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應舍利己之心,努力于助人。猶如從一把火炬點燃幾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舊不變,幸福不論分給多少人,亦不會減少。
【第2句】:菩薩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于貪染之心,何況從事,況于非道。《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3句】:一樣米養百樣人,百朵桃花一樹生。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思嬌娥美貌妻。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有老王,煩老王;無老王,想老王。
【第4句】:學佛首重“道德”。所謂“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若能依道而行,即可倫理具足,而上下有序、美化人生;人格升華,即是循規蹈矩的品德學養。
【第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物質上窮,容易解決;精神上窮,就比較棘手了。若想找到解決之道,心就要“穿越”回古代,從古人的傳統文化中找答案。
【第6句】:【禪心佛語】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經波折,幾經磨難,只要還有夢,人生的航向就不會駛偏,心就永不孤獨。茫茫紅塵之中,不必害怕孤獨,不必懼怕落寞,因為孤獨豐富了你的世界,提升了你對生命的理解。
【第7句】:【禪語人生】我們用一種客觀理解生活,生活也從來沒有平坦過,風里來雨里去,這就是人世間,甜了淡了酸了咸了,這世間從來就沒有人能打對過算盤,過著日常的生活,抱有一份最平淡的生活,人生怎么活,寬一點,和一點。
【第8句】:【禪語人生】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第9句】:【圣經文案】168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
【第10句】:【禪語人生】因為沒有修行,我們來到了今天,如果我們還不修行,還將無邊際地走下去,等待我們的是無盡的黑暗。
【第11句】:【禪心佛語】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因為別人也沒有這些義務。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第12句】:佛教以不生不死為了脫生死,為什么高僧大德、成就者們都要示現涅槃?乃至佛陀也在世壽八十歲時示現涅槃?涅槃的意義在哪里?
【第13句】:善惡與否,只有在對待不具備任何力量的人或動物時,才會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在不受外力支配的前提下,能善待蕓蕓眾生、珍愛動植物、維護環境的安全和優美,就可以認為他是個善者。因為善惡原本只在一念之間。
【第14句】:【禪心佛語】那些撲火的飛蛾,就象是世間的癡人,不能正確地判斷并評價自己,以至于把那烈火當成了光明的樂園。
【第15句】:【禪語人生】這世間的日子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如果是一份刻意的挑剔,不如說是自己想的太窄,見識太少。佛門有句話:煩惱即是菩提。人生就是悲歡一場交集,苦樂一場交替,愛恨一場糾纏,黑白一場路過。
【第16句】:不要輕言你是在為誰付出和犧牲,其實所有的付出和犧牲最終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無關的獨自的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第17句】:寂寞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寂寞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同行者,寂寞是為了孤獨背后的解脫,寂寞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真愛的過程。找不到對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改不掉正確的自己。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深知這一點的,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失敗,而只是經驗而已。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
【第19句】:好好做現在該做的事情。昨天下雨,不會淋濕今天的衣服,但如果我們的心情停留在昨天的雨中,就錯過了今天的太陽。不是嗎?
【第20句】:【佛語悟道】凡是福氣,都有兩種性質,可以給人快樂,也可以給人苦難。比如混雜著毒藥的食物,吃的時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時候卻很痛苦。福氣也是這個道理。
【第21句】:【佛禪文案】歲月如歌,心情如花,總有一份情,讓人總不能忘卻;總有一段緣,詮釋人生遇見。因為懂得,所以珍惜,穿行,飛度的光陰,所有的花開,都有溫馨的理由,所有的葉落,都寫著濃郁的牽掛。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難得到的是人心,人生最難分配的是利益,人生最難平衡的是心態,人生最難控制的是情緒,人生最難戰勝的是自己,人生最難說的話是真話,人生最難抵擋的是誘惑,人生最難留住的是光陰。
【第23句】:【禪心佛語】善忘是一件好事。要樂觀,要積極,多笑,多照鏡子。相信他說的話,但不要當真。凡事多長心眼。不要自作聰明。做自己的決定。然后準備好承擔后果。從一開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后悔藥吃。
【第2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一個或者幾個巨大的任務來的。任務完了,他就走了。人和人的緣分也是一個任務。僅此而已。如果淡淡的交往,下輩子還能很好的繼續的。
【第25句】: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宋)黃龍慧南禪師告王安石語(《禪林寶訓》卷一)
