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叔叔又和他的女朋友談崩了,愁得奶奶直鬧心。叔叔倒大大咧咧地不在乎,說:“家家地里栽茴香,家家門上出姑娘,有什么愁的?”(云南·保山)
【第2句】:爛柿子落地——軟成一攤
【第3句】:趕腳的騎驢——圖個眼前快活:一時的快活
【第4句】:【箭在弦上——不能不發(fā)】(歇)比喻情勢緊迫,不能不做某事。 也作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第5句】:【雞蛋磕在石頭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東西上。比喻以弱對硬,即使失敗了,也要叫對方受些損失。
【第6句】:【老虎嘴里掏食】釋義:比喻不看對象,自找倒霉。例句:“為了一只鴿子,我敢從老虎嘴里掏食兒去?我不敢闖這個禍。”
【第7句】:【過一天,算一天】混日子。類似的:拖一天,是兩晌。成 語:得過且過。巴金《寒夜》:“你不要老想這些事,在這個年 頭誰不是過一天算一天,能夠活下去就算好的了。”
【第8句】:【真桐油不晃蕩,真財主不露相】(諺)指真正的財主不露富,就像真正的桐油不會晃動一樣。
【第9句】:烏龜找甲魚——路貨
【第10句】:【 行得春風,指望夏雨】指因果關系,做事會有結果。類似 的:行了秋風,望下了雨。明代《警世通言》:“我施某也不是 無因至此的,行得春風,指望夏雨!當初我們做財主時節(jié), 也有人求我來,卻不曾恁般怠慢人!”
【第11句】:【怠慢親爹,不能怠慢遠客】(諺)寧可慢待了自己的親爹,也不能慢待了遠方來的客人。指遠方來客難得,應予禮待。
【第12句】:【蝎蝎螫螫老婆漢像】(慣)螫(shi):蜂、蝎等用毒刺刺人。蝎蝎螫螫:指在小事上過分留意。形容人畏畏縮縮、膽小怕事,雖是男人,卻一副婆婆媽媽的樣子。
【第13句】:一向不學無術的張叔叔看到別人辦商店賺了錢,也辦起一個,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賠了七十多元。幾個老奶奶在一起談論這件事兒,王奶奶說:“兔子能拉車,還養(yǎng)驢干啥?”(山東·牟平)
【第14句】:【唱戲的腿,說書的嘴】(諺)指舞臺演員憑的是腿功,說書藝人憑的是嘴功。泛指各個行業(yè)的把式,都以本行業(yè)的特技見長。
【第15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媽媽對我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河南·三門峽)
【第16句】:【糊涂一時,不能糊涂一世】應吸取教訓,不能永遠糊涂。 柳青《種谷記》:“像他那樣的人,沒有自愿往絕路上走的,糊 涂一時,不能糊涂一輩子。”
【第17句】:【白臉奸臣】“白臉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臉都是奸臣,是戲劇中臉譜的一種色彩,一般涂白色臉譜的人物多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但他對當時歷史的發(fā)展——由分裂到統(tǒng)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約在曹操當時,許劭就稱其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這句話是說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則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亂世,他就會成為馳騁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業(yè)。這本是對曹操的溢美之詞,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斷章取義,將梟雄變成了奸雄。這個變化大約開始于兩宋之交。逐漸興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蠶食北宋天下,于是,人們開始向江南逃難。逃到江南后,面對日益強大的北方,人們心里開始害怕,現實生活中對其又無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藝術來丑化北方。而代表著北方的歷史人物曹操,一樣對南方虎視眈眈,逐漸曹操就變成了民間的假想敵。恰逢此時民間文藝開始興盛,勾欄瓦肆成為專業(yè)表演場合。于是,人們開始在舞臺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詐之徒的典范。尤其隨著《三國演義》的問世,曹操在民間的形象徹底定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背漢的奸臣。《三國演義》反過來影響了戲曲舞臺對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來,隨著京劇的誕生,三國戲在舞臺上獨領風騷,白臉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臉譜都涂白色。
【第18句】:馬脖子上的銅鈴——叮當響
【第19句】:【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兩個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聽取不同意見。成語:兼聽則明。劉江《太行 風云》:“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我聽小五這是 幾句實話,不知道你鬼迷心竅想是甚!”
