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神龍見首不見尾】(慣)形容行動巧妙迅速,或行動詭秘,不見蹤影。
【第2句】:人多智多出諸葛。
【第3句】:老鼠吃漿子——只夠糊口
【第4句】:羅漢的肚子——假大空
【第5句】:【仁不統(tǒng)兵,義不聚財】見“慈不掌兵,義不主財”。
【第6句】:千人走路,一人領(lǐng)頭。
【第7句】:【黑老鴰報喜——不是好消息】(歇)黑老鴰:方言,烏鴉。舊俗認為烏鴉叫是不祥之兆。指不是好的兆頭。 ‘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j貓】見“黃貍黑貍,得鼠者雄”:
【第8句】:【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釋義:榻:床。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勢力范圍?!皞?cè)”又作“旁”。“豈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例句:金桂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fā)添了“宋太祖來南唐”之意,“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之心。
【第9句】:沙鍋里煮驢頭——腦袋瓜早軟了,嘴巴骨還挺硬
【第10句】:【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釋義:劉阿斗:三國蜀后主劉禪,小名阿斗。劉禪不思進取,庸祿無為,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興蜀漢。比喻沒有出息,沒有作為的人。例句:皮金狗還想推脫,皮二媽開口了:“狗伢,大伙這是瞧得起你,你別做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不許作怪了!”
【第11句】:【火鍋】在當(dāng)今的飲食活動中,火鍋是最受人們青睞的飲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鍋當(dāng)屬重慶火鍋。其實,火鍋并不是近代人的創(chuàng)舉,火鍋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不過那時不叫火鍋,而是叫溫鼎(翻譯成現(xiàn)代語其實就是火鍋)。它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西周時得到發(fā)展。它們均屬于小型鼎,有著使用方便、易于移動、邊煮邊食、可涮可食的特點。從出土的實物來看,各地的溫鼎器型相差較大,有方形的,有圓形的,還有帶托盤的。從火膛的位置看,有內(nèi)置式和外置式兩種。盡管這些溫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于筵席間加熱食物。因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當(dāng)時的鼎加熱食物,會燒壞筵席,所以,發(fā)明了溫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會造成什么火光之災(zāi)。商周時代的溫鼎應(yīng)該說是當(dāng)代火鍋的鼻祖,經(jīng)過幾千年的變遷,材料與外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其功能本質(zhì)卻沒有變,仍保留著原始的構(gòu)造。拿出土的溫鼎來涮羊肉,一樣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價值昂貴,使不得。
【第12句】:【風(fēng)后暖,雪后寒】(諺)指大風(fēng)過后,氣溫回升,人會有暖和的感覺;雪融化時,需吸收熱量,因此天氣會更加寒冷。
【第13句】:【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現(xiàn)在指情愿將自己心愛之物或關(guān)系密切之人轉(zhuǎn)讓他人。體現(xiàn)此人高風(fēng)亮節(jié)以大局為重。這里“割愛”是本詞的中心。然而,它的原意并非心愛之物,也非關(guān)系密切之人,而是“貪欲”之可憎之事。它源自佛教。在佛教中,“愛”是貪欲的別名,“愛”位列“貪、嗔、癡”三毒之首。愛可生愛,也可生憎,愛的欲深,則憎怨也可能愈大。有“愛”便有“嗔”愛嗔相激,增長惑亂,生諸煩惱,因此,必欲割之而后快?!独阗そ?jīng)》指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睈蹖崬樯垒喕刂械摹盎笠颉?。《大智度論》卷二八說:“斷諸愛系,直趨涅槃?!薄洞蟀隳鶚劷?jīng)疏》卷第五有“上為俗人不嘆出家割愛難”,所以說,佛教所說的“割愛”是指棄絕紅塵俗念,斷念出家的意思。后演變成“忍痛割愛”之今義。
【第14句】:【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諺)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墳。百年:一輩子。指人只要還沒有死,就不敢擔(dān)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無事。
【第15句】:我們靖城有一種名吃——蟹黃湯包。一位老大爺剛吃完,抹著嘴說:“這湯包鮮得打嘴巴子也不會丟碗啊!”(江蘇·靖江)
【第16句】:燈草撐屋梁——做不了主(柱)
【第17句】:【 困龍也有上天時】謂有能耐的人不會永遠處于困境。端 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那可不然,窮人也有無饑日,困龍 還有上天時,人家打柴的朱買臣還當(dāng)過宰相呢!”
