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在黑暗與光明相互交錯的黎明,光明自然就是生活的智慧,黑暗也是令人生起無限慈悲的動力。
【第2句】:【禪語人生】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辦事方式套用在別人身上,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經驗主義的必然誤導。
【第3句】:信賴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佛陀的格言》
【第4句】:【心靈禪文案】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創造性地做。過去的快樂留待回憶,未來的快樂正在計劃,但快樂只能現在感受!
【第5句】: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滅者生死盡。《華嚴經》卷三十七,十地品
【第6句】:【禪語感悟】曾經有多少人感嘆:難得有幾天清凈的日子。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應酬太多了,妨礙了清凈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一直保持清凈心?
【第7句】:【佛心禪語】總盯著別人弱點看的人,他的心里一定也是陰暗的。為什么不用你那顆富有彈性的心去尋找一些人性中的亮點呢?
【第8句】:修行得自己力行實踐,靠自己的精進來啟發靈明的覺性,不能期望無修自成的成果。
【第9句】:【佛心禪語】不可能任何人都喜歡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討厭你;不可能任何人都贊嘆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誹謗你。你自己不動心就行了。
【第10句】:【最有禪意的文案】我們的行、住、坐、臥和一舉一動,有意識地去生活,是覺醒,無意識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輪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第11句】:【禪心佛語】對佛法感興趣是非常好的,這能令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絲寧靜。當你得到一些內在的進步,這將會增加你的平和。通過這些內在的改善,會最終帶來甚大的收獲。
【第12句】:然而,等到“我”這口氣斷了以后,這個“我”是否還能擁有這些房屋、財產、土地,甚至自己的身軀呢?
【第13句】:【經典佛語】[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最大的差別,只在當事人的「心態」而已。
【第14句】:【禪心佛語】人的情緒既可以感染又容易傳染,社會風氣也一樣。要是希望世界祥和而歡喜,首先自己得平和歡喜起來;如果渴望世界充滿愛,自己就得先變成愛的使者。
【第15句】:人若對自己有疑,就容易墮落沉淪,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對他人有疑,就很難與人廣結善緣,共同成就有意義的事業。
【第16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確很累,看你如何品味;每天多尋歡樂,煩惱別去理會;短短數十寒暑,何不瀟灑面對;朋友經常聯系,別管話費賤貴;閑時發個信息,伴你開心開胃。
【第17句】:在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約束行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態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進”。
【第18句】:【禪心佛語】今天是個在家人,明天出了家,這種我們稱之為世俗和尚,因為他們還不能去除煩惱。
【第19句】:人都沒有為眾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第20句】:【禪語人生】無生亦無滅,性凈恒寂然。離垢聰慧人,彼智所行處。自性本空寂,無二亦無盡。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第21句】:【經典佛語】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夸學。(天地何言?涵載一切。大道希聲,演化一切。)
【第22句】:以認識煩惱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煩惱讓安定的心穩同,以根除煩惱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23句】:愛別人,尊重別人,接納別人,包容異己,是建設生命喜樂、美化人生不可或缺的藥石。
【第24句】:【禪心佛語】第三,“我于一忍、一不忍”——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喜歡一部分,舍棄一部分。
【第25句】:不論周圍的人如何刺傷身體,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這樣,自己不痛,與人無傷。
【第26句】:【禪心佛語】佛教里的慈悲本身就是愛的升華,如果沒有愛心就沒有大悲心,沒有大悲心就無法大徹大悟。
【第27句】:人生的境界有高有低,境界高者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不斷自省,又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澤被四方,更像一只皮箱,提放自如,得大自在。
【第28句】:【禪心佛語】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如此的深厚,做兒女的應該及時報恩、行孝。
【第29句】:般若智如大火聚,諸貪愛水,逼之則涸;諸煩惱薪,觸之則焚;諸愚癡石,臨之則焦;諸邪見稠林,無復遺余。——《竹窗二筆》
【第30句】:“等我賺夠了錢”、“等我找到鉆石男”等等“舍生取義”似的宣言,你才肯讓自己過上理想的生活?
