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給貧困山區支教老師的作文
去西部支教吧
這個聲音一遍又一遍響起,伴著我一年又一年。
這個夢想并不需要理由,如果有的話,那就是西部的孩子吧,那樣的天真可愛。
在干涸的土地上,我愿做一瓢水。
而在那貧困的西部,我愿做一個去支教的人,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我相信還有更多的人來的,為那些可愛的孩子。
我不希望在華麗的大酒店里面對侍者的微笑優雅的走進,我只是希望在那個露天的教室里對著孩子們純真的笑容拿出課本;我不希望去優美的公園賞百花爭艷,我只希望去那廣闊的西部望格桑花開
真的,我從未奢望過自己長大后能成就什么偉大的事業,我只是熱切地希望在西部那遼闊的土地上當一名平凡的老師,在歌聲嘹響之前,在紅旗升起之后。
去貧困山區支教的意義
我也在想啊。
。
。
我已經報名了。
。
。
這是我找的 很有幫助。
。
希望你可以堅持下去啊。
。
。
。
我也會努力通過三輪面試噠~~~~~~~~~
【第1句】:不要認為支教是件無聊或是很沒有意義的事,的確,如果是高中生的話,不像是大學畢業生,學識不夠豐富,因此支教也申請不了多長時間的。
從大局上看,支教能夠幫助貧困地區的窮苦的孩子。
我們都是中國人,所以應該知道農村和城市的差距也很大。
所以,支教這種可以幫助他人并能夠加快我國的平衡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啊~作為我們城市的同學,如果能夠幫助這些窮困的孩子學到一些知識也是一種愛國精神的體現。
從個人上看的話,那意義就很多了。
當今社會的情況都是很復雜的。
此類的事業雖然沒有物質上的回報,但是帶的精神層面上的回報會很多啊,例如,更能深刻的了解當今社會的發展等等,也像你同學說說的那樣增加閱歷、體驗人生的意義。
當然,還有個意義你可能不知道啊,如果是大學生去邊遠的地方支教的話,回來的時候,在機關的工作安排上的考慮包括這個,所以,有些人的目的就是這樣。
當然,我想你不會是這樣的孩子吧。
【第2句】:這個你問的是目的啊,上面的我都主要說了。
我概括下吧,大體上分三種情況:一、“為中華之崛起而‘支教’”;二、為人生的奮斗而支教;三、為前途而支教。
【第3句】:我啊,我就去了。
呵呵,雖然我成不了“為中華之崛起而‘支教’”此類的偉人,但為了我的人生和前途的話,我就不猶豫了~ 注意:假若你真要去的話,有一個要很注意,有些農村的孩子很敏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可能會傷害他們。
這是農村孩子的自卑感導致的,如果是很貧困的地方,還要考慮要不要穿著名牌去了。
去貧困山區支教需要什么條件
支教是指一項支援落后地區鄉鎮中小學校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
條件及保障
【第1句】:條件 根據政策規定,2007年被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錄取的所有師范專業學生,必須與學校簽訂基層支教協議。
比如陜西師范大學就出臺配套政策:2007年的師范專業新生在享受免費的同時,有義務到國家約定的西部農村中小學任教3年。
學生支教期間,可通過寒暑假回學校讀教育碩士研究生,支教期間便可拿到碩士文憑,也可在支教結束后繼續深造;支教結束后,國家會提供專場招聘會,讓畢業生選擇自己的去向;另外,國家還考慮到了畢業生支教時的住房、結婚、生子等問題,也會陸續有相應的政策出臺。
【第2句】:享受政策 參加“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除享受國家規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外,還可以享受以下政策: 一.是服務期間中央財政給予必要的生活補貼(含交通補貼和人身意外傷害、住院醫療保險)。
其中生活補助每月600元\\\/人(在西藏服務的,每月800元\\\/人),交通補貼每年1000元\\\/人(在西藏、新疆服務的,按國家有關規定另行確定)。
二.是服務期間計算工齡,黨團關系轉至服務單位。
本人要求戶口和檔案保留在學校的,按規定保留兩年,在此期間,檔案管理機構對保管其檔案免收服務費用;本人要求將戶口轉回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按照規定為其辦理落戶手續,人事、教育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機構負責辦理相關手續,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免費提供人事代理服務。
服務期滿落實工作單位后,公安機關按有關規定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三.是服務期間可兼職或專職擔任所在鄉鎮團委副書記、學校及其它服務單位的管理職務。
四.是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報考研究生給予加分,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具體規定在當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確。
