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須知國破家無寄,豈有舟沉櫓獨浮。冤仇若不分明報,枉做堂堂大丈夫。萬事勸人休計較,從來好事不如無。
【第2句】:【心靈禪語】這世間的一切,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本無所謂真,無所謂假,只有呼吸著的每一天才是那么的真實,生命對于我們來說,只有一次。珍惜眼前人,若不曾珍惜,就只剩懊悔。
【第3句】:菩薩初學(xué)修菩提時,當(dāng)知病為最大障礙。若諸眾生身有疾病,心則不安,豈能修習(xí)諸波羅蜜?是故菩薩修菩提時,先應(yīng)療治身所有疾。“四十華嚴(yán)”卷十一
【第4句】:【禪心佛語】所有的財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費金錢是愚蠢的事,浪費健康則是二級的謀殺罪。
【第5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既要追求事業(yè)、物質(zhì)和權(quán)利,也要注意內(nèi)在心靈的成長與提升,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滿足和愉悅。
【第6句】:一個人面對這紛紛擾擾的世界,是爽朗,不是矜持,是善意,不是懷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不可以是拒絕,用一種向上的信念去啟迪生活中的希望,讓一個人的心地復(fù)蘇、生機(jī),這才是禪的意義。
【第7句】:【禪心佛語】呼吸太淺。人們平時的呼吸總是太淺,因此會感到疲憊。所以,應(yīng)該每天多做幾次深呼吸。
【第8句】:人生中,快樂帶給我們愉悅,痛苦帶給我們回味。真正的快樂,我們很難記起,但痛苦卻往往難以忘卻。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們又人們無法抗拒,為什么不學(xué)會面帶微笑迎對痛苦的來臨呢?
【第9句】:【禪心佛語】唐代的丹霞禪師,本來要進(jìn)京趕考,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告訴他:“考官不如選佛”,一句話敲醒了他的富貴夢,卻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寬廣的人生。
【第10句】:修行不可取著外境,應(yīng)自求內(nèi)心的平靜,有一分平靜心,即使再大的沖擊迎面而來,都不會影響我們修心。
【第11句】:或有人來截手足,不起瞋恚忍力強(qiáng),如海含容無增減,此名忍度不應(yīng)棄。《增一阿含經(jīng)》卷一,序品
【第12句】:沒有永遠(yuǎn)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永遠(yuǎn)被贊嘆的人。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你話少的時候,別人也要批評你,你沉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不被批評的。
【第13句】:【禪心佛語】從出生那一刻起,將經(jīng)歷的每一個見、聞、覺、知的境界,都拿來當(dāng)作材料,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了這座迷宮,并埋藏了每一個陷阱和隱患。
【第14句】:【佛心禪語】妄念就是不真不實在的念頭,虛妄不實在,盡打妄想。顛倒就是明知這是不對的,卻偏要做,又狡辯說這個對。——宣化上人
【第15句】:【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位子·齊物淪》)☆以自我為中心,這樣才能應(yīng)付無窮無盡的事。這就是說我們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自己擅長的事才容易成功。
【第16句】:【禪語人生】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緣在不斷地變化,在不斷地遷流,找不到一個不變的因,也找不到一個不變的緣。正因為因緣是變化無常的,才能成就如幻的萬事萬物。
【第17句】:【禪語人生】心體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業(yè)非忄與(煩惱),非邪非惡,即斷三障,即成三學(xué)。
【第18句】:【禪心佛語】沒有父母,我們不可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師長的教育,我們的生命將黯淡無光。
【第19句】:【禪心佛語】改變的力量可能來自權(quán)威,然而這種方式只能改變外向。另外一種力量來自道德,是內(nèi)在慈悲佛性的綻放,是推己及人的情懷和覺醒,這種為他人著想的改變,就是道德的力量。
【第20句】:如果不懂得敬畏,拿壞心當(dāng)時髦,離危險就不遠(yuǎn)了。一位得道高僧曾經(jīng)反復(fù)告誡世人: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第21句】:【禪心佛語】生活里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蘊藏著快樂,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樂著的人,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身上,他都能發(fā)現(xiàn)能令自己歡悅的因素來,并讓快樂擴(kuò)張,鼓舞和影響了周圍的人。
【第22句】:【佛心禪語】佛說“火每從所燒的燃料得名,因木柴而燃燒的火叫做柴火,因稻草而燃燒的火叫做稻草火。所以,識也是從使它生起的因緣得名。”
【第23句】:【禪心佛語】所謂老參,是指親近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jīng)過一番鍛煉,身心純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
【第24句】:【禪語】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是一種收獲,教會我們從中汲取教訓(xùn),總結(jié)經(jīng)驗,以期化蛹成蝶。所有的一切,我始終相信因果循環(huán),今日種下的因,來日必結(jié)什么樣的果。所以,不悲不喜,安之若素。
【第25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時刻要想著丟掉什么——丟掉無明、煩惱、貪嗔癡。我們無所求,最后會得到一切——得到我們本有的清凈光明、自在安樂。
【第26句】:洞里無云別有天,桃花似錦柳如煙。仙家不解論冬夏,石爛松枯不記年。——《法演禪師文案》
