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如果不能拉近見解與修行的距離,則見解也不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直接的利益,這樣下去,我們將永遠是凡夫。
【第2句】:官職卑微從容笑,性靈閑野向錢疏。國不可一日無主,軍不可一日無帥。國不興無事之功,家不藏高歸于公。國有賢臣安社稷,家無逆子惱爹娘。哈巴狗兒騎不得,背后之言聽不得。寒風打死單根草,洪水沖垮獨木橋。
【第3句】:【禪語人生】在逆境當中,大家都知道是對境,都知道調整心態,都知道祈禱上師,但是在順境當中就不知道是對境了。順利了,得到表揚、贊嘆了,福報顯現了,就動心了,可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是最可怕的。
【第4句】:【禪心佛語】買股票會虧或遲遲不漲,不要抱怨機構或種種不公平,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業障,沒有福報。否則應該買什么漲什么。
【第5句】:對于已經發生了的事實,既然已經無法改變了,那我們就承認現實,接受現實,除了認命以外還是認命,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了,這也是最明智之舉。
【第6句】: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7句】:【禪心佛語】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準備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第8句】:【禪心佛語】菩薩叫覺有情,發愿要幫助一切眾生從迷惑走向覺醒,離苦得樂,這個情是多么廣大;要對一切眾生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這個情又是多么深刻。覺有情,因為覺醒,而不陷入情執;因為有情,所以能廣度眾生。
【第9句】:說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梵網經》卷下
【第10句】:【禪語人生】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第11句】:【禪語人生】只有內心清凈,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第12句】: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作者無所有,諸佛之所說。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性亦如是。《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13句】:【禪心佛語】天帝使用法力使放在天平秤上的修行者的肉總是比鴿子肉輕。修行者還是忍痛割下自己的肉,直到割光全身的肉,兩邊重量還是無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秤以求均等。
【第14句】:曾經,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它承載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是成長路上的見證者,是流年里無法消抹的風景。有時我們總會將曾經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展現在每個黑夜,靜靜的沉醉,靜靜的回憶。
【第15句】: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是因為人們走的多了就踐踏出一條路來。要想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不屈不撓堅持攀登,勤奮學習刻苦鍛煉,就一定能夠實現。
【第16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的根本是修心。因為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惡;心善才會棄惡揚善;心誠才能精進學修;心慈才能利樂眾生~入定排除的是散亂心性;見性是心智的蛻變;神通是定心后的功能;成佛是兩種菩提心的結果。
【第17句】:【圣經文案】279他受害之后,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徒1:3)
【第18句】:【禪心佛語】人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無限,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心胸豁達的人,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用陽光的心態激發自己,也感染身邊的朋友,你陽光,世界也會因你而光彩。
【第19句】:【放下感情的禪語】掬一捧月光,洗濯心靈。揉碎塵世的蕪雜,融匯成一份淡然。在清淺的時光中,芬芳悄然靜綻。攜一抹旃檀香,拈一朵朱砂瓣,觸一叢安恬蕊,傾聽雨蝶呢喃。彈奏生命的琴弦,沉思在花開花落中漫延。
【第20句】:世間雜五色,彼非為愛欲,貪欲覺想者,是則士夫欲。眾色常住世,行者斷心欲。《雜阿含經》卷二十八,第752經
【第21句】:【禪心佛語】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去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現實,并不會讓我們萬念俱灰塵,成為悲觀主義者,而是帶我們去發現那些痛苦究竟是怎么生出來的--從貪欲,從瞋恨,從癡愚--然后從中把我們解放出來。
【第22句】:【心靈禪語】在佛家看來,這就是人對于身體健康、物質財富、人際關系和精神追求這幾個人生基本問題應持的態度。
【第23句】:別讓脾氣和本事一樣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心態好的人,處處圓融,處處圓滿。好的心態,能激發人生最大的潛能,是你最大的財富。
【第24句】:我們應從日常生活開始,以殷勤的態度待人,舉止動作,如:開門、關門、舉箸、提物、言語談吐等,都要輕柔謹慎。這些都是調身的功夫——把心守在身上,心與行動一致。如此,真善美的人生功德,自然在言行舉止表露無遺。
【第25句】:【禪心佛語】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第26句】:【禪心佛語】天上掉餡餅的事也許只有童話小說里才有,所以優秀的人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并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于他的奴仆。
【第27句】:如是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及五神通,與外道共。唯得此定,非但不能脫離生死,反于生死而為系縛,故于奢摩他不應喜足,更當尋求真無我見毗缽舍那。(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六
【第28句】:【禪心佛語】頌讀佛經直指人心為我解惑。遇到問題不再自圓其說;“經修其心,功煉其身”;人事焉能都和局?不嗔不怪,審吾心,持以恒,佛法破迷。守吾善德就好,修正吾心一切了。
【第29句】:【禪心佛語】驕傲最大的壞處,就是它會讓我們不知長進。如果你以為:“我全都知道了,我實在很了不起。”那你就再也學不到什么。然而一個人如果說會碰上什么很糟糕的事情,這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第30句】:既已歸命彌陀,全然交給彌陀,我就不再屬于我,而屬于佛;既屬于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兒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們只能懷著十分的虔誠接受佛賜,豈可以自己的好惡對佛的作品評頭論足、挑三揀四呢?
