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常聽人說孝順之人多發達,所以許多人的為人處世都是以孝為本,許多人交友的原則也是以一個人的孝心為依據。
過去,由于社會生產力的低下,關于孝順的許多經典篇章都是圍繞著衣食住行這個主題,那些被樹立為典型的孝子為了父母的饑餓病痛,甚至可以舍棄自己年輕的生命……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階段,衣食住行已經不是我們生存的主要問題,那么我們又如何做個孝子呢?其實很簡單,不是有首歌嗎?常回家看看——給老人捶捶背、揉揉肩,把自己在外面聽見所聞的有趣事情講給老人聽,去旅游或出差回來帶點糕點、糖果、茶葉,定期陪老人做體檢……想想看,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啊,可我們又做了多少呢?
經常聽到一些人說,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豈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順了。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那些人有能力去孝順的時候,父母往往已經撒手人寰,哪里還有機會?于是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成功人士的遺憾——當年沒有好好孝順父母。其實,如今的父母大多數有勞保、醫保,他們不缺吃穿,也不圖大富大貴,在經歷了艱苦的歲月之后,他們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有兒女祝福的電話、溫暖的問候而已。所以說,無論怎樣忙,無論打拼的日子是怎樣艱苦,都不要忘了牽掛你的父母親。千萬不要等到攢足了資本才來孝順,要記得為父母做些小事,如果有能力的話,就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心理要求。
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媽媽、姐姐和我。爸爸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姐姐在惠州讀大學,一個學期才回來一次,所以家里常常只有我和媽媽。媽媽對我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愛,記得我8歲時的一天,我正在屋子里玩耍,忽然覺得頭重腳輕,就暈過去了,當我醒過來的時候,我已經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我旁邊哭泣,原來那是媽媽。她看到我醒了,就激動地對我說:“你終于醒過來了,剛才快嚇死媽媽了!你突然暈倒在地上,我就背你到醫院來,醫生說你是貧血,要多吃一些含有大量鐵質的食物和葡萄糖……剛才真是嚇死媽媽了,幸好你沒事!”說著說著她又哭了起來……媽媽對我關懷備至,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很頑皮,睡覺時經常把被子推開,媽媽怕我會凍壞,就等我睡著后再偷偷過來幫我蓋被子;我非常挑食,如果遇到不合胃口的飯菜,就會發媽媽的脾氣,甚至不吃,但她總是耐心地哄我。現在回想起以前,我內疚不已。從今以后,我要好好地孝順父母,多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
俗話說“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牢記親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愛自己的父母,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腳步下班回來時,送上一杯熱水,一聲問候;當他們心情不愉快時,送去一個撫摸,一份安慰;當他們過生日時,送上一個擁抱,一句祝福。我們要從小體貼、孝敬父母,了解他們的疾苦,體諒他們的困難,盡量幫他們分擔家務,給他們帶來歡樂,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