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釋義:沉迷于酒色的原因在子自己而不在于酒色。例句: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2句】:【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歇)《西游記》第二回描寫,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xué)成七十二般變化,念個咒語,要變什么就變成什么。形容多變,難以預(yù)測。
【第3句】:包公的上方劍——先斬后奏
【第4句】:河里沒魚市上見——不愁見不到
【第5句】:永明哥是個雜貨販子,每次點賬差不多都虧本。大嬸說:“你真是二百吊錢買的棉花,一百八十吊賣了線——只賺了買賣人的名。”(山東·文登)
【第6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諺)比喻經(jīng)常處在某種環(huán)境中,難免會受到影響或某種麻煩。 也作“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
【第7句】:【羊肉饅頭沒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慣)比喻好處沒得到,還惹下了麻煩。 也作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羊肉沒吃到,先惹一身騷。 羊肉沒吃到,弄得一身臊。
【第8句】:【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諺)來的人不會懷好意,懷好意的人不會前來尋事。指對惡意尋釁的來人,要加倍防范。 也作“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第9句】:【狗頭上頂不了四兩油】(諺)狗生性愛吃油脂,只要有點油脂,早被它吃得干凈。比喻淺薄的人一旦發(fā)跡,便會表現(xiàn)得非常輕浮。
【第10句】:【老鼠吃貓飯】(慣)比喻弱者侵占了強(qiáng)者的利益。
【第11句】:【茄子黃瓜一鍋煮】(慣)形容人員很雜,好人壞人混在一起。
【第12句】:我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心里很著急。老師鼓勵我:“日日行,不怕路千里;時時讀,不怕書萬卷。你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xué)習(xí),成績總會上去的。”(河南·長垣)
【第13句】:【初生牛犢不怕虎】小牛不識虎,不怕。指缺少經(jīng)驗不知 道危險,魯莽。又指青年人沒有顧慮,勇敢。馬南邨《燕山 夜話》:“最近在人們談?wù)撌澜缙古仪蝈\標(biāo)賽和其他成就的 時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犢不怕虎這句成語,來形容中國青少 年隊伍里不斷涌現(xiàn)的新生力量。”
【第14句】:吃著海椒[辣椒]訓(xùn)人——說話帶辣味
【第15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16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慣)指不會受到什么損傷或損失。
【第17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為八仙之一。指好心人 被誤解。海外叢甦《獸與魔》:“這種美國人是狗咬狗呂洞 賓,不識好人心!何必浪費東西呢?大概她以為我們要毒 害她孩子吧!”
【第18句】:哥哥剛從警校畢業(yè),練就一身好本領(lǐng)。有一天,他帶我上街買東西,兩個流里流氣的小伙子故意找哥哥的碴兒。哥哥說:“你們別沒事找事,我也是東山跑過驢,西山找過虎,見過點陣勢的。”他們不聽,伸手打了哥哥一拳,哥哥說:“你們真是瘋狗咬太陽,不知道天高地厚。”說著,三腳兩拳,打得他們抱頭鼠竄。(河南·許昌)
【第19句】:【騎著驢騾思駿馬】(諺)騎上驢和騾子,可以代步,還想著騎駿馬可以更快更風(fēng)光。指人的欲望總是無止境的,
【第20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jìn)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shù)姆馓杹砻?/p>
【第21句】:【打杠子】(慣)指攔路搶劫。
【第22句】:【瞎子發(fā)眼——豁出去】(歇)發(fā)眼:害眼病。豁出去: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去做。本指眼睛已經(jīng)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轉(zhuǎn)指沒有顧忌,舍得付出任何代價。 也作瞎子發(fā)眼——豁出來。 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第23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釋義: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選擇。例句:“喂,牽走吧,一個豬的價錢。常言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憑你們柿樹溝生產(chǎn)隊,還能買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塊,您要不起!”