【第31句】:不與外界爭執,少和自己較量世相本空,煩惱也是空,不提起煩惱,便無須放下。人生不被任何事左右,來去自如、神清氣爽,何愁不從容。
【第32句】:情、財、名,沒什么不能放,再喜歡的東西,也不要用朋友之情誼或親人之愛去換;再珍惜的寶物,都要適時放手;再癡迷,也要有節制。
【第33句】:【經典佛語】“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要不離覺悟來講奉獻,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會偏于一面。
【第34句】:【佛心禪語】關懷生命,使愛心博大寬廣;聞思佛法,讓智慧展現發揮;實修實證,令佛性全然顯露、大徹大悟。
【第35句】:【佛心禪語】晚清名相曾國藩曾說:“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而他一生也常常以此警醒自己,遇事多忍,他說:“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
【第36句】:一理通,萬理徹。如能了徹真理,知道路在哪里、自己在做什么,一切明明白白、清清朗朗,就能把握自己。最怕的是不知道“我”是什么,才會彷徨、苦惱。
【第37句】:才華充足的人,一方面很容易達到目的,很快就獲得了世俗的滿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沒有止境,又永遠不容易尋得內在的圓滿,才華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證嚴法師
【第38句】:多讀胸中有主,多寫筆下生花。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防己沽名釣譽,防人臉厚心黑。放開肚皮吃飯,抖起精神讀書。富人四季穿衣,窮人衣穿四季。改章難于靠篇,易字艱于代句。蓋得住的是火,藏不住的是煙。
【第39句】:【佛心禪語】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與快樂,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誠懇地愿意去播撒幸福與快樂的種子——斷惡行善。所以多數人越找求幸福與快樂,越會適得其反。這就是生死永無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無窮無盡的理由。
【第40句】:【佛心禪語】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人生是一場戲,你來我往皆天意。
【第41句】:【禪語人生】相反地,如果你明知此人能力不足,品德也有問題,還是勉強讓他做,等于是把一只羊放到虎口里去,而羊本來就會被老虎吃掉,這就是你的責任了。
【第42句】: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第43句】:【禪心佛語】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對事業的作為。我們的今天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天決定。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分歧和批評,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為別人的批評而生分別,原本自己的那些固執的追求,也并不是非常可觀,友好的面對一切,本來就是人生的智慧和涵養。
【第45句】:【禪語人生】想愛不能愛才最寂寞,我試著勇敢一點,可我無法面對鏡中顫抖的雙眼,所以只能跟靠近我的每個人說再見。
【第46句】:不殺生即是仁,仁者愛也。萬法皆由愛心起,一切善行離不開愛,因為有仁心愛念就不忍殺生害命,進而能積極地救護一切眾生。
【第47句】:在我們尚未認識道理之前,因受到社會的熏習,使清明的本性受到污染而迷失了自我;我們了解宗旨后,就要快快去掉無明,回歸純真的本性,回歸自己可敬、可親、可愛的本來面目。
【第48句】:【禪語人生】原來我只不過是只華麗的木偶,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才發現身后無數的金絲銀線,牽動我的...哪怕,一舉手,一投足。
【第49句】:【經典佛語】#延參法師人生正能量#趙州禪師有句話,吃茶去。同是一杯茶,萬千人品味,人生在世,總該忙些什么,包容那些生命的矛盾,讓生活活的更簡單,幸福也如此簡單,它就在我們對生活的深深信仰里。
【第50句】:【禪心佛語】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
【第51句】:早睡早起,沒病惹你。造燭求明,讀書求理。賊偷一更,防賊一夜。債各有主,冤各有頭。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真窮好過,假富難當。只有強*,并無逼賭。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52句】: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專心于今日的道念,把握今天的時間,注意自己今日的行動。忘卻昨日種種煩惱,絕不計較過去是非。
【第53句】:【圣經文案】117他必象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塞40:11)
【第54句】:【禪語人生】燕子以自己辛勤態度,銜泥筑巢,它成功了;而浮云終不能遮蔽天空,它始終過著流浪的生活。這是自然物象形成的兩種不同態度的結局,人生也是這樣。
【第55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福不享,扯起蓬來蕩槳。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滾秀球;蟹入魚罾,恰似蜘蛛結網。兵對兵,將對將。一尺風,兩尺浪。得一尺,進一丈。人怕名,豬怕壯。老了皮,定了相。親兄弟,明算帳。