【第31句】:【自尊心不可太強】自尊心太強的人,將不堪一擊,少許逆境,足以使他徹夜難眠。
【第32句】:慧者須臾頃,親近于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第33句】: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將道更欲覓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須別處尋討。大道只在目前,愚倒迷人不了。——《寶志公》
【第34句】:【禪心佛語】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襖,冬天的蒲扇,還有等我已經心冷后你的殷勤。
【第35句】:“因果”是真正的不二價,修善決定有樂境,造惡必定受痛苦,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36句】: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寬容,就有多少歡樂。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里面有什么,決定于鏡子面前的事物。
【第37句】:【禪語人生】想想我們的那些競爭對手也是人,和我們有同樣的權利和需求。就像我們在講忌妒的時候提過的,要想說他們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他們如果能夠成功是件好事。
【第38句】:【圣經文案】506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22:7)
【第39句】:【禪語人生】小人之嘴,是用來制造是非,挑剔別人;君子之嘴,是用來剖白是非,贊揚別人。
【第40句】:【圣經文案】296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于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5:12)
【第41句】:一個人一生要成為怎樣的人,成就多大的事業,這主要決定于我們的心有多寬廣,氣度有多大。
【第42句】:【禪心佛語】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第43句】:【佛心禪語】不能貪求任何東西,一旦喜歡就執著在那里,應該心無掛礙。
【第44句】:若有菩薩行于愛染,為化愛染諸眾生故,而亦不共是愛染住,名菩薩久行。《大寶積經》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第45句】:執著的只是想法,而非活法如果一條路走不通,那只不過是在暗示另一條路上的輝煌。
【第46句】:房屋,只要把根基保養好,就不怕傾倒;樹木,只要把樹根保養好,就不至于枯萎。我們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襲了。
【第47句】:【禪語人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這叫覺,很多人還沒有認識自己,沒有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認識不到,就是凡夫。
【第48句】:聰明人看重自己得失之處,智慧人時刻謹守得失之心。粗衣淡飯,皆生歡心,利人利物,平心養心。
【第49句】:【佛心禪語】作為佛教徒,除了自己的聞思修以外,應當盡量投入到弘揚佛法的事業當中。因為,佛陀的智慧會給全人類帶來光明,佛陀的慈悲會給所有眾生帶來溫暖。
【第50句】:【禪心佛語】皈依方式有二,一為只將希望寄托于三寶,個人并不精進;二是以信心皈依三寶,修持彼所示離苦得樂之法。二者中以后者為勝,應依之而行。
【第51句】:【佛心禪語】問:有時聽聞佛法,覺得道理非常好,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境界的時候,卻派不上用場。請教大師,怎么辦才好?
【第52句】:【禪語人生】要想事情改變,首先自己改變,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世界。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第53句】:心中有愛,即使身處尷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處福地,也滿腔怨懟,哪會有幸福感可言?
【第54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有些并不是煩惱,人們也把它當成煩惱。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56句】:為什么愛心是給自己的呢?因為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我們要好好地關心自己的心,時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持著一分善念。
【第57句】:奸邪、惡口人,嫉妒、無反復,此人不可療,智者之所棄。《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等見品
【第58句】:【禪語人生】這意味著,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第59句】:佛法不是反對、摒棄一切追求,而是要讓一切追求在道德的規范下得到合理的實現。
【第60句】:生活的禪法就在這現實的生活,而不是脫離生活,心平氣與隨順自然,不埋怨,不積怨。就算還有許多煩惱,只要不轉化成悲觀與失落,讓生活更寬闊,活出心態的自然風光。
【第61句】:【禪語人生】這里萬籟俱寂,什么也聽不見。“什么是只手之聲呢?”思量之間,他忽然聽到了滴水的聲音。“我終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聲了。”東陽在心里說道。
【第62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可俗話又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63句】:【禪語人生】學佛第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64句】:人活著與死亡只是肉體的異化,而這種異化只限于生命的現象,實質上并沒有異化。——耕云先生
【第65句】:【禪心佛語】夾山禪師與弟子這段對話,對現代人大有啟示:耕耘比收獲重要,過程比目的重要,事實的體驗比虛有的假象重要,內心的平安比虛妄的名相重要。
【第66句】:【最有禪意的文案】幸福不是財富多、權大、位高,而是自在、快樂、平安。
【第67句】:【佛心禪語】山逞強,水守弱,海底曾淹大西國。位尊財旺休得意,名流倒臺倍落魄。時運無常,高升必墮,傲什么?