【第18句】:【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諺)看:看待,對待。千里客:遠方來的客人。盛情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他們自會把你的美名播得更遠更遠。指愛好交友的人,美名會傳播四方。 也作“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第19句】:裱褙店里的鉤蟲——嚼別人的畫(話)
【第20句】:【兩國交鋒,各為其主】(諺)指雙方爭斗交戰(zhàn),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君。 也作兩國相爭,各為其主。 兩國相爭,各保其主。
【第21句】:做夢抓大印——官迷心竅
【第22句】:【老鴇子死了粉頭——沒指望】(歇)老鴇子:開設(shè)妓院的女人,也叫鴇兒、鴇母、老鴇。粉頭:妓女。 指失去了所指望的人,沒有盼頭。 含譏諷意味。
【第23句】:荷葉包粽子一寬大有余
【第24句】:【娃子不哭奶不脹】小孩沒哭,無須喂奶;奶不脹,無須擠。 指沒有發(fā)生什么麻煩,暫時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這 里‘娃子不哭奶不脹’,為什么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 口哭?”
【第25句】:【連理枝】“連理枝”比喻恩愛夫妻。白居易曾在《長恨歌》中寫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為什么有此說法呢?相傳古代一君王荒淫殘暴,他看上了隨從韓憑的妻子,硬將其霸占囚禁在宮中。韓憑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韓憑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決心隨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臺游玩之機,從高臺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韓憑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遺書,要求將自己與韓憑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將二人分開葬兩處,隔路相埋,讓他們“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墒?,過了不久,埋葬韓憑夫婦的兩座墳竟然各長出了棵梓樹,并且兩樹的枝干交錯在一起,一對鴛鴦還在樹枝上交頸悲鳴,聲音感人。于是,人們將這兩棵根枝交錯相生的樹,稱為“連理枝”,并以此歌頌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 “連理枝”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稱之為“相思樹”,用它來比喻恩愛夫妻再恰當(dāng)不過了。
【第26句】:我放學(xué)回來特別餓,抱起飯碗狼吞虎咽,吃了三碗還要吃。奶奶勸阻我說:“饑不暴食,渴不狂飲。別把肚子撐壞了?!保ê幽稀?nèi)鄉(xiāng))
【第27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非丈夫】(諺)指應(yīng)報答別人的恩惠,報復(fù)自己的仇人,恩怨分明才算是有志氣的大丈夫。
【第28句】:【人活心,樹活根】(諺)人活著,就憑著有顆良心,沒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樹活著,就憑著有根扎在土壤里,沒根的樹活不成。指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著要憑心勁。 也作人活良心樹活根。 人靠心,樹靠根。 人靠好心,樹靠好根。
【第29句】:【跳在黃河也洗不清】(慣)比喻受了冤屈,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辯白,洗雪不清。 也作跳到黃河洗不清。 跳進大河也洗不清。 跳到天河里也洗不清。
【第30句】:門角里晾衣裳——陰干
【第31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32句】:【吃掛落】(慣)指受牽連。 也作吃掛撈。 吃掛累。
【第33句】:天上無云地下旱,大河無水小河干。
【第34句】:喝多了滾開水——熱心
【第35句】:【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程咬金是《說唐》中的人物,小說 寫他是一位福將,雖然武藝不高,但經(jīng)常得勝。謂事情受到 阻礙,遇到橫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華《又見棕櫚又見棕 櫚》:“可要當(dāng)心呀!以講學(xué)為名,以尋侶為實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當(dāng)心半路殺出程咬金來!”
