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十兩瓶子裝一斤——正好
【第2句】:【磕閑牙】(慣)指說沒用的閑話。 也作“拉閑篇兒”。
【第3句】:十五只小船出海一七顛八倒
【第4句】:【死人頭上無對證】人死無法講話,無法證實。成語:死無 對證。陳登科《赤龍與丹鳳》:“死人頭上無對證啊!一個 人,兩個人還好說;上百人,上千人,全村人都往你頭上一 歪,事情就難辦了。”
【第5句】:爸爸聽說我考試不及格,就說:“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還笑話人家小軍呢。”(湖南·保靖)
【第6句】:賣肉的殺羊——內行
【第7句】:【一鎬頭刨出個金窖】(慣)比喻一下子獲得大量錢財。
【第8句】:【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諺)小偷行竊,往住在有風的時候,而不在有月的時候;往住在下雨的時候,而不在下雪的時候。指風、雨對小偷能起掩護作用,月、雪則容易使其暴露行跡。 也作偷雨不偷雪,偷風不偷月。 偷風莫偷雪,偷雨莫偷月。
【第9句】:晚飯后,我忽然聽到鄰居家的叔叔嬸嬸在打架。我和媽媽趕緊跑過去勸,沒想到我們越勸他們吵得越兇。爸爸說:“不用勸,天上下雨地上流,小兩口吵架不記仇。過兩天他們就好啦!”(山東·五蓮)
【第10句】:【誰家鍋底沒有黑】釋義:誰家都有不光彩的事。例句:唉!這也是劫數啊!其實這也沒有關系,誰家鍋底沒有黑?
【第11句】:腳登黃山,眼看峨眉——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12句】:楊白勞過年——躲躲閃閃
【第13句】:【快刀斬亂麻】釋義:問題復雜,必須采取果斷措施。例句:她雖是個女流之輩,卻是個風來雨就,快刀斬亂麻的人。
【第14句】:【老虎頭上拍蒼蠅】釋義:比喻做事膽子大,敢去觸犯強橫的人。例句:新嫂子在心里說,“瑞昌是余師傅的大徒弟,出名的‘獨角牛’,他是好惹的么?這不是‘老虎頭上拍蒼蠅’么!”
【第15句】:【叫化子也有三個窮朋友】(諺)指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會有些朋友。
【第16句】:長哥長嫂當爹娘。
【第17句】:王健因賭博被派出所抓去了,他爹去講情,說他兒子并沒干。“沒干?沒干去賭場干啥?既然江邊站,就有望景心。”(安徽·利辛)
【第18句】:王某橫行鄉里,無法無天,最終被公安局抓去判了刑。李大爺說:“馬橫有韁繩,人橫有王法,就知道他橫行不了幾時。”(河北·撫寧)
【第19句】:【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諺)所以:用來。形:形貌。明鏡用來鑒照自己的容顏,往事用來鑒察當前的事理。指借鏡是為了察己,借古是為了察今。 也作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鑒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20句】:【搞一言堂】(慣)一言堂:舊時店鋪中掛的匾額,上面寫著“一言堂”三個字,以表示不二價。指領導干部作風不民主,一個人說了算,聽不進群眾意見。
【第21句】:第二天就要考試,我要復習功課,請爸爸媽媽晚上不要看電視了。爺爺在一旁像朗誦詩歌似的說:“平時不用功,臨考靠著燈,熬個小紅眼,考個大白丁。”(黑龍江·哈爾濱)
【第22句】:【有百害而無一利】極言有害無利。反義說:有百利而無 一弊。郭沫若《洪波曲》:“他們認為政治部應該不用女職 員,以為用女職員有百害而無一利。”
【第23句】:船上開文藝晚會——載歌載舞
【第24句】:凌冰窩里打哈哈——冷笑
【第25句】:螞蟻啃象鼻——不識大體
【第26句】:【矮子登樓梯——步步高升】(歇)喻境況、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職位不斷提高。
【第27句】:由于我平時貪玩,做作業不主動,時常讓媽媽督促。媽媽生氣地說:“你這娃兒,就像那不耕地的牛,牽著不走,打若走。”(河南·內鄉)
【第28句】:【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做事要圓滿的結束。成語:有始有 終。語文圖書:“俗話說得好: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畫 鳳,難在點睛。寫文章也是如此:頭難起,尾難落。”
【第29句】:【指到哪兒打到哪兒】(慣)比喻對某人言聽計從。
【第30句】:【欲知山中路,須問打柴人】(諺)打柴人成天緣山打柴,最知山中路徑。比喻親自實踐的人最熟知實情。
【第31句】:【打開棺材喊捉賊——冤枉死人】(歇)死:本指死亡,轉指程度達到極點。指太冤枉人。
【第32句】:錯走一顆子,輸了一盤棋。
【第33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34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35句】:【慢工出巧匠】慢,有可能精算,提高手藝。《劉澍德小說 選》:“古人說,慢工出巧匠。小鄭心很巧,手也不慢。”
【第36句】:大姑娘生頭胎——開懷
