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外練身、法、步,內練精、氣、神。
【第2句】:【促膝談心】“促膝談心”形容兩個人談話很投機,能把心里話說出來,是心與心的交流。“促膝談心”與古代人的坐姿有關系。 “坐”字形狀是“二人土上坐”,古代沒有凳子,所以古人生的姿勢跟我們現代人的坐姿有很大區別。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坐法是:兩個膝蓋著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叫做“安坐”。三國時候有一個人,名叫管寧。他經常坐在一個木榻上,時間長了,木榻上放膝蓋的地方都被磨穿了。可見,三國的時候人們還是這樣坐的。 “促膝談心”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地坐著談心,越談越近乎,兩個膝蓋就不知不覺地向前蹭,直到蹭不動了,這才發現兩人的膝蓋已經頂在一起了。如果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凳子上,要想促膝談心,那可就不容易了,因為你的重心全在凳子上,無法向前“促”,要想前進,只能搬。我們今天用“促膝談心”,不是非要頂膝而談,只要是發自內心的交談,坐著、站著都一樣。
【第3句】:玻璃杯盛雪——明明白白;明白
【第4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諺)指有彎彎的肚子,才敢吞吃彎彎的鐮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沒有特別的本領,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風險。 也作沒有彎彎腸子,別吞鐮鉤刀子。 沒那彎彎肚子,也吞不下這鐮刀頭。
【第5句】:鄰居家的皮皮看見我和姐姐都在認真寫作業,就也拿來作業寫。媽媽說:“真是三勤夾懶懶也勤,三懶夾勤勤也懶。”(湖南·瀏陽)
【第6句】:【不怕紅臉關爺,就怕抿嘴菩薩】釋義:關爺:關羽,三國時蜀國的名將,性格耿直。性格爽直的人容易相處,表面和善的人難以對付。例句:“我們的對手是這樣一只九尾狐。常言道:‘不怕紅臉關爺,就怕抿嘴菩薩。’我們對付這樣的敵人,可要動動腦子才行啊!”
【第7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做事要有響應者。沈從文《邊 城》:“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第8句】:盤山公路——凈兜圈子;凈繞彎子
【第9句】:小毛驢拉磨——有轉(賺)頭
【第10句】:高梁稈上結茄子——天下奇聞;無奇不有;不可思議;彌天大謊
【第11句】:【家資多大禍多大】(諺)家業資財的規模有多大,承擔的風險就有多大。指積財和招禍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第12句】:太陽落山后的夜貓子一開了眼
【第13句】:病貓的尾巴——翹不起來
【第14句】:春秋望田頭——專門找茬(岔)兒
【第15句】:【只要人手多,牌樓抬過河】(諺)牌樓:舊時街市要沖豎立的高大建筑物。只要人多,連高大的牌樓也能抬過河去。泛指人多力量大,什么困難也不怕。
【第16句】:自習課上,幾個男生嘴唇上染了紅墨水。老師讓他們站起來,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可幾個平時和他們挺要好的同學卻說沒什么。老師說道:“真是禿兒護禿兒,瞎兒護瞎兒,蛤蚧保護疥蛤蟆呀!”(河北·滄州)
【第17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釋義:如果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斗量黃金的家業也無濟于事。例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無處掙錢,作何生意以為糊口之計?”
