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在一片民居中間,大道旁有許多條巷口,每一個巷口都可以通往菜市場。不過,我每日都是跟著鄰居穿過第三個巷口到菜市場去買菜,每天要走10分鐘才能到。
那天跟鄰居走到第一個巷口的時候我突然想:這個巷口離菜市場最近,何必走到第三個巷口再折回來?于是,我沒有像從前一樣跟著繼續向前走,而是很快地折進了第一條巷子。我想“捷足先登”,給鄰居一個新的“發現”。
我沒有料到民居建得毫無規則,巷子一點兒也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樣筆直地通往菜市場,它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七拐八彎,讓方向感不怎么好的我愈走愈沒底,仿若置身于一個永遠走不出去的迷宮。有兩次,我在岔道口邁不開腳步,等努力辨清方位朝菜市場的方向走出好長一段路,卻突然發現眼前的路正通向居民的廳堂。無路可走的我只得返身“背道而馳”,重新選擇剛才放棄的巷道。等我在巷道里尋尋覓覓,左奔右突,終于來到菜市場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快半個小時,鄰居已經買好了菜,正往回去的路上走。
鄰居問我:“你怎么才到啊?”我苦著一張臉說:“我這不是想走捷徑嗎?”
鄰居就笑,說:“你以為第一個巷口離菜市場近,不想走冤枉路是嗎?可你也不想想,我在這里住了10多年,哪條巷子我沒鉆過沒走過?我為什么每天要從第三條巷子進來啊?因為我知道,所有的巷道中,只有第三個巷口與市場筆直相通。還有,捷徑就是在開始的時候繞點遠路。”
“捷徑就是在開始的時候繞點遠路。”鄰居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突然記起來一個故事在華盛頓廣場的杰斐遜紀念大廈,一直有一個怪現象:這里經常聚集著大量的燕子,成群的燕子排泄出大量的鳥糞,總是把大廈弄得很臟。
為了保持大廈的清潔,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當然,其中最直接最日常的措施就是每日請人清潔墻體。然而,因為清潔劑長年累月的腐蝕,大廈墻面開始斑駁脫落,甚至出現了裂痕。于是,政府請來專家,要求他們查明原因,想出解決問題的捷徑。
專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后,決定取消每天清洗墻壁的做法。他們在調查報告上寫著:為什么燕子要聚集在這里?因為大廈上有許多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么這里的蜘蛛多于別處?因為大廈的墻上有許多蜘蛛愛吃的飛蟲。為什么這里的飛蟲多?因為飛蟲在這里的繁殖速度快。為什么飛蟲在這里繁殖快?因為這里的塵埃最適合飛蟲的繁殖;塵埃本來沒有什么特別的,但從窗外照射進來的過分充足的陽光使這些塵土成了特別適宜飛蟲繁殖的溫床。
繞了這么一大圈后,專家找到了清除墻上鳥糞的捷徑:每天拉上窗簾,擋住過分充足的陽光。
原來,地上的路有萬千條,邁步的時候,我們只要讓思維繞點路,腳下的路就會直許多。
上一篇:接受,也是一種給予
下一篇:愛,在時光里柔韌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