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落水顧命,上岸顧財】謂考慮眼前利益。清代《何典》:“只 要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若只管這等落水要命,上岸要 錢的鬼相罵,連我也局促不安了。”
【第2句】:【千年紙墨會說話】釋義:紙墨:指文據契約。指文據契約時間再長也能作為憑證。例句:他一想,“不成,賬上還欠支了四斗米,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得寫個文約落住一筆。”又一想:“空口無憑,有字據為證,你不識字,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可以請旁人給念念聽聽。”
【第3句】:【出恭】“出恭”是人廁的雅稱。“恭”是尊敬之意,這么一個高雅的詞兒怎么會和入廁扯在一起呢?這要從明代科舉考試說起。明代科舉考試的考場,設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離座位,有事經批準,領“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時考試時間頗長,人總會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領“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點去解決,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寫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輕去輕回,不得喧嘩,保持試場安靜,以防影響他人考試。因考生上廁所時必須領此牌,故后世習稱大小便為“出恭”,并謂大便為“大恭”,小便為“小恭”,連放屁也稱“虛恭”,可見讀書人真能整詞。
【第4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攏
【第5句】:鵝伸脖子一等著挨刀
【第6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7句】:【黃連拌苦瓜——苦上加苦】(歇)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味苦,可入藥。苦瓜:本義味苦,轉指痛苦、苦難。形容苦難極其深重。 也作“苦膽拌黃連——苦上加苦”。
【第8句】:【頭上長角,身上長刺】長角,好斗。長刺,碰不得。指在十 年動亂中專事打砸搶的一些青年人。劉心武《班主任》:“不 要僅僅注意到“四人幫”培養出了一小撮頭上長角、渾身長 刺的張鐵生式丑類,還要注意到,有多少宋寶琦式的畸形兒 已經出現!”
【第9句】:上山釣魚,下山打獵——路線錯了
【第10句】:狐貍看雞——越看越稀
【第11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慣)比喻雙方都是高手,勢均力敵,才智相當。 也作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棋逢對手,將遇作家。作家:行家。
【第12句】:掃把寫字——大劃(話)
【第13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慣)指不過如此,沒什么大不了。
【第14句】:吳剛砍桂樹——沒完沒了
【第15句】:【山多高,水多高】釋義:地下水和山一樣高。例句:俗話說,“山多高,水多高”。洞頂的石縫里有泉水滴下來,不快不慢,約摸半分鐘就有一大滴,洞底下有個小盆口大的水灣,承接著上邊滴下來的水。
【第16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閑飯】(諺)吃閑飯:只吃飯而不勞動。指男孩子身體發育快,到十歲時,就有力氣幫家里做些體力勞動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飯。 男娃不白吃十年閑飯。 小子不吃十年閑飯。小子:對男孩的俗稱。
【第17句】:【過年娶新媳婦兒——雙喜臨門】(歇)指兩件喜事同時到來。
【第18句】:【六一兒童節】“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六月一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共同節日。每當此時,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歡度著自己的節日。其實,“六一”是一個悲慘的日子。 “六一兒童節”源自“二戰”的一個悲慘的事件。在“二戰”期間,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歲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嬰兒遭到德國法西新的槍殺。他們還把婦女和九十多名兒童押往集中營,并燒毀了這個與世無爭的村莊。為了紀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的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把每年的6月舊定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第19句】:【吃閉門羹】(慣)比喻前去拜訪卻被人拒之門外。
【第20句】:【脖子枕在刀刃上】(慣)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第21句】:【先生講書,屠夫講豬】(諺)先生:教書先生。屠夫:以宰殺豬羊為專業的人。教書的先生說起話來總離不了書,殺豬的屠夫說起話來總離不了豬。指人們在談話中總離不了本行的話題。
【第22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諺)關住門養老虎,養大的老虎會吃了主人。比喻庇護縱容邪惡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23句】:【扣在篩子底下的麻雀——只是撲楞沒有法子】(歇)撲楞:張開翅膀用力抖動。形容陷入絕境,再掙扎也無法脫身。 也作“扣在篩子下邊的麻雀——干撲棱沒辦法”。
【第24句】:【山水還有相逢日,豈可人無會合時】(諺)山山水水都可能有相逢的機會,人別離后還能沒有再見面的一天?指人和人離別不必愁苦,定會有再見面的一天。
【第25句】:【經風雨,見世面】(慣)比喻經歷各種磨難、考驗,增長知識才干。 也作“經風浪,見世面”。
【第26句】:便壺沒鼻——不好捉摸;難捉摸
【第27句】:【棒打鴛鴦兩分離】釋義:比喻夫妻或情人被拆散。“離”又作“開”。例句:嚴志和喑喜,說:“許著,咱得給他們幫點勁,別學了運濤和春蘭那個,棒打鴛鴦兩分離!”