【第20句】:公公背兒媳過河——出力不討好
【第21句】:流水遇到阻力——泛起浪花
【第22句】:【能當天上一只鳥,不做官家一房小】(諺)小:小妾,小老婆。寧愿做只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舊時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備受凌辱。
【第23句】:【魚水盆內捻蒼蠅】(慣)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第24句】:閻王爺死了——鬼哭神嚎
【第25句】:馬食槽不許驢插嘴一獨吞
【第26句】:【瘦駱駝強似象】(諺)駱駝再瘦,負重遠行,頂個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實。也比喻世家破敗,威勢也還不可輕視。 也作瘦駱駝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第27句】:【火燒屁股——慌了手腳】(歇)形容情勢急迫,人驚慌失措。
【第28句】:王嬸家的兒子因扒竊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說:“都是幾個慣偷把他帶壞了。”媽媽卻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啊!”(湖北·鐘祥)
【第29句】:【 有被的不會睡,會睡的沒有被】有條件的沒有能力,有能力 的沒有條件,主觀條件與客觀條件不一致,做事力不從心。 類似的:會吃栗子無得吃,不會吃的夾殼吃/張三有馬不會 騎,李四會騎沒有馬/張郎有錢不會使,李郎會使又無錢。 劉云若《小揚州志》:“你是自討罪受,簡直不應該把財神爺 往外推。我尋財神又尋不著,這才是有被的不會睡,會睡的 沒有被。”
【第30句】:【捉刀】“捉刀”,現在指代替別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容止》,而發(fā)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后,聲威大振,晉封魏王,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紛紛歸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見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覺得自己長得有些呵磣,“不足雄遠國”,弄不好會損害國家形象。決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崔琰,崔琰也滿口答應了。于是,曹操讓崔琰假扮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卻“捉刀”扮成護衛(wèi)站在崔琰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來這個使者真是慧眼識英雄,崔琰雖然帥氣,但還是敵不過曹操的霸氣。其實,曹操是多慮了,據《魏氏春秋》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fā)。” 曹操的“捉刀”演變成代人寫文章或頂替別人做事的意思了。現在,“捉刀”的含義又有所發(fā)展,“槍手”是不是從“捉刀”變化來的呢?
【第31句】:【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說話時走漏消息。或說:只知路上 說話,不知草里有人。類似的:燈光里說話,暗里有人聽。 香港宋喬《侍衛(wèi)官雜記》:“你說話可得留神些,從前不是有 句老話: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32句】:狗咬叫花子一畜生也欺窮苦人
【第33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
【第34句】:【吃百家飯,穿眾手衣】(慣)指在衣食上依靠大家撫養(yǎng)照料。
【第35句】:餓狗掉進茅坑里——飽吃一頓;正好
【第36句】:魚鷹逮魚——全憑一張嘴
【第37句】:【桃李滿天下】桃李,指結出的果實。指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黃、葉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黃 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 門生身居顯要。”
【第38句】:【小康】現在,我們國家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小康”一詞使用頻繁。那么,小康源出何處?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里,《詩經·民勞》日:“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小康是儒家學說中闡述的一種社會境界,它相對于“大同世界”而言,層次比較低。東漢鄭玄說過,小康是比較安定的生活狀態(tài)。大約到了宋代,小康一詞才逐漸接近現代含義,指家庭比較富裕,不愁溫飽,可用小康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小康,具有嶄新的內容,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不單是有錢就是小康,而且經濟、政治、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反映,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社會福利和勞動環(huán)境的改善。
【第39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釋義: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們眾位不必著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還早哩,就是上燈時節(jié)也將他等了去。”
【第40句】:【看西洋景】(慣)西洋景:也叫西洋鏡,舊時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許多畫片左右推動,周而復始,觀眾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東西。
【第41句】:【鬼也怕惡人】(諺)惡人:兇狠惡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漢。指惡人誰也招惹不起。
【第42句】:【 水清不養(yǎng)魚】條件太嚴格,會適得其反。語出《漢書》,原 句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或說:水越清,魚越 少。姚雪垠《李自成》:“也有些弟兄不是老八隊的老底子, 紀律就差些。有不少人勸我睜只眼,合只眼,說是水清不養(yǎng) 魚。”
【第43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負心朋友怕重逢】(諺)指相親相愛的夫妻,終生相守會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負義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見時會尷尬難堪。
