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妄言自損,守中多做“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舌頭,最壞的東西還是舌頭?!薄氨澈罅R我的人怕我;當面夸我的人看不起我?!币虼耍艘谩暗湉目诔觥钡牡览?,管住自己的舌頭。
【第2句】:【禪心佛語】生活從來沒有承諾過誰完美無瑕,不管是悲觀還是樂觀,都在于自己的選擇,從來都是自己的原諒去消除那重重壁壘,自己的善意成為自己應對誤解的努力,自己的謙卑去包容那所有的針對,這世間的所有如意不如意,也都是人間的一堂功課,自己的存活,自己的面對。
【第3句】:【佛心禪語】平凡的人生,默默的度過。該有的遲早會有,過分強求也無謂。該失去的,也遲早會失去,正如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平凡生活,享受生活帶來的苦樂。人生本來就是苦樂相間,得失更替。與其終日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倒不如平平靜靜中去享受,人如果真靜下來總會想明白很多東西。
【第4句】:若煩惱斷則名為常;滅煩惱火則名為寂滅;煩惱滅故則得受樂;諸佛菩薩求因緣故,故名為凈;更不復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以出世故名為我;常于色聲香味觸、男女、生住滅、苦、樂、不苦不樂不取相貌故,名畢竟寂滅真諦。《大般涅槃經》卷十三,圣行品
【第5句】:在時光里打坐,歲月里參禪,只見你,不見佛??偢杏X,你就是佛,佛是你;你是蓮,蓮是你。就這樣自性清靜地愛你,不叫沾染一絲塵埃。心靈的廟宇,住著如蓮的你,用愛與真情,虔誠地把你供養。
【第6句】:【禪心佛語】人生說長很長,生命說短很短,當我們懂得自己的生命由自己掌握時,就要領悟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擁有后細細品味,二是追求中倍感無比充實。有些人為了享受苦了一生,有些人為了休息忙了一生,人們總是在不停地追求美好,卻往往錯過了當下的美好,要記住,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第7句】:【禪心佛語】人生就等于三字經似的。'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人生沒有初起的陽光,那么,那來的善意的追求。所以,人生盡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喜歡做的事,人生就幾十年光輝。工作有退休,但,慈善只要有力還活著,就要盡個人所能量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共享。
【第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學會放棄,在落淚之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身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未來都能有一個更輕松的開始,遍體鱗傷得的人生并不一定刻骨銘心。這一程歲月緣淺,走到今天已是不易,輕輕的揮揮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顛簸。
【第9句】:【禪心佛語】人人都希望是“世界的中心”:如果我們真是這么自私。不從別人身上得到什么好處,就不愿意分給別人一點兒快樂;就不對他人表示一點兒贊賞或表達一點兒真誠的感謝----假如我們的氣量比一個酸蘋果還小。那我們所要遭遇到的,也絕對是失敗。
【第10句】:不必要向命運感嘆韶華易老,不必要感嘆夜晚太黑,更不必要抱怨命運多舛,堪憂未來的撲朔迷離,不如活在當下。更不要糾纏于過去的以往,該忘的忘,改放的放,該改的改,該看的看,歲月有限,思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拓展生命的寬度與深度,比什么都重要。
【第11句】:【禪心佛語】次日早晨,彌光老和尚拜天童寺,寺內設有養老院,共四十多人,不許過夜,后來找到當家師,才被勉強留宿,但不許走動。老和尚深夜偷偷去往大雄寶殿,見殿中佛像大多被砸毀,只剩幾尊石刻的羅漢像了。
【第12句】:【禪語人生】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邊散步,忽然發現地上有一堆黃金,可能是誰不小心掉下來的。這時一個僧人也看到了這堆黃金,閉目念叨著:這可不是好東西呀。會殺人的。僧人念叨完后匆匆就走了。
【第13句】:【禪心佛語】聽到別人的惡意中傷,沒必要對此念念不忘,轉頭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別人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又撿起來吃一樣愚笨。
【第14句】:生活中,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什么都可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不只是你,大家都一樣。知道時間不可能停留,就沒有必要傷春悲秋。人生是路上需要用真誠的心靈去欣賞,而不是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
【第15句】:我創辦“慈濟功德會”、修學佛法,一生中奉行的道理無他,唯有“為佛教、為眾生”,這就是我體悟的真理,我一生都沐浴在這“為佛教、為眾生”的真理中。
