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教的言語不會說,有錢難買自主張】(諺)別人教的東西往往難以化成自己的東西說出來,做事貴在自己有主見,不盲從別人。
【第2句】:【綿里針,肉里剌】 釋義:比喻外貌溫和,內(nèi)心刻毒。 例句:我還把他當好人看成。原來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原來是個綿里針,肉里刺的貨,還不知背地在漢子表層跟前架的甚么舌兒哩(《金瓶梅詞話》五一回)。
【第3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4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fā)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zhuǎn)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5句】:【進在手里,吃在肚里】(慣)指生活比較拮據(jù),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沒有節(jié)余。
【第6句】:【小子不吃十年閑飯】見“男孩子不吃十年閑飯”。
【第7句】:【無置錐之地】(慣)置錐之地:插錐子的地方,比喻極小的地方。形容窮困得無處安身。 也作“無立錐之地”。
【第8句】:【百煉才成鋼】 釋義: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成為有用人才或杰出人物。 例句:他十分樂觀地想:身上掉肉、眼睛熬紅沒有什么了不起。常言說,烈火識真金,百煉才成鋼嘛!
【第9句】:【發(fā)面饅頭——擱不住一咬】(歇)本指發(fā)面饅頭松軟,經(jīng)不住咬,轉(zhuǎn)喻人或某種勢力軟弱,經(jīng)受不住一次打擊。
【第10句】:【三姑六婆】“三姑六婆”通常比喻不務(wù)正業(yè)的婦女。關(guān)于三姑六婆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有個叫陶宗儀的學(xué)者,他著的《輟耕錄》第十卷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牙婆(販賣人口的婦女)、媒婆、師婆(女巫)、虔婆(鴇母)、藥婆、穩(wěn)婆(指生婆)也。”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他的小說《鏡花緣》中有這么一段文字:“林之洋道: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一經(jīng)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 這里把三姑六婆用作貶義。如果把三姑六婆單拆開來看,其成員可謂有好有歹。媒婆和生婆在以前誰也離不開。
【第11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諺)指家庭內(nèi)部發(fā)生丟人敗興的事,是家家都難免的。
【第12句】:【石臼里的泥鰍——無路鉆】(歇)比喻人陷入困境,逃脫不了。
【第13句】:【喇叭是銅鍋是鐵】 釋義:比喻從本質(zhì)上認識一個人的價值和作用。 例句:哼,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喇叭是銅鍋是鐵,小韋!現(xiàn)在我只能對你說,你有值得驕傲的年齡;我呢,也有不算太貧乏的經(jīng)驗。
【第14句】:【橋歸橋,路歸路】(慣)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也作“橋是橋,路是路”。
【第15句】:【土地不負勤勞人】(諺)指土地不會辜負勤勞耕作的人,只要下工夫,就會有好的收成。
【第16句】:【八個金剛也抬不動】(慣)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為手執(zhí)金剛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難請得動。 也作“八個大金剛還抬不動”。
【第17句】:【抱金娃娃】(慣)比喻得到極大的收獲。
【第18句】:【兩個肩膀扛著一張嘴——凈等吃】(歇)指等著吃現(xiàn)成的。
【第19句】:【掛羊頭,賣狗肉】(慣)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其實是在干壞事。
【第20句】:【挖好肉,補爛瘡】(慣)比喻用有害的辦法臨時解救危急。
【第21句】:【三杯和萬事】(諺)幾杯酒喝過后,什么事情都可解決,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第22句】:【兒要自養(yǎng),谷要自種】 釋義:借指要自己靠自己。 例句:“旁人咱不管,咱只管咱個人。‘兒要自養(yǎng),谷要自種。’我的主意我會拿,完了。”
【第23句】:【甕里捉王八——跑不了】(歇)指陷入困境,無處躲藏,無法逃跑。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甕中捉鱉——跑不了。 甕里捉鱉——沒跑。
【第24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25句】:【花有千種顏色,人有萬般脾氣】(諺)就像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一樣,每個人都有他特有的個性與脾氣。指百人百性,不能強求人人的脾氣都一樣。
【第26句】:【有智婦人,勝如男子】(諺)有智慧的婦女,往往比男子還能干。指不可輕視婦女。
【第27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28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釋義:民間傳說姜太公曾在渭水河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的水上釣魚,說:“負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受騙上當。 例句:再說她一臉正經(jīng)和自己談話,并沒有輕浮舉動。至于那幾個碟子酒菜,那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我姓冷的不用說動筷子,連屋也不進。
【第29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諧“輪”。指輪不到。
【第30句】:【獨虎好擒,眾怒難犯】(諺)指要捉住一只虎還比較容易,引起了眾人的憤怒就難辦了。
【第31句】:【有苗留在壟上,有話說在理上】(諺)指說話占理,才能令人信服,就像把禾苗栽培在田壟上,就能茁壯成長一樣。
【第32句】:【一支香插兩個香爐】 釋義:比喻一個人繼承兩家財產(chǎn)。 例句:他兄弟只剩下一個女孩子,一支香插兩個香爐,美玉要繼承兩家的產(chǎn)業(yè),她嫁給陳家,這一百五十畝地就是陳家的了,不是福自天來,財神進宅嗎?