【第26句】:【佛心禪語】不管是誰,人類也好,天人也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只要覺悟了四圣諦,他就是一位圣者,一位佛陀真正的弟子。
【第27句】:【圣經文案】252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里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約4:14)
【第28句】:【禪心佛語】平凡是一種境界,平凡是一種幸福,就看你能不能體味,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試看有幾個出類撥萃、英雄蓋世?又有幾個不平庸平凡、普普通通?不平凡的人是少數,平凡的人是大多數。
【第29句】:【每日一句禪語】生活是無須看別人的眼神,不必去一味討好別人。當有人對你施不敬的言語,請不要在意,更是不要因此而起煩惱。因為這些言語都是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你的心。心如果亂了,一切就都亂了。
【第30句】:【禪心佛語】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雖遇到叫囂“和尚要錢干什么”,雖是收錢的遇上打劫的,但如果少林寺能回歸到最為傳統的修行本位上,以道自養,他人便無機可乘,貪財者再來掠奪少林財物,恐怕再無今日之“方便”。
【第31句】:【禪語】人生在世,行路匆匆,任何打擊都不應該成為你墮落的借口,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個錯誤;有些東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
【第32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法塵,眼睛里塵沙除去了,也不能換入金粉,因為金屑雖貴,在眼亦病,“法”雖好,不如“無”更好。——耕云先生
【第33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也能懂得因緣緣起的真理而受用的話,我們也能像佛陀一般,舍棄這個有漏世間的一切煩惱困苦。
【第34句】:【禪語人生】想要在生活中獲得快樂和自在,不能夠沒有愛,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但是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第35句】:【禪心佛語】對于穩步向前的人,道路并不漫長;對于堅忍不拔的人,榮譽并不遙遠。與其讓生命生銹,不如讓生命發光。
【第36句】:悟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從平易的地方去覓;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內心發掘,因此,便迷入悟中,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第37句】:【凈化心靈禪語】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辦事。看人生得失,一切皆因命中注定,不必過于在意。生命本是虛幻,來也空空,去也空空。看人間是非,人情冷暖,在乎一個心態,心態擺正,煩惱自然迎刃而解,才能灑脫自如。
【第38句】:真正做到了以慈悲心愛眾生、以智慧心對自己、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對、以責人之心貴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不會再有敵人,也不會再有煩惱。
【第39句】:【佛心禪語】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你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依靠任何人都是一種癡心妄想。你的夢想和幸福就在你自己手里握著,你的精彩人生也只有靠你自己去創造。
【第40句】: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猶在。學道見諦,愚癡都滅,得無不見。《四十二章經》
【第41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發展任何方面的才能,應該將事業照顧好,同時內邊具有智慧和圣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完成人生的目的——了悟自我并且美化世界,不管此生有多短暫。啟迪人生,傳播智慧。
【第42句】:【禪心佛語】持戒清凈的,不但臨終不憂悔,平時也沒有憂、沒有悔,內心很坦然、很歡喜。戒不清凈的,做了犯戒的事的,臨終的時候,惡趣的境現前,決定會后悔。
【第43句】:【禪心佛語】榮辱紛紛滿眼前,不如安分且隨緣,身貧少慮為清福,名重山丘長業冤,淡飯盡堪充一飽,錦衣那得幾千年,世間最大惟生死,白玉黃金盡任然。
【第4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當我們正在困難之中時,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持中守正的態度。
【第45句】:不說他人長短,不念他人恩怨,是慈悲;時刻誠心待人,日夜專心做事,是慈悲。心懷慈悲的人,必定受人尊敬;心存慈悲的人,生活一定快樂。
【第46句】:學佛要注重道與理,關心人及事。能以眾人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練,以毅力、勇氣突破障礙,才是真正學佛的精神。
【第47句】:失禮越節時,講話就容易發生沖突,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彼此無所求,即能和睦相處;但熟識對方后卻漸漸忘記禮節,互相要求,求不遂意即生怨恨之心。
【第48句】:【禪語人生】因此,我們應當了解,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念念觀照一切皆是無常。這樣,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第49句】:淡泊者須有云水氣度松柏精神,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繁華所誘,從從容容,寵辱不驚,淡泊寧靜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靈空調。
