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了婚之后,你和我變成了“我們”。“你必須聽我的”“我們不分彼此”似乎成了理所應當。然而,真正美滿的婚姻更應該是“我們彼此相愛,也可以各自存在”。
缺乏界限感的愛情,我愛你,你要聽我的
我們貪戀什么,就必定會為什么所累。當初被一個人的特點吸引,現在必然要承受相應的后果。事實上,兩個人相處是一個重新融合以及重新劃分界限的過程。融合這一步,或許你們做得很好,但劃分界限這一步,現在開始還不晚。
同事晚晚曾經在跟未婚夫林通吵架后摔門而出,無家可歸時找到了我。在那個下著大雨的夜里,她留著眼淚向我講了關于她的故事。
那時,身材挺拔、模樣英俊的林通,一口北方話硬氣又利落,組織集體活動時的安排有條不紊,在她眼里魅力十足。林通第一次跟晚晚表白時,便不經她同意親吻了她,這讓本來對他就很有好感的晚晚瞬間淪陷。
戀愛后,晚晚變得賢惠了。她給他組織的活動打下手;一起旅行時當他的小尾巴;他組織飯局,她以“賢內助”的形象出現給大家敬酒。晚晚似乎開始暗淡下去,而林通卻愈發光彩奪目。他讓她不要再跳舞了,她二話不說就退出了舞蹈社團;他讓她畢業之后和他一起留校,她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畢業后,兩個人順理成章地同居了,而他們之間的矛盾和摩擦也出現了,晚晚卻一直盡量遷就他。他習慣早睡早起,她就調整了晚睡的習慣;他完全不接受蔥姜蒜的味道,她買菜時從不看蔥姜蒜一眼。
可直到后來,當林通連她要穿什么樣的衣服、留什么樣的發型、交往什么樣的朋友都要管的時候,晚晚開始對他有了微詞,兩個人開始吵架。每次吵完架,他都傾向于用“床頭吵架床尾和”“一頓吵架兩頓啪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起初,晚晚還覺得挺刺激,可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她便覺得這是對自己的輕視和侵犯。
兩個人最終爆發矛盾,是因為晚晚想換工作。林通認為,女人應該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方便將來照顧家庭;而她覺得,眼前的那份工作沒有太好的發展空間,想要改變。兩個人鬧到了分手,誰也不讓誰,而那時候,他們甚至定好了結婚日期。
晚晚的淚水滴落在咖啡杯里,她自顧自地說:“我跟他溝通過無數次,讓他少管我一點兒,但一點兒用沒有。”
如果在一段關系中,一方特別強勢,平日里大事小事都要跳起來插手,任何事必須聽自己的,伴侶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甚至稍微有點兒自主的想法就會被百般刁難、挑剔,那么這樣的關系必不能長久。
在晚晚的故事里,男方之所以屢屢打破界限,其實是女方默許的,這無法責怪任何人。當默許成為了一種習慣,以后即便她不愿意再妥協,對方還是會習慣于從強勢的角度跟她溝通。她曾嘗試著表達自己的不樂意和反抗,但對方一直無動于衷,也是因為知道最終她會妥協。
這種“他缺乏界限,你習慣順從”的模式就像一個沒有橋墩的大橋,兩個人之間的連接很容易破裂。她試圖通過一兩次反抗來改變他跟她相處的習慣,這跟老煙民戒煙一樣難。
有些攻擊,披著柔軟的外衣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缺乏界限感的行為都會以強勢的方式進行。
我的一位男性朋友就吃過這種啞巴虧。他的妻子看起來柔柔弱弱,說話溫溫吞吞,動不動就梨花帶雨。談戀愛的時候,妻子的這種性格極大地激發了他的保護欲,每次她一示弱,他二話不說就答應她的要求,也不管是不是有違自己的原則。在她面前,他一度覺得自己特別man。
結婚后,問題就來了。只要朋友做什么事情稍微不合妻子的意,她就開始哭,要么不吃飯,要么就直接被“氣病在床”……她不吵也不鬧,但每次都用自虐的方式讓他妥協。
過年,朋友想回老家,而妻子想讓他跟著自己回娘家,他不樂意,她就開始“生病”,幾天臥床不起,他只好乖乖就范;他跟女客戶談業務,多說了一句“天冷了,注意加衣保暖”之類的話,她就疑神疑鬼地要求查看他的手機,他不給,她就躲進房間里以淚洗面,甚至一度試圖割腕自殺,雖然他一直覺得自己沒有錯,但最終這件事還是以他的道歉而告終。
之后,他和妻子也為此發生過幾次冷戰,雖然最終都不了了之,但他的內心卻越來越郁悶。察覺到他的情緒不對勁后,妻子的疑心病更重了,她動不動就讓他發誓一生只愛她一個,拐彎抹角地試探他,一旦與自己掌握的消息稍有出入,她就不依不饒、哭天抹淚;見他微信回得慢,或者給他打電話時占線,她都會像排查犯罪嫌疑人一樣追問不停,若他不想回答,她就玩兒失蹤。