【第24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釋義:至察:過于苛察瑣細(xì)。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了,水中不會有魚;人太苛察了,就沒有人與他交往。例句:我這個人就很嚴(yán)肅,毛主席批評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第25句】:【這個耳朵進(jìn)來,那個耳朵出去】(慣)比喻不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也作這個耳朵聽進(jìn)去,那個耳朵跑。 左耳進(jìn),右耳出。
【第26句】:媽媽一邊忙著干家務(wù),一邊說:“我這是腳篩羅,手和面,胳膊肘子帶搗蒜,眼里還得瞅著雞下蛋。彬彬,快來幫幫我!”(甘肅·平?jīng)觯?/p>
【第27句】:【貓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釋義:比喻做機(jī)密事,要先隱蔽好。例句:他說:“要少言少語,言多語失,走漏了消息不是玩兒的,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勢子。貓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
【第28句】:【上命差遣,蓋不由己】(諺)上命:上級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級的派遣,行動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執(zhí)行人不擔(dān)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第29句】:【扁擔(dān)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dān)平放在肩,轉(zhuǎn)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30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謂環(huán)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31句】:路上,小兵不解地問他媽媽:“媽媽,你怎么知道我在書店呢?”他媽媽點著他的鼻尖說:“自己養(yǎng)的兒子知道小名兒嘛!”(安徽·安慶)
【第32句】:【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釋義:劉阿斗:三國蜀后主劉禪,小名阿斗。劉禪不思進(jìn)取,庸祿無為,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興蜀漢。比喻沒有出息,沒有作為的人。例句:皮金狗還想推脫,皮二媽開口了:“狗伢,大伙這是瞧得起你,你別做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不許作怪了!”
【第33句】:【大風(fēng)刮不多時,大雨下不多時】(諺)指狂風(fēng)暴雨來勢猛烈,但不會持續(xù)多久。也借指特殊情況只是暫時的。
【第34句】: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獨(都)大
【第35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會受影響。成語:上行下效。臺灣瓊瑤《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賭錢!”
【第36句】:【人無剛骨,安身不牢】人太軟弱,容易被人欺侮。明代《水 滸》:“常言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 這般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zhuǎn)的人。”
【第37句】:【見縫就下蛆】(慣)比喻一有機(jī)會就搞破壞或做壞事。
【第38句】:“一人一個腦,做事沒訣竅;十人十個腦,辦法一大套。”這句話果然不錯。晚上寫作業(yè)的時候,有一道數(shù)學(xué)題,我怎么也解木出。這時,哥哥走過來,只簡單地啟發(fā)了我?guī)拙洌烷_拓了我的思路。不一會兒,這只“攔路虎”就被我征服了。(廣東·龍門)
【第39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釋義:在天下人擔(dān)憂之前就擔(dān)憂,在天下人安樂之后才安樂。比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例句:劉志丹再也忍不下去,他常聽爺爺說,人生在世,應(yīng)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第40句】:灶王爺上天——句句實情
【第41句】:【千軍萬馬難過獨木橋】謂人多機(jī)會少,事情難辦。即所謂 瓶頸效應(yīng)。《中國青年》(1981,23-24):“片面追求升學(xué)率 確實把中學(xué)生的路搞得越走越窄。正如有的同志說的:這 樣下去,簡直是驅(qū)趕著千軍萬馬去過獨木橋。”
【第42句】:老鼠跳到油鍋里老鼠偷芝麻——吃香
【第43句】:【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諺)指年節(jié)的交接,月份的交接,好在都是短暫的一天,容易混過;只有這一天接一天無盡頭的困苦日子,最是難熬。
【第44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諺)噎(ye):食物堵住了喉嚨。吃飯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時要養(yǎng)成謹(jǐn)慎習(xí)慣,以免發(fā)生意外時不知所措。
【第45句】:【翻臉不認(rèn)人】釋義:剛剛還是親人、朋友,立刻就鬧翻成了仇人。例句: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rèn)人,他們替祥子鳴不平。
