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讀平凡的世界可以嗎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定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肯定還是。
我小時候家在農村,沒有看過什么書,接受的是相當不正規的教育,記得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課外書,不像現在雜志什么的遍地就是。
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是我很小的時候爺爺訂的《四川農村報》,可惜那個時候看不明白(絕大部分的字不認識)。
再是外公遺留下來的三大木箱的書,我看的是一箱連環畫。
此外,就是爺爺逼著背的《三字經》,《百家姓》和《詩三百》。
可是那樣的學習,只是說記憶了一些東西,然而對我思想層面的影響,到現在為止,并不大,或者是微乎其微。
后來上高中,在縣城,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農村以外的群居式的和現代的生活,開始接觸到了電子游戲,電影院,旱冰場……那些物質的生活。
你可以想像,一個山里的孩子,第一面對城市的燈紅酒綠,站在車來人往的大街上,會是怎樣的迷茫。
那種感覺,比盲了還難受,我真的這么覺得,因為,抬腳也不知道往哪兒走。
(我指的不是迷路) 所以那個時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方向在那兒。
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成天玩電子游戲,溜旱冰,翻圍墻出去看通宵場,完了還時不時的跟人打架。
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一個形象,而且我也覺著社會就是這么個的認定。
我所在的學校高中當時是很不好的。
成績好的,和有錢的都上一中了。
就連我們學校的老師也說,我們是沒有希望進入大學的。
所以得過且過。
有的人在人生迷茫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個指引他的人,或者是一件足以讓他開始改變的事情。
我的改變,動力源自于我在校外租書店里,從層層疊疊的武俠言情色情書籍堆里翻出來的一本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我一直在回憶那是一個神奇的下午。
直到那以后,我才相信,一本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
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遍,我看了整整的十七小時,沒有吃飯。
我清楚的記得我從晚上八點,一直看到第二天的下午。
蜷在被窩里,什么地方也沒有去,包括校長的政治課,我也翹了。
那是第一遍,有點狼吞虎咽。
我被孫少平的人生深深的吸引了。
好奇,感動,到后來的感同身受。
第一遍看完了,我坐在校園里的梧桐樹下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思考。
很簡單的發呆,完了做了個很簡單的決定,做個好學生,并把這本書介紹給班里的每個人看。
這是我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看到了故事情節,把我感動的,是故事的本身,是我不知道的大作家路遙筆下的一個人物的生活。
第二遍看《平》,是在高二暑假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的學習和生活已經走上了很正常的軌道,學文。
班里有個民主活躍的氛圍,學習風氣好,班主任提供很多的課外書,遇到時事熱點同學總會有討論,或者老師組織辯論。
那個暑假我很細致的看了一遍《平》,完全是以欣賞的姿態。
前前后后的大概看了半個月,至于感觸,我只能說感受到了一部偉大作品的內涵與分量。
我被路遙前輩的筆觸和對生活深刻的洞察力所震驚。
貼近生活,才能感動讀者;高于生活,才能有所創造。
這次閱讀,讓我對愛情很是向往。
孫和田的愛情,讓我很是羨慕。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精彩單純的愛戀(小學四年級讀瓊瑤的《彩霞滿天》除外,而且我一直覺得瓊的小說有點故作的小兒女和煽情姿態)。
前兩次的閱讀,只是感到《平》是本好書。
真正對我最刻骨銘心的影響,是后面的幾次,它們把《平》一直融入到了我的靈魂里。
03年的夏天,第一次高考失敗。
雖然超過了一本線幾十分,但是沒有走了理想中的學校。
那個夏天天很熱,我郁悶欲死。
那不啻是把我從一個頂峰狠狠的摔到了谷底。
失敗來的是如此的猝不及防。
還喜歡跟家里人發脾氣。
也就是在這個暑假,我開始了第三遍讀《平》。