【第1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用心處,皆是虛話。無心處,并非虛無。用心處違背了佛法的清凈,無心處又背離了佛法的從無而有。用心恰恰無,無心恰恰用。人生是一場突圍,是一場路過,是一場擁有,同樣,人生也是一場放手。到手了,一定要記住放手,有心獲得,一定要準備好哪一天失去。
【第17句】:在這個世界上最忠誠于你的就是你的經歷。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遭遇的人和事,你因這些遭遇產生的悲歡、感受和思考,尤其是對人生更深刻的領悟,這一切僅僅屬于你,這是你最珍貴的財富,而只要你珍惜,也會是你最可靠的財富,無人能夠奪走,而我們就在這些經歷中漸漸長大,心靈也漸漸豐盈。
【第18句】:【心靈禪語】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19句】:兩種孝:善事父母為“孝”——孝養父母乃百行之先,萬善之首??酌鲜ベt之教,以孝為本;堯舜先哲之道,孝弟而已。修身養性、立已達人必始于孝,這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
【第20句】:非空非海中,非隱山石間,莫能于此處,避免宿惡殃?!斗ň浣洝肪砩?,惡行品一切眾生所作業,縱經百劫亦不亡。因緣和合于一時,果報隨應自當受?!豆饷魍右蚓壗洝?/p>
【第2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而是相對的平衡。在一個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勢必要承受更多,每一個看似低的坑洼,都是通往高峰的必經之路。讓自己心情更平和一點,更豁達一點,對身邊的過錯淡然,讓自己更寬容一點,樂觀,陽光,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要求的少,計較的少。
【第22句】:【禪心佛語】大量事實也證明,意識和大腦并非一回事。最近幾十年以來,科學家發現了許多沒有大腦的人和動物,這些眾生同樣有意識和感受,這足以推翻意識是大腦產物的觀點。
【第23句】: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房子、車、錢、權力、名聲,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于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托于你,讓你暫時使用,到了最后,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終身與成功無緣,甚至入獄。
【第24句】:【禪語人生】心不平皆因氣不順,氣不順則因理不通,所以我們讀書行路、做人做事都是為了要搞清楚其中的道理。故而別再對他人所講的道理嗤之以鼻,你永遠不會知道,他人所講的道理會在什么時候給你上一堂非常沉重的課。
【第25句】:生活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過什么樣的生活,關鍵還是取決于自己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的一生如此短暫,我們何不拋開煩惱,瀟灑過一生呢?
【第26句】:【佛心禪語】不糾結于過去,不執著于現在,不憂慮于未來。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須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奢望和期待。少一些欲望的驅使,也不要為了什么面子的人生是美好和自由的,因為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己的心。
【第27句】:擁有再多,不如舒心,世間萬幸,不如開心,繁華略過,最美還是一份清心;守住靜心,看淡橫流之物,明白來,明白去,知道所處,微笑躬行。
【第28句】:當志工有三要:一、要不畏苦,能耐勞;二、要愈忙愈開心,愈做愈歡喜;三、要體悟無常,柔和自在。例如:知道病人得了癌癥,不要展現憂愁的氣氛,要輕松自在,理智地開導病患。
【第29句】:【一日禪文案】一提到“痛苦”,許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卻不知它也有功德的一面:痛苦能挫敗你的優越感,打消你傲氣十足;能讓你對其他的受苦眾生心生悲憫;能讓你慢慢看清事情的真相,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故痛苦也并非一無是處,關鍵看你懂不懂從中提煉“養分”。
【第30句】:生命,永不言悔。走過生命的逆旅,人世滄桑,誰都會彷徨,會憂傷,會有苦雨寒簫的幽怨,也會有月落烏啼的悲涼。但有限的生命不允許我們揮霍那份屬于人生的苦辣酸甜。倘若能夠通過自己的體悟,看清世間事物,且能通過自己的細致拿捏,不將事物看穿說破,其人生定將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第31句】:【禪語人生】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第32句】:【佛心禪語】這位央瞿利摩羅聽了后,一下子摸不著頭腦:不對啊,這位大沙門還真有意思,明明是看見他在前面走嘛,他怎么能說自己從來沒移動半步呢?“沙門尚駛行,而言我常??;我今疲倦住,說言汝不住。沙門說云何,我住汝不住?”如今我累得實在不行了,只得坐下來休息,而這位沙門怎么能說我片刻未停歇呢?
