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地方有很多,好似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但我心中的美好家園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我的家鄉——印江。印江——書法之鄉。
印江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尤其是書法藝術底蘊深厚、淵遠流長。自明永樂年間,周冕以位居全省第三的成績榮膺貴州首屆舉人始,至終明一代不足二百年間,印江就有進士6人,舉人40余人。迄止清末,印江已有進士10人,舉人近百人,貢生、監生、生員則不下千人,幾乎村村寨寨都有“有功名”的人家。這一極其難得的、令人驚異的深厚文化底蘊,為印江“書法之鄉”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印江的書法傳統藝術,清代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迄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先后出現了王道行、周以湘、鄢師竹、潘鵠臣、嚴寅亮、魏經略、魏宇平、王峙蒼等八大書法名家,或名傾朝野、倍邀御賞,或譽滿天下、領袖群儒,無一不是書藝精湛、聲名顯赫的焯然大家。
這八大家中,競獲御賞的就有王道行、周以湘、嚴寅亮三位,其中,尤以因題寫“頤和園”匾額而聞名遐邇的嚴寅亮為代表。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花引來萬花開。在他們的影響帶動下,印江境內愛書法、學書法蔚然成風,印江現有省書法家協會會員21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4名,地縣書協會員數百人。近幾年來,由于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印江書法藝術再次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以楊昌剛、王新華、汪定強、安天權、姚為等為代表的中青年書法家頻頻在全國權威書法大展中入選獲獎,使印江“書法之鄉”的傳統藝術得以繼承和弘揚,標志著印江的書法藝術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印江——茶葉之鄉。以團龍村(梵凈山麓)海拔1300~1500米之間的茶葉為原料,采用獨特的技術制成、具“色澤隱翠,湯色內綠明亮,香高滋味濃純鮮爽,略帶茶香”的特點。梵凈山貢茶色澤油亮,茸毛多,氨基酸、蛋白質和寧酸的含量較高,同時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滋味鮮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
我的家園——印江。它是一個坐落在山環水繞的小縣城,一年四季風景如畫,讓人陶醉春季,漫山遍野都是美麗的花朵,五顏六色的,好像是鮮花織成的大棉被,把山丘和平原蓋上了厚厚的一層。各種花香彌漫整個印江。夏季,印江山清水秀,小河清澈見底,里面有許多魚,蝦和螃蟹,它們快樂地嬉戲著,一會兒躲到石頭縫里,一會兒伸出頭來看看是誰來了,這里有是孩子們的樂園,我和伙伴們經常去小河邊游泳,捉魚,洗澡,玩水,洗去夏日的炎熱,我們涼爽爽的,好玩極了!秋季,印江一片金黃,片片落葉就像翩翩起舞的少女一樣,在空中劃著美麗的舞步。一簇簇菊花爭奇斗艷,為金秋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冬季,印江白茫茫的一片,只有梅花為世界添加生機和色彩。人們醉在這美麗的白色世界里,雪姑娘在空中翩翩起舞,是在向我們訴說春天的故事嗎?
我的家園——印江。讓我生存,讓我成長。我愛你印江,我可愛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