓里】(慣)比喻受蒙蔽,不明真相。 也作蒙在鼓肚里。 蒙到鼓里邊。
【第44句】:【伸手不打笑臉人】不應(yīng)該欺侮善良有禮貌的人。沈從文 《長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夸獎你;難道世界 交了,人家說好話也犯罪?”
【第45句】:拿著棍子叫狗——越叫越遠(yuǎn)
【第46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
【第47句】:【換腦筋】(慣)1指離開原來的環(huán)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變舊的思想意識。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觀念代替自己的。
【第48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第49句】:【好戲在后頭/有好戲看】戲曲演出,一場有好幾出戲,常將 好戲排在后面,以穩(wěn)住觀眾。謂事情剛開頭,還沒有結(jié)束, 熱鬧或麻煩的事情還在后面。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 “你先別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著瞧,咱這個家,好戲還在 后頭呢!”
【第50句】:【覆水不可收】(諺)潑出去的水是沒法再收回的。比喻事情一成定局,就無法再行改變;或錯誤一經(jīng)鑄就,便后悔也來不及了。 也作“覆水定難收”。
【第51句】:猴兒下竹竿——溜到底
【第52句】:【機(jī)不密,禍先招】保密不慎,容易招禍。明代《醒世恒 言》:“常言道:機(jī)不密,禍先招。這樣事體,只宜悄然商議。”
【第53句】:【治標(biāo)不治本】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古華《浮屠嶺》:“江 西買牛,只是一次橫財,治標(biāo)不治本。浮屠嶺人家要正經(jīng)過 上好日子,功夫還要花在田土里頭。”
【第54句】:懶驢拉磨——不打不走
【第55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xiàn)。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56句】:【樹要尋根】指尋找根源。成語:刨根問底。馬烽西戎 《呂梁英雄傳》:“再說刨樹要尋根哩!小白臉憑誰抖威風(fēng)? 還不是憑的小隊長?”
【第57句】:【雞毛炒鴨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雞毛和鴨蛋炒不成一塊兒,轉(zhuǎn)喻人彼此無法湊合,還是散伙為好。
【第58句】:前天,我家收到了大伯從部隊來的信。信中寫道:“……一根線,容易斷;千根線,能拉纖。抗洪救災(zāi)的全面勝利,靠的是前線軍民萬眾一心的抗洪精神和后方的大力支援。”(浙江·紹興)
【第59句】:這山看著那山高——見異思遷
【第60句】:【話不傳六耳】(諺)六耳:一人兩耳,六耳是三個人。指機(jī)密的話只可你知我知,不可傳到第三者的耳里。
【第61句】:【 身在蕾營心在漢】關(guān)云長在曹操營中時,心里總想回到 劉備那兒去。借指表面上為一方工作,實際上為另一方著 想。古華《浮屠嶺》:“富灘雖說是你娘家,可你身在曹營心 在漢!這三國里的話你懂不懂?”
【第62句】:【受人滴水之恩,應(yīng)以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dāng)以涌泉相報”。
【第63句】:【天字第一號】(慣)舊時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來編排序號,“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字,“天字第一號”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64句】:自行車胎拔氣門嘴——松了氣
【第65句】:放羊的拾柴禾——捎帶
【第66句】:背水作戰(zhàn)——不留后路;沒有退路
【第67句】:【苦瓜雖苦其一藤,兄弟雖呆只一心】釋義:比喻兄弟之間關(guān)系親密,一條心。例句:十絕哥見硬的已不行,聲音放溫和說:“苦瓜雖苦其一藤,兄弟雖呆只一心。手指總是往里屈的。我認(rèn)了這賬,就要負(fù)責(zé),幾天內(nèi)一定付清。你就說過幾天來借。”
【第68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69句】:【說風(fēng)涼話】(慣)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語或諷刺挖苦別人。 也作“講風(fēng)涼話”。
【第70句】:【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程咬金是《說唐》中的人物,小說 寫他是一位福將,雖然武藝不高,但經(jīng)常得勝。謂事情受到 阻礙,遇到橫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 櫚》:“可要當(dāng)心呀!以講學(xué)為名,以尋侶為實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當(dāng)心半路殺出程咬金來!”
