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樹不成林怕大風(fēng)】(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fēng)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tuán)結(jié)成堅(jiān)強(qiáng)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zāi)人禍。
【第2句】:課堂上,陳老師聽一個同學(xué)回答完問題后說:“你呀,懂是懂,就是滿肚子蝴蝶飛不出來。”(廣東·廣州)
【第3句】:【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慣)十八般武藝:刀、槍、劍、戟、棍、棒、槊、鏜、斧、鉞、鏟、鈀、鞭、锏、錘、叉、戈、矛十八種武藝。 形容武藝出眾,精通每一件兵器。 也比喻人掌握各種技能,什么都會。 也作十八般武藝件件皆能。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
【第4句】:六九頭刮春風(fēng)——開凍(動)了
【第5句】:【經(jīng)手三分肥】經(jīng)手一件事情,總要得些好處。臺灣林語 堂《京華煙云》:“國庫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豈止過手三分肥。”
【第6句】:徐庶進(jìn)曹營——言不發(fā)
【第7句】:【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歇)雜面:用綠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條,下在鍋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對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第8句】:【挖窟窿打洞】(慣)比喻到處鉆營。
【第9句】:春秋望田頭——專門找茬(岔)兒
【第10句】:【當(dāng)面鑼,對面鼓】釋義:當(dāng)面把話講清楚。例句:“找文房四寶來!”何大學(xué)問大喊,“咱們當(dāng)面鑼,對面鼓;白紙黑字,立下文書。”
【第11句】:【放冷槍】(慣)冷槍:乘人不備,暗地里射出的槍彈。比喻暗中傷人,或用冷言冷語傷人。
【第12句】:摻糠喂雞——哄蛋
【第13句】:【惡有惡報(bào)】(諺)指作惡的終究會有壞的報(bào)應(yīng)。原為佛家勸誡世人改惡從善的禪語,后傳為警世語。 也作惡有惡報(bào),善有善報(bào)。 惡善到頭總有報(bào)。
【第14句】:一同學(xué)的字寫得不好,老師讓他從基本筆畫練起,他撅起了嘴,很不高興。老師耐心地說:“先栽稻,后吃米,萬丈高樓從地起。寫字要循序漸進(jìn)!”(河南·虞城)
【第15句】:【經(jīng)霜的扁豆罷園的瓜】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塘洼據(jù)點(diǎn)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jīng)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duì)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16句】:【家有三件寶,丑妻薄田破棉襖】(諺)丑陋的妻子,不惹禍;不肥沃的田地,沒人爭奪;破舊的棉襖,能御寒。指丑妻、薄田、破棉襖,是舊時(shí)農(nóng)家的三大寶。
【第17句】:【百聞不如一見】釋義:聽到不如看到可靠。強(qiáng)調(diào)親眼看見很重要。例句:孫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蘭同志?哈哈,百聞不如一見哪!”
【第18句】:【 背后罵皇帝/背地里罵朝廷】背后連皇帝都可罵,則背后 被人議論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罵,罵也沒有用。 類似的:二十五里罵知縣。申躍中《掛紅燈》:“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錢一廳?只要你大權(quán)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罵朝廷,當(dāng)面你還是大爺。”
