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菩薩見人親里死亡,若亡失財物,種種憂苦,若惡心瞋心不往慰喻者,犯重垢罪?!秲炂湃褰渫x經》卷一
【第2句】:一個缺乏智慧的宗教,或智慧性質不很高的宗教,是不能升華其信仰者的文化水準的。
【第3句】:愚者猶如半瓶水,智者猶如滿池水?!督浖返谌?,第十一章《那羅迦經》
【第4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樂。
【第5句】:種善因不難,常常一個微笑就夠了;種惡因也容易,常常一個譏諷的眼神就是矣。積善累惡就在細微處!
【第6句】:我們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時刻要想著丟掉什么——丟掉無明、煩惱、貪嗔癡。我們無所求,最后會得到一切——得到我們本有的清凈光明、自在安樂。
【第7句】:世人追求成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生存先于成功、大于成功——佛祖不會幫助一個連基本的生存問題都沒有解決的人去憑空追求成功。
【第8句】:【禪語悟道】如果內心不夠堅強,沒有堅定的毅力,那么再小的違緣也會阻礙你,再小的困境也傷害你。所以大家要增長自己的信心,強化自己的毅力,自信起來,堅定起來。
【第9句】:人不管他是處在什么樣的地位,過著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亂不安,這種生活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葡壬?/p>
【第10句】: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第11句】:不炫耀,因為不自卑。不花心,因為不缺愛。人性就是這樣,自卑才炫耀,缺愛才花心。招搖的人,除了證明內心虛弱,說明不了任何東西。
【第12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虔誠地為人群服務,不要“加減做”,加加減減就不會進步。
【第13句】:【禪心佛語】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
【第14句】: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頭來落得傷身敗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第15句】:制心一處,事無不辦佛言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是故心分兩路,事不歸一。情專志篤,三昧速成。
【第16句】:【心靈禪語】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17句】:【禪心佛語】蟬是一個苦心孤詣的布道者。它居住在樹的高處,林的深處,看得到月缺月圓,感受得到風來雨去。
【第18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宗教,它是很平常心的,真理就在你的四周圍,只要一句話你好好地思惟,你就受益匪淺。
【第19句】:【禪語人生】以煩惱心來對待親友和以慈悲心來對待親友,親友是同樣的親友,但二種心的結果卻有極大不同,煩惱生苦,慈悲生樂。
【第20句】:【禪心佛語】年輕時候,以為堅持是永不動搖;到這個年紀,明白了,堅持就是猶疑著退縮著心猿意馬著一步三停著,還在往前走。
【第21句】:【禪語人生】我想走,誰也攔不住。我走了想改變這個公司,誰也擋不住,投資者在中國就得聽我們的。
【第22句】:【禪語人生】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說出來;有時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第23句】:對一些人來說足球是勝敗,對一些人來說足球是話題,對一些人來說足球是思想。足球包含一種大眾哲學,中國足球要尋出路,就必須找到這個哲學原理。
【第24句】:放下、放下、再放下、你會發現所有痛苦的根源全部被鏟除了,所有的奇跡都會發生,這是真的!
【第25句】:若敬愛于他,以德自稱贊,他德既稱贊,乃是自敬愛?!镀刑嵝薪洝肪砣?/p>
【第26句】:【禪心佛語】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創造性地做。過去的快樂留待回憶,未來的快樂正在計劃,但快樂只能現在感受。
【第27句】:【禪心佛語】如來智慧不思意,悉知一切眾生心。能以種種方便力,滅彼群迷無量苦。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論做什么,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利他,即使是呼吸的狀態,也是如此,在每次的呼出、吸氣中,也要成為利益他人的方式。
【第29句】:人生多?。∩眢w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蕩不安也是病。
【第30句】:【禪心佛語】人的痛苦,并不是因為被新痛刺傷,而是舊痛不斷在心中翻涌。
【第31句】:【禪語人生】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
【第32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毒:貪、嗔、癡,可用布施治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癡。
【第33句】:【禪心佛語】水貴在鋼柔并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靜若處子,動若雷霆。一旦匯成急流,有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無法抵擋。
【第34句】:譬如火燒木,須臾作灰燼,智火焚業薪,當知亦如是。又如燈破暗,一念盡無余,諸業之暗冥,多劫所積聚,牟尼智燈照,剎那悉除滅。《大乘密嚴經》卷中,顯示自作品
【第35句】:【佛心禪語】最難受的感覺不是成為陌生人,而是逐漸陌生的態度。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第36句】:【善知識】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您看呢?”