【第18句】:【橫針不拈,豎線不動】(慣)形容女人十分懶惰,連針線活都不愿做。
【第19句】:人上一百,武藝皆全。
【第20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個月的伢兒喊爸爸】(諺)嬰兒在生下三個月后會翻身,六個月能坐起,九個月能爬行,十個月會發聲喊“爸爸”。指嬰兒出生一歲之內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
【第21句】:【挑大梁】(慣)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頭支起,比喻承擔。指擔負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也作“挑正梁”。
【第22句】:背著人作揖——各盡其心
【第23句】:【翅膀硬了】(慣)形容人長大或成熟,長本事了。多含貶義。 也作翅膀長硬了。 翅膀管兒硬了。
【第24句】:鄰居二嬸的丈夫不幸遇到了車禍,撇下二嬸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二嬸打算再找一個支撐門戶的男人,可周圍很多人笑話她。媽媽勸二嬸:“她嬸,都啥年月了,咱還要讓唾沫星子淹死?追求自己的幸福沒錯!”(河南·社旗)
【第25句】:【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諺)早早來等候著,不如恰巧碰上。指好的機遇,遠比下苦功夫等待見效果。 也常作湊巧得到好處的詼諧語。 也作來得早不如趕得巧。 來早了不如碰巧了。
【第26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27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第28句】:老蜘蛛——肚子絲(私)
【第29句】:我在訂本子,怎么也弄不好訂書機,媽媽說:“竅門滿地跑,看你找不找。”(遼寧·朝陽)
【第30句】:房頂上的草——刮來的種
【第31句】:明明聽了剛剛的話,做了一件錯事。他媽媽批評他是“人叫不動,鬼叫飛跑”。(安徽·廬江)
【第32句】:【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釋義:窺:暗中察看。良馬不待鞭起,側耳便能領會御者的心意。比喻才智很高的人,辦事不待驅策。例句:魏府大覺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
【第33句】:【扳開竹子看梅花】釋義:比喻看個究竟。例句:“小伙啊,我們嘴說無用,到地頭再說,貨到地頭死!”“好!我們扳開竹子來看梅花。”
【第34句】:【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諺)任憑狗在路旁怎樣狂吠,也阻擋不住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壞人如何滋事破壞,也阻擋不了正義的事業向前發展。
【第35句】:隔墻點燈——誰也不沾誰的光
【第36句】:【戴著木頭眼鏡——只看見一寸遠】(歇)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第37句】:【一日相思十二時】(慣)十二時:十二個時辰;舊時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38句】:【上眼皮只看見下眼皮】(慣)形容目光短淺,胸無大志。
【第39句】:李四說:“瞧,張家又找了很多人種玉米。”李嫂說:“別看他龍蝦小魚一大群,還不是瞎混混。”(河北·盧龍)
【第40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諺)冰凍到三尺厚,絕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到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有著長時間的漸變過程,絕非偶然。
【第41句】:【 揀到籃里就是菜】不論條件,到手就算數,有了就行。 揀,也說:挖、挑、搭、拾、抓。馬烽《臨時收購員》:“收回來多 少算多少,揀到籃籃里就是菜。”
【第42句】:【按著三眼一板/守著一板三眼】說話有條理,或按一定規矩 行事。成語:循規蹈矩、一板一眼。茅盾《霜葉紅似二月 花》:“不論干什么事,他老守著他那一板三眼。” 穿新鞋,走老路表面上改變,實質上未變。浩然《山水 情》:“讓他上臺,肯定得穿新鞋走老路。怎么樣,我這眼光 沒錯吧?”
【第43句】:【豆芽子菜,水蓬蓬,竹竿子,節節空】釋義:比喻人不實在,作風虛浮。例句:真是婦道人家短見。根子不正,還能長出好苗來呀?我就不待見這個小子那副酸相,豆芽子菜,水蓬蓬,竹竿子,節節空。
【第44句】:【吃錯了藥】(慣)譏諷人腦子出問題,做錯了事。
【第45句】:爸爸和爺爺一樣性情暴躁,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大發雷霆。奶奶常無可奈何地說:“唉,真是什么谷子碾什么米,什么老子有什么樣的兒啊!”(河北·行唐)
【第46句】:【只借不還,再借就難】(諺)指借人東西不歸還,自然再借時就借不到。
【第47句】:演完粵劇唱京劇——南腔北調
【第48句】:【打蛇隨棍上打蛇,蛇緣棍而上】指乘勢而入,或招惹事 情。香港梁鳳儀《西風逐晚霞》:“這么一說,義律就像廣東 俗語所謂的‘打蛇隨棍上’,立即回了另一紙照會。”
【第49句】:晚上,媽媽不讓我看電視,我裝著去睡覺,就躺在被窩里偷偷地看。媽媽發現了,又帶氣又帶笑地說:“明人不做暗事。想看,就爬出來正大光明地看!”(河北·張家口)
【第50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閑】(歇)先生:民間對瞎子的戲稱。瞎子迷了路閑轉悠,坐在家里也是閑坐著,反正是一樣閑著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費心思去想去做。
【第51句】:我在學習上愛偷懶,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常常是三天兩頭完不成。媽媽批評我:“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丟一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四天不練,只能瞪眼看。在學習上,光憑腦瓜子聰明,可不行啊!”(河北·行唐)