【第56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能抬頭,更要能低頭。一仰一俯之間,不僅僅是一個姿勢,更是一種態度,一種品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做人要有力爭上游的勇氣,更要有愿意低頭的大氣。
【第57句】:佛說:“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意思是做人、做事都要把握重心,實實在在,要除去那些浮華、虛偽的心態。花自飄零水自流,倘若是心中存了自然的法則,多一些“條條道路通羅馬”的豁達,生活就會平靜怡然。
【第58句】:佛陀告訴我們,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現在的時間中,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提前進入明天。昨天是存在過的,不可及;明天僅是可能存在的,同樣不可及。
【第59句】:由凡夫通向成佛的下手處,就是開始觀察、反省現在混亂的生活,耐心地一點一滴地調整我們每天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覺非
【第60句】:【佛心禪語】背后說人是非,不僅自己的名譽受損,也結下惡緣。獲得好名聲,最重要的是有高尚的品德,愿意奉獻。有智慧的人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己德,不輕視眾生,處處為對方著想,隨時給人歡喜,就是最好的修行。
【第61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情,或濃或淡,不近不遠,卻永遠無法遺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傷,或深或淺,若隱若現,卻永遠屬于珍藏。
【第62句】:【禪心佛語】旁白:道可道,非常道。說來容易,但要使自己的身、心、性、命處處在與人生宇宙融為一體,卻不是用“說”可以表達出來的。
【第63句】:如果一個人太在乎別人,就是沒有“信心”的人,因太在乎別人的“肯定”,就會讓快樂掌握在別人的手里。——海濤法師
【第64句】:【禪語人生】因此,去做每一事情行動之前,一定要謹慎的檢查自己的心底,看看是何種欲望推你前進?這是修行上最重要的一著,卻常常被忽略。
【第65句】:【禪語人生】有了生命價值永恒性的觀念,就有了對人的言行負責任的思想做基礎,人類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證。
【第66句】:【禪心佛語】上了心的人,才會在心上;動了情的情,才會用深情。心其實很小很小,裝一份愛足夠;時間其實很少很少,陪一個人就好。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中要走很多路:有一條路不能回頭,就是放棄的路;有一條路不能拒絕,就是成長的路;有一條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有一條路不能忘記,就是回家的路。你要信心滿滿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條路。
【第68句】:【佛心禪語】在一段時間我喜歡一段音樂,聽一段音樂我懷念一段時光坐在一段時光里懷念另一段時光的掌紋那時聽著那歌會是怎樣的心情?那時的我們是否相遇?是相遇還是錯過?還是,沒有結局的邂逅?
【第69句】:【禪心佛語】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擁有一切時、即是身心被困時。為人欲得解脫自在,就要相對舍去一些是屬于自己、或不是屬于自己的一些東西。
【第70句】:【佛心禪語】不是每一次失誤后,都有補救的機會;不是每一次錯誤后,都有原諒的借口。誰也不是圣人、先哲,錯,是難免的,不可避免的。不要抑郁得太久,失去又何妨,風烈心愈靜,雨驟神更清,心態擺正了,生活才不易傾斜。
【第71句】:一塊頑石,被一滴小水滴經年累月地滴落在同一個地方,到最后,那看起來最無力的力量卻可以把最有力的頑石滴穿!你能因此說小水滴就比頑石有力嗎?不能。然而事實是,頑石確實被滴穿了,原因就在于水滴的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第72句】:身體的病較好治療,怕的是心病;有了心病,行、住、坐、臥都不得安寧,渾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著。
【第73句】:【禪心佛語】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審判者,同時也是自己的避難所,不要傷害了自己內在世界,這位至高的審判者。
【第74句】:學佛者的起步:沒有深入接觸佛學的人,總以為佛法多么玄虛、奧妙,或以為它是脫離人間的學問。須知佛法是人間生活的指標,是塑造人性美態的教育。
【第75句】:【佛心禪語】“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受窮的都是不肯幫助別人,最后一輩子不如一輩子,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越來越貧窮。
【第76句】:【心靈禪語】人的一生,與其不斷追求自己的欲望而無法滿足,不如先沉淀自己,看清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只要愿意打開封閉的心,去體會、去擁抱當下的擁有,你眼前的幸福會是那么的真實,你也會感到無比的富有。
【第77句】:【禪心佛語】世上唯一能給我們帶來長久快樂的事,就是內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質。無論高官厚祿,還是家財萬貫,都無法保持永恒長久的快樂。這就是我們追求精神解脫的充分理由。