【第28句】:吃了早飯,我坐著看動畫片《小貓釣魚》。爸爸叫我把碗收了,我呢,收了碗又坐下接著看。爸爸又叫我把桌子擦干凈,我胡亂地擦了桌子又繼續看。媽媽見了,在一旁說:“你真是碗里的魚兒——撥撥動動。”(云南·魯句)
【第29句】:【翹尾巴】(慣)形容人驕傲自大,自以為了不起。
【第30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說話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類似 的:拿你的拳頭(包子、饅頭)堵你的嘴。清代《紅樓夢》:“可 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第31句】:【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門來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羅網。
【第32句】:【放空炮】釋義:比喻說空話、大話。例句:這些文章,從量的方面來說,要比專業寫作者所寫的不知多多少倍;從質的方面來說,大部分說的是心里話,放空炮的很少。
【第33句】:【吃力不討好】花了很大力氣,別人還有意見,得不到好 評。吃,也說:費。歇后語形式為:老公公背兒媳婦過河,吃 力不討好/頂著石臼唱戲,吃力不討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我的處境好有一比,頂著石臼唱戲,吃力不討好。”
【第34句】:【麥子上場,小孩兒沒娘】(諺)割倒的麥子堆到場里,急攤急碾,婦女們都忙著麥場上的事,小孩兒也就沒娘照料。指麥子上場,是收麥過程中最緊張、最忙迫的時候。
【第35句】:吃著黃連唱著歌——以苦為樂
【第36句】:【槍打出頭鳥】(諺)獵槍首先打著的,是那探出頭來的鳥。常比喻愛出風頭、愛帶頭首倡的人,最容易首先受打擊。
【第37句】:【一山比一山高】比喻有更高更強的人。臺灣李敖《啟發 你的小故事》:“這可不一定,一山比一山高。”
【第38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哪 兒投宿。借指無目標,無計劃,做到哪兒算哪兒。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親家》:“抱了個主意隨大流,走著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餓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第39句】:麻線上扯電燈——搞錯了路線
【第40句】:【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釋義: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例句:你鄭科長原來怎么說的?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吃著咱們種的糧粒兒,你還為不為民作主?
【第41句】:兒大不由爺。
【第42句】:袁世凱做皇帝——夢不長:短命貨;好景不長
【第43句】:【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旁人話短長】(歇)指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自會有人議論,說短道長。
【第44句】:【三魂少了二魂,七魄只有一魄】(慣)形容受到驚嚇,魂不附體的樣子。 也作三魂去了兩魄。 三魂少去二魂。
【第45句】:【老公雞披蓑衣——嘴尖毛長】(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說話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責罵意。
【第46句】:【有錢難買自主張】(諺)指遇事可貴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
【第47句】:【廬山真面目原】為蘇軾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借指真實情況。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凡到 華盛頓的旅客,少不了到白宮光顧一番,借睹‘廬山真面 目’。”
【第48句】:墻上畫的美人兒——你愛她不愛
【第49句】:【一身槍眼兒】成為射擊的目標、攻擊的對象。成語:眾矢 之的。《小說月報》(1980,2):“說得有道理。我看還不夠,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槍眼兒,仇人多。”
【第50句】:【指冬瓜說葫蘆】(慣)比喻表面上說這個人,實際上說的是那個人。