他無數次地問自己的內心:“這還是愛么?天哪,我都要喘不過氣來了。”
在我看來,在朋友與妻子的關系中,其實妻子才是真正強勢的一方。她對他有強烈的控制欲,雖然采用的是侵略性不強的方式。在情感關系中,掌控欲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欲望。掌控欲強的人,總希望可以掌控對方的一切,逼迫對方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并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通常內心有較強不安全感的人會特別喜歡侵犯別人的邊界,那些謹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不踏實的人更希望控制別人,說到底,這些其實是內心恐懼、虛弱的表現。他們都犯了一個普遍錯誤:都沒把身邊的人當成一個完全獨立于自己之外的“別人”,沒法尊重別人的個性和獨立性。
他們混淆了自我與他人的界限,不明白再親近的人之間,也是需要距離的。好的關系,不僅要強調“我們”,也要強調“你是你,我是我”。
美好的婚姻—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
沒有界限感,是婚戀關系的主要殺手之一。
這世界上或許真有天生喜歡被人擺布的人,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自己做主”,這幾乎是一種本能的渴望。我們還是嬰孩的時候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不喜歡一直被父母抱著不撒手,更遑論是成年人呢?
人們總喜歡用“親密無間”來形容兩個人之間感情深厚,但我覺得真正好的感情,應該是“親密有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和人的關系猶如冬夜里取暖的刺猬,離得太遠便感覺不到溫暖,離近了卻相互傷害。兩個人相處,更需要空間。
幾年前我看過一部名為《永恒》的泰國電影,有些重口味,講述的是一段不倫之戀。在一個木材商家庭里,嬸嬸和侄子的不軌之戀被叔叔發現了,與那些發現妻子出軌之后就找情夫來決斗的丈夫們不同,叔叔懲戒這對男女的方法有點兒特別:他找來一根鐵鏈子,把妻子和侄子的手捆綁在一起,要求他們海枯石爛、永不分離。
看到這里,我感慨地嘆息一聲:“厲害了,我的叔!”他才是把人性看得最透的那個人。果不其然,當兩個恨不能24小時都黏在一起的男女真的過上了形影不離的生活的時候,矛盾也變得如影隨形。
朝思暮想的愛戀變成了無休止的埋怨與指責,風花雪月的浪漫變成了無法忍受的厭煩和鄙夷,兩個人之間的愛情蕩然無存。最后,嬸嬸飲彈自殺,侄子則精神失常了。
這部電影的情節很極端,而電影中的“鎖鏈”則是一個關于婚戀關系的隱喻。電影里有這樣一句臺詞:“彼此斟滿了杯,卻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飲;彼此遞贈面包,卻不要在同一塊上取食;要站在一處,卻不要太親密。因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兩旁;橡樹和松柏也從不在彼此的樹蔭中生長。”
或許,能夠和橡樹和松柏一樣保持“親密有間”,才是解開那根“鎖鏈”、保持永恒愛戀的“終極密碼”。
劉若英在40歲覓得良人、結婚生子,某一次接受采訪時,她說他們夫妻也是經常大半個月見不到面,但彼此感情卻一直有增無減。她還透露,自己從兩歲起就有自己的房間,即便進入婚姻狀態,她也擁有自己獨立的書房和獨自看電影的權利。
這樣的婚姻無疑是讓人羨慕的。我保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也不試圖控制你。我愛你,但不一定要時時刻刻與你捆綁在一起。最好的愛戀,并不是兩個圓相遇融合成了一個分不清彼此的圓,而是兩個圓可以重疊、相交,也可以離開。無論哪種情態,他們依舊是自己。
最美的愛,不是“我是愛你的,而你是我的”,而是“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好的婚姻,不僅是“我們”,更是“你是你,我是我”。
上一篇:給婚姻開張幸福處方
下一篇:婚姻里最該富養的是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