【第33句】:【大旱之望云霓】(慣)云霓:烏云和彩虹,下雨的征兆。大旱的時候人們渴望下雨。形容對某事期盼的心情十分迫切。
【第34句】:【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 釋義:比喻人不能總干活,也要適當休息。“跳三跳”又作“跳幾跳”、“蹦三蹦”。“歇一歇”又作“歇三歇”。 例句:趙新提醒大家,自從提出三熟制的問題以后,已經(jīng)有人在散布流言飛語了,說什么“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反對冬季興修水利。
【第35句】:【路路通】(慣)哪一條路都暢通。 比喻什么事情都能辦成。
【第36句】:【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筷子長】(諺)母親想念兒女,像流水一樣長流不斷;兒女想念母親,卻像筷子那樣很短很短。指母親對兒女的情愛是永無休止的。
【第37句】:【聽三不聽四】(慣)指聽人說話沒聽全,不明其意。
【第38句】:【抓條岔道跑到底】(慣)比喻堅持走錯誤的道路而不悔改。
【第39句】:【是藥能治病,當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40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 釋義:比喻爭斗雙方誰勝誰負尚難預(yù)測。 例句:不妨事,大頭在我手,姑且待我將息棒瘡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風聲,讓他先做了準備。
【第41句】:【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諺)指地無好壞,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糧;戲無好壞,只要勤排多練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第42句】:【倚酒三分醉】(慣)倚仗喝了點酒就裝出醉態(tài)來。指人借酒生事。
【第43句】:【看人下菜碟兒】(慣)比喻根據(jù)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來分別對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見人下菜碟兒。
【第44句】:【笑破不笑補】(諺)指人們嘲笑的是衣服破了不補的懶人,而不是穿補丁衣服的窮人。
【第45句】:【打醮水】(慣)醮(jia。)水:做道場的布施。指強迫人出錢。
【第46句】:【谷雨三朝看牡丹】(諺)谷雨: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農(nóng)歷三月下半月。三朝:三天。指谷雨節(jié)過后,牡丹花盛開,此時正是觀賞牡丹花的最佳期。
【第47句】:【人望高頭,水望低流】(諺)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處奔,這是人情之常。指人總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往高處水往低。
【第48句】:【一歲孩兒百歲主】(諺)權(quán)勢人家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注定做一輩子主人。舊指主仆關(guān)系不在年齡大小,而在地位不同。 也作一歲使長百歲奴。使長:主子。 一歲主,百歲奴。
【第49句】:【倒栽蔥】(慣)比喻人頭朝下摔倒。
【第50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zhuǎn)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51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兒】(歇)晴:諧“情”。反話,意指沒有什么情分可說。
【第52句】:【堂上一呼,階下百諾】(慣)諾:答應(yīng)。廳堂之上主人一聲喊,臺階下眾多的侍從一齊答應(yīng)。形容權(quán)勢極盛,從者甚多。 也作“廳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53句】:【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釋義:什么忌諱都沒有。 例句:一年四時八節(jié),這個年節(jié)頂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歡樂的辰光。
【第54句】:【樹挪死,人挪活】見“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
【第55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56句】:【嫩扁擔難壓千斤】(諺)嫩扁擔:尚未經(jīng)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jīng)驗,難以承擔重任。
【第57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第58句】:【學(xué)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諺)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稀罕。指從學(xué)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學(xué)成的人卻像麒麟頭上的角一樣,極為罕見。 也作“學(xué)如牛毛,成如麟角”。
【第59句】:【不分青紅皂白】 釋義:皂:黑色。不分是非,不論曲直。 例句:“那‘小畜生’不分青紅皂白,就夾臉一嘴巴……”
【第60句】:【鋼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鋼】 釋義:淬火:把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浸入冷卻劑急速冷卻,以增加硬度。比喻好上加好,剛強更加剛強。 例句:你別看日子不多,他長的出息可真不少!這條硬漢子,一進入革命隊伍的行列,真好似鋼刀再淬火,利刃又加鋼!
