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找井岡山旅游心得的文章
參觀井岡山學習心得體會 此次到革命老區井岡山參觀考察學習,雖然直到此時才奔向井岡,但心不知道已經“魂飛夢繞”五百里井岡多少次了
在火車和汽車上連續顛簸了一整天后,我們終于來到了井岡山。
此時一路上的想象,一路上的描述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讓我驚詫的是這個“燎原星火”、這個“紅色圣地”給我的第一印象卻是滿眼的綠,千百種綠深淺交錯被云霧配合著形成了美妙的層巒迭嶂。
但你走近觀察可以發現,這里的土壤又是紅色的。
不知這是否早就預示了這是一片紅色政權蓬勃發展的土地。
伴隨著一路的贊嘆和驚呼聲,沿登山公路盤旋而上,我們趕往慕名已久的黃洋界,尋訪革命前輩戰斗的遺跡。
贊嘆的是這氣象萬千,林海云海一處;驚呼的是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嶇。
難怪毛主席曾經發出“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感慨。
如今站在昔日地勢險要、防守森嚴的黃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見戰旗飄動,聽不見吶喊聲震天,但我身旁的炮臺和身后橫豎兩塊紀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講述著幾十年前軍民齊心協力,以不足一個營擊潰敵軍兩個團的歷史佳話。
黃洋界上最受歡迎的恐怕就是那門具有傳奇色彩的迫擊炮了。
據介紹,當年它用僅有的一枚炮彈擊中了敵軍指揮部,讓敵人誤以為遇到紅軍主力而倉皇撤退。
于是,每個人都想在這里留影紀念,但由于時間關系,最后演變為一批批的合影,并且每次擺好鏡頭以后都有人不斷擠進去,這是不是有點紅軍戰士當年爭先恐后打擊進犯敵人的勁頭
沿著山路目送黃洋界漸漸遠去,我們下山來到了井岡山紅軍造幣廠。
房屋是簡陋的,但當年發揮的作用是重要的,有點人民銀行前身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可以穿紅軍軍服留影,于是成就了一幅幅“珍貴”畫面:好多“革命”旅游同志身著戎裝,腰挎手槍,指點江山,目視遠方,革命勝利之喜悅溢于言表。
此外還有諸如首長閱兵、紅軍三女杰等多幅“珍貴”照片相繼問世。
隨著暮色漸漸來臨,我們回到了駐地。
迎接我們的是神往以久的紅米飯、南瓜湯。
也不知是同志們太累了,還是這紅軍飯太香,用風卷殘云來形容絕對是再恰當不過了。
晚上躺在床上,呼吸著井岡山清新、濕潤的空氣,感受著井岡山的恬靜,我相信同行的每個人在享受這份恬靜時都會同時想到她的來之不易。
“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
英雄的業績與壯麗的山河交相輝映,構成井岡山得天獨厚的風光特色。
朱德委員長稱其為“天下第一山”。
迎著日出,我們駛向了井岡山的瑰寶——龍潭。
龍潭因其周邊的五潭十八瀑而聞名,又因其中的五龍瀑而得名。
只見河水在峽谷中左突右沖,不斷向谷底跌落,形成了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
云開霧散,艷陽當空,一邊眺望著遠山,一邊體味著近水,我們真的有了種融入大自然的感覺。
正是出于這種感受,全體同志們十分努力地按動著相機快門,不斷將不同的美景與人物進行著排列組合,以美景襯托人物,力求山美水美人更美。
當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系統、全面地記錄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間的整個過程。
我們在館內一步一步走著,目睹著井岡山怎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展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
我知道,我們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墊而成的。
我的腳步因此變得沉重而緩慢了,不愿放過這博物館里的每一個細節。
可以說,參觀后得到的東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爭的腥風血雨,又看到了根據地建設的欣欣向榮。
兩年零四個月,在歷史長河里只是短暫的瞬間,毛澤東在井岡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所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卻續寫了跨世紀的輝煌;海拔不過千余米的井岡山,與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不斷來探訪。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現在我終于有了不虛此行之感,因為我終于明白了這種力量就是“井岡山精神”。
帶著這種釋然的感覺,我們來到了井岡山之行的終點站——革命烈士陵園。
在這里,我們又一次體會了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的光輝業績和無私奉獻精神。
來到井岡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份量。
至此,這次紅色之旅可以說完滿結束了。
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死難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領悟了一種精神——井岡山精神。
這種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
如果每個團員干部都能發揮一點井岡山精神,那么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真正成為黨的好幫手和后備力量
在井岡山感受變化最大
井岡山旅游后體會 暑假期間,學校組織我們去井岡山旅游,在旅游中,我積極了解井岡山的各種文化和革命精神,從中,給了我很大的教育作用。
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它的光榮歷史。
秋收起義失敗之后,毛澤東分析了當時的情勢,決定放棄攻打湖南中心城市長沙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放棄了“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改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于是經過三灣改編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除了位于農村,農產品豐富,解決了部隊的糧草問題,群眾基礎好,更重要是它位于湘贛邊界,在當時是“兩不管”(即湖南省、江西省都不管轄)地帶,敵人統治力量薄弱,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于保存和發展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的建立,把革命的退卻和革命的進攻巧妙結合起來,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勝利道路。
各地共產黨人也領導了武裝起義,紛紛建立革命根據地,形成了燎原之勢。
雖然革命的時代已經遠走,但是我們依舊要傳承和發揚革命時期艱苦奮。
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精髓。
大革命失敗后,井岡山的革命火種靠什么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有了這種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會產生戰勝困難、戰勝敵人的精神力量,在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在敵人的屠刀下慷慨就義、視死如歸,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精神飽滿、斗志旺盛。
歷史告誡我們,越是勝利、成功、順利和安逸的時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頭腦清醒。
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
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井岡山精神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踐行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井岡山斗爭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正確的政策、模范的行動、鐵的紀律,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取得了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從而形成了不可戰勝的力量。
通過這次旅游,讓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井岡山的點點滴滴。
在以后的人生生涯中,我將努力發揚井岡山革命精神,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斗。
在井岡山感受最深
要說感觸最深的,首先便是井岡山精神,所謂井岡山精神,便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精神。
它是老一輩革命家的真實寫照,它詮釋了紅色革命最終勝利的原因,它為我們今后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它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敢闖新路。
關于游井岡山或廬山旅游心得的文章
長的話自己刪點愛祖國,就要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著革命的光芒,印記著紅色的史跡。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
隨著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
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了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
我們思考之后弄懂了: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他們有什么意義。
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
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