【第27句】:若遇人欺我、謗我種種傷害于我,郁怒、反擊均無補(bǔ)于事,只一個不將其放在心上,即是最好的回應(yīng),亦是最好的自我保護(hù)。
【第28句】:【佛心禪語】做人要內(nèi)外一如,處事要知行合一;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無欺。
【第29句】:【禪語人生】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溫暖,經(jīng)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第30句】:《壇經(jīng)》上說“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第31句】:小與大、微與著,都是相互比較而存在的。沒有小,就無所謂大;沒有微,也無所謂著。大小之間、微著之間,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粒米成籮,小可變大,見微知著,以小見大。
【第32句】:【禪心佛語】大腦細(xì)胞和我們?nèi)粘I钪锌匆姷谋右粯拥模萘渴怯幸欢ㄏ薅鹊模b滿了就不能再裝其他的信息了。
【第33句】:通論大小乘經(jīng),同明一道故,以無得正觀為宗。但小乘教者,正觀猶遠(yuǎn),故就四諦教為宗。大乘正明正觀,故諸大乘經(jīng),同以不二正觀為宗。(隋)吉藏《三論玄義》卷下
【第34句】:【心靈禪語】空是一種冷靜,是一種對煩惱的反思,用冷靜的心,去聽世界的聲音,世界并沒有缺乏和損壞什么,是自己的內(nèi)心出現(xiàn)了偏離,并沒有誰傷害自己,是自己傷害了世界。
【第35句】:當(dāng)勤精進(jìn),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shù)數(shù)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宗教箴言錄》
【第36句】:生死即涅槃,二無彼此故,是故于生死,非舍非非舍,于涅槃亦爾,無得無不得。(古印度)無著《攝大乘論》卷下
【第37句】:【禪心佛語】覺悟人生是智慧解脫,奉獻(xiàn)人生是慈悲關(guān)懷。二者的融合無間就是菩薩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覺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獻(xiàn)人生。
【第38句】:淺秋,風(fēng),帶著思念的呢喃,輾轉(zhuǎn)又一季。細(xì)雨,溫柔的褪去了夏的狂熱。歲月悄悄的流轉(zhuǎn),有些人,在與不在,都在歲月中留下了華美的荏苒。歲月靜好,念起便是溫暖。
【第39句】:【禪心佛語】隨心之所游、神之所馳而揮灑成曲,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揮手盡成妙諦,這種無內(nèi)無外、無忘無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層次的“般若因緣”。
【第40句】:【禪語人生】這其實正是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欲望就象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yuǎn)都不能滿足。
【第41句】:看淡人間煩惱事,只向心中覓清涼。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shù),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綏,寡欲則剛。
【第42句】:自歸于佛,當(dāng)愿眾生,紹隆佛種,發(fā)無上意。自歸于法,當(dāng)愿眾生,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自歸于僧,當(dāng)愿眾生,統(tǒng)理大眾,一切無礙。《華嚴(yán)經(jīng)》卷十四,凈行品
【第43句】:【禪心佛語】輪回,并不遙遠(yuǎn),每天,每時,每刻,都是一個輪回,哪怕瞬間閃過的一個好的念頭,壞的念頭,亦或不好不壞的念頭,都會在輪回的時空里留下深深的印記,且因緣際合時,開花結(jié)果。
【第44句】:人一出生,從脫離母體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具備了先天的磁場與能量,與天地宇宙有一種自然互動和溝通的方式。這種能量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卻真實存在著,并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
【第45句】:【禪心佛語】容貌不嚇人就行。其實真正幸福的標(biāo)準(zhǔn),無需理由很簡單,只要笑容比眼淚多,你就找對人了。
【第46句】: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的瀟灑的人,因為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深信獲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第47句】:當(dāng)你只能為別人去做嫁衣而自己無法“獲取”的時候,努力去做別人的嫁衣吧!當(dāng)你做出了成績,千萬不要忘了跟別人分享,因為分享別人的快樂、分享別人眼神中的光芒,其實也是一種快樂。
【第48句】: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雖然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點燃的好。
【第49句】:【禪心佛語】三界的病我全會治,必須分開三界、清理三曹。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心無私欲,心界就沒病;性無脾氣,性界就沒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藥是沒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第50句】: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51句】:【禪心佛語】出路出路,就是走出去才會有路。【第4句】: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第52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高速公路,沒有必要那么急匆匆,慢一些,讓生活多一些愜意和豁達(dá),在每一個轉(zhuǎn)角處,即使沒有遇到誰,至少可以遇到煥然一新的自己。新月何必理舊夢,一朝一夕皆來生。
【第53句】:【佛心禪語】比丘即快步走入長者家門,見長者一臉的愁云,便問道,“請問,貴府是誰在念佛經(jīng)呀?”