【第68句】:【禪語人生】有人問我是否要錢,或希望受到重視等等,我說,如果是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話,我是不會拒絕的,但是我不會因為求之不得而失望。
【第69句】:初發心人具足了這三心,若是參禪看話頭,就看“念佛是誰”,你自己默念幾聲“阿彌陀佛”,看這念佛的是誰?這一念從何處起的?
【第70句】:【禪心佛語】所有的痛苦,一切外在的不幸,都是幻想,都只是一場夢、一場戲,根本沒什么好擔心的。
【第71句】:【禪心佛語】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第72句】:【禪語人生】在一段時間我喜歡一段音樂,聽一段音樂我懷念一段時光。坐在一段時光里懷念另一段時光的掌紋。
【第73句】:行善是一種愛心的表現,同時在禪學上來說,也是為自己培植福報的基礎。只要能牢牢地堅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你必定能獲得他人的青睞,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第74句】:【佛心禪語】追憶曾經我們在人生旅途有過無數次的跌倒而又爬起,偶爾的成功,有時會使我們忘乎所以,有些失去至今難以忘卻而深埋心底。
【第75句】:諸出家人不應作資生之業:謂王使、販賣、治病等業,及所不應取眾生田谷等,若取,名邪命。(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十二
【第76句】:吹捧要經得起,壓制要受得住。人生不會總如意,人生亦不會總不如意。得失、榮辱基本上保持能量守恒。
【第77句】:性愚習癡,殺盜淫欺,不信道行,此不自愛也;習善行仁,覺世非常,信死更生,情存三尊,奉戒攝心,信道以篤,守禮以謙,孝順至誠,此人處世,自愛者也。《中本起經》
【第78句】:【佛心禪語】如果你是一只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第79句】:想象你的成功,當你想象自己會成功時,就會增強信心,并想方設法地獲得成功。
【第80句】:般若現證即是自內證耶?佛言:不也,善男子,般若如實觀見法身為內證也。終不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為內證也。非但聞思即能證得自內所證真如之法。《大乘寶云經》卷四
【第81句】:【禪語人生】一切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凈。亦無心系縛人。但為人自生虛妄系著。作若干種解會。
【第82句】:在家之孝,是以“敬”奉養父母,以“誠”承歡親心;不違逆父母,以和顏悅色、勞而不怨的態度,盡禮事奉。
【第83句】:【佛心禪語】當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無常人生,無常變化,思在未來,卻要行在當下,且行且珍惜。”
【第84句】:【佛家禪語】有一志一同的人時時彼此鞭策、勉勵,才能照顧好自己一念善心。
【第85句】: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維摩經》卷上,弟子品
【第86句】:【禪心佛語】佛曰: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第87句】:【禪心佛語】通過禪修,喬布斯領悟到許多禪的妙理,在之后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以一顆禪心去工作,結果收獲了許多天才的創意。
【第88句】:世界盡管黑暗,我們必須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為周遭的環境所誘惑。
【第89句】:事物的變化需要一種能量來推動,生命也不例外,需要靈性能量來推動,這種靈性能量用中國智慧的老祖宗的語言叫“德”,即陰德、功德。
【第90句】:【禪語人生】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91句】:【禪語人生】我相信,上帝在讓我們經受挫折的時候,也一樣賜予了我們堅強,面對挫折,只要有毅力和勇氣,走過荊棘,一定能邂逅鮮花滿地,沐浴陽光的生活。
【第92句】:【禪心佛語】認清自己的第一點就是要注視著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注視著自己的缺點。
【第93句】:【禪心佛語】飯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過千里。同樣,調心也要一點一點來,不可能修了幾天就想超凡入圣。
【第94句】:【禪心佛語】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樹,守靜、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經末梢觸著流云和微風,竊竊的歡喜。腳下踩著最卑賤的泥,很踏實。還有,每一天都在隱秘成長。
【第95句】:風箏,沒有空氣阻力不能起飛。汽車,沒有地面阻力不能行進。人生,沒有逆境阻力不能進步。阻即是力,應當感恩。
【第96句】:若自能舍己樂,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與一切眾生異故。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眾生未成就,自利則為具足。(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九十五
【第97句】:【禪心佛語】適應是一種接受,也是一種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第98句】:【禪語人生】我曾經跟一個人無數次的擦肩而過,衣服都擦破了,也沒擦出火花。
【第99句】:將全部的能量集中于當下,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為昨天的事犯愁,也不為將來的事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