【第71句】:【貨賣識家】(諺)識家:識貨的人。 指真正的好貨,要賣給有眼力能識貨的買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賞識。
【第72句】:腳底長瘡,頭頂流膿——壞透了
【第73句】:【分一杯藍(lán)】(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74句】:【閑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慣)平時不在佛前燒香,急難之時才去求佛救助。比喻平時不作準(zhǔn)備,事到臨頭才倉促應(yīng)付。 也作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閑時不燒香,忙時抱佛腿。
【第75句】:我讀課文時心不在焉,媽媽見了說:“案上不可少書,心中不可少思。鏡不擦不明,腦不用不靈。你怎么能光讀書不思考呢?”(福建·福州)
【第76句】:粥越煮越爛,力越練越強(qiáng)。
【第77句】:【大人不責(zé)小人過】(諺)指有修養(yǎng)有地位的大人物,不和下人計較。 也指寬宏大量的人,能寬恕下人的粗鄙行為。 也作大人不記小人過。 大人不見小人怪。 君子不記小人過。
【第78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諺)人遇到歡樂喜慶的事,精神就格外興奮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奮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運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第79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慣)米粒糠皮原本是一體的,經(jīng)碾壓而分離開來。比喻關(guān)系破裂,互不來往。
【第80句】:【啞子掘著藏金——心里說不出的歡喜】(歇)指事情正合心意,心里有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歡喜。
【第81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一俗語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虛,不可能實現(xiàn)。此俗語源自商、周交替時期。商朝末期,商紂王無道,周文王決定討伐昏庸殘暴、民心盡失的商紂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軍事指揮者來輔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帶著他的兒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獵,看到一個老翁在渭水邊釣魚。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離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愿者上鉤。”這時,一個樵夫走近他,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那老翁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文王見狀大為驚奇,就下車,與之交談。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布陣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誠懇地請他一起回宮。此后,姜太公釣魚、文王訪賢廣為傳誦,遂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俗語。
【第82句】:【哪里跌倒哪里爬】釋義:在什么地方受挫折,就在什么地方克服困難,爭取成功。例句:“養(yǎng)豬衛(wèi)星”雖然丟了丑,可衛(wèi)治國并沒泄了氣。他想:哪里跌倒哪里爬。他決心再放個“衛(wèi)星”,以挽回面子。
【第83句】:【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釋義:瓜兒甜,但瓜蒂卻是苦的,可見天下事物難以十全十美。例句: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古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務(wù)以說人——言過而行不及。
【第84句】:【煞上褲腰帶就充貞節(jié)女】(慣)比喻剛干了壞事,轉(zhuǎn)臉就假裝好人。
【第85句】:【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諺)冒著生命風(fēng)險去做買賣的,有的是人;賠上血本去做買賣的,誰也不干。指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做。
【第86句】:【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見“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第87句】:【進(jìn)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佛、法(佛經(jīng))、僧(弟子),為佛 教三寶。三寶殿,佛廟,謂聚會的人目的一致,都是自己 人。汪幸福《浪跡臺灣島》:“進(jìn)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莫說 那些話。”
【第88句】:【死抱葫蘆不開瓢】(慣)形容非常頑固,腦子不靈活。
【第89句】:檀香木蓋茅坑——香臭不分
【第90句】:【豆腐拌成了肉價錢】(慣)比喻由于某種原因,本來不值錢的東西成本提高,價格大幅提升。
【第91句】:【開了話匣子】見“打開話匣子”。
【第92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諺)秀才:明、清稱府、州、縣學(xué)的生員,后泛指讀書人。舊指讀書人閉門苦讀,足不出戶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第93句】:【 你待我一尺,我報你一丈】講義氣,有禮貌,加倍報答。或 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姚雪垠《李自成》:“我郝?lián)u旗 雖是粗人,還知道什么是朋友義氣。你待我一尺,我報你一 丈。”
【第94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jié),相互包庇。
【第95句】:屎巴巴棍子搭戲臺——臭架子
【第96句】:【稻霧去,麥霧來】釋義:指稻子不要霧,麥子希望有霧,因霧氣對稻粒的成熟有害,而對麥子則有利。例句:稻霧去,麥霧來。稻遇霧則谷輕,麥遇之則飽。
【第97句】:【抖威風(fēng)】(慣)指在人前故意顯示讓人敬畏的氣派或氣勢。
【第98句】:【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釋義:比喻不管少了誰,事情照樣辦。例句:“你走,你走,走就走唄;一句話說到底: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第99句】:姐姐在房里哭哭啼啼,媽媽問她為什么,姐姐說不為什么。媽媽說:“做夢是心中想,打噴嚏是鼻子癢。人不傷心不掉淚,你到底為什么難過?”(甘肅·武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