【第51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釋義:不打沒母親的孩子,不罵賠禮道歉的人。例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賠禮人偷眼看她說話的效果,發現家喜嫂雖然沒有用言語回答她,但喬蘭弟從她烈性的面孔上看到圓滿的答案。
【第52句】:我有個小妹妹,整天話特別多。一次,媽媽笑著對她說:“你呀,真是個打不盡的芝麻,摘不盡的棉花,整天說個沒完沒了的,有時候還真煩人。”(湖南·郴州)
【第53句】:爸爸是車間主任,媽媽經常勸他不能光聽好聽話,要聽得進不同意見。媽媽說:“冰糖只能使嘴巴甜一陣子,忠言卻能讓人受用一輩子。”(河南·許昌)
【第54句】:【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諺)囡:小孩。母親的素質好,生養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長成的稻子就好一樣。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第55句】:【走殺金剛坐殺佛】(慣)殺:表示程度深。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得名。佛寺中塑的金剛是立像,佛是坐像。比喻苦樂不均。
【第56句】:【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秀才會動嘴,兵會動刀,嘴沒有 刀厲害。借指遇到蠻不講理的人,無法對付。李存葆《山中 那十九座墳塋》:“這年頭,不單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兵 遇上秀才也得處處提防碰響‘政治地雷’。”
【第57句】:【拉住狀元喊姐夫】(慣)譏諷人不顧廉恥去攀附權貴。
【第58句】:黃金要從沙子里淘,駿馬要從馬群里找。
【第59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釋義:廖化:三國時蜀國將軍,武藝不太出眾。三國后期,蜀國名將相繼死亡,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比喻當地沒有出色人物或主事者,個別一般人物就擔當了重任或出了名。例句:“好比何來?”亭面糊學著鄉里說書的人的口氣。“好比無牛捉了馬耕田:好比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第60句】:【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諺)煩悶苦惱并沒有找上門來,都是人自尋自找的。指一切煩惱都是人自身行為造成的,不必推向客觀。
【第61句】:【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謂容易獲得,便不被重視。清 代《十二樓》:“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內中沒 有幾個是艱難遲鈍的。古語云:‘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 看。”’
【第62句】:【挑水瞞不了井臺,上炕瞞不了鍋臺】(諺)鍋臺:我國北方農村的鍋灶與炕洞相連,冬天便于取暖。挑水要上井臺,上炕要經鍋臺。比喻做任何事情總瞞不過知根知底的人。
【第63句】:一家蓋不起夫子廟,一個人修不起洛陽橋。
【第64句】:不怕千著巧,就怕一著錯。
【第65句】:【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泛指人的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各種生活現象;也指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的過程。是誰把生、老、病、死放在一塊去說,并且形成了新的含義,源出有二。說法一。源于北宋時一些福利設施與學校相鄰的巧合。北宋崇寧年間,朝廷有旨,令州縣置居養院(即養老院)以存老者,按濟坊(療養院)以養病者,漏澤園(殯葬所)以葬死者。看來,宋代的社會保障機構比較健全,比較重視社會保障工作。而當時的吳江,邑小地狹,遂于縣學(小學)之東的空地,依次設置。當時眾多的小孺子們在學,又與居養院、按濟坊、漏澤園相為毗鄰,故有“生、老、病、死”之說。說來也真巧,還真是一條龍服務。說法二。源于佛家用語。佛家稱生老病死為“四苦”。《涅磐徑》日:“八相為苦,所謂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第66句】:床底下舉斧頭——有力用不上
【第67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68句】:【給人送肉,不如教人養豬】(諺)指教會別人養豬比給人送一塊肉強,因為這能從根本上使人解決吃肉的問題。比喻幫人要從根本上幫。
【第69句】:【胳膊斷了往袖子里藏】發生了事情,不外傳,自己處理。 清代《紅樓夢》:“我什么不知道?咱們胳膊斷了往袖子里 藏!”