【第46句】:【天塌壓大家】(諺)指天災(zāi)人禍臨頭,大家都會遭殃,不用獨自擔(dān)憂。 也作天塌砸眾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第47句】:【年糕】“年糕”是春節(jié)必備食品,進(jìn)入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蒸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說起年糕,這里面還有一個既美麗又凄楚的傳說。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幫助吳王強(qiáng)兵富國,稱霸一方。國家強(qiáng)盛起來以后的吳王產(chǎn)生了驕奢輕敵思想,開始大興土木。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果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國橫掃而滅。這時都城糧斷,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lǐng)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yōu)榱算懹浳樽玉愕墓兣c忠烈,就在春節(jié)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48句】:【打成一鍋粥】(慣)形容打作一團(tuán),場面十分混亂。
【第49句】:【 抱大的孩子不會走】缺乏鍛煉,沒有實踐能力。《文匯報》 (1994,4,8):“我以為這樣的陪讀是不可取的,其結(jié)果只能 像俗話說的那樣,‘抱大的孩子不會走’。”
【第50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此語指做事情適當(dāng)調(diào)節(jié),注意勞逸結(jié)合,張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能望文生義,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倆的賢明治國之道:有松有緊,一張一弛,寬嚴(yán)相濟(jì)。此語典出《禮記·雜記下》,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隨老師觀看一年一度的年終祭祀活動。在這個節(jié)日里,老百姓狂歡亂舞,簡直像瘋了一樣。子貢不明白百姓為什么這樣。孔子解釋說:“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應(yīng)放松一下。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才是文王、武乇的治國之道。”
【第51句】:【穿鞋的不知光腳的苦】(諺)指富人體會不到窮苦人的艱難處境。
【第52句】:【吃香的,喝辣的】(慣)指吃得好、喝得好,享受富足的生活。 也作“吃香喝辣”。
【第53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54句】:【碗里拿帶靶兒的蒸餅】(慣)靶兒:同“把兒”,器具上便于用手握的部分。蒸餅:一種用發(fā)面加油蒸熟的餅,餅內(nèi)分層。比喻事情做起來毫不費力。
【第55句】:【 秋風(fēng)掃落葉】形容來勢迅猛,迅速掃除。張孟良《兒女風(fēng) 塵記》:“救濟(jì)院的傳染病還在流行,孩子們像秋風(fēng)掃落葉一 樣接連著死去。”
【第56句】:【老鼠上房——不是發(fā)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將有大的事件發(fā)生。
【第57句】:【恨鐵不成鋼】(慣)比喻恨所期望的人不長進(jìn)、不成材。 也作“恨木不成梁,恨鐵不成鋼”。
【第58句】:【 做一世和尚,吃壞了一餐狗肉】一直很謹(jǐn)慎,偶然失足,使 以往的努力白費了,實在不值得。成語:前功盡棄。羅旋 《南國烽煙》:“這是我家男人,認(rèn)罪來了!這個人做一世和 尚,吃壞了一餐狗肉,你就多開導(dǎo)他吧!”
【第59句】:【人有七貧八富】(諺)七貧八富:窮和富反復(fù)交叉出現(xiàn)。指人生一世,窮和富沒有定準(zhǔn),富起來又會窮下去,窮下去又會富起來。
【第60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換破鍋】(諺)破鍋:比喻困于生計,開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難以維持家庭生計。指要節(jié)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61句】:頭上點燈——唯我高明
【第62句】:【黃土埋了大半截】見“半截身子入土”。
【第63句】:【老鴇子死了粉頭——沒指望】(歇)老鴇子:開設(shè)妓院的女人,也叫鴇兒、鴇母、老鴇。粉頭:妓女。 指失去了所指望的人,沒有盼頭。 含譏諷意味。
【第64句】:【 良心長在胳肢窩里】良心不正,行事不端。從維熙《泥 濘》:“當(dāng)然,生活中總是有一些把良心夾在胳肢窩里,在歷 史風(fēng)暴中順風(fēng)揚沙的投機(jī)商。”
【第65句】:一同學(xué)不愛學(xué)習(xí),卻喜歡做家務(wù)活。奶奶說他是“氣死先生,喜死丈母娘”。(陜西·安通)
【第66句】:【和尚廟借梳子——走錯門】(歇)和尚不留發(fā),用不著梳子。指找錯了地方或?qū)ο蟆?/p>
【第67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見“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第68句】:【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歇)指初次經(jīng)歷某事。
【第69句】:哥哥好吃懶做,媽媽教育他說:“世上只有凍死的蒼蠅,沒有累死的蜜蜂。你若想早致富,雞叫頭遍就離床鋪;若要苦受窮,你就天天睡到太陽紅。”(廣東·龍門)
【第70句】:【一蟹不如一蟹】(慣)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第71句】:吃飯?zhí)蛲脒叀F相畢露;吝嗇鬼
【第72句】:老大懶漢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第73句】:【得人一牛,還人一馬】(諺)馬的價值,遠(yuǎn)比牛高。比喻受人的恩惠,要加倍還報。