五.是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報考黨政機關公務員的,可適當加分,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錄用,具體規定由省級公務員考試錄用主管機關在當年招考中予以明確。
六.是服務期滿將對志愿者作出鑒定,并存入本人檔案;考核合格的,頒發證書,作為志愿者服務經歷和就業、創業的證明。
七.是服務單位應向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條件;在錄用黨政機關公務員和新增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時優先錄用、招聘志愿者。
八.是服務期為1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銅獎獎章。
服務期為2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銀獎獎章,表現優秀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獎章,表現特別優秀的推薦參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等評選。
另外,鼓勵各高校和社會各方面對高校畢業生的工作、生活、學習、就業和創業提供幫助和支持。
新增政策 參加西部計劃的志愿者,享受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中青聯發[2003]26號)中規定的八項政策支持。
現進一步明確有關政策并新增部分政策如下:新增部分政策如下: 1.服務期滿1年考核合格,報考研究生的,總分加10分;各高校出臺的政策如優惠于此政策則參照高校政策;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2.服務期滿1年考核合格,可以應屆高校畢業生身份報考國家機關公務員。
報考中央國家機關和東、中部地區公務員的,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報考西部地區公務員的,筆試總分加5分。
3.服務期間,戶口和檔案保留在畢業高校,免收服務費用。
服務期滿后,學校再發放派遣證。
4。
服務期間,享受往返于入學前戶籍所在地與服務地之間每年4次火車硬座票半價優惠。
【第5句】:對于上學期間辦理助學貸款,服務期間還貸確有困難的,各高校應積極協調銀行等有關方面,為其展期還貸提供幫助。
6.有條件的高校可拿出部分獎學金用于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基層開展志愿服務。
參加“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志愿服務行動、“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志愿服務行動、西部基層檢察院志愿服務行動等專項行動的志愿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求看到貧困山區孩子的生活之后的感想(發言稿)
在接到支教的正式通知后,為自己在農村的工作和學習的情景曾經作過無數次的夢,夢里仿佛又回到兒時快樂的殿堂。
那兒的空氣帶著泥土的氣息,帶著花草的芬芳,那兒的孩子更是帶著質樸的笑容,天真,純潔。
夢想春天來臨,呼吸著濃濃的春意,倘祥在花“洋”草“海”里,吟誦著“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閑適盡在眼前又何須趕著周末擠著人流去踏青。
夏天,更可以溪里捕魚,河里捉蝦,戲水于江河之邊,納涼于濃蔭之下,讓涼涼的夏意沁透心脾。
秋天,可以山坡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喜看黃澄澄的稻穗綻開農民喜悅的笑容。
甚至還夢想著把課堂搬出教室之外,在晴空萬里下,在廣袤無垠的天地間,帶著僅有的幾個學生海闊天空 ??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同時也不得不驚訝于現代農村的高速發展。
高樓大廈,現代化的廠房比比皆是,一碧萬里的農田已不復存在,簡陋的教室濟濟一堂的是農民工的子女。
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
教材是新的,學生是新的,領導同事是新的。
盡管之前已調整好心態做好“入鄉隨俗”的應適。
但初接觸還是恍恍然然。
這些孩子的文化知識遠不如城里的孩子,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的局限,教育觀念的偏差,忙于打工等因素的影響,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激勵和引導,關注孩子學習的甚少,孩子回到家里要么看電視,要么在外面玩耍,甚至流連于游戲廳,網吧等。
各方面發展是“自然狀態”——順其自然。
學生雖天真淳樸,卻顯得有些木納。
學生思維緩慢,語言蒼白,作業拖拉也就不足為奇了。
學生的認知水平遠在意料之外。
通過與學生的接觸并向同事請教之后,對教學工作的策略作了一些調整。