【第33句】:【經典禪語】恒東法師:相遇是緣,錯過也是緣;認識是緣,陌路也是緣;朋友是緣,敵人也是緣;恩愛是緣,別離也是緣;和睦是緣,紛爭也是緣;覺悟是緣,癡迷也是緣;成佛是緣,成魔也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逆緣順緣有緣不散。世間萬物因緣而生,緣聚則物在,緣散則物滅。
【第34句】: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那也就不過是我指間煙云世間千年如我一瞬。人生如夢,夢卻不隨人愿。人只有將寂寞坐斷,才可以重拾喧鬧;把悲傷過盡,才可以重見歡顏;把苦澀嘗遍,就會自然回甘。信了這些,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對人生溝壑,走過四季風霜。
【第35句】:【佛家禪語】不要自命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眾生是平等的,當你的心打開了,你就會發自內心地接納和尊重每一個眾生。你不會輕視或厭惡任何一個人,不管他看起來多么卑微或惡劣,你看到每一個人都會很歡喜。平等心猶如虛空,它包容一切。
【第36句】:【佛心禪語】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也是做人的資本。被朋友信任,是廣結良友、豐富人生旅途的加油站;信任是一座橋梁,她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消除了隔閡,凝聚了力量。信任一個人是一種智慧和經驗的體現。信任不僅是一種用人之道,也是一種交友、擇偶的必然程序。同時,信任是一種修養和氣度。
【第37句】:【禪語悟道】生命如席,有酸有甜;人情如風,有冷有暖。如果高興,就笑一笑;如果疲憊,就歇一歇。走得太急,腳累;想得太多,心累。要求太高,難免會失落;追求太多,難免不知所措。生活,總會有得失;人生,總會有苦樂。不要求于人,不苛求于己;敢于面對,才是心的強大;勇于放下,才是心的豁達。
【第38句】:朋友問行者,你為什么那么熱愛早晨?行者答,因為每個早晨都是全新的,新事物總能打動我快樂愉悅的神經,我會因此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并不可遏制地想給大家傳遞這種激動。如果你足夠細心和敏感,就一定會發現早晨與早晨并不一樣,鳥鳴和鳥鳴的韻律千差萬別,霞光的味道也如此不同。
【第39句】:【禪語人生】一切取決于我們的心是否被蒙蔽。世俗的現象是迷惑的,但是心的真正本性是清明的。心沉迷于這個世界的人被無明遮蔽。伴隨的雜染和幻惑的力量,使我們無法證知現象的本性——心的究竟本性,讓我們在輪回中不斷地流轉。
【第40句】:珍惜當下,一生無悔。歲月如同握在手中的細沙,總是會從指間偷偷的滑落。它悄無聲息,卻總能留下一些不易覺察的痕跡。不經意間,人們在時間的河流中已各自蒼老。才發覺在這生、老、病、死的輪回中,無論是得到的,還是失去的,都離自己越來越遠了。走遠了的人們固然不再回來,尚在的人們何不珍惜當下?
【第41句】:【佛心禪語】佛陀說:“施飯給一百個惡人,不如施飯給一個善人;施飯給一千個善人,不如施飯給一個持五戒的人。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及不飲酒。個人持五戒的功德比一千個善人做好事的力量還大。向有緣人合十,請不要為過年的美食而殺生!愛護生命,才能保障健康愉快;尊重生命,才能保障幸福平安。
【第42句】:【佛心禪語】懷善念,行善舉,必得福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修菩提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心懷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
【第43句】:【心靈禪語】杯空香氣來,心空福祿至。再香的茶,不能隔夜,隔夜則壞;再美的回憶,不要經年,經年必累。時時清洗茶杯,杯有清氣,入茗必香;每天清空心事,心有余閑,幸福自來。舍不得清洗昨夜的香茗,必然喝壞今天的腸胃;放不下既往的人事,難免有損當下的幸福??毡膽B,讓往事安眠,讓當下幸福。
【第44句】:看透的人,處處是生機;看不透的人,處處是困境。拿得起的人,處處是擔當;拿不起的人,處處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是春天;想不開的人,處處是凋枯。做什么樣的人,決定權在自己;有什么樣的生活,決定權也在自己。
【第45句】:生命真義:人常會懈怠,有如睡夢中人,消耗時日,昏沉墮落。當我們整天為工作忙碌,精神耗損、體力不繼時,適度的睡眠,確實能維持身心的平衡,并保有充沛的活力。然而,休息的功能也僅止于此,并非用來享受。
【第46句】:【禪語人生】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決定成敗勝負的,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技術水平,而是一個人的心態。當我們患得患失時,當我們心有所慮時,你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現。很多的失敗,不是敗給對手,是敗給了內心的“在乎”。這種“在乎”會讓我們在面臨大事的時候,戰戰兢兢,束手束腳,驚慌失措。
【第47句】:【佛說放下的禪語】活出境界的人,心是瘦的。減去浮躁,減去名利,減去虛榮,減去癡妄。坐下來,慢慢品一杯清茶,享受的是一種瘦下來的時光,慢下來的時光。天青。山青。水清。心清。清風過去,茶香猶存。
【第48句】:有媳婦對師父說:“我對婆婆已經夠好了,但是她仍對我不好。”師言:“婆婆對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對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舉一動,晚輩都在看著、學著。既然對婆婆已經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給她滿分吧!”——證嚴法師
【第49句】:心靈禪語:放下需要勇氣,但是放不下卻是一種懦弱;放下需要智慧,但是放不下卻是一種不明智。生活里有很多東西我們很喜歡,它們也的確很美好,可它們也許就是不太適合自己。因為不合適,而我們自己卻要去強求,結果只是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