【第37句】:【大膽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難行】鼓勵人做事要大膽。明代 《警世通言》:“大膽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難行。俺趙某一生 見義必為,萬夫不懼。”
【第38句】:【惹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39句】:我的學習成績一般,可媽媽總要我每次考試拿第一名。爸爸寬慰媽媽說:“別那么勉強孩子,什么樣的腳穿什么樣的鞋,打腫了臉去充胖子,會害了孩子的呀!”(湖南·桂陽)
【第40句】:【走得正,行得端】(慣)形容行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第41句】:胡同里跑馬——回頭難
【第42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釋義:說明節儉應從一開始做起。例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嚴班長對這兩大垛噴香的新稻草管得很緊,誰抽動一小把,他立刻能看出來。
【第43句】:柳樹花兒落地——不動聲響
【第44句】:【陳谷子爛芝麻】指陳舊,沒有價值。老舍《四世同堂》: “為怕祁老人提起陳谷子爛芝麻而忘了正事,他開門見山的 說明了來意。”
【第45句】:【此地無銀三百兩】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隱瞞、掩蓋,結果更加暴露。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無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46句】:【牽著不走,打著走】(慣)比喻好言相勸不聽,被強制或受到懲罰才肯聽從。
【第47句】:爸爸叫我掃地,我光掃中間,掃了半天也沒掃干凈。爸爸看見了笑著對我說:“掃地不掃邊,哪怕掃一天!”(重慶·巫山)
【第48句】:【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釋義:加倍報答恩情。例句:只有當他想到了在石灰窖的那個晚上,他的思緒才掀起狂瀾:“雁娘” 不就是她自己的投影嗎?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第49句】:【栽刺不如栽花】(諺)栽種帶刺的植物會刺傷人,栽種開花的草不可供人欣賞。比喻傷害、得罪別人,不如施恩、結好別人。
【第50句】:扁擔砸杠子——直打直
【第51句】:【起了風,少不得要下點雨】(諺)風是雨頭,既然風起了,跟著或大或小總要下點雨。借指對方既然已經提出了條件,總得多少有點表示。
【第52句】:【狗不咬上門客】(諺)比喻對客人應以禮相待,不可粗暴無禮。
【第53句】:【未量他人,先量自己】(諺)量:估量。在評說別人之前,先把自己估量一番。指人在指責別人之前先自我檢討一番,就不會出苦狂傲。
【第54句】:城墻上的草——風吹兩邊倒
【第55句】:媽媽往樓上搬煤球,我也要搬,媽媽不讓。趁媽媽不注意,我抱了十塊就往樓上跑,剛跑了幾步就跌倒摔破了煤球。媽媽拉起我說:“你這是捉老鼠的貓硬要拉車,自不量力!”(山西·平陸)
【第56句】:【打花胡哨】(慣)指虛情假意地應酬或應付。
【第57句】:【開大口,說大話】(慣)指夸口,言過其實。 也作“開大口,講大話”。
【第58句】:【好賬算不折】(諺)折:虧損。好的賬目,無論怎樣算也不會走樣。指真真實實、清清楚楚的賬目,是不怕反復查核的。
【第59句】:【一個女婿半拉兒】民間有一俗語,叫“一個女婿半拉兒”,它源自唐朝。在中國古代,朝廷為了鞏固其統治,常采用“和親”的辦法,即把公主遠嫁番邦,結為親家,以避戰爭。唐朝尤為突出。唐朝前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大唐帝國經濟文化繁榮,為邊疆各族人民所仰慕。開明的唐太宗又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被全國各族人民擁戴為“天可汗”。當時,少數民族酋長都以娶唐朝公主為榮,唐太宗也以許配公主作為密切民族關系的紐帶。公元788年,唐德宗以咸安公主嫁回紇可汗。回紇可汗恭敬地回信說:“昔為兄弟,今婿稱半子也。陛正若西戌,子請以兵除之。” “婿稱半子”說法一出,立刻被人們接受。不久,劉禹錫作文引用說:“乃命長嗣,為君半子。”“一個女婿半拉兒”的俗語原來是歷史上民族團結的產物。不過,時至今日,此說有些過時,國家提倡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已占到家庭的絕大多數,生兒生女已不再計較了。
【第60句】:曹操殺華佗——以怨報德
【第61句】:風吹云霧散——自然見青天
【第62句】:奶奶總嫌我們幾個堂兄妹穿衣費布,燒火費柴。她常說:“惜衣有衣穿,惜糧有飯吃,惜柴有柴燒。”(四川·渠縣)