【第19句】:【逐客令】“逐客令”一詞源自戰(zhàn)國后期的秦國。起因是韓國派了一個水利工程師,名叫鄭國,他幫助秦國修建了一項(xiàng)水利工程鄭國渠。其目的是讓秦國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沒有力量對外用兵。這個陰謀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別國在秦國做官的人一律驅(qū)逐出境,即驅(qū)逐客卿。李斯是楚國人,當(dāng)然也在被驅(qū)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寫下了著名的文章《諫逐客令》,文章寫得有理有據(jù),終于感動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當(dāng)于最高法院院長。后來,李斯又幫助秦王統(tǒng)一了六國,秦王才改王稱帝。
【第20句】:【旋的不圓,砍的圓】(慣)旋(xuan):用刀子轉(zhuǎn)著圈兒地削。轉(zhuǎn)著圈兒削成的東西不圓,用刀砍的倒圓。指事情反常,不合常理。
【第21句】:【平地跌跟頭】(慣)比喻在順境中出問題,或在不該犯錯誤的地方犯錯誤。 也作“平地摔跟頭”。
【第22句】:鱷魚的眼淚——可憐不得;假慈悲;掩蓋不了兇相
【第23句】:我有一個樂于助人的表哥,就是自己的活不干,也要幫別人干活,媽媽說他是“舍了肚皮顧脊梁”。(內(nèi)蒙古·赤峰)
【第24句】:【大風(fēng)刮不了多日,親人惱不了多時(shí)】(諺)就像狂風(fēng)刮來不會持續(xù)很長時(shí)間一樣,親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只是暫時(shí)的。指親人之間怨嫌最容易開解。
【第25句】:獵人槍下的野獸——跑不掉
【第26句】:【狼吃幞頭——心兒里自忍】(歇)幞頭:古代男子戴的旁有兩翅的一種巾冠。狼吃了幞頭,咽不下吐不出,難受也只好在心里忍著。 指有苦說不出,只能暗忍。
【第27句】:【脊梁骨里冒涼氣】(慣)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渾身發(fā)冷。 也作脊梁溝里冒冷汗。 脊梁骨冒涼氣。
【第28句】:布機(jī)上的棉線——干頭萬緒
【第29句】:蒺藜子拌革——不是好料
【第30句】:公雞打鳴——盡天職;嗓門高;天天如此
【第31句】:表姐找了個對象,沒過幾天,又吹了。媽媽說她是“東山看著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燒”。(山西·長治)
【第32句】:【元寶】“元寶”的來歷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古代的銅錢幣名稱。元寶之名首見于五代。據(jù)《文獻(xiàn)通考·錢幣》介紹:后晉石敬瑭時(shí)期鑄造錢幣,因其年號為“天福”,所以把新鑄的錢幣叫做“天福元寶”。到宋太宗趙光義時(shí)期,每逢改元,一般都要鑄造新幣,新幣遂用新年號為“某某元寶”。這在《宋史·食貨志下二·錢幣》有記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改鑄,又親書‘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后改元更鑄皆日‘元寶’,而冠以年號。”這是把銅錢稱為“元寶”的來歷。二說元朝忽必烈時(shí)期,以國庫銀子鑄成銀錠,作為貨幣流通,叫做“元寶”。這種元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元史·楊浞傳》說到白銀元寶的來歷。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1266年),朝廷建立總管全國財(cái)政的國用司,以楊浞為國用司員外郎,負(fù)責(zé)主持國庫業(yè)務(wù)工作。他不僅是財(cái)務(wù)專家,也是個很細(xì)心的管理者。他發(fā)現(xiàn)國庫白銀在出入時(shí),有偷拿零碎銀子的現(xiàn)象,為了消除這一弊端,楊浞向朝廷建議把散碎白銀熔化,以五十兩鑄為一錠,銀錠上再鑄“元寶”二字,意為元朝之寶,這樣的大錠銀子偷盜就不容易了。朝廷認(rèn)為楊浞的建議有理,遂下令熔鑄元寶。所鑄元寶呈馬鞍形狀,兩端圓弧,中間束腰。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還能看到的“元寶”實(shí)物。以上兩種說法都能成立。五代“元寶”名稱首次出現(xiàn),是銅錢的稱謂;元代“元寶”是白銀鑄造的實(shí)物元寶,這種元寶始于元代。
【第33句】:八仙桌上放盞燈——明擺著
【第34句】:【沒把你孩子丟到井里】沒做過對不起人的事,沒有冤仇。 李準(zhǔn)《龍馬精神》:“芒種,我又沒把你孩子丟到井里邊,你怎 么和我這么大冤仇!你小大是個干部,說話不能血口噴人 啊。”
【第35句】:【軟刀子割頭不覺死】(諺)指使陰謀、設(shè)圈套去暗害人,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死去。 也作軟刀殺人不見血。 軟刀子割頭不覺疼。
【第36句】:【橫跳一丈,豎跳八尺】形容大發(fā)脾氣。成語:暴跳如雷。 張春帆《九尾龜》:“我走進(jìn)去說了幾句,他不但不聽,倒反和 我橫跳一丈,豎跳八尺的鬧起來。你們想想,可有這般道 理?”