【第50句】:很多高僧大德常講“吃虧是福”,這一點不假。吃虧的反面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禍。我們要清楚占便宜是禍害,就絕對不會再有占人家便宜的念頭了。
【第51句】:此五陰者,舉體即是一念。一念者,舉體全是五陰。歷歷見此一念之中無有主宰,即人空慧;見如幻化,即法空慧。(五代)延壽《宗鏡錄》卷六十九
【第52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53句】:【佛心禪語】人生在世,知錯能改,則為君子之道。有錯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54句】:愛兒不得愛兒憐,聰明反被聰明誤。愛人者,人恒愛;敬人者,人恒敬。白發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百經挫折心不屈,屢遭坎坷志不頹。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可一句空。
【第55句】:【佛心禪語】不是做幾件好事,去寺廟捐點錢,這樣才是功德,關鍵是看這顆心,這顆心懷著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那么,我們舉心動念都可以做功德。這個功德做足了,我們去那里都行,都夠了。
【第56句】:【一日禪語】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愿為你撐傘的人。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后的人是最少的,更是最好的。
【第57句】:【禪語人生】心明則世界明,心美則世界美,心凈則世界凈。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學會欣賞,學會感恩,學會包容,與人為善,助人為樂。與其指責社會,不如融入其中;與其獨善其身,不如奉獻些什么。
【第58句】:【佛家經典禪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59句】:學佛者,道心不可斷。道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會招來障礙道業的因。修行人當看好心念,莫讓外境滅了心中的明燈。
【第60句】:【經典佛語】別把工作當負擔,既然目前改不了行,也沒有更好的工作,與其生氣埋怨,不如積極快樂的去面對,當你把工作當作生活和藝術,你就會享受到工作的樂趣。(---享受工作的快樂)
【第6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盡心盡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蕩。堅持,注定有孤獨彷徨,質疑嘲笑,也都無妨。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撐起堅強,其實一世并不長,既然來了,就要活得漂亮。
【第62句】:【佛心禪語】才氣是有所作為的依靠力,銳氣是激勵進取的內動力,朝氣是永葆熱情的持久力,靈氣是不斷超越的創新力,好運氣無疑會助你一臂之力。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心的軌跡。
【第64句】:【禪語人生】我需要的只是一塊磚頭,一塊扔向社會的一塊磚頭,錢有屁用,錢能讓我學會什么?我要的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本領,到那時,錢自然就有了。
【第65句】:【圣經文案】465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1:19)
【第66句】:弟子:“師父,為什么其他做錯事的人都不必改,老是我在改呢?”師言:“想要成佛的人就要改,不想成佛的人就可以多多與人計較!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凡夫。”一證嚴法師
【第67句】:【禪心佛語】法無高下,對機者優。能忍辱負重的人,心里有依靠。具慚愧心,是我們的圣財,七圣財指信財、戒財、多聞財,舍財、智慧財,慚財,愧財。當自己不順的時候,需要回光返照的。
【第68句】:她聽了這些話,雖然淚珠仍掛在眼眶,卻開朗地笑了:“師父,我明白了,是不是因為自尊心太重,所以容易起煩惱,別人嫌一句不好,自己就受不了?”
【第69句】:一個人如果能夠養成“寬以待人”的優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處中,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地善待他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70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如此,多點什么,少點什么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塵封于世塵之中,更不能為塵世所滄桑。我想人生就是如此,身后的種種不是幸福的等價籌碼。最終的最終,我們留下的都是這般——“空白”。
【第71句】:【禪心佛語】你已在不知不覺中,止息了所有的計較與猜度,就像頭腦里久住的一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太突然停止了嘮叨。
【第72句】:【佛心禪語】作為自然風景與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地標,靈隱寺歷來山門興盛、門庭若市。但無論是信眾還是旅游觀光者,都必須為跨入山門支付兩張價格不低的門票:飛來峰景區和靈隱寺的門票。
【第7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只要充滿信心,就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愛,對自己所從事的每一份工作都會兢兢業業地去做。
【第74句】:即使是有人一時糊涂,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提醒一下,總比提刀弄槍好,拉一把比推一下來得更好。究竟是采取慈悲態度還是采取敵視的態度,這是區別一個人是好心還是壞心的標準。