【第44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45句】:發(fā)犟勁的驢子一人拉也不往前
【第46句】:小侄兒剛三歲就開始罵人,爺爺讓叔叔好好管教管教。叔叔說,他還小,長大懂事后自然就沒事了。爺爺說:“除草要趁早,教兒要從小。”(山西·平陸)
【第47句】:【眼里揉不進沙子】眼皮內有細小異物就感不適,借指不 能夠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駱駝祥子》:“劉四爺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聞所見都擱在一處,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第48句】:【伸出脖子挨殺】(慣)比喻坐等著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長脖子挨刀”。
【第49句】:【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釋義:比喻男女雙方十分相配。例句:“揀一個日子,便好過門,這方是田莊小家禮數,有何不可。”正是:“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
【第50句】:【廟小豈容方丈富】方丈,廟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體事 情沒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財富來路不明,必然是貪污。 電視新聞:“廠長發(fā)財,廠子賠錢。老百姓說:廟小豈容方丈 富。紀委決定立案審查。”
【第51句】:【價高招遠客】(諺)遠客:遠處的客商。只要肯出高價,路途再遠,也會有客商把貨送上門來。指只要舍得出高價,就不愁買不到缺貨。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額酬金,就不愁引不來人才。
【第52句】:【麻布繡花,底子太差】謂基礎不好,無法加工提高。或說: 麻袋上繡不出絹花。海外老六《、f頭你嫩嫩地嫁了吧》:“麻 袋片再好也繡不出絹花來。咱們人長得就好看,落落大方, 不用打扮,自來就比他們洋氣。”
【第53句】:麻稈做扁擔——擔當不起
【第54句】:指鹿為馬——胡說;混淆是非;強加于人
【第55句】:叫林黛玉掄板斧——強人所難
【第56句】:【破麻袋繡花——底子差】見“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
【第57句】:村里的史爺爺家請客吃飯,一次就花掉了兩千多元。媽媽說:“天上下雨誰不知道,他兜里有沒錢還用瞧?還不是打腫了臉充胖子,瘦驢拉屎強支撐唄!”(內蒙古·開魯)
【第58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自己人不應該見外。李準《老兵新 傳》:“這個叫魚幫水、水幫魚,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感謝什 么!”
【第5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60句】:剃頭刀不能砍柴,砍柴刀不能剃頭——各有各的用處
【第61句】:白開水畫畫——清(輕)描淡寫
【第62句】:【鞋不加絲,衣不加寸】(諺)絲:長度單位,十絲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點就不合適,而鞋的制作準確度比衣服更為嚴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63句】:耍戲法的敲鑼——耍變了
【第64句】:【欲多傷神,財多累身】(諺)貪欲多損傷精神,財物多累壞身心。誡人清心寡欲。
【第65句】:【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此典出自《說苑·復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濟拮據。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交的榜樣。
【第66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67句】:我和堂哥打鬧,不小心被打著了眼睛。爺爺在一旁說:“人狂有禍,天狂有雨。”(廣西·鹿寨)
【第68句】:【真理越辯越明】(諺)指真理不怕辯論,越辯論越明白清楚。
【第69句】:【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諺)所以:用來。形:形貌。明鏡用來鑒照自己的容顏,往事用來鑒察當前的事理。指借鏡是為了察己,借古是為了察今。 也作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鑒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70句】:【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諺)千人:眾人。指:指斥。受到眾人指斥的人,即使沒病也會死去。指眾人指斥,是最嚴厲的懲罰。 也作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干夫所指,無疾而死。
【第71句】:【亮一手】見“露一手”。
【第72句】:賈寶玉出家——看破紅塵
【第73句】:【 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正確,不怕別人議論指責。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家》:“好在觀音姐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店之 主,她注意著。”
【第74句】:【常打魚總有撈上王八的時候】(諺)王八:鱉的俗稱。指經常打魚,總有一次會撈上鱉。比喻事情只要常常去做,總有好機會,好結果。
【第75句】:【寒貓不捕鼠】(諺)指受餓受凍的貓無力捕捉老鼠。比喻饑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難以承擔正常人的勞動任務。
【第76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釋義:聽見風吹鷦叫就嚇得心驚膽戰(zhàn),看見一草一木都當作是敵兵。形容驚慌恐懼,疑神疑鬼,自相驚擾。例句:有的說鬼子到了盤龍山西南,有的說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說有五六百人,有的說有兩三千。這幾天,特別是夜里,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第77句】:【天有不測風云】此語比喻人有難以預料的災禍。它典出《元曲選,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小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現在的“躲貓貓”。沒過多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便引用了此語。《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周瑜與曹操大戰(zhàn)于三江口。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見略同,采用火攻。一切準備就緒,但冬季少有東南風,周瑜發(fā)愁病倒。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說實話,只說:“人有旦夕禍福,誰又能保證不生病呢?”而諸葛亮卻故意神秘地說:“天有不測風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覺得諸葛亮言外有意,便連忙問有何藥方可治他的病,諸葛亮寫了十六個字遞給周瑜。這十六個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競好了。這才引出好戲“借東風”。看來,到明代“天有不測風云”一語已經比較流行。
