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guān)、馬、鄭、白,然以其年代及造旨論之,寧稱關(guān)、白、馬、鄭為妥也。關(guān)漢卿一空倚傍,字籌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指的的是元朝四位著名的戲曲家,關(guān)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這四位代表了元曲不同時期和不同流派的創(chuàng)作成就。
關(guān)漢卿,生于公元1219年,去世于公元1301年,號已齋、已齋叟。為元曲四大家之首,號稱元代雜劇奠基人,留有《竇娥冤》、《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著作存世,其中最為著名的為《竇娥冤》。關(guān)漢卿有散曲小令四十多首,套數(shù)十多首,被譽為曲圣。關(guān)漢卿自評: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
鄭光祖,生于公元1264年,字德輝,平陽襄陵人,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其人在當時十分出名,號稱名聞天下,聲振閨閣。所留雜劇十八種,有《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fēng)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huán)》、《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zhàn)呂布》存世,其中最著名的為《倩女離魂》。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shù)二套流傳。
王實甫同樣是元朝著名的戲曲家,且其《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xiàn)在都十分的出名。而除了《西廂記》之外,另有《麗春堂》、《破窯記》、《販茶船》、《芙蓉亭》等雜劇約十四種存世。而王實甫本人也與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guān)漢卿齊名,那么問題來了,王實甫為何未列入元曲四大家之中呢?
后世人有人認為,王實甫之所以不入元曲四大家是因為其戲曲過于艷,文辭優(yōu)美,詩意濃厚,曲文感情色彩強烈,不被當時的主流社會所接受。小編個人并不認同,若真不為主流社會所認同,個人認為應(yīng)當是因為王實甫在作品中明確表示了對封建禮教、封建包辦婚姻和等級制度的反對。
除了西廂記之外,王實甫還有可考戲曲,包括:《呂蒙正風(fēng)雪破窯記》、《四大王歌舞麗春堂》、《韓采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東海郡于公高門》、《孝父母明達賣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趙光普進梅諫》、《詩酒麗春園》、《陸績懷橘》、《雙蕖怨》、《嬌紅記》等。
上一篇:抱抱,我需要你溫柔的擁抱
下一篇:廉價的情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