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
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于前人。
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后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
這個說法主要緣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志,的確,這里是紅色的土壤。
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后,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后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
建國之后,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這個搖籃,才有后來的延續,于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政者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這里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意義,他們希望后人能夠明白創業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50余人正是帶著這樣的崇敬心情上山的。
導游小姐說,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1927年。
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
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達,正常情況下,從南昌到井岡山只需要6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了槍多人少的局面。
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歷,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
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贊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生息。
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武裝,數次圍剿,傷員很多,于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院,小井紅軍醫院。
我們在醫院的藥鋪里,發現都是草藥,原來國民黨對此區實行經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史書記載這片大山里采出的藥材不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這里來買藥。
傷員的草鋪挨著,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于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匯合。
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且是現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驗積累。
至于后來的九月“洗黨”,由于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了高超的領導風范,對于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愛情在八角樓盛開。
導游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愛情與婚姻,說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也描述得頗有興味。
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愛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
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著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原動力,而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并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
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后來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于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境。
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分是非、判斷成敗。
就說黃洋界戰役吧。
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并通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后來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誓不放過井岡山一根草,要井岡山人換種。
我們登臨黃洋界,嘆云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御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爭之殘酷。
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于人員的犧牲。
黃洋界保衛戰役的指揮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戰斗中,還有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于戰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啊。
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沒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里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含蘊于青山、淬火于實踐,指導著工農紅軍的方向。
作為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
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里參觀了五龍潭,在參觀五龍潭瀑布時,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
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煉有關。
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吧。
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國民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建立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吧。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辟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
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革命精神。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
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
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
請簡述井岡山旅游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面積達2
【第13句】:5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五指峰、筆架山、仙口、桐木嶺、湘洲八大景區,有60多處景點,320多處景物景觀。
自然景觀以雄險的山勢、奇特的飛瀑、磅礴的云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花蜚聲中處,人文景觀有大量的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筑物。
井岡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咸游。
是觀光游覽、避暑療養、科學考察、歷史研究的好去處。
這里盛產各種“山珍”,其中竹筍、香菇、玉蘭片、石雞、石耳最享盛譽。
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屏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的最高峰。
井岡山區不僅地勢險峻,崖路崎嶇,而且溪流密布。
這些溪流有的急湍而下,有的依山縈繞,有的卻飛流成瀑,給壯麗的井岡山增添了無限風光。
井岡山林竹茂密,花木繁多,這里不僅有千山樹,萬山水,走路不見天的片片山林,漫山遍野還有郁郁蒼蒼的井岡翠竹和杜鵑,為多姿的井岡更添風采。
有來井岡山旅游過的嗎感覺怎么樣
哈哈,我就是井岡山的人。
國慶去井岡山很不錯哦。
求升官就去北山革命博物館,那些開國大佬們都在求發財就去五指峰,鄧小平的庇佑讓你發財無憂都是坊間流傳的了景點蠻多,就是分的太散。
然后晚上的休閑活動比較少。
總體感覺國慶去井岡山旅游還是很不錯的選擇,另外國慶人會很多。
要有心理準備。
描寫井岡山的句子
井岡山的詩句
【第1句】:昔在井岡,漫步穹蒼。
千峰相連,龍蛇奔放。
翠竹松杉,煙霞恍漾。
五井茅坪,稻菽爭長。
【第2句】:昔上井岡山,革命得搖籃。
千流歸大海,奔騰卷巨瀾。
羅霄大旗舉,紅透半邊天。
路線成眾志,工農有政權。
【第3句】:五指擎天秀井岡,險峰無限過黃洋。
三灣改寫新軍制,一法分完舊地疆。
星火燎原傳赤色,工農革命聚戎裝。
如今山上風光好,綠嶺青山遍地香。
——《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