【第37句】:【禪心佛語】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當于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第38句】:我們是需要彌陀救度的人。一個需要彌陀救度的人,不能反過來教彌陀如何來救自己。
【第39句】:幸福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而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心靈變化。那些充盈在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小小細節,都填滿了幸福。
【第40句】:【禪語人生】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光明時義無反顧地把自己推進了黑暗的深淵。
【第41句】:【禪心佛語】如果說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聽了,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說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說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42句】:【禪心佛語】人世間有多少的愛能生死白頭,又有多少的情可以天長地久?所以你選擇共度一生的未必是你最愛的,你最愛的未必能和你共度一生。
【第43句】:世上有五種感官快樂,心是第六種;摒棄這六種感官快樂,就能擺脫痛苦?!督浖返诰耪?,《雪山夜叉經》
【第44句】:【禪心佛語】剛聽起七又解七,若言解七不解七。堂內堂外都是七,生死若了才解七。
【第45句】:【禪心佛語】感恩心是人生的坦途,自省心是人生的動力,德道心是人生的光明。
【第46句】:不要妄逞聰明,不要丟人現丑,不要枉費心思,作無用功,這些都會弄巧成拙。只要鸚鵡學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p>
【第47句】:你耐不了這痛苦,是因為你原本慈悲。好人,是行走在這個世界永恒的慈悲,也是這個世界最后的溫暖和希望。
【第48句】: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第49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50句】:【禪語人生】在青跬的眼里,微微漣漪也成滔滔巨浪;而在大鵬的心中,江洋大海只不過是一杯瓊漿。
【第51句】:【禪心佛語】說謊的人,好像是希望自己隱藏在濃霧里,如果他左右移動,就有碰著真理的危險,因為,一俟濃霧消散,他便完蛋了。
【第52句】: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與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53句】:【禪心佛語】人體最軟的是舌頭,最硬的是牙齒,但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東西,卻相處得很好、很久。為什么?對立中往往存在著統一。禍福、好壞、陰陽、黑白等也是如此。
【第54句】:有翅膀就該去飛翔,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卻不能沒有夢;可以一次次跌倒,卻不能一蹶不振。能夠傲視風雨的人,必是生命的強者。
【第55句】:【貧而無怨,難】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孔子認為:富貴而不驕傲容易,但是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
【第56句】:【禪心佛語】你的心,決定你看見的。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不管是出于意愿還是無知,我們的成功和失敗都不是別人招致的,而是自己決定的。
【第57句】:【禪心佛語】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是自然之道理,不必過于執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才是正理,才得灑脫。
【第58句】:【禪心佛語】涅槃可以翻譯為平常心,祂安祥寂靜,不會因為滿意或不滿意的感覺而隨波逐流。擁有這樣一顆心的人,才能叫做擁有善德和正法的人。
【第59句】:【佛心禪語】善用世間財利益人群,獲得輕安自在,才是真正屬于自己。
【第60句】:用事寧失于寬,勿失于急;寧失于略,勿失于詳。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緩。(宋)佛眼禪師(《禪林寶訓》卷三)
【第61句】:【禪語人生】現今的天時,人人性里都有火?;鹦匀酥髫潯⒑脿幚?,所以才爭貪不已、戰亂不息。不爭不貪是真陽火,真陽火才能達天時。(達天時不爭不貪)。
【第62句】: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第6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第64句】:【禪語人生】修行意味著改變態度,對自己、對其他眾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態度。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變在內心。
【第65句】:【佛心禪語】不放逸,自制、自律、有智慧的人,不為瀑流漂蕩,能自作島嶼。
【第66句】:【禪語人生】一個富人如果想活得瀟灑,首要的一條是不要把財產看成是自己的和永久的,這樣,當你一旦失去它們時便還能保持瀟灑。