【第63句】:【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中國的幾大傳統節日之一。關于元宵節的起源,民間有許多傳說。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中,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后,諸呂在、}: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篡奪劉氏江山。此事傳到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他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除去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登基,稱為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元宵節。另外,還有一則傳說與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有關。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發現一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趕忙上前搭救,并問明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進宮后再也無緣和親人見面,也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因思念家人,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對她深感同情,答應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之后,東方朔在長安城中擺了卦攤,求卦的人們所求的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簽語,人們向他求破解之法。他說,只有當今天子能解救你們,我給你們寫個偈語。老百姓拿著偈語,趕緊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消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城家家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還要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如織。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后,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里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元宵節。
【第64句】:指到黃牛便是馬——信口雌黃;自欺欺人
【第65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釋義: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例句:雖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成婚喪祭各省不得一樣,這兒女為父母成服,自天子以至庶人,無貴賤,一也。
【第66句】:【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歇)仁兒:諧“人兒”。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也作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 吃瓜子吃出個臭蟲來——啥仁都有。
【第67句】:星期天,我和姐姐去車站接二姑婆。二姑婆一下火車就拉著姐姐的手說:“真是毛頭姑娘十八變,臨上轎了還要再變三變。幾年不見,長得這么水靈了。”(浙江·紹興)
【第68句】:哥哥很懶,經常借故不干活。媽媽生氣地說:“要是農民都像你這樣,早怕露水午怕熱,晚怕蚊子早早歇,你還有得什么吃,有得什么穿啊!”(湖南·醴陵)
【第69句】:頭上穿襪子一能出腳來了
【第70句】:【房無一間,地無一垅】(慣)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 也作房無一間,地沒一壟。 房無半間,地無一垅。 地無一壟,房無一間。
【第71句】:【豆腐掉到灰窩里——吹不得,打不得】(歇)形容事情難辦,輕不得,重不得。 也作豆腐掉在灰窩——吹撣不得。 豆腐掉進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第72句】:【眼里揉不下沙子】(慣)比喻容不得人或容不得看不慣的事。也比喻不能容忍別人的蒙蔽、欺騙。 也作眼里下不去砂子。 眼里不揉沙子。 眼里著不得沙子。
【第73句】:【拒人于千里之外】(慣)形容態度傲慢、冷淡,使人難以接近。
【第74句】:【牽牛要牽牛鼻子】釋義:做事要抓住關鍵。例句:“牽牛要牽牛鼻子,……先從他李春山頭上戳開!”