【第78句】:【禪心佛語】任何一個舉動都可能帶來“蝴蝶效應”,我們不知道它是帶來一次海嘯還是億萬彩票。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嚴格律己,才是安全之舉、明智之士。
【第79句】:自古以來,仕途多變,正所謂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掉烏紗帽,甚至丟掉性命。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膽,這樣的人生是毫無樂趣可言的。在今天,同樣如此。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才能積極人世,超然出世。
【第80句】:腰中有錢腰不軟,手里無錢手難松。要好兒孫須積德,欲高門第快讀書。要學流水自己走,莫學朽物水上漂。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81句】:【禪語人生】我也有個三綱領,就是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我也有個八條目:一不貪、二不爭、三不抱屈、四不后悔、五不怨人、六不著急、七不上火、八不生氣。若能做到,不費金錢、不費力氣,不但成道,還能成佛。
【第82句】:【禪語人生】欲望有一項特性,就算我們覺得已經滿足它了,它還是會一再出現,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那些自甘墮落在欲望陷阱里的人,就有點像口渴的人喝海水:愈喝愈渴。
【第83句】:【禪語人生】修習十二因緣的功德,即:【第1句】:能生出離心。【第2句】:能相應解脫道。【第3句】:能發大悲心,趣入大乘。【第4句】:能成就三士道功德。反之,即為不修習的過患。
【第84句】:多少的悲觀把人世活成一場乏味的旅程,甚至是一場傷痛的陪伴,那些對生活中的目標,所有的奢望與期待,把人生活成了一場疲于奔命辛苦應付,生活并不是用一份麻木沉迷其中,它需要一份細細的體味,排遣抑郁,糾正短視。
【第85句】:問:萬法唯識者,于諸識中何識究竟?答:唯阿摩羅識,此云無垢凈識,無有變異,可為究竟。(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三十三
【第86句】:品一盞茶,洗去塵埃,洗去滄桑,洗去虛情假意。然后,在一盞禪茶時間里,獲得坦然,獲得清淡,獲得寧靜。我等你,與我共續一場遺留在前世的禪茶之約。你若來,我定與你聽雨品茗,笑談浮生滄桑,風月年華。
【第87句】:如顯現非有,是故說為無;由如是顯現,是故說為有;自然自體無,自性不堅住,如執取不有,故許無自性。由無性故成,后后所依止:無生滅本寂,自性般涅槃。(古印度)無著《攝大乘論》卷下
【第88句】:嚴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不能盡孝,如何禮佛?不能奉親,如何憫人?只有先盡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第89句】:“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中重新獲得童年。”——泰戈爾。哲人無憂,智者常樂,幸福從覺悟開始,覺悟之路就是幸福之路,返于淳樸歸于本真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90句】: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識。何以故?。但有名字故。。名字是因緣和合作法,但分別憶想、假名說。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一切名字,不見故不著。《摩訶般若經》卷一,奉缽品
【第91句】:【禪心佛語】佛力加持不可思議,找到了解脫的方向,繼續堅持修,認真修,老老實實地修,不能退轉,時時刻刻祈禱上師三寶的加持,就不會有違緣和障礙。
【第92句】:恒唯法師:如果誤解命運是一場折磨,那么可以理解,你已經掉進了煩惱的沼澤,仔細觀察生活,生活里處處都是友好,幸福本來就晝夜不舍,是自己的苦惱把自己活成了一場披頭散發。
【第93句】:聞贊佛毀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贊法毀法,于佛法中一心定不動。聞有佛無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轉。《華嚴經》卷十六,十住品
【第94句】:【佛心禪語】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你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依靠任何人都是一種癡心妄想。你的夢想和幸福就在你自己手里握著,你的精彩人生也只有靠你自己去創造。
【第95句】:【禪心佛語】沉默,是一道風景,因為這世界許多時候需要沉默;沉默,是一種力量,因為善良,因為責任,因為深深的愛。沉默,不是無言,不是卑微,它只是美好的姿態,它是深度的內涵,是生命的自我。
【第96句】:【禪心佛語】佛陀諄諄告誡后人:在所有的財產中,知足少欲是最為殊勝的,所以應該恒常知足少欲。知足的人即使沒有財產,也是真正的富翁,因為只有這種人才能獲得究竟的大安樂。
【第97句】:一個喜歡把“我是為你好”當口頭禪的人,他的自戀自大自以為是,一定會逼他在你出問題的時候說這么一句話:你看吧,我當初說什么來著。
【第98句】:【禪語人生】喜歡上一個人總是容易的,比如遇見一個容貌美好的人,英俊的人;或者聰明的,才華橫溢的人;再或者強悍有魄力的人。動心是不難的;但刻骨銘心的感情,一定不會多。
【第99句】:【禪心佛語】培養對生活美好的感覺,浪漫與感恩的心態,以新鮮感看生活,將意外視為禮物,別怕進入陌生的情境,相信自己:你能讓生活充滿美好。
上一篇:學車苦學車累順口溜(學車的艱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