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猜,很多人認為那是投機取巧或者無能者玩的把戲。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其實猜中包含著深入的思考,人們能夠在猜的過程中不斷地進步,挖掘出有用的東西。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你可知道歷史上有不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在猜想中進一步論證而誕生的嗎?
在西方世界,哥倫布猜測地球是圓的而找到了新大陸;哥白尼猜想地球繞著太陽轉而開啟了天文學的新途;牛頓也是先猜測地球必有一股力量將月球拉住,從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沃森和克里克猜想DNA的結構不斷地研究發現了它的雙螺旋結構。凱庫勒大膽猜想苯分子的結構,最終終于被他證實了……
這些偉大的發現,無不出自于大膽的猜想之中,可以說沒有這些猜想,人類不會有這么多的發現。如果說變異是生物進化的源泉,那么我認為猜想是人類進步的源泉。
可是猜想并不是漫無目的的,它是根據一定的需要和實際進行大膽的想象,如果脫離了它,那么猜想就會變成空想和妄想。
比如三國時期的馬謖,在街亭之戰中不切實際照搬古代兵書上的話,“猜想”敵人一定會怎樣怎樣,最后弄得個大敗而逃,本來應該取得的勝利化為泡影,也為諸葛亮北伐的失利種下了禍根,今后人不禁為人惋惜。
相反在抗日戰爭中陳賡將軍領導的七亙村之戰卻不是這樣。當陳賡將軍所領導的部隊在七亙村第一次設伏取得成功之后,幾乎所有的人都建議他馬上撤出戰斗轉移到別的地方去,而陳賡將軍冷靜地分析,認為敵人的后續部隊仍會往七亙村走,而且不會因此過分警惕,因為他分析到敵人不會在意之前的損失,救援才是他們最要緊的事。于是他下令在七亙村第二次高伏。最后敵人果然上當。七亙村伏擊戰成為了中國游擊戰的經典戰例。正是基于現實的猜想才讓陳賡打贏了這次戰斗。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想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去大膽地猜想和想象,那么我們將會發現出更多的東西,美好的生活將向我們走來。你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