【第37句】:刀砍大海水——難舍難分
【第38句】:屬駱駝的——馱重不馱輕
【第39句】:【東打一耙子,西撈一勺子】釋義:比喻沒有固定的職業(yè)和收入,靠臨時(shí)性的收入維持生活。例句:馬老哥有些酸楚地苦笑一下,說道:“過了年的黃歷看不得。那是自由自在,熱鬧紅火。可是頂?shù)昧松队昧ǎ繓|打一耙子,西撈一勺子,今兒有酒今兒醉,明兒也許連水都喝不上。”
【第40句】:【買金須問識金家】(諺)要買金子,就要讓辨識金子的專家來鑒定,這才不至于買來假貨。指不識真金的人,會把真金當(dāng)假金。比喻寶物在外行眼里,顯不出它的真價(jià)值。
【第41句】:【習(xí)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xí)慣一旦養(yǎng)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qiáng)的成分。
【第42句】:【一箭易斷,百箭難折】釋義:比喻個人力量孤單,經(jīng)不起打擊。團(tuán)結(jié)起來力量大。例句:肖元山默默點(diǎn)頭,像同意我的話。他又低聲自語道:“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第43句】:【狼腿扯到狗腿,驢唇不對馬嘴】釋義:比喻胡亂牽扯,不相符合。例句:我向你要兩百五十六塊錢,而你又扯出什么大事來,這不是狼腿扯到狗腿,驢唇不對馬嘴嗎?
【第44句】:【聽見風(fēng),就是雨】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xué)畢業(yè)的,聽見風(fēng),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45句】:【英雄不怕出身低】人可貴的是成就,而不是出身。英雄, 也說:好漢。香港侶倫《窮親戚》:“俗語說得好,英雄不怕出 身低。人最怕先甜后苦,反過來,先苦后甜,有什么怕人家 知道?” 英雄出在少年青年時(shí)代,是人大有作為的時(shí)候。清代 《儒林外史》:“大先生,我和你是老了,沒中用的了。英雄出 在少年。”
【第46句】:染坊里拜師傅——好色之徒
【第47句】:【有錢難買老來瘦】見“干金難買老來瘦”。
【第48句】:【壽桃】在我國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長輩生日,兒女或晚輩都要送一個大壽桃,并祝父母或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那么,送壽桃的習(xí)俗源自哪里呢?據(jù)說送壽桃祝壽的習(xí)俗是從孫臏開始的。孫臏?zhǔn)藲q時(shí)離家學(xué)習(xí)兵法,與家人無音訊達(dá)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孫臏想起今天是母親的六十歲生日,便向師父告假回家探母。臨行前,師父鬼谷子摘下一個桃送給孫臏,并說:“這桃是不輕易送人的,我送你一個帶回去給令堂上壽。”孫臏接過就辭別師父急忙行家趕。孫臏回到家,看見母親憔悴的面容,心里難過極了。他趕忙從懷里捧出師父送的桃獻(xiàn)給母親,老母親接過桃吃了一口說:“這桃比冰糖蜂蜜還甜。”桃還沒吃完,老母親容顏大變,皺紋一掃而光,青絲如墨,雙目明亮,牙齒重生。后來,人們紛紛效仿孫臏,也在父母生日時(shí),送上鮮桃祝壽。在冬春初夏沒有桃子時(shí),人們就用面粉做成壽桃,蒸熟了送給父母拜壽。
【第49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yùn)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50句】:【開弓不放箭】(慣)比喻只造聲勢而不行動。 也作“只拉弓,不放箭”。
【第51句】:【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船去】釋義:比喻高的上頭還有高的;也比喻邪不侵正,真理不可戰(zhàn)勝。例句:老劉婆:“小蘭!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船去,胳膊還能扭過大腿啦:不是二嬸排擠你,你真做得太過分了。”
【第52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shù)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shí)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shí)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寒”。故農(nóng)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guān),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shí)在“三九”。
【第53句】:鄰居李叔叔來找爸爸聊天。李叔叔說:“聽說李虎的兒子考了三年,終于考上大學(xué)了。”爸爸說:“是啊,沒有熏不黑的煙囪嘛!”(湖北·襄陽)
【第54句】:【蘇杭不到枉為人】(諺)蘇杭:蘇州和杭州。不到蘇州和杭州游覽一回,就算白活了一世。指蘇杭景物優(yōu)美,甲于天下,不可不去游覽。
【第55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56句】:我們班來了個復(fù)讀生,是沒考上高中留下的,可現(xiàn)在仍不好好學(xué)習(xí)。老師生氣地說:“咳!真是山姜斷不了辣氣啊!”(山東·文登)
【第57句】:寧可爹娘羨兒女.切莫兒女羨爹娘。