【第54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人們總是執(zhí)著于追求那遙遠(yuǎn)的、朦朧的美麗,而遺棄了生活中那些真實的、觸手可及的美麗。
【第5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粗茶淡飯,素食齋飯,最能修身養(yǎng)性,心平氣和,心曠神怡。忍,是告訴你三思而后行,切勿急躁,切勿怨恨。
【第56句】:【佛心禪語】不良少年越來越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責(zé)難得太多,而以身示范的情況太少所致。
【第57句】: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復(fù)雜。你排斥現(xiàn)在的不愉快,光陰也不會過得慢點。要學(xué)會低調(diào),越努力越幸運。當(dāng)人有了足夠的內(nèi)涵和物質(zhì)做后盾,人生會變得底氣十足!
【第58句】:【禪語人生】言下便自認(rèn)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第59句】:人生要時時刻刻清除心田的雜念,若常常存留過去的幻想,時時刻刻停滯于過去,就無法向前邁進(jìn)。
【第60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要么從此遠(yuǎn)離河邊,要么等鞋干了再去。為了河邊的風(fēng)景濕鞋,寧可濕鞋也要河邊的風(fēng)景,哪個劃算?全憑自己掂量。
【第61句】:【佛心禪語】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fù)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62句】:【禪心佛語】當(dāng)禪修達(dá)到一定階段,身心會獲得一種純?nèi)坏南矘罚侨魏问篱g快樂都無法比擬的。
【第63句】:【凈化心靈禪語】兩個人在一起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這個人心里待過。有些人哪怕在一起一天,卻在心里待了一輩子;有些人即使在一起一輩子,卻沒有在心里待過一天。
【第64句】:【佛心禪語】※你最執(zhí)著的,就是對你傷害最大的,也是最能考驗?zāi)愕摹K麄δ愕臅r候,你如果不動心,能放下他,你才過關(guān)。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順境時,切記收斂;人生得意時,切記看談;人生逆境時,切記忍耐;人生失意時,切記隨緣;心情不好時,當(dāng)需涵養(yǎng);心情愉悅時,當(dāng)需沉潛;靜,是一種休息,更是一種修行。
【第66句】:【禪心佛語】或許庸庸碌碌也會名利雙收,可那種鍍著光的鐵疙瘩怎能與埋在地下的金子相比,輝煌的虛榮只不過是美麗的肥皂泡,吹得再大,終究會破滅的。只有真正的金子,才會在烈火中閃光。
【第67句】:真正做到了以慈悲心愛眾生、以智慧心對自己、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對、以責(zé)人之心貴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不會再有敵人,也不會再有煩惱。
【第6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涵養(yǎng),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燥時;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fēng)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嘩時。
【第69句】:【禪心佛語】時間是無頭無尾無影無蹤的,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權(quán)力與財富,擁有多高的學(xué)問與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第70句】:【禪心佛語】行者迫不及待地伸手抓過兩個很大的蘋果,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頃刻間,兩個蘋果便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個干凈。行者撫摸著自己鼓脹的肚子疑惑地看著禪師。
【第71句】:【佛心禪語】禪師對他說:“那你就放下吧。”客人疑惑不解,于是又說:“我什么東西都沒帶,怎么放下呢?”“那你就帶著吧。”禪師說。
【第72句】:人們往往就是太執(zhí)著,而有分別心。是你、是我,劃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對自己所愛的拼命去爭、去求、去嫉妒,因為心胸狹窄,所以處處都是障礙。
【第73句】:在反省中完善自我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若心清凈,所在之處,皆為凈土。
【第74句】:問:“如何是平常心?”師日:“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日:“學(xué)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日:“熱即取涼,寒即向火。”——《長沙景岑禪師》
【第75句】:【禪心佛語】當(dāng)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切都是業(yè)障,世界也會變得丑陋可恨。