原來,自以為成功的方法方式不再是金科玉律,只好想了一些點子,一切從頭開始。
半期考試卷發下來了,望著一張張以離題論處的作文試卷,評講課上我不再為考出4個100分而沾沾自喜,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毫無疑問,平時作文教學的形式僅在課堂上,憑著老師一張嘴間或寥寥幾個學生的發言,內容僅限于教材的要求,對于我們這樣一所以農民工子女居多的學校來說已完全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了。
孩子們的思想被完全地禁錮,下筆猶有千斤重。
對于他們,由于父母出于對生活的考慮,極少有外出旅游的機會,難以有效地拓展知識面,再因為父母本身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極少有機會能大量閱讀到課外書籍,從而從書本中汲取到豐富的精神食糧。
作文教學更是難上加難,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的目光再一次落到試卷上,深究了作文的題目,我想應該順應兒童的心理構建作文的過程。
于是我就地取材,想到讓孩子們上一節自由活動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這些農民工的孩子幾乎沒有什么有益身心的玩具,我幫他們從體育室借來所有可以或不可以用的器材。
這些想法付諸實施后,隨著一聲“耶”的歡呼,久違了游戲的孩子們拋掉了手中的試卷奔向了操場,頓時,操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完全沒有了課堂上正襟危坐時的呆滯與茫然。
他們有的三五成群跳繩,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陀螺,更有一群男孩子玩起了踢足球(受條件的限制,只有前鋒和守門員),乒乓球桌邊更是熱鬧非凡,每一粒飛球都緊扣著孩子們的心,引得歡呼聲陣陣。
每一個孩子都不閑著,他們都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去。
望著玩興正濃的孩子們,作為老師我也不閑著,我在他們中間為他們喝彩,替他們加油,我注意地觀察著孩子們每一張神采飛揚的臉,留意著每一個小組活動的過程,他們的每一個漂亮的動作,每一句經典的評論,每一個隨著勝負而不同變化的神情都深深的地留在我的腦海中。
時光飛逝,隨著下課的樂曲聲響起,游戲活動結束了,孩子們興味盎然,他們一邊走向教室一邊談論著剛才激動人心的活動————我想評講這樣一節活動類的作文應該是水到渠成了。
于是我趁熱打鐵,在第二堂課上,我讓孩子們再次審題(半期考的作文題目要求),向孩子們簡單地介紹了活動類作文的一些寫法,包括由點及面寫法的應用,側重了描述活動過程及人物心里感受的重要性。
介紹完,我并不忙著讓孩子寫作文,而讓他們先好好回味一下剛才游戲的過程,把你快樂的回憶介紹給同組成員聽(課堂上孩子們都樂意把游戲過程介紹給他人,樂于把游戲時的情趣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
在濃烈的氣氛中,我也不失時機地敲邊鼓給予肯定性的鼓勵,給他們出出點子,想幾個好詞好句,引得他們興味盎然。
然后我讓孩子們打開自己的考場作文,再仔細閱讀。
我注意地觀察,孩子們的臉上大多寫滿了不滿意。
我趁機引導他們修改自己的作文。
課堂上出現了難得的安靜,只看到埋頭奮筆疾書的身影,只聽見沙沙的寫字聲。
不久,一篇篇新文便誕生了。
重新謄寫后的作文與考場作文已“面目全非”,閱讀之后,欣喜之情溢然臉上。
心里竊想:真不枉操場上那一頓筋疲力盡地來回穿梭,口干舌燥地不斷鼓勵啊。
我又舉一反三例舉了另一些活動作文的寫法,鼓勵孩子們進行練筆。
通過這樣一堂課我深有感觸,像指導這樣一類的活動作文,應該根據題意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或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參加各項活動,獲得一定的生活體驗,使作文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傾吐情感的過程,讓學生痛痛快快地大玩了一把,而后下筆成文寫過程談感受,學生的興奮之情自然躍然紙上。
這樣的作文又何其稱難呢
面對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農村小學,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更是任重而道遠,它需要老師的熱情更需要老師的智慧。
與孩子相處久了,就會慢慢感受到孩子們對老師的那份愛是何等的純真,“老師,我幫你抱作業本”“老師,下課后我們一起玩......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做教師的艱辛,以前,我總認為教師是多么舒服的一個職業呀
每年有兩個可供自己支配的假期。
整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分享快樂從而擁有年輕的心態和思想,同時也就的教師是受人敬重的一個行業,因為在精神和物質上都收益不少.......而當自己親自走上講臺,這才發現,以前看老師只看到了他們頭上的光環,所以才顯得處分外的神圣,偉大。