【第75句】:【禪心佛語】好人要感恩,壞人同樣要感恩,因為他成就了自己堅強的毅力、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人格。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一定要用慈悲之心,廣行布施,與眾生廣結善緣、廣結人緣、廣結法緣、廣結佛緣,這樣才能化惡為善。
【第76句】:【禪語人生】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第77句】: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唐)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
【第78句】: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人的舉止、服裝、語言、動作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品位,身份。像禪師說的,不需要開口,走幾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幾分,偽裝不得。
【第79句】:【佛門禪語】人生如夢,做心里最真實的自己,過去了的事,那么就讓它隨風而散吧。我們雖然錯過了云,但我們還可以擁有月;錯過了風,我們還有雨;錯過了昨天,我們還有今天。去做自己生活上的主人,讓心為自己指引方向。
【第80句】:【佛心禪語】比賽,有勝有負;地位,有上有下;際遇,有好有壞;人生,有得有失。做人要盡力而為,處事要隨遇而安。
【第81句】: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借用別人撞的頭破血流的經驗作為自己的經驗,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頭破血流的經驗才叫經驗。
【第82句】: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動念頭就先發現別人的毛病,正是自己莫大的毛病。一動念頭就先想到別人的優點,正是自己莫大的優點。
【第83句】:【智慧】只追求飲食男女的人,智慧是動物級的。以錢財名利為命根孜孜以求者,是下劣人的智慧。追求人類平安、福利、仁愛,是高尚人的智慧。追求佛菩薩的凈土,智慧就是佛菩薩級的。
【第84句】:【佛心禪語】不惜光陰過時悔,黑發不學白發悔;酒色致禍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官行賄賂致罪悔,富不勤儉貧時悔;不孝父母老時悔,遇難不幫有事悔‘動不三思臨頭悔,盲目草率錯時悔。
【第85句】:【佛心禪語】白馬紅纓衫色新,不是親家強來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夢中光景醒時因,醒若真時夢亦真。莫怪癡人頻做夢,怪它說夢亦癡人。些小言辭莫若休,不須經縣與經州。
【第86句】:生活的禪法,應該是讓自己從黯淡活向開朗,從狹隘活向包容,從小我活向大我,不是去爭辯什么,而是自我內心的修正,煩惱幾許多,皆是心中墻。
【第87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我們偏愛一些小情趣,比如賞花,比如品茶,比如欣賞音樂,但花、茶、音樂,不能當“飯”吃,沒有它,我們照常可以活。
【第88句】:【禪心佛語】萬法雖存皆因我,性相平等本無二。心欲若動萬相生,六道輪回皆因它。四大無體合為相,假名安立方起用。三世諸佛應機生,眾生度盡佛亦空。
【第89句】:無論是貧賤、榮辱、得勢失勢,到頭來終究都是一場空。去掉差別心,以平等的心態對待人和事,你的心就會變得平和、開闊,佛心也會由此而生。
【第90句】:恒唯法師:夏天的風,冬天的雪,都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我們并沒有做出回報自然的任何舉動,更多的是索取,在過往的所有記憶中,我們總是在恩仇中顛倒,在煩惱中輪回,人生活到這里,該學一學忘卻,瀟灑,平淡,原諒。
【第91句】:【禪語人生】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于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后,難可數說。
【第92句】:【心靈禪語】快樂是什么?快樂是一種心靈狀態,快樂不是來自于物體,它也不是一件東西。它是高興,興奮,愉悅,歡喜,愉快,開心,喜悅的心情,是人生中時時都需要的。快樂是煩惱后的釋然一笑,快樂是思索后的豁達和解脫。
【第93句】:若從緣生,即無自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實際。心實際亦不可得,故日極無自性心生也。(唐)一行《大日經義釋》卷二
【第94句】:【禪語人生】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及之事,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這樣的善良要經常播種,不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來。播種善良是在給自己“修心”。
【第95句】:【禪心佛語】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良師,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96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傳心頌》: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第97句】:禪在生活中,凈土也在生活中,八萬四千法門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觀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們才沒有空過的時間。
【第98句】:【禪心佛語】狗盼生雙翅,雞盼成鳳凰,總想活出一個不一般,結果活了一場片兒湯。懂得去生活,并不是讓你把生活活成一場無規矩的奢望。
【第99句】:【佛心禪語】「布施」,是給予所需。你畏懼,我給你力量,讓你不怕;你不懂,我講給你聽,讓你明白;你受難,我給予幫助,讓你脫臉。乃至你演講,我專心聽,也是眼耳的布施;你微笑,也是歡喜的布施。
上一篇:小高考文案(高考文案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