【第67句】:不執著真諦,不被俗諦所縛,圓融真、俗二諦,平衡事、理,是為“中道”。
【第68句】:【禪心佛語】創業的時候,我的同事可能流過淚,我的朋友可能流過淚,但我沒有,因為流淚沒有用。創業者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第69句】:【佛家禪語】開啟心胸,才能發揮無量的慈悲,獲致真真正的智慧與功德。
【第70句】:【佛心禪語】人生的學問無論多高,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能照顧好自己的品格。
【第71句】:嚴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不能盡孝,如何禮佛?不能奉親,如何憫人?只有先盡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第72句】:【禪語人生】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第73句】:【禪心佛語】概念是我們思想的符號,并非事物本身。問題是,天長日久的,我們逐漸忘記了它是符號,以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第74句】:【禪心佛語】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天命長,名也準大起來。會當幾個人就得著幾條道。若是不盡職、不盡力、喜虛榮、做假事、有名無實,就立不住命。
【第75句】:問:“如何是雙峰境?”師日:“夜聽水流庵后竹,晝看云起面前山。”——《雙峰意欽禪師》
【第76句】:真該妄本,妄徹真源;性相融通,無障無礙。(唐)法藏《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四
【第77句】: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隨緣隨心,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凡事看淡點看開些,順其自然,無意于得,就無所謂失。人生,看輕看淡多少,痛苦就遠離你多少。
【第78句】:【禪語人生】有些隱修于深山老林的修行人,多半都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
【第79句】:【禪心佛語】盡管行者并不明白禪師的用意,但還是照辦了。第二天,他再次來到禪師面前。
【第80句】:應發欲心,超過有結,應發欲心,于無欲中,欲無欲事?!洞笸峦恿_尼經》卷五
【第81句】: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觀照般若;若不通觀照般若,必不能契會實相般若。(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一
【第82句】: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就不敢再碰同一件事情;反而應該修正錯誤,重新去面對它,好好把它完成。
【第83句】:【禪心佛語】同樣一瓶飲料,便利店里3塊,酒店30塊。人的價值取決于所在位置。
【第84句】:如飯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諸法亦復然,知一即知彼?!洞蟪嗣車澜洝肪硐?/p>
【第85句】:【禪語人生】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第86句】:【禪心佛語】是真的愛上了夜,而是愛上了在黑夜里靜靜地想你的那種感覺。
【第87句】:【禪心佛語】大腦細胞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杯子一樣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裝滿了就不能再裝其他的信息了。
【第88句】:【禪心佛語】佛陀的話讓人們羞愧不已,他們知道自己錯了,從此再也不敢譏笑別人。
【第89句】:【禪心佛語】禪宗有些大師出手很“辣”,亦不是真的死不放過。這位早期大師就很懂得靈活運用般若大法替居士作個圓場??丛掝^參學的亦不過是這些本領而已。
【第90句】:【禪心佛語】那么多事情,跟青春綁在一起就是美好,離開青春,就是傻冒。
【第91句】:【禪心佛語】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磉_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第92句】:希望的源頭不是夢想,而是現實希望不是奢望,希望是對自我的清晰定位,奢望則是一種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
【第93句】:修心養性,于內能自謙即是“功”;端正行為,于外能禮讓即是“德”。內修是功,外行是德,知行合一便是功德。
【第94句】:嗔恨別人,氣壞自己;貪戀別人,憂惱自己;抱怨別人,糟蹋自己;嫉妒別人,作踐自己;障礙別人,陷害自己;羨慕別人,浪費自己。
【第95句】:【佛心禪語】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第96句】:【禪心佛語】你改變自己的努力是白費勁,還不如改變一下內衣的顏色呢。
【第97句】:【禪語人生】與其猜測別人怎么認為你,不如多花點心思了解自己,人們往往因為追求了解自己而富有。
【第98句】:在日常的逆境來臨的時候能夠不動心、能夠做得了主,經常能如此,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第99句】:【禪心佛語】“無求品自高”,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才華被淹沒,付出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