【第78句】:黑烏鴉變不了白鴿子一種不同
【第79句】:【山高高不過太陽】釋義:比喻壓不過長輩或強者。例句:原來這賈蕓最伶俐乖巧,聽寶玉這樣說,便笑道:“俗語說的,‘搖車里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雖然歲數大,山高高不過太陽。自從我父親沒了,這幾年也無人照管教導。如若寶叔不嫌侄兒蠢笨,認作兒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第80句】:【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歇)比喻人不由自主,只能任人擺布。
【第81句】:【雞蛋過手輕三分】指從中克扣。類似的:長蟲過去脫層 皮|雁過拔根毛/經一道手,剝一層皮。汪幸福《浪跡臺灣 島》:“原來以為到昌盛酒家來可以長期干下去,沒有想到顏 老板是個雞蛋過手輕三分的人。”
【第82句】:【東道主】“東道主”一詞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家。“東道主”一詞最早見于左丘明的《左傳》一書中的《燭之武退秦師》。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晉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國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老臣燭之武赴秦,私下會見了秦穆公,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巧妙地游說秦穆公:“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必亡,但鄭國亡了,似乎對貴國也沒有什么好處。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的土地,恐怕也難以做到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等于秦國的實力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聽后,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進一步分析說:“如果你能把鄭國留下,讓它作為你們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來往經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財物,這對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終于被說服了,不但跟鄭國簽了和約,還派了部分秦軍留守鄭國。晉國無奈只得退兵了。鄭國的一場危機得到了化解。因為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自稱“東道主”,從此,“東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稱。
【第83句】:【交杯酒】這是現代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必備的程序,即新郎新娘舉杯交臂互請對方飲酒。其實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tǒng)儀式,在古代稱為“合巹”(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zhí)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據傳,這一習俗源于先秦時期。《禮記·昏義》載:新郎、新娘各執(zhí)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征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經普及,延續(xù)至今。“交杯酒”為婚禮平添了喜慶的氣氛。
【第84句】:【茅廁跌倒——屁也沒得放】(歇)指沒有什么話可說。
【第85句】:【鄉(xiāng)里夫妻,步步相隨】(諺)指鄉(xiāng)里的夫妻,勞動、生活在一起,過的是日夜團聚的日子。
【第86句】:【 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不用錐子,用針。針、真諧音, 表示贊揚。《人民日報》( 1981,10,24):“對此,農民交口稱 譽:供銷社熱心方便群眾,是绱鞋不用錘子,真(針)好!”
【第87句】:白骨精發(fā)表演說——妖言惑眾
【第88句】:上等輪胎——有氣難出
【第89句】:【好家當怕三份分】(諺)再好的家業(yè),要是一分三份,就顯得很單薄了。指大家業(yè)合在一起厚實,人力物力調動支配都方便;分開就處處拮據了。
【第90句】:【喜鵲落在樹上——各占一個枝兒】(歇)比喻人各有各的意見和主張,或各有各的道理。
【第91句】:【搞小圈子】(慣)指為了個人利益,互相拉攏利用,結成小團體。
【第92句】:這幾天我沒有堅持寫日記,爸爸知道了就說:“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寫日記要有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能行呢?”(河南·許昌)
【第93句】:鳥籠里的小鳥總是上下躥來躥去地跳著不吃食。原來,奶奶喂了它一些陳谷子。我要給它換些新的,奶奶卻說:“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餓不死驢!”(山東·萊陽)
【第94句】:【黃花魚——溜邊兒】見“屬黃花魚的——溜邊”。
【第95句】:【愛挑的擔子不覺重】(諺)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難,不覺得難以忍受。
【第96句】:【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豪】(諺)有錢人,四十歲就稱老太爺;沒錢人,六十歲還要賣力充好漢。舊指財富人家中年就稱老人了,窮人家年過花甲還得苦干。
【第97句】:【順竿兒爬】(慣)比喻順著別人的意思說話、行事。 也作順桿子往上爬。 順梯子往上爬。
【第98句】:【捅馬蜂窩】(慣)比喻惹禍,冒犯難對付的人。 也作“捅蜂窩”。
【第99句】:【抱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相關 的:要錢不要命。成語:一錢如命。周立波《暴風驟雨》:“他 是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的老財閥,不能養(yǎng)活槍。他膽兒 又小,瞅著明晃晃的刺刀,還哆嗦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