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實現共同富裕的定義,脫貧攻堅不僅是貧困群眾生存發展的個人問題,而且是整個民族勠力同心的國家行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結合家鄉談談共同富裕的認識集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結合家鄉談談共同富裕的認識1
?在高一政治經濟生活中,共同富裕是作為一個讓學生淺嘗輒止的知識難點。但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并貫穿高一經濟生活始終。作為老師,很有必要把這一知識點拓展開來。按教材闡述,實現共同富裕可以概括為三句話:鼓勵部分先富,先富帶后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對這條共富途徑表示懷疑,不容易被認知。
剖析學生不易接受“先富帶后富”是兩方面原因:一,教材中沒有令人信服的實例,只是一筆帶過。二,這些年來,我國的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不斷擴大,這與共同富裕背道而馳。對此,我們應當教育學生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正確看待和評價“先富帶后富”的共富途徑,用事實來證明“先富”對“后富”的帶動作用。
首先,作為先富者要有一種自覺帶動后富的行為,在一定范圍內帶動了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道路。這里可以理解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那些具有很高思想境界的先富者會甘愿舍棄個人利益去支持幫助貧窮者,這在一定情況下還是存在的。第二,社會上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先富者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互幫互組,相親相愛”的思想指導下,在資金、經驗、甚至是市場開拓上,主動幫助親戚、朋友、鄰居走向致富路。第三,富裕地區對貧困地區的對口支援,對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也起了不少作用。第四,先富者的市場行為,在更大范圍內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條件。如外地來自貧困落后地區的民工,打工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更甚者在打工過程中學到技術,積累經驗,夯實了資金基礎,于是不再外出打工,回到本地經營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第五,先富地區的擴展受到土地資源的有限、能源的稀缺制約把投資目標轉向目前經濟相對落后但具有后發優勢的地區。無疑,這也起到了先富帶后富的作用。
其次,先富者在致富道路上為社會既積累物質財富,也積累精神財富,為共同富裕奠定了一定基礎。一方面,中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總體水平弱,發展不均衡、不平衡。在此情況下,在全國同步、同時富裕無可行性,只能鼓勵先富帶后富。這樣才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各生產要素使用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從而為共富奠定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先富者在摸爬打滾的創業過程中所行成的創業精神、市場理念、成功經驗、失敗教訓也給他人帶來了珍貴的精神食糧。
經過國家長期的改革開放,雖然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社會成員之間貧富差距卻在拉大。對此,很多學生會錯誤的認為這是“鼓勵先富”所造成的后果。教師需要告訴學生:第一,鼓勵先富,先富帶后富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是適應我國的經濟基礎的,不可也不能同步富裕;第二,社會上存在非法致富,但它是同鼓勵先富是背道而馳的,一經發現就會受到法律制裁。第三,產生貧富差距的原因是復雜的,如中國處于轉型階段,中國的制度、法律不健全,中國的德育有待提高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不能盲目歸結為因為“鼓勵先富”。從而教育學生要用矛盾分析法看待共同富裕,并對其充滿信心,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人民會越來越幸福。
結合家鄉談談共同富裕的認識2
大學生是祖國不斷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大學生一定要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那么,大學生如何為實現共同富裕做貢獻呢?
方法/步驟
大學生一定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這樣就能夠為社會、為國家多創造財富。
大學生一定要了解國情、懂國情。一定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
3
大學生一定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定要接受祖國的挑選,到基層去工作、創業,帶領當地群眾實現共同富裕。
4
大學生一定要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現在,科技在不斷發展,時代在不斷進步,我們大學生一定要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實現共同富裕作出貢獻。
結合家鄉談談共同富裕的認識3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的老支書們,希望他們繼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領鄉親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黨的十八大以來,滄源佤族自治縣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到20xx年底,該縣67個貧困村、4萬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是邁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們要繼續抓好鄉村振興、興邊富民,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促進邊疆繁榮穩定。
讓共同富裕之花常開長盛,就是要發揮紅色先鋒的旗幟引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七一勛章”獲得者卓嘎,扎根祖國邊陲,數十年如一日以抵邊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國旗掛遍走過的每一條路,踐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諾。老支書們應始終不忘共產黨員本色,繼續發揮好帶頭作用,引領廣大群眾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共同奮斗;廣大黨員學榜樣、做榜樣、成榜樣,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群眾在住房安全、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各方面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讓共同富裕之花常開長盛,就是要堅守興邊富民的初心使命。“十三五”時期,國家制定專項規劃,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五個自治區和貴州、云南、青海三個多民族省份20xx年至20xx年的總體經濟增長幅度超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50多元增長到20xx年的24534元。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不懈地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力村莊建設,真情投入,真誠付出,在助力邊疆繁榮上彰顯新擔當。
讓共同富裕之花常開長盛,就是要弘揚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治國必先治邊。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邊疆各民族始終與偉大祖國同甘共苦、風雨同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逐步形成并不斷得到加強,成為了邊疆治理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帕米爾高原到準噶爾盆地,從阿爾泰山下到塔里木河,從雪域高原到云南邊陲,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以民族團結為發展進步的基石,讓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和美。出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執政的根基在人民,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也在人民。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立足于人民,堅持實事求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以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xx周年之際,我們向世界莊嚴宣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一次次歷史性跨越。從之前的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到現在我們要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如何讓“后富”又穩又牢?除了要鼓勵先富的帶頭人創造更多的致富機會,國家層面也要盡可能地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充分估計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鼓勵各地推廣先進經驗。實踐證明,只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牢記于心,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外化于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黨必將基業長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共產黨成立xx年來的巨大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兢兢業業干出來的。今后一段時期,我們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依法保護合法收入,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加強促進共同富裕輿論引導,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合力,銳意進取,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堅決奪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