【第36句】:蚯蚓釣鯉魚——以小引大
【第37句】:破船過江——人人自危
【第38句】:【輸贏勝敗,兵家常事】見“兵家勝負,自古無?!薄?/p>
【第39句】:【開口是銀,沉默是金】能說會道,是好;寡言少語,有時更 有分量。李英儒《女游擊隊長》:“記住點!蛤蟆能言,人人 討厭;金雞一聲,家喻戶曉。開口是銀,沉默是金。蚊蟲遭 扇打,只為嘴傷人。同志們對你沖口而出,出口傷人,向我 提過不少次了?!?/p>
【第40句】:【望鄉(xiāng)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鄉(xiāng)臺:迷信傳說陰間有望鄉(xiāng)臺,人死后,鬼魂登此臺可望見陽間家鄉(xiāng)情況。蓮花落:曲藝的一種,用竹板擊出節(jié)拍以輔唱,舊時常有乞丐用以乞討。指不知自己處境的險惡或不知死到臨頭,還一意孤行的人。含譏諷、責(zé)罵意。
【第41句】:【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表示堅決鎮(zhèn)壓。巴金《探索 集》:“他們將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要叫我.永世不 得翻身’?!?/p>
【第42句】:【趕人不要趕上】(諺)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趕人不過百步。 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
【第43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44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45句】:弟弟三歲了,很淘氣,媽媽很嬌慣他。爺爺教訓(xùn)媽媽:“嬌兒不孝,嬌狗上灶。不能老寵著他。”(湖北·荊門)
【第46句】:【既到大江邊,不怕水濕腳】(諺)比喻人既然到了某個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煩。
【第47句】:【老貓喝燒酒——夠嗆】(歇)本指嗆得十分厲害,轉(zhuǎn)指夠受的。
【第48句】:【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諺)比喻人總是缺乏自知之明,或總是為自己護短。 也作馬不嫌臉長,羊不嫌角彎。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第49句】:【身長六尺,天下難藏】(諺)天地雖然廣闊,一個成年人也難以把自己長久地隱藏起來。指人匿藏得再詭秘,終究會被發(fā)現(xiàn)。
【第50句】:【救急不救窮】對于緊急的困難,應(yīng)該幫助;對于貧窮,無 力幫助?!短炫罚骸霸僬f,救急不救窮,你光著屁股跑,在人 屋檐下,怎能不低頭?”
【第51句】:【老皇歷】“老皇歷”比喻陳舊過時的規(guī)矩。那么,“皇歷”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個演變的過程。我國自古重視歷法。西漢以前,我國使用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黃帝歷最為古老。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東·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秉S歷就是黃帝歷的簡稱,所以人們習(xí)慣稱歷書為黃歷。另外,“黃歷”也叫“皇歷”。因“皇歷”的封面多用黃色紙張,故也被稱為“黃歷”。歷朝歷代都有歷法,不過都是以黃歷為基礎(chǔ)。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編制了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宣明歷》,并宣布今后歷書必須由皇帝親自審定,官方印刷。從此,歷書就被稱作“皇歷”了。 “皇歷”里面記載的歷法,一般是以年為限,第二年就應(yīng)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法,那一定是錯誤的。因此,過時的“老皇歷”是使用不得的。不能與時俱進,堅持舊觀念,拿老規(guī)矩辦事,往往容易出錯,就被人們譏笑為“老皇歷”。
【第52句】:【膽大能有將軍做】有決心,有勇氣,能夠做大事。反義 說:膽小不得將軍做。清代《何典》:“你只長他人志氣,滅自 己威風(fēng)……豈不聞膽大有將軍做?若如此膽門小,怎做得 將軍?”