【第61句】:【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我國的老人節(jié)。它源自南北朝時期。 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九日登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xué)累年,長房謂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zāi),令家人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這段記載生動地描述了重陽節(jié)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陽節(jié)被正式定為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被沿襲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國人心中,“九”為大數(shù),是個特別的數(shù)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數(shù),始于一,終于九”之說,認為“凡數(shù)指其極者,皆得稱之為九”。在中國文化中也特別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歸一等,好像與九有關(guān)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聯(lián)系在一起,稱為“九五”之尊。在《易經(jīng)》中,“六”被定為陰數(shù),“九”被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稱之為“重陽”。古代人們認為這是個大吉大利、值得慶賀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為重陽節(jié)。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shù)中又是最大的,包含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因此,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正因為此,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jié)又定為“老人節(jié)”。
【第62句】:【好兄弟高打墻,親戚朋友遠離鄉(xiāng)】(諺)兄弟之間關(guān)系再好,分居后也應(yīng)筑起高墻,節(jié)制往來;親戚朋友相處再好,也應(yīng)離得遠些,不多接觸。指和人相處關(guān)系宜淡,過熱難得長久。
【第63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第64句】:【賣卜賣卦,轉(zhuǎn)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65句】:【能找到一,就能找到二】(諺)能找到第一個,就會順著線索找到第二個。指在摸索中,能初步發(fā)現(xiàn)線索十分重要。
【第66句】:【不打不成交】 釋義:不經(jīng)過沖突,彼此不了解,就不會成為朋友。 例句:有一次因為背錯了“文案”差點沒被紅衛(wèi)兵作“現(xiàn)行反革命”送到公安局去。不打不成交,由于錯背“文案”事件,各派紅衛(wèi)兵組織連連審訊和批斗梁有德。
【第67句】:【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諺)火:火候。指生手做飯,只看鍋里;行家做飯,只看火候。 比喻會辦事的人,總是掌握時機,不讓時機錯過。
【第68句】:【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yè)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jīng)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xué)啥人,跟著巫婆學(xué)跳神。 跟著秀才學(xué)作文,跟著巫婆學(xué)下神。
【第69句】:【眼不見,心不煩】(諺)指只要不是親眼看到的煩心事,就不會引起內(nèi)心的煩惱。人們?yōu)榱嘶乇苊埽蟮米陨淼陌矊帲源苏Z作慰藉,也作眼不見,心不亂。 眼不見心凈。
【第70句】:【教師節(jié)】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國家教育部和中華全國教育工會商定,廢除了6月6日這個舊教師節(jié),并在1951年規(guī)定:教師節(jié)和“五一”勞動節(jié)合并在一起。可實踐證明,“五一”節(jié)并沒有教師的特點。時間一長,人們只知道“五一”是勞動節(jié)而逐漸把教師節(jié)忘記了。為了提高教師的地位,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體現(xiàn)教師的特點,1985年1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第71句】:【好賬不如無】(諺)好賬:別人不討還的債。借人家的債,即使人家不討還,也總歸是個負擔。指不負債是最輕松自在的。
【第72句】:【水過地皮濕】 釋義:比喻搞得不深不透,走過場。也指從中撈取好處。 例句:再說,咱這游擊運動,應(yīng)該是從零星的行動,到大規(guī)模的軍事運動,再全面地起義。不能一下子轟起來,一下子又散了,水過地皮濕。
【第73句】:【山有山脈,水有水道】(諺)山有山的脈系,水有水的通道。指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也指社會上不同的群體,各有不同的習(xí)俗與規(guī)矩。
【第74句】:【有上不去的天,沒過不去的關(guān)】(諺)比喻人間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guān)。
【第75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76句】:【有今天沒明天】(慣)1指人年老或病重,將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貧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還沒有。 也作“有今日沒明日”。
【第77句】:【人有點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78句】:【六月債兒熱——還得快】(歇)本指農(nóng)歷六月離秋收很近,借了債很快就能歸還;轉(zhuǎn)指報應(yīng)或報復(fù)來得很快。 也作“六月債——還得快”。
【第79句】:【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80句】:【往火坑里跳】(慣)火坑:比喻極其悲慘的生活環(huán)境。比喻被逼無奈,只得去受苦受難。
【第81句】:【馬勺上的蒼蠅——混飯吃】(歇)混:本指摻雜,轉(zhuǎn)指茍且地生活。指從事某種職業(yè)是為了混日子。
【第82句】:【吹冷風】(慣)比喻散布一些使人泄氣的冷冰冰的話。 也作“扇冷風”。
【第83句】:【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歇)沒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轉(zhuǎn)指盲目地。撞:本指撞擊鐘,轉(zhuǎn)指莽撞地行動。指盲目地東沖西撞或盲目行動。 也作沒眼先生出海——瞎撞。 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
【第84句】:【老太太坐牛車——慢透了】(歇)指做事進度太慢,或動作太遲緩。
【第85句】:【嘴上掛得油瓶】(慣)形容人生氣時嘴巴高高噘起的樣子。
【第86句】:【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釋義:指國法不會亂殺沒有犯罪的人。 例句:高祖日:“卿莫非官小職低,棄卻寡人?豈不聞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第87句】:【小馬乍行嫌路窄】 釋義:乍:剛剛開始。初生馬兒剛走路就嫌路不夠?qū)挕1扔髂贻p人剛?cè)胧啦恢旄叩睾瘢裨篃o處施展才能。 例句:安老爺冷笑道:“他有多大的學(xué)力福命,敢說這等狂妄的滿話!”安太太道:“這可就叫作‘小馬兒乍行嫌路窄’了!”
