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才是明朝中后期大臣,家族世代繼承軍官職位,祖籍陜西臨潼,后落籍順天府通州,此后在這里長大。
萬歷二年,李三才高中進士,初授戶部主事,不久升戶部郎中。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進入官場的李三才和其他人一樣,都期望能大顯身手,一展抱負。
萬歷十一年,閣臣張四維和申時行的兒子在科舉考試中都中第,遭到御史魏允貞的彈劾。魏允貞以不當以甲第私其子,蹈故相張居正覆轍為由彈劾申時行和張四維,不了受到明神宗的指責,并且將他外放。
李三才當時憤于魏允貞得到這樣的對待,于是站出來維護魏允貞,也遭到明神宗斥責,貶為山東東昌推官。雖然官職是下降了,但是李三才此舉卻引得朝中許多官員的欽佩,此后名聲大振。
在東昌任職期間,雷厲風行,受到百姓愛戴。后來不久,升任南京禮部郎中,當時魏允貞和鄒元標等人也在南京當職,三人成為知己。此后的幾年時間里,李三才仕途有升有降,任過山東僉事、河南參議,進為副使,先后兩次管理山東、山西學政,最后被提拔為南京通政司參議,召任大理寺少卿。
萬歷二十七年,以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當時明朝政治混亂,朝野上下水生火熱的大勢已經形成。播州、朝鮮戰火不斷,對內明神宗不理政事,沉迷享樂。不僅僅是大地主大官僚對百姓剝削嚴重,就連明神宗本身也派出大量的礦監稅使,搜刮民脂民膏。
李三才任職之時,無法阻止此事的發生。對下與這些礦監稅使虛與委蛇,鎮壓農民反抗運動,對上呈上奏疏勸誡皇帝。不過這些奏疏,最終都被明神宗以老辦法留中,而不了了之。
李三才在萬歷年間曾經多次針對礦監稅使問題,與明神宗對上,但是都未曾得到滿意的結果。后來他有上書彈劾內閣首輔沈一貫,反而使得自己陷入兩難的境界。
明神宗和沈一貫不止一次的想找借口,將李三才給處置了。但是李三才交際能力出眾,與人交好,朝中官員不少都與李三才是莫逆,感情深厚。李三才每每遇到被明神宗問罪的時候,都有人站出來力挺,所以一直沒有被問罪罷職。
天啟元年,努爾哈赤帶兵侵犯,攻占遼陽,國家陷入危難之際。當時天啟帝下令,選取有才之人。御史房可壯連疏請用三才,皇帝于是命詔廷臣集議。
李三才當時為外官,并不是言官,因此這個想法一出,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通政參議吳殿邦力言不可用,同時彈劾李三才。御史劉廷宣又站出來,大力推薦李三才,說:國家既惜其才,則用之耳,又何議,然廣寧已有王化貞,不若用之山海。于是明神宗就想任用李三才了。
然而這個時候,又有一大批人站出來,說絕不可用李三才。可用不可用,一時間僵持不下,這事兒最后拿不出一個章程來,就只能作罷。
天啟三年,李三才被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但最后未能到任,因為他在前往任職的路上去世。
天啟年間,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掌控朝政,與東林黨人對上。
閹黨之中的御史十三追劾,于是李三才被削籍多封誥。一直等到崇禎帝上位,鏟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后,李三才才恢復。
下一篇:結婚,結了會后悔,不結也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