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接到父親的電話,父親說后天是奶奶十周年忌日,讓小可回老家。放下電話后,小可想起一件事,因為這件事多少年來,小可一直對奶奶有看法,甚至奶奶病重時都不愿回去。
那時小可在縣城讀高中,是村里屈指可數的有望上大學的孩子。周末,小可坐汽車回家,順便把自己不穿的毛衣毛褲捎回去。小可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為家里不富裕,小可從不向父母要錢買衣服。他知道父母能供自己上高中已經十分不容易了,自己怎能再亂花錢呢。就是這毛衣毛褲還是“撿的”其他親戚的“二破”呢。到家時,父母不在家,好像是去外村集市上賣菜去了,他知道父母去為自己掙學費了。沒辦法,只能先把衣服放在奶奶家。很晚父母才回來,回來后又忙著給小可改善生活,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亂花錢,在學校肯定不舍得吃好的。天下父母誰不疼自己的娃呀!
秋天到了,小可從縣城高中回家向母親要秋天穿的厚衣服,可是母親左找右找就是沒有。母親正發愁呢,小可猛然想到好像那次放奶奶家忘拿回來了。心里不禁埋怨奶奶為什么不給送來。接下來的事更讓小可不高興,原來奶奶把毛衣給爺爺穿了!那可是小可唯一沒有補丁的毛衣呀。奶奶解釋說忘記是小可的毛衣了,幾個嬸子也說奶奶做得不對。最后,奶奶不得已給了小可一百元錢,讓媽媽帶小可買了一件新毛衣,比小可那件要好看,而且暖和。即使這樣,小可心里仍然怨奶奶。奶奶有六個孫子呢,平時最疼愛的是大伯家的大兒子和叔叔家的小兒子,對自己好像是一個湊數的人一樣。自那以后小可不愿意再和奶奶多說話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奶奶可有可無的孫子。
可畢竟是自己的奶奶,小可還是硬著頭皮回老家了。小可的爺爺還健在,可是明顯老了,走路要拄拐棍了。吃過晚飯,在父親的催促下,小可走進爺爺的小屋和爺爺聊天。爺爺見到小可很高興,老年人喜歡說以前的事,小可支支吾吾的應付著。爺爺東一頭,西一句,不知怎么就提到了當年毛衣那件事。原來奶奶早就看到小可的那件毛衣太破了,也不太暖和。奶奶有心給小可買件新的可又怕小可的幾個嬸子有意見,說奶奶偏心。恰好小可把毛衣忘記奶奶家里,奶奶就借機做了這件事。“那一百塊錢是你姑姑給你奶奶的,讓你奶奶買件棉襖……”聽了爺爺東一頭西一句的的描述,小可頓時就懵了……
十周年忌日那天,小可在奶奶墳頭上嚎啕痛哭……
因為這個心結,小可在奶奶病重時都沒有及時來看奶奶,他是奶奶走之前唯一沒見到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