【第53句】:【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釋義:聰明人也有糊涂的時候。例句:錦囊大嬸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還被蒙在鼓里。
【第54句】:躺在懷里的貓兒——俯首帖耳
【第55句】:【搽胭脂抹粉】(慣)胭脂:一種紅色的化妝品,常涂在兩頰或嘴唇上。粉:化妝用的細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妝品化妝,比喻掩飾缺點、錯誤或罪行。
【第56句】:【吃大鍋飯】釋義:許多人合伙在一個大灶里吃飯。比喻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論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拿一樣報酬。例句: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
【第57句】:司馬懿父子行軍——你要進我要退:一個要進,一個要退
【第58句】:【郎中】“郎中”現(xiàn)指醫(yī)生,南方多此稱呼。如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中有地下黨聯(lián)絡(luò)員假扮郎中為沙四龍看病傳遞情報的情節(jié)。郎中,古代是一種官職。始于戰(zhàn)國,漢代沿置,屬光實祿勛,管理車騎、門戶,并充內(nèi)侍衛(wèi),外從作戰(zhàn)。初分為車?yán)伞衾?、騎郎三類,長官設(shè)有車、戶、騎三將,其后類別逐漸泯除。晉至南北朝,為尚書曹司的長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務(wù),為尚書、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級部員。范曄《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指漢朝的官職。宋代始設(shè)醫(yī)官,最高級的是大夫,其次為郎,又稱郎中,以下便稱醫(yī)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稱醫(yī)生為大夫或郎中。顯然是為抬高醫(yī)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說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長期稱醫(yī)生為郎中,也就習(xí)以為常了。
【第59句】:【困龍得水,撥云見日】(慣)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第60句】:【閑磨牙】(慣)比喻毫無意義地爭辯或多費口舌。
【第61句】:【太公釣渭水——走老運】(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姜子牙八十歲時在渭河邊釣魚,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輔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運。
【第62句】:鐵匠店開門——動手就打
【第63句】:石灰廠開張——白手起家
【第64句】:【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諺)敵:抵擋。在對打中,一只手招架不過兩只手,一個人抵擋不了兩個人。指人多勢力大,少數(shù)人敵不過多數(shù)人。
【第65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
【第66句】:【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諺)博士:古時指茶坊、酒坊的侍應(yīng),此處指從中介紹的角色。花、色:喻女性、女色。舊指男女同桌品茶飲酒,往往容易撮合成色情的勾當(dāng)。 也作“風(fēng)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 風(fēng)流:此指男女間的色情。
【第67句】:【大意失荊州】關(guān)云長鎮(zhèn)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荊州失守。 現(xiàn)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荊州,我們不靠圩邊走,奔南河底去。” 擔(dān)遲不擔(dān)錯意為要慎重,不可出錯。擔(dān),也說: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嘍羅怎了?寧可耽遲不耽錯。”
【第68句】:【河狹水急,人急計生】(諺)河身狹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處,為形勢所迫,就會生出奇計來。指情勢危急時會逼出應(yīng)急的奇謀。 也作“河狹水緊,人急計生”。緊:湍急。
【第69句】:【千錢買鄰,八百買舍】(諺)舍:宅院。用千錢買鄰居,用八百錢買宅院。指好鄰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貫治家,萬貫結(jié)鄰。貫:舊時幣制,干錢為一貫。 干金買屋,萬金買鄰。 干金置家,萬金置鄰。
【第70句】:【中間無人事不成】辦事需要有人從中幫忙。浩然《金光 大道》:“常言說得好,中間沒人事難成。你在劉祥跟前多替 哥哥說幾句好話?!?/p>
【第71句】:【打談的掉眼淚——替古人擔(dān)憂】(歇)打談的:宋元時稱在街市上演唱或說書的人。本指替古時候的人憂傷,轉(zhuǎn)指作虛假的或多余的擔(dān)憂。
【第72句】:我在門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歲的小弟弟。他爬起來就往我臉上抓,抓得我鮮血直流。奶奶看見了心疼地說:“你真是麥秸垛怪大,壓不死老鼠。”(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73句】:【大鍋飯,小鍋菜】(諺)指做飯要用大鍋,飯不會夾生;炒菜或燜菜要用小鍋,菜出爐快,又能保持鮮嫩不走味。
【第74句】:一根柱子難撐天,一塊石頭難壘山。
【第75句】:【吃個雞蛋還得挑四棱的】(慣)棱:棱角。形容過分挑剔苛求。
【第76句】:【眼見是實,耳聽為虛】(諺)親眼所見才能認定是真實的,聽人傳說是不可靠的。指凡事不可輕信人言,必須親眼審察,加以核實。 也作眼見方為是,傳言未必真。 眼見是實,耳聞是假。
【第77句】:鍋底上戳窟窿——捅婁子
【第78句】:【給力】“給力”一詞,意思是很有幫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給力”原屬網(wǎng)絡(luò)語言,最早出現(xiàn)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它從網(wǎng)絡(luò)到社會應(yīng)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yán)肅和嚴(yán)謹(jǐn)著稱的《人民日報》竟以《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為頭版頭條標(biāo)題,立刻引發(fā)如潮熱議。文章介紹了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華麗轉(zhuǎn)變。如此給力的標(biāo)題,被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并截圖發(fā)布在微博上后,引發(fā)了強力圍觀,網(wǎng)友們紛紛大呼“標(biāo)題給力”,與年輕人接軌。網(wǎng)友們笑了,正規(guī)媒體開始接納網(wǎng)絡(luò)語言。自此,“給力”一詞頻繁出現(xiàn),并被人們接受。
【第79句】:【捏著鼻子哄眼睛】(慣)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第80句】:【腦袋砍了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第81句】:二十九天不出雞——壞蛋
【第82句】:麻袋里裝麥秸——草包
【第83句】:【拿斧的得柴火,張網(wǎng)的得魚蝦】(諺)手里有斧,就能砍得柴火;河里張網(wǎng),就能撈到魚蝦。指在哪方面投入,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84句】:張大叔平時懶散慣了,滿屋子亂七八糟的,可他在外邊卻西裝革履,挺精神。知底細的人都說他是“驢屎蛋外面光,不知里面咋窩囊”。(河南·新野)
【第85句】:七寸蛇配疥藥——以毒攻毒
【第86句】:【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釋義:形容膽小怕事。例句:“不行!誰都像你這樣膽小,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你!”