身處其中,就會發現,老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唯一不同的是老師出于自己的職業道德和為人師表的職業要求,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后得到的榮譽。
這其中所凝聚的又豈是筆墨所能道明說清的
短短的一個星期帶給我非常大的收獲,也重新激起了那些早已沉淪的思想,讓我以純真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點點滴滴,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也讓我更加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我會不由自主去看照片,腦海里浮現出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又想起那群可愛的孩子,我清楚地記得,我們班好動的“百靈鳥”張金翠,記得班長王紅杏那燦爛的笑容,記得李一青給我畫的畫,記得聰明好動的王鑫,記得被別的學生打哭給我告狀的姚耀祖。
記得他們每個人的面孔與聲音。
更讓我會之不去的是在我每次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會把黑板布置得非常漂亮,還會寫一些打動我的話語“歡迎李老師來教我們”“李老師辛苦了”等等,就是這些真摯,樸實的話語足以讓我把在那里經歷的每一秒鐘都變成為永恒的烙印。
老師要走了,我親愛的學生,請不要拽著我不讓離去,請不要再問我“可不可以在留半天”......
離別是人生的一大悲境,真正感受它的時候,才知道心是熱的,淚卻是咸的。
人生相遇或許偶然,或許緣份,離別便是偶然和緣份之后的一種痛,這種痛將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就是這樣純樸,這樣真誠的孩子們用他們那顆純凈的心靈,讓我一次又一次地向發自內心地對他們說:能當你們的老師,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莫大的感動和動力,促使我努力學習更多知識,豐富自己,積蓄能量,再來教這些我親愛的學生們.路,還要繼續走下去,愛,仍然在繼續?? 一星期的支教工作就這樣結束,但一顆牽掛的心還留在那里。
也許我的到來不能馬上改變什么,可是我想至少通過我能給他們帶來一縷清新的空氣。
一星期來,可以說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面對一種挑戰,我用行動戰勝自我,戰勝困難,走過這一星期的歷程,將在我的實踐生涯中寫下不平凡的一頁,也是對我人生經歷的一次極大的豐富,更是我人生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地收獲,我感受著支教賦予我生命的精彩。
支教對我們每個支教老師來說,是一次磨練,畢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規律,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
它同時給了我一個鍛煉的平臺,讓我學有所長。
支教工作時間雖然短暫,但很充實。
我將把這段經歷永遠地珍藏在心里。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
對于支教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生命也因為它而更加豐富和精彩,這將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動力。
去貧困山區支教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去支教
去貧困山區的目的和動因是統一的,都是為了改變貧困山區的教育落后的現狀和面貌,均衡國家教育資源和力量,以期達到教育發展均衡的目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國家發展的核心力量載體就是人才,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區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改變貧困山區的教育現狀,就是,提高落后地區的教育,為落后地區提供和培養人才,奠定落后地區發展的基礎,從而改變落后的面貌,達到國家層面的均衡發展。
是指一項支援落后地區鄉鎮、農村、山村中小學校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
個人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歷練和人生價值的完美體現。
最近看到一帖子,是關于大學生到貧困山區支教活動,我本來以為是多么好的事,但看到帖子中的一些情況,我
我就是大學生,今年剛大一,說實話,支教這種事在我周圍人看來確實是都不想去的,大多是為了學分而去,為了好玩,要不然就是實在閑著了,但是我相信還是有真心想當老師的人去教小孩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