【第76句】:【佛心禪語】小和尚愣怔了一陣,終于明白了師父的開導(dǎo)自責(zé)而歉疚地說:“對不起,師父,是我錯了,今后一定注重個人修養(yǎng),學(xué)會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錯或少犯錯。”
【第77句】:【禪語人生】因為奉信一句:沒有回頭路可以行走。在四方的生存里求取生活。在風(fēng)里哭過,亦在雨里笑過。得到過太多的陌生與熟悉的朋友們的幫助,成長著。
【第78句】:【心靈禪語】佛曰: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
【第79句】:佛法功夫,全要自參自悟。即至親厚之父子、師友,俱替代不得,亦非世法之技藝可以傳授得的。譬如他人吃飯,只是他人腹飽,己腹仍是饑餓。——《禪宗直指》
【第80句】:【禪心佛語】世界處處是財富,且看好事好話好心地;人間時時皆吉利,但憑真情真義真心意。
【第81句】:設(shè)有眾生,見聞于佛,業(yè)障纏覆,不生信樂,亦種善根,無空過者,乃至究竟人于涅槃。《華嚴(yán)經(jīng)》卷五十二,如來出現(xiàn)品
【第82句】:最終,傾城舞,舞落了一生的思量,舞盡了一世的繁華。可,看舞的人已經(jīng)不復(fù)醒了,另辟的禪房,成為了這一生的救贖,也成為了這一生的畫地為牢。
【第83句】:【禪心佛語】高爾夫球員抱怨命運讓球掉在沙坑上,但一桿進(jìn)洞時,功勞全算在自己頭上。
【第84句】:念佛,并非要求佛陀為我們開智慧、保佑我們身體平安、家人事事如意;而是要將我們的凡夫心轉(zhuǎn)為佛心,把狹小的心念擴(kuò)大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第85句】:【禪語人生】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第86句】:【禪語人生】因為我們看到的東西太多、知道的更多,所以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要不到的東西更多,因此,我們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在如今這個時代,人們更需要的,是適當(dāng)?shù)貙W(xué)會放下。
【第87句】:懺悔能潔凈我們的靈魂,懺悔中,我們能認(rèn)識并改正已犯下的過錯,在此基礎(chǔ)上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fā)生,并且不斷地改進(jìn)并完善自身。
【第88句】:心老了以后,往往會喜歡一些沉靜下來的東西,比如書法、繪畫,比如戲曲。因為不再有生活的節(jié)奏與韻律了,也漸漸失去爭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雪小禪《瘦金體》
【第89句】:【佛心禪語】清除妄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接受真誠、善良、寬容等良性信息,以人的正念取代腦中的妄念與邪念,其他任何人為的強(qiáng)制方法都難以消除思想中的妄念。
【第90句】:【禪心佛語】施舍:布施有三種:第一種是財物上的施舍,第二種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種是消除眾生的恐懼。
【第91句】:【佛語摘抄精選】心不孤起,托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現(xiàn)。(《禪源諸詮集都序》)
【第92句】:【禪語人生】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第93句】:【佛心禪語】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應(yīng)該是誠心誠意的,佛說積德行善是不求回報的,只有無私的奉獻(xiàn)才是真的奉獻(xiàn),否則就會玷污了這份善念。
【第94句】:去習(xí)性,化稟性,養(yǎng)天性!止宿命,消陰命,增長天命!修人心,養(yǎng)道心,達(dá)圣心!正行為,凈化心靈,回歸天性!——達(dá)此境界,可成圣人!
【第95句】:【禪語人生】眾生自以為聰明的人,是很悲哀的,所以聰明的定義叫做自我束縛;(聰明人)制造煩惱、制造痛苦、制造破壞、制造自我毀滅,所以最后的文明的定義就是自我毀滅。
【第96句】:【禪心佛語】世人因為看“我”太認(rèn)真,活在“有我”的世界里,心中執(zhí)著于“擁有”,所以才有種種煩惱,而無快樂。
【第97句】:【禪語人生】在順境中把握當(dāng)下是一種功夫,在逆境中活在當(dāng)下更是一種境界。固執(zhí)己見,增添身心包袱;轉(zhuǎn)變一個念頭,柳暗花明;轉(zhuǎn)變一下思維,絕處可逢生;轉(zhuǎn)變一下心念,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98句】:【禪心佛語】佛陀就拿了一支掃帚,說:“這是掃帚,你把這個名稱背起來,每天掃地就先背這個名稱。”周利盤特很用心地背,但總是記得前一個字,忘記下一個字;記得下一個字,反而忘了前一個字。
【第99句】: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為識,在悟為智。順理為悟,順事為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復(fù)更迷。一《馬祖》
上一篇:簡書流行的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