【第88句】:【揭開皮看瓤兒】(慣)比喻揭開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質(zhì)。 也作“揭皮看瓤兒”。
【第89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 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90句】:【窮寇勿追】(諺)指對走投無路的殘兵敗將,不可窮追,以免其死命反撲。 也作窮寇莫追。 窮寇不可深追。 窮獸勿逐,窮寇勿追。窮獸勿逐:對于被趕得無路可走的猛獸,不可再窮追。
【第91句】:【逃出龍?zhí)叮秩牖⒀ā恳姟俺龅谬執(zhí)叮秩牖⒀ā薄?/p>
【第92句】:【希望】“希望”是指人們期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盼望某種情況的出現(xiàn),是實現(xiàn)某種目標的欲期。毛澤東曾對青年人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其實,“希望”這個詞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滿月圓,并無它義。 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滿月圓呢?這還得從“望”字說起。“望”字的產(chǎn)生與月亮有關(guān)。眾所周知,月有陰晴圓缺,造成圓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發(fā)光,我們之所以能看見月光,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結(jié)果。月亮繞著地球轉(zhuǎn),農(nóng)歷每月月初之時,月亮轉(zhuǎn)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因為照不到太陽,使得我們無法看到它,這就是新月,古人將其稱為“朔”。隨著月亮的轉(zhuǎn)動,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時,就成了滿月,古人稱之為“望”。《說文》解釋:“望,月滿也。”“望”在農(nóng)歷的十五六,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滿月之后,月亮又逐漸變“瘦”,至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就這樣周而復(fù)始,永無止境。因此,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月圓月缺一個周期. 恰好一個月。 正因為“望”是月滿月圓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圓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寫道:“天意將月圓,人心等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表達了人心等滿,愿月滿無缺,花好月圓。圓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詞逐步引申演化為期望達到某種目的,實現(xiàn)某種目標,而達到一個“圓滿”的結(jié)果。
【第93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是經(jīng)常用到的一句俗語,意思是高人之外有高人,多用于批評告誡那些自以為高明的人。 它源自于《敦煌曲·何滿子四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它告訴我們,當我們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很優(yōu)秀,但也不要驕傲,更不要自滿,因為這個世界很大,到處人才濟濟,很可能有人比我們在這方面更出色,更優(yōu)秀。體育比賽中的一流高手,常有被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打敗。所以,一個人,無論做什么,就算在一定范圍內(nèi)很優(yōu)秀了.但還要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應(yīng)該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才是聰明人所為。別人就是一面鏡子,用別人的長處,照看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94句】:【惡狗怕揍,惡人怕斗】(諺)惡狗兇惡,是因為打得不狠;惡人猖狂,是因為打擊不力。指對于危害社會安定的壞人,只有嚴厲打擊,才能鎮(zhèn)壓得住。
【第95句】:【牛欄里關(guān)貓】(慣)比喻采取的防范措施漏洞太大,不管用。
【第96句】:【佛】“佛”,國人皆知,但“佛”字是怎么產(chǎn)生的,可能有許多人不知。 佛教源于印度,但“佛”字卻源于中國。這是怎么回事呢? “佛”,全稱有“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等,意為覺者、知者。覺,也就是正覺遍知的大覺大悟者。 公元67年,即東漢時期,佛教正式傳人中國,當時,中國沒有“佛”這個字,只有古字“弗”,因為二字的音相同,佛陀是人,所以在“弗”字旁加個“人”字邊,“佛”字是當時新造出來的一個字,是佛陀專用字,這就是“佛”字的來源。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沒有覺悟的佛,佛者覺也。 佛是智慧,是覺悟。佛教認為過去有人成佛,未來也會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覺悟的可能性,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第97句】:【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諺)下棋要是遇著棋藝不相上下的對手,想贏對方很不容易;打仗時良將相遇,彼此都不敢掉以輕心。指在競爭中兩強相逢,誰也不敢輕視對方。 也作棋逢對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藏幸:心存僥幸。 棋分對手無上下,將遇良材各逞能。
【第98句】:【歪理三千,不如正理一條】(諺)歪理:謬論邪說。指歪理再多,也抵不上一條正理能說服人。
【第99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慣)形容十分喜歡、疼愛。 也作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放在炕上怕燙了。
上一篇:朋友圈清晨微語人生苦短的圖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