【第87句】:我把媽媽的心愛之物——花瓶弄碎了,我怕媽媽批評,就趕快到媽媽面前認錯。媽媽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地說:“知錯改錯進步快,滿不在乎真正壞?!蔽乙宦牪缓靡馑嫉嘏苓M了我的房間。(河南·洛陽)
【第88句】:【天下錢哏兒都一樣】(諺)錢眼:錢孔,舊時銅錢當(dāng)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錢眼都一樣是方的。指人人對錢財都一樣地喜愛。也借指人的眼力、喜愛與追求都差不多。
【第89句】:【人敬有錢的,狗咬挎籃的】(諺)挎籃的:舊社會一手拖棍、一手挎籃沿街討飯的乞丐。指在金錢社會里,人情勢利,敬重的是有錢有勢的人,凌辱的是窮苦無告的人。 也作“人敬有的,狗咬丑的”。丑的:穿著又破又爛的窮人。
【第90句】:【法無三日嚴(yán),草是年年長】(諺)執(zhí)法的嚴(yán)過一陣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卻像野草一樣不停地滋生蔓延。指執(zhí)法的虎頭蛇尾,是助長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第91句】:【續(xù)弦】“續(xù)弦”是男子喪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對原妻的父母稱為“續(xù)閨女”。那么為什么再娶稱為“續(xù)弦”呢?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還用“琴瑟和諧”、“琴瑟相調(diào)”來比喻夫妻情篤、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斷了,就彈奏不出美妙的曲子,所以,男子喪妻稱為“斷弦”,再娶自然就是“續(xù)弦”了。用琴瑟比喻夫妻,這大概與《詩經(jīng)》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詩句有關(guān)。“琴瑟友之”,用琴瑟打動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當(dāng)然還是離不開琴瑟,正扣續(xù)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來喻指夫妻和諧,因為琴與瑟兩種樂器被古人視為雅樂正聲的代表,常在古代禮儀中合奏,琴不離瑟,瑟不離琴,正喻夫妻和諧。
【第92句】:【掉片樹葉子都怕打破頭】見“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第93句】:拔掉屋檐當(dāng)柴賣——窮極了
【第94句】:【拾著麥子打燒餅賣——凈賺】(歇)指凈賺利,一點本錢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錢便能得到某種好處。 也作“拾上麥子打燒餅——純利”。
【第95句】:【一鍬挖不出井來】釋義:比喻做事要有個過程,不能性急。例句:張萬山笑著說:“一鍬挖不出井來,歇會吧,要不,我這棵梨樹一會兒就讓你給剃光頭了。”
【第96句】:小亮學(xué)習(xí)退步了,卻不以為然。爸爸批評他,他竟不服氣,還說:“我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呢!”爸爸無可奈何,點著他的鼻尖說:“哼!你呀,就會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比起人家小剛來,你是扁擔(dān)豎在電桿下——差一大截喲!”(江西·南昌)
【第97句】:前浪;無窮無盡;一瀉千里
【第98句】:【屁眼里栽蔥——倒蒜】(歇)倒蒜:倒長著的蒜。蒜:諧“算”。指反過來算計別人的錢物。
【第99句】:麥秸裝枕頭——草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