【第52句】:【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泛指,決心取得徹底勝利。海外陳 若曦《突圍》:“反正奉陪到底,絕不含糊!告訴你,我們不獲 全勝,決不收兵。”
【第53句】:芥子殼——打不出油來
【第54句】:【開水煮,滾油煎】(慣)形容受著悲慘、痛苦生活的煎熬。
【第55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第56句】:【癡心女子負心漢】(諺)癡心:愛戀忠誠不變。負心漢:見新忘舊的男子。指在男女婚戀問題上,往往女子堅貞不移,男子違盟背約。 也作癡心女子,反面男兒。 癡心女子薄情郎。 癡心女兒負義郎。
【第57句】:張老師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他說:“時間好比東流水,只有流去無流回;水流東海不回頭,誤了少年空發愁。”(安徽·肥西)
【第58句】:隔山須動炮,臨陣快出車。
【第59句】:【借著中秋買月餅】(慣)指趁著某種機會為自己撈取好處。
【第60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61句】:老鷹叼大象——自不量力
【第62句】:【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釋義:話不能說過頭,要留有余地。例句:人,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還有強中手。
【第63句】:【端人家的飯碗】釋義:指給人家干活,吃人家飯。例句:這不,緊趕慢趕,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飯碗呀。
【第64句】:李阿姨的兒子和她頂嘴,李阿姨氣呼呼地坐在床上生悶氣。李叔叔勸道:“消消氣吧,哪個牛犢不抵母呢?”(湖北·丹江口)
【第65句】:【摸摸腦殼算一個】(慣)指不加選擇,有一個算一個。
【第66句】:【挨揍打呼嚕——假裝不知道】(歇)指知道得很清楚,卻故意裝作不知道。
【第67句】:【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諺)給鬼燒化的紙錢多,招來討要紙錢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無原則,遷就照顧的面越寬,招惹來的麻煩事就越多。
【第68句】:【見天日】(慣)l比喻擺脫了艱難的處境,見到了光明。2比喻把隱藏著的事情公示于眾。 也作見青天。 見太陽。
【第69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實
【第70句】:【 水流千里歸大海】比喻匯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71句】:小表妹穿的衣服十分合身,也很整潔,上身和下身衣服的顏色搭配得也很好看。頭上扎著羊角辮,辮梢上用紅綢布系了兩個蝴蝶結,顯得特別有精神。大人們見她常說:“真是孩子往哪兒走,帶著媽媽兩只手。”(山東·臨沂)
【第72句】:【長處掏,短處捏】(慣)形容人貪婪吝嗇,處處占便宜。
【第73句】:【缸里點燈里頭亮】里面的情況,不為外人所知。或說:缸 里點燈外邊黑。浩然《艷陽天》:“人家主人專意要這樣。人 家不圖驢糞球子外面光,圖的是缸里點燈里頭亮。蕎麥面 的肉包子,別看皮黑,一兜肉!”
【第74句】:木頭腦瓜挨了刀——不記疼
【第75句】:前腳不離后腳——緊相連
【第76句】:【千字文】《千字文》是古代一部兒童啟蒙讀鈞,它在“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雖排在最后,但其成書時間卻最早,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千字文》是怎樣編成的呢?它和曹植的《七步詩》一樣,也是一篇救命(自救)的文章。據史書記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549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周興嗣是南朝梁武帝時一個很有名望的才子,在朝廷擔任諫官,為人十分耿直。有一次梁武帝要發兵攻打一個近鄰小國,周興嗣直諫說:“對待鄰國不能逞武,只能感化。”梁武帝不采納他的意見,他據理力爭,終于把梁武帝給惹火了,把他打人天牢,定成死罪,三天就要殺頭。周興嗣的同科好友方樹生得知這一消息非常著急,就設法救他,趁上朝之機啟奏梁武帝說:“周興嗣觸犯龍顏,應該殺頭,但他在百姓中頗有聲望,何不讓他將功抵罪,現在學堂里正缺少啟蒙讀本,陛下可命人選擇一千個不重復的字,叫他在一夜之間串連成句,每句四個字,共二百五十句.編成一本書,供兒童閱讀識字。他如真能在一夜之間編成,可將功折罪,陛下就免他一死,如編不成,再殺他不遲。” 梁武帝也覺得殺掉周興嗣有些不忍,就將人情賣給了方樹生,便下令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當天晚上,方樹生拿著一千個字到獄中去探望周興嗣,把自己如何設法救他的經過說了一遍,周興嗣十分感激,立刻動手編寫起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到三更時分,已經編好了一大半。可是再往下編,就越編越難了,到天快亮時,還剩下“乎、語、哉、者、謂、助、也、焉”八個字。周興嗣是搜腸刮肚,總也連不成句。這時,方樹生已來到牢房門口,周興嗣求助道:“尚余八個字,還未成句。”方樹生道:“周兄大才,八個字焉能難倒你哉。” 周興嗣聽了“焉能難倒你哉”這幾個字,心中猛然省悟。他想八個字中,語助詞多矣,我何不編成“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立即提筆寫完了最后兩句。周興嗣終于在一夜之間將《千字文》編完,累得須發皆白。方樹生拿了周興嗣編好的《千字文》,急匆匆上朝見駕。梁武帝看了十分滿意,下旨免去死罪,把《千字文》刻印成書,作為兒童啟蒙讀本。此后歷朝歷代都把《千字文》作為兒童的啟蒙讀本,周興嗣為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立了大功。
【第77句】:【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什么也沒撈著,一無所獲,希望落空。 成語:鏡花水月。浩然《山水情》:“可別是我害了單相思,最 后鬧個竹籃打水一場空呀!”