我沒有依著順序看,我找我想看的。
這一遍,一翻開書,我總是不由的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經歷。
人就漸漸的平靜下來,忘記了自己的失敗。
那個夏天總是停電,我總是在夜里亮著蠟燭,倚在被窩里看。
孫少平的人生軌跡,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在我心里連成了一條線。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孫少平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面對他的人生
而我自己呢。
到目前為止,《平》給我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的勞動觀。
兩個方面:一是我從此堅信勞動可以鍛煉人,重塑一個人的對生活的看法,勞動著的人和勞動著的雙手最美。
那個夏天的最后兩個月,我跟著父親起早貪黑,頂著烈日種莊稼,在工地上搬四十斤一塊的水泥磚……繁重的勞動可以使你筋疲力盡,讓你沒有時間去無聊的思考,讓你覺得自己很實在。
那個時候我才明白為什么從煤礦里走出來的孫少平另有一番姿態。
二是我從此喜歡愛勞動的人,或者是對勞動著的人或者是處在底層的人有種同情和崇敬。
我總吃某家的炒飯,不是因為我喜歡,而是因為他家里有正在上大學的孩子;我有時候自習回來,總是帶上幾個蘋果,不是因為我有錢,而是看著站在小橋邊的小販在冷風中呵氣,總覺著買他的蘋果,給予他的不僅僅是人民幣…… 二是我從此覺得人要獨立些好。
靠自己的力量活著是一件很偉大很有意義的事情。
雖然為此你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投入。
當你為經濟的基本自立而不斷出發,流汗受凍,也許你會明白那就是生活。
三是我開始有種自覺。
如果說夢想是你的存折,那么一定記得從小額開始積攢。
夢在心里,路,只在腳下。
可以擁有偉大的夢想,但得一步步的邁開去拼搏,是種常態。
最后,我想說的是,《平凡的世界》是本好書。
但注意:正如路遙前輩用書名告訴我們的:平凡的只是這個世界,不平凡的是我們自己;一本好書真的可以拯救和影響一個人,你遲早會遇上的
找不到工作
你的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來給您解釋一下:包括你在內的很多人都埋怨工資怎么這么低,待遇怎么這么差,為什么工資和我付出的勞動總不成正比呢
那么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能給企業或是公司創造多少的價值。
公司不僅要給你開工資養活你,還得繳納租金,雜費等等一系列的費用,最后剩下錢來還,得養活老板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么做呢
我們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棄
剛剛的話只不過是我的一番感言,我們都是從大學走出來的,說說我剛剛進入社會的感觸:我們不能奢求什么,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沒有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我們需要的是積累經驗和增長知識。
沒有人一畢業就飛黃騰達,更沒有人能一口吃個胖子
現在再說說你:作為大學生,我們工作并不是要求掙多少多少錢,再說我覺得給你的工資也還可以,因為你的專業是律師,它要求的學歷你應該也是知道的,我就不在這里浪費口水了,要知道你創造的價值永遠是和你的收入成正比的,而不是和你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你要懂得這一點,你就會心平氣和的面對現狀
你所謂的好工作是什么
天上掉餡餅還是上班、喝茶、看報、下班的工作方式,如果你真的有能力,英雄無用武之地,你可以在這里怨天尤人,如果你沒能力,那就不要在這自怨自艾,社會就是這么殘酷,沒人會可憐
關鍵還是我說的要有一個好心態,如果真的廣州不行的話可以去別的地方發展,樹挪死人挪活,江浙那邊也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你還是這種心態的面對工作和生活,永遠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樣子,那你去哪里都是浪費。
不會粵語可以學,專業不對口可以發掘自己的長處去找工作,比如你善于與人溝通,可以做市場.....但是你這樣埋怨社會,埋怨廣州連秘書文員等低工資的瑣碎工作的職位也需要會粵語,這樣的現實我很難接受,因為不是社會適應我們,而是我們適應社會。
這就是我想說的,可能有不妥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