【第58句】:【吃香】“吃香”一詞,比喻在領(lǐng)導(dǎo)或長輩面前受寵。 “吃香”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中。當(dāng)時(shí)在京師流傳著“三班吃香,群牧吃糞”的說法。原來,宋承唐制,在宮內(nèi)設(shè)有三班之職,分別為東頭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這“三班”都隸屬于宣徽院。宋雍熙四年,別置三班院,以崇儀副使蔚進(jìn)掌之。這三班在院者,也常常達(dá)到數(shù)百人。這些人官尊事簡,權(quán)勢日增,是肥差。每年過元節(jié),他們湊錢到寺院進(jìn)香,合以祝圣壽,此乃謂之“香錢”。這就是“吃香”一詞的最初含意。而群牧司領(lǐng)內(nèi)外坊監(jiān)使副判官俸祿最優(yōu),又歲收糞壑錢頗多,以充公用。所以,他們樓臺近水,也便被人戲謔地稱為“吃糞”了。無論是“吃香”還是“吃糞”,在當(dāng)時(shí)都是憑職權(quán)而享受到的某種好處,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業(yè)不正之風(fēng)。“吃糞”一詞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yàn)橥x物搭界太不文雅所致,如果流傳下來,官員用公款大吃大喝等同于“吃糞”。但“吃香”一詞,卻流傳至今,轉(zhuǎn)義為受寵。
【第59句】:【娃子不哭奶不脹】(諺)小孩子不哭著要吃奶,媽媽的奶就不發(fā)脹,想不起來喂奶。比喻沒有外界的刺激與干擾,自身樂得清靜。
【第60句】:【官不離印,貨不離身】(諺)當(dāng)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賣貨的要管住自己的貨物。指人們借以謀生的東西,必須隨身攜帶,不可輕易離身。
【第61句】:【拴不到一個槽上】(慣)形容兩個人合不來。
【第62句】:【恨虱子燒棉襖】因小事毀了大事。成語:因噎廢食。梁 斌《播火記》:“我們不能小肚雞腸,為個虱子燒棉襖!”
【第63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64句】:【廟里撞鐘——驚神】(歇)驚:諧”精”。形容人有生氣,有活力。
【第65句】:【當(dāng)面教子,背后教妻】釋義:可以當(dāng)著別人的面教訓(xùn)子女,不能當(dāng)著別人的而教訓(xùn)妻子。例句:“當(dāng)面教子,背后教妻?_你敢管教在家里管教,別上外邊鬧笑話給人家看!
【第66句】:【鏇的不圓砍的圓】指一種反常心態(tài),覺得正規(guī)的不如非 正規(guī)的。海外張愛玲《連環(huán)套》:“我說在頭里,諒你也聽不 進(jìn):鏇的不圓砍的圓,你明媒正娶,花燭夫妻,未見得一定勝 過我。”
【第67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慣)比喻男子為心愛的女人所傾倒,事事遷就。
【第68句】:【在家敬父母,何必遠(yuǎn)燒香】(諺)在家孝敬父母,這就是最神圣的行為,何必再到遠(yuǎn)地去燒香拜佛。指行善事就在眼前,舍近求遠(yuǎn)沒有必要。
【第69句】:哥哥半晌午了還不起床,嫂嫂掀開被子就嚷:“起來!年輕小伙子,大白天睡懶覺,也不怕捂壞眼珠子?”(河北·臨西)
【第70句】:媽媽看著剛穿上新衣的我說:“喲!真好看。真是人要衣裝,佛要金飾啊!俺小偉穿了這件衣裳,可真俊多了!”(山東·文登)
【第71句】:有一次,一個同學(xué)動手打了我,我沒有還手。媽媽知道后,高興地說:“對嘛,讓人一寸,得理一尺。”(安徽·樅陽)
【第72句】:【里外不是人】(慣)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第73句】:【男愁唱,女愁哭】(諺)指男人有了愁煩事,往往以唱來排遣;女人有了愁煩事,往往以哭來發(fā)泄。 也作“女愁哭,男愁唱”。
【第74句】:【瘦狗莫踢,病馬莫欺】釋義:借指對弱者要同情。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書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亂看,半句話不多講。“瘦狗莫踢,病馬莫欺”.倒是胡玉音覺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時(shí)舀給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還特意下得重一點(diǎn)。
【第75句】:【分一杯藍(lán)】(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76句】:【耗子偷米湯,勉強(qiáng)糊得著嘴巴】釋義:比喻勉強(qiáng)填飽肚子。例句:我們家一共有八畝田,有豬有牛有泉水,農(nóng)具什樣也將就拖得過去。一年到頭,只要不懶,按說也耗子偷米湯,勉強(qiáng)糊得著嘴巴的。
【第77句】:玻璃猴子——成不了氣候;不成氣候
【第78句】:【各打五十大板】對爭訟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給予相同的 懲罰。貌似公正,其實(shí)不分是非。張潔《沉重的翅膀》:“部 里的事,最近上頭有人說話了,他和田守誠各打五十大板。”
【第79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諺)指人不怕有私心雜念,甚至是邪念,只怕覺醒太遲,制止不住而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80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體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換成表示其他職業(yè)的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只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jìn),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樣長處,出來見了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
【第81句】:【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釋義:劉阿斗:三國蜀后主劉禪,小名阿斗。劉禪不思進(jìn)取,庸祿無為,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興蜀漢。比喻沒有出息,沒有作為的人。例句:皮金狗還想推脫,皮二媽開口了:“狗伢,大伙這是瞧得起你,你別做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不許作怪了!”