【第78句】:【撐船撐到岸,幫人幫到底】(諺)撐船運送乘客,一定要送到對岸;幫助危難中人,一定要幫他徹底解除危難。指幫助人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
【第79句】:【高樓一席酒,窮漢半年糧】見“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
【第80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81句】:【敗子回頭金不換】(諺)敗子:敗家子。指敗家子浪蕩成性,要改邪歸正,實屬難能可貴,那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也作“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82句】:寧犯天公怒,莫惹眾人惱。
【第83句】:【苦干實干加巧干】謂工作踏實,能吃苦,又能想辦法。王 蒙《湖光》:“張勤還有個大優點,分配給他什么工作他都努 力去干,干一行愛一行,而且苦干實干加巧干,他還都干得 不錯。”
【第84句】:【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釋義:道:方法,辦法。原是說統治階級在統治人民時,就用每個人身上固有的“道”,來教訓和懲罰人民。現指用那人對付別人的辦法,回過頭來對付那個人。例句: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既然還在抗日,其對我黨既然還在一打一拉,則我黨的方針便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打對打,以拉對拉,這就是革命的兩面政策。
【第85句】:啄木鳥——嘴硬心軟
【第86句】:每天吃完晚飯,都是姐姐洗碗。如果爸爸說讓我幫著收拾一下呢,我就動動手;如果爸爸不表態,我吃完飯嘴一抹,抬起屁股就去看書了。媽媽說我是:“屬捻捻轉兒的,撥撥就轉轉,支支就動動。”(河北·深州)
【第87句】:【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諺)反哺:小烏鴉長大后,覓食喂老烏鴉。跪乳:羊羔吃奶時,雙膝跪在地上。烏鴉會反哺,羊羔會跪乳。借指為人應該懂得孝敬父母。 也作“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
【第88句】:【雞蛋里尋骨頭】釋義: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鳳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雞蛋里尋出骨頭之人,聽了此話,一發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89句】:沙鍋里煮驢頭——腦袋瓜早軟了,嘴巴骨還挺硬
【第90句】:【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歇)用紙糊成的燈籠經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種勢力十分虛弱,不堪一擊。 也作“紙扎的燈籠——一戳就破”。
【第91句】:不見棺材不落淚——死心眼
【第92句】:【吃飽了撐的】(慣)諷刺人多管閑事、沒事找事或惹是生非。 也作“吃飽了撐得慌”。
【第93句】:水桶當喇叭——大吹
【第94句】:做夢抓大印——官迷心竅
【第95句】:老鼠嫁女遇老貓——先喜后憂
【第96句】:手電筒朝外——專照別人,不照自己
【第97句】:【墳柏】現在,在皇家陵墓或烈士陵園等墓地,都生長著高大的柏樹或一簇簇側柏。在農村的田野里很少能看到柏樹了,其實,在過去,家家戶戶的祖墳之上都生長著茂盛的柏樹,人們稱之為“墳柏”。緣何在墳地上種柏樹呢?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蜀相》一詩道出了墳墓周圍種柏樹的由來。史書記載,公元234年,當時正值三國鼎立,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兵伐魏,六出岐山,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病死軍中。諸葛亮以身殉職,遺體葬在定軍山。后主劉禪親自下詔,在墓地種五十四株柏樹,象征諸葛亮終年五十四歲,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及示其永垂不朽。那些墳柏在這里生長了1700多年,至今仍有二卜二棵活著。后來,人們仿效此法,于是墳柏相繼在民間流傳開來。
【第98句】:【說不清,道不明】(慣)指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 也作“說不清,道不白”。
【第99句】:【沒有好果子吃】(慣)比喻沒有好的結果。
上一篇:寫給自己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