【第75句】:米篩擋房門——心眼多;心眼不少
【第76句】:【 做一輩子狐貍,給公雞啄了眼睛】謂有經驗的人偶然失利。 羅旋《南國烽煙》:“只怪我粗心大意,做一輩子狐貍,給雞啄 了眼睛。”
【第77句】:全家人都在吃飯,我卻穿著新裙子跑到外面去,想讓鄰居們看看。媽媽說:“越說你美,越往燈亮里鉆。”(江蘇·灌云)
【第78句】: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第79句】:【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釋義:比喻好話說過頭并不好,要實事求是。例句:亂捧場沒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表揚也要注意分寸。
【第80句】:【豆腐里挑出骨頭來】(慣)形容檢查得十分仔細、嚴格。也比喻過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尋骨頭”。
【第81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第82句】:【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諺)指就像汲水的瓦罐往往會在井口碰破一樣,久經戰陣的將軍免不了要戰死在沙場。比喻本質脆弱的事物或常做危險事情的人遲早會遭到意外。 也作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瓦罐不離井上破,強人必在鏑前亡。鏑(di):箭頭。 瓦罐終須井上破。 瓦罐不離井上破。 瓦罐總在井邊破。
【第83句】:【騎在虎上不怕虎】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只有干到底,決不能中途停止。例句:“他說我在書記面前告了他的狀,就算我告了他。騎在虎上不怕虎,看他能把我怎么樣!告訴他,我等著他報復哩!”
【第84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慣)刀俎:古代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比喻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第85句】:【投錯胎,走錯行】選錯了職業。臺灣李敖《世論新語》: “對記者說,他干黨務工作,是投錯胎,走錯行。”
【第86句】:下午一放學,我就去玩,到晚上才想起作業。剛準備學習,被媽媽看見了,她說:“你難道不知道‘小雞上窩,越學越惰’嗎?”(江蘇·新沂)
【第87句】:【百步無輕擔】(諺)路程一遠,肩上的擔子就會越挑越覺沉重。指人遠路負重極為吃力。 也作“遠路無輕擔”。
【第88句】:黃河向東流——百折不回
【第89句】:籬笆上曬菜——掛心
【第90句】:【馬尾串豆腐——提不起來】(歇)提:雙關,本指拿起,轉指說起或扶持。指不愿意、不值得或不能說起某事。也指人素質或條件差,扶持或提攜不起來。 也作馬尾串豆腐——提也不能提。 馬尾巴綁豆腐——提不起來。
【第91句】:北風刮蒺藜——又風又刺(又諷又刺)
【第92句】:旱了很長時間,終于下雨了。爺爺說:“這下該有指望了,都跟前些日子一樣,連井里的塵土都有二寸深了,非吃風屙沫不可。”(河北·邢臺)
【第93句】:【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諺)苗:植物根苗。指有了財物,才能致富;有了金錢,才有膽量。指人發財致富憑的是擁有財物,膽大氣粗憑的是擁有金錢。 也作“錢為人之膽”。
【第94句】:【光腳不怕穿鞋的】窮困者不怕失去什么,沒有顧慮,膽子 大。曹禺《原野》:“光腳不怕穿鞋的漢,我虎子是從死口逃 出來的,并沒打算活的回去。”
【第95句】:【拋頭顱,灑熱血】(慣)指為了信仰而流血犧牲。 也作“灑熱血,拋頭顱”。
【第96句】:星期天,爸爸教我做飯。切菜時,我怕被菜刀切了手,不敢動手切。一旁的奶奶說:“常摸刀,不能不割手;常在河邊走,不能不濕鞋。”(山東·萊陽)
【第97句】:【天不怕,地不怕】(慣)指什么都不怕,無所畏懼。
【第98句】:電線桿上曬衣服——好大的架子
【第99句】:【今日三,明日四】(慣)今天這樣,明天又那樣。比喻經常變換花樣。 也作“今朝三,明朝四”。
上一篇:微信晨語,句句撩心!
下一篇:分手文案經典有氣質內涵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