【第82句】:【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謂先打擊要害。清代《紅樓 夢》:“俗語說:擒賊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開端,一定是拿 我開端。”
【第83句】:蜈蚣遇到眼鏡蛇——個比一個毒
【第84句】:【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是指意外的災(zāi)禍或事故,特別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望文生義好像是用一組數(shù)字說長論短,形容長長短短參差不齊的樣子,其實(shí)不然。那么,“三長兩短”是怎么來的呢?舊時(shí),凡是出了生命攸關(guān)的大事,例如橫死兇殺,同今日辦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沒有現(xiàn)代科技手段,是將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員驗(yàn)尸查案。此類待查的死尸,不屬蓋棺入土的正式入殮,所以,只有棺材而沒有棺材蓋。無蓋的棺材由五塊木板釘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塊長板子,頭尾各有一塊小(短)的板子。人們不愿意直說躺在這無蓋兒棺材里等待處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話筒略地說了“三長兩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長兩短”暗指災(zāi)禍、事故或死亡了。 “三長兩短”有時(shí)也被縮略成“長短”,意思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
【第85句】:【舊瓶裝新酒】多指新內(nèi)容利用舊形式。魯迅《準(zhǔn)風(fēng)月 談》:“近來有一句常談,是‘舊瓶不能裝新酒’。這其實(shí)是不 確的。舊瓶可以裝新酒,新瓶也可以裝舊酒。”
【第86句】:哥哥當(dāng)年上學(xué)時(shí)不用功,現(xiàn)在吃盡了文憑低的苦頭。父親說:“這叫過了那個村沒那個店,想吃那號餃子沒那號餡兒。”(河南·新野)
【第87句】:【妻是枕邊人,十事商量九事成】(諺)指妻子是丈夫同床共枕的人,最為親近,有事同丈夫商量,容易被接受。
【第88句】:【當(dāng)著矮人,別說短話】(諺)矮:身材短小。指面對著矮人,不要說有關(guān)“短”的話。泛指說話要看對象,注意回避別人的忌諱,以免刺痛人。 也作“對矮人莫說矬話”。
【第89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釋義:犯了嚴(yán)重錯誤,終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shí)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yùn)……
【第90句】:【皇上家的工,慢慢兒的蹭】(諺)蹭:磨蹭。朝廷派下的活兒,可以慢慢騰騰地做,不必著急。舊指公家的派差,只消極應(yīng)付就是了。
【第91句】:生鐵進(jìn)了鐵匠鋪——挨打的坯子;等著挨錘
【第92句】:【墊踹窩】(慣)踹窩:路面上踐踏而成的坑窩。本指墊平踹窩。比喻供人踐踏,代人受過。
【第93句】:【虎伏深山聽風(fēng)嘯,龍臥淺灘等海潮】(慣)比喻有野心的人潛伏起來等待時(shí)機(jī)到來。
【第94句】:中午,奶奶給小慶一個梨,他想接又不好意思接,怕他媽媽說他。奶奶說:“別狗舔油鍋又怕燙了。”(四川·資陽)
【第95句】:【砍一枝,損百株】(諺)砍傷一根樹枝,會使百株樹受損。比喻傷害一人,會連累相關(guān)的許多人。 也作砍一枝,損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第96句】:【有理不在高聲】(諺)理由充足自然就能說服人,不在于聲音大、嗓門高。指辯勝對方靠的是擺事實(shí)、講道理,不能憑氣勢壓人。
【第97句】:【飯來張口,水來伸手】釋義: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懶惰。“伸手”又作“濕手”。例句:你想想:喜兒要來了,還不是享福來了,這以后,吃好的穿好的,飯來張口,水來伸手,不比在你家少吃沒穿強(qiáng)多啦!
【第98句】:好肉上貼膏藥——自找麻煩
【第99句】:【火上弄冰凌】(慣)冰凌:冰。在火上玩冰凌很快就化掉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