【第70句】:【放邪火】(慣)比喻造謠誣陷。 也作“放野火”。
【第71句】:【房上的草——哪邊刮風哪邊倒】(歇)比喻人左右搖擺,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 也作“風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
【第72句】:【福是自求多的,禍是自己作的】(諺)福氣是自己的行動換來的,災禍是自己的過錯或惡行造成的。 指福與禍都不是外來的,而是自身行為的結果。
【第73句】:長頸鹿脖子仙鶴腳——各有所長
【第74句】:火車上馬路——出軌;越軌
【第75句】:【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見“半斤對八兩”。
【第76句】:【雞蛋里尋骨頭】釋義: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鳳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雞蛋里尋出骨頭之人,聽了此話,一發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77句】:李明在做數學作業時,該寫單位的沒有寫,不需寫單位的卻寫上了。老師說:“你是正當不當,豆腐里面放姜。”(江西·萍鄉)
【第78句】:【有的說,沒的道】(慣)有根據的說,沒有根據的也出去說。指人不負責任,喜歡亂說。
【第79句】:歪脖子樹上結歪犁——不成正果
【第80句】:河中的礁石——敢頂大風浪
【第81句】:【正經】“正經”現多指嚴肅認真,端莊正派,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如說某某是一個正經人,就是評價他為人正派;或者說某某不正經,就是評價他道德品質有問題。然而,“正經”一詞最初與人的品質不沾邊,而是另有來歷。 “正經”一詞,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學的教學內容。唐代教育發達,有官學和私學兩大體系。各類學校都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將所學的儒家經書分門別類,設立不同專業來研修,產生了“正經”與“旁經”的區別。正經分三類共九種,旁經則分為兩種。這里所謂正經,指主體課程。研修正經又可細分為三種情況:《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學制為三年;《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學制二年;《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則被稱為小經,學制一年半。與正經相對的旁經,分為《孝經》和《論語》兩種,學制為一年。 “正經”本是一個教育制度用語,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義發生了演變、擴展,成為對人的道德品質的評價。 “正”字計票法在我國現在還保留著投票、唱票、計票的選舉辦法,計票人總是用“正”字來計票數。“正”字計票法簡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漢字“正”字的特點,橫平豎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發明。 “正”字計票法源于上海舊戲院統計觀眾人數的方法。那時的戲院都稱為茶園,如上海有丹桂園、天仙園等。這種戲院,舞臺是方形的,樓上的座位叫花樓,左右為包廂,大多是達官貴人預包下的;樓下為正廳,設八仙桌,可品茶飲酒;后座是長凳排列的,票價最低廉。樓上樓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寫滿行行“正”字。因為當時舊戲院無戲票,是由一些“案目”(相當于現在的服務員)站在戲院門口招攬觀眾,領他們入座。每領來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寫一個“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這樣記數十分簡便,賬也算得清楚,也能夠統計出進園看戲的總人數。后來戲票出現后,就不再用這種辦法了。沒想到這種辦法被移植到統計選票上來了。
【第82句】:【人隨王法草隨風】(諺)王法:國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須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順著風勢一樣,違抗不得。
【第83句】:開刀不上麻藥——硬干
【第84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釋義:比喻受牽連。例句:他已經看出來了,照這樣下去,要處理的處理不了,還得“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還得給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凈的病……
【第85句】:【打白賴】(慣)指抵賴,耍賴。
【第86句】:【人生地不熟】(慣)指到了一個新地方,對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第87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諺)東西必定自身先腐爛了,然后才生蛆蟲。比喻若內部先有弱點或腐敗,壞事或奸邪就容易發生滋長。
【第88句】:媽媽不小心把飯撒了,爸爸正要說,就被媽媽笑著截住了:“大哥莫說二哥,臉上麻子一樣多。”(云南·大理)
【第89句】:【好鞋不踩臭狗屎】釋義: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思想行為不好的人,不跟他們一般見識。例句:不過,話得往深處說,壞人盡管搖頭擺尾地得意,好人還得做好人!咱們得忍著點,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話吧?
【第90句】:秫秸稈兒當大梁——頂不住
【第91句】:我正在做作業,媽媽走過來指著我寫的字說:“你看,你寫的字多潦草,你爸爸寫的字多俊!”(山東·汶山)
【第92句】:【久經大海難為水】見“觀于海者難為水”。
【第93句】:爸爸聽說我考試不及格,就說:“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還笑話人家小軍呢。”(湖南·保靖)
【第94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95句】:奶奶給小弟穿棉褲,小弟鬧著喊熱,奶奶說:“要想暖,椿頭大如碗。”(河南·沈丘)
【第96句】:俺村里有個老漢,很瞧不起年輕人,認為他們毛手毛腳,成.不了大事,說什么“小長蟲(蛇)要是能下來雨,還要龍王爺干啥?”(河南·西平)
【第97句】:跳遠比賽——寸土必爭
【第98句】:【澆樹要澆根】釋義:比喻幫助人要從根本上幫助。例句:俗話說:“澆樹要澆根。”咱教育人也要朝“根”上下功夫。根本問題是提高民工的思想覺悟。
【第99句】:爸爸和一個叔叔在喝酒,看到上來的主食是饅頭,爸爸笑著說:“饅頭就酒,再好沒有。”我們全家人聽了都大笑起來。(山西·陽泉)
上一篇:精辟俗語經典歇后語,耐人尋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