【第74句】:【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馬蹄刀: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東西用具。本指用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會漏掉,轉(zhuǎn)以形容人極其吝嗇,舍不得拿出錢來。也形容人言行嚴(yán)密周到,毫無漏洞。 也作“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第75句】:【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見“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第76句】:【避風(fēng)頭】(慣)指躲避不利的勢頭。
【第77句】:【老何家的姑娘嫁給老鄭家——鄭何氏】(歇)舊時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為姓名。鄭何氏:稱嫁給鄭家的何姓女子,諧“正合適”。指正好符合實際情況或需求。
【第78句】:【吞下秤砣——鐵了心】見“吃了秤砣——鐵了心”。
【第79句】:【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釋義:聽見風(fēng)吹鷦叫就嚇得心驚膽戰(zhàn),看見一草一木都當(dāng)作是敵兵。形容驚慌恐懼,疑神疑鬼,自相驚擾。例句:有的說鬼子到了盤龍山西南,有的說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說有五六百人,有的說有兩三千。這幾天,特別是夜里,真是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
【第80句】:【—腳踢出去/一腳踢開】斷然拋棄。張潔《無字》:“這種男 人就是跪在腳底下求我,我也會把他一腳踢開。”
【第81句】:石灰木炭一把抓——黑白不分
【第82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釋義: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張:拉緊弓弦,比喻嚴(yán)。弛:放松弓弦,比喻寬。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國之道是寬嚴(yán)結(jié)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適當(dāng)調(diào)節(jié),合理安排,勞逸結(jié)合。例句:那是要你們訓(xùn)練中抓緊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剛才下命令要你們休息,你沒聽到?
【第83句】:【寧幫一文錢,不讓一條路】可以資助,但不能讓人搶了自 己的飯碗。類似的:寧送一段布,不送一條路。“寧……不 ……”為俗語句型之一,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北京短 篇小說選》:“從前同行是冤家.講的是‘寧幫一文錢,不讓一 條路。”’
【第84句】:【窮家難舍】(諺)指家雖貧窮,但曾長居久住,總舍不得離開。也指故鄉(xiāng)即使是窮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長在那里,也會與那里難分難舍。 也作窮家難舍,熱土難離。熱土:住久了的鄉(xiāng)土。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故土:故鄉(xiāng)。 窮家難離,熟土難舍。
【第85句】:石獅子的屁股兒——沒門,無門
【第86句】:豬圈門上貼對聯(lián)——吃了睡,睡了吃
【第87句】:【哪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釋義:都是自己的兒女,都一樣心疼。例句:“哪一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當(dāng)老人的自然用不著偏誰為誰!”
【第88句】:【谷鋤八遍餓殺狗】釋義:八遍:形容遍數(shù)多。種谷多鋤,顆粒就飽滿,沒有秕谷可喂狗。例句:第一遍鋤,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較淺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淺于第三遍,蓋谷稈大,則根浮故也。諺云:“谷鋤八遍餓殺狗,為無糠也。”
【第89句】:【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釋義:不走艱險的山路,顯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經(jīng)過比較,不知道哪個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說:“當(dāng)然嘍,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你們兩人和好如初,還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第90句】:【臉皮厚】(慣)指人不知羞恥。 也作臉皮三寸厚。 臉皮銅錢厚。
【第91句】:【驢糞球兒——面前光】(歇)驢糞球兒:驢子的糞便,呈球形,里面是食物經(jīng)消化后排泄的渣滓,而外表很光滑。形容表里不一,外表好看而實際不行或很壞。常含責(zé)罵意。 也作驢糞球兒——外面光。 驢糞蛋子——外面光。 驢糞蛋——皮兒光。
【第92句】:一分錢買十一個杏子——分文不值
【第93句】:小紅傍晚放學(xué)回家,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老母雞還沒回窩,著急地要出門去找。奶奶安慰她說:“不用急,俗話說‘狗記千,貓記萬,老母雞能記二里半’,它自己會回家來的。”(河南·淮陽)
【第94句】:【叫化子賣米——沒幾升】(歇)升:諧“聲”。指沒說幾句話。
【第95句】:【人惡鬼不纏】(諺)惡:強(qiáng)橫。人要是行為強(qiáng)橫,就連鬼也避著,不敢招惹。指無所畏懼的人,能鎮(zhèn)住邪惡小人,使其不敢侵犯。
【第96句】:耕地里背口袋——有種
【第97句】:【一朵好花,生在荊棘叢中】(慣)比喻一個好姑娘生活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
【第98句】:【逼著姑娘上轎】(慣)比喻硬逼別人做不愿做的事。
【第99句】:千斤擔(dān)子眾人挑。
上一篇:感同身受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