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君子不記小人過】見“大人不責小人過”。
【第2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慣)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備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第3句】:【竹筒倒豆子】 釋義:比喻全說出來,一點不剩。 例句:這一回,何守禮當真來了個“竹筒倒豆子”,不僅交代了那天夜里他跟路全的談話內(nèi)容,而且還抖明了近幾天來他跟路全的接觸情況。
【第4句】:【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
【第5句】:【一踩八頭蹺】(慣)形容人機敏、反應(yīng)快。
【第6句】:多鳴之貓,捕鼠必少。
【第7句】:【惡狗怕揍,惡人怕斗】(諺)惡狗兇惡,是因為打得不狠;惡人猖狂,是因為打擊不力。指對于危害社會安定的壞人,只有嚴厲打擊,才能鎮(zhèn)壓得住。
【第8句】:【跳到秤盤里——拿自己來量別人】(歇)指用自己的狹隘眼光來衡量別人。
【第9句】:【太公釣渭水——走老運】(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姜子牙八十歲時在渭河邊釣魚,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輔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運。
【第10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慣)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界東流,經(jīng)今安徽省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水積成池,稱雷池。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嶠坐鎮(zhèn)原防,不要越過雷池向東。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線或范圍。
【第11句】:【左右是左右】(慣)指反正是那么一回事,豁出去了。
【第12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錢】(歇)死:本指死亡,轉(zhuǎn)指拼死,不顧生命。指人財迷心竅,愛財如命,臨死還不罷休。常含責罵意。 也作“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
【第13句】:【從小離娘,到大話長】(諺)指從小就離了娘親,長大以后就有說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經(jīng)過的事多而且雜,不是一時說得完的。 也作從小沒娘,說來話長。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第14句】:【前晌打傘,遮不了后晌的雨】(諺)雨如果是后半天下的,前半天打傘,當然遮不了后半天的雨。指從前歸從前,現(xiàn)在歸現(xiàn)在,從前所做出的成就與功勞,無法解決眼前發(fā)生的問題。
【第15句】:【懷里揣著個牛角——朝自己頂】(歇)頂:本指用角撞擊,轉(zhuǎn)指頂撞、為難。指頂撞或為難自己人。 也作“懷里揣牛角——朝里頂”。
【第16句】:【打鴨子上架】見“趕鴨子上架”。
【第17句】:【打耗子還得個油紙捻兒】(諺)耗子:老鼠。指要逮老鼠還得用個油紙捻兒作誘餌。泛指做任何事都得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
【第18句】:【化干戈為玉帛】(慣)干戈:武器。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比喻平息戰(zhàn)爭或爭斗,實現(xiàn)和平。
【第19句】:【差到云南膠州國去了】 釋義:比喻不對,差得太遠。 例句:別嘴硬了,差到云南膠州國去了,巴黎公社和縣根本是不能比的。
【第20句】:【背包袱】(慣)比喻在思想上或經(jīng)濟上有沉重的負擔。
【第21句】:【蛤蟆、促織兒,都是一鍬土上人】(諺)促織兒: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樣,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動著的。指地位相同、命運相連的苦命人,理應(yīng)相互關(guān)照。
【第22句】:【露風聲】(慣)指透露某種信息或散布某種消息。也指泄露秘密。 也作漏風信。 走漏風聲。
【第23句】:【大亂住城,小亂住鄉(xiāng)】(諺)指世道荒亂不安定時,大局動蕩避在城里比較安全,局部騷動避在鄉(xiāng)里比較安定。 也作“大亂避城,小亂避鄉(xiāng)”。
【第24句】:【久病床前沒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25句】:【閨女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女兒是母親最貼心的人。
【第26句】:【點天燈】在古代,“點天燈”是一種慘無人道的死刑刑罰。它是借用了“天燈”這個民俗活動作為刑罰名稱。 古代漢族有一種節(jié)日風俗,元旦夜晚,每家每戶在屋樓上用長竿懸掛燈盞,通宵達旦,稱“天燈”。一為烘托節(jié)日氣氛,二為祈求五谷豐登(燈),歲歲平安。 后來,酷吏們竟受到“天燈”的啟發(fā),發(fā)明了“點天燈”的酷刑。“點天燈”也叫“倒點人油蠟”,把犯人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進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將他頭朝下腳朝上拴在高桿上,從腳上點燃,直到將人體燒完方滅。史載唐代叛賊安祿山就是被這種刑罰處死的。據(jù)此,“點天燈”的刑罰最遲出現(xiàn)在唐代。 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時代,川湘一帶還存在“點天燈”的酷刑,這種點天燈不同于古代的點天燈,為當?shù)赝练怂鶆?chuàng),在所謂的人犯的腦袋上鉆個小洞,倒人燈油并點燃,讓人犯在極度痛苦中被燒死。他們稱此為“點天燈”。 解放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剿匪,才徹底消滅了這種慘無人道的酷刑。
【第27句】:【一塊石頭往平處放】(慣)形容辦事公平、公正。
【第28句】:【棒打不回頭】(慣)形容人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第29句】:【吃虱子留后腿】(慣)虱子:昆蟲名,腹大,橢圓狀,寄生于動物身上吸食血液。吃虱子還要留下后腿,下次再吃。形容人非常吝嗇、小氣。
【第30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慣)兵器放進了倉庫,戰(zhàn)馬放牧在南山。本指戰(zhàn)事結(jié)束,天下太平。后比喻放松警惕,解除武裝。 也作“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第31句】:【兵無糧自散】(諺)兵:指軍隊。 軍隊要是斷絕了糧草,自然就會解體。指糧草是行軍用兵的生命線,缺糧斷草就意味著不戰(zhàn)自敗。
【第32句】:【塘里無魚蝦也貴】(諺)塘:池塘。池塘里要是沒魚,蝦米也吃香了。比喻沒有高層次的人物,次等人物也可以充數(shù)。
【第33句】:【前有虎后有豹】(慣)形容處境十分危險。
【第34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釋義:比喻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條件。也比喻干什么行業(yè),就靠什么行業(yè)生活。 例句:“好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這個山坡地方,不養(yǎng)樹就肥不了人。”
【第35句】: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
【第36句】:【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獨】(諺)招:拳術(shù)上的招數(shù)。指拳術(shù)較量中普通招數(shù)再多也不怕,怕的是獨到的一招沒法招架。也借指在技藝上有獨到的專門本事,才是最吃香的。
【第37句】:【梁山上的軍師——吳用】(歇)吳用:《水滸傳》中人物,綽號智多星,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吳:諧“無”。指沒有用處。
【第38句】:【高山頭上點燈——來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轉(zhuǎn)指公開、不隱蔽。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第39句】:【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歇)指陷入絕境,走投無路。 也作“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
【第40句】:【磨刀不誤砍柴工】 釋義:準備工作做得好,工作才能順利。 例句:“趕趟兒!”紅臉漢子滿不在乎地一捋,“磨刀不誤砍柴工。吃飽了,喝足了,一個頂倆!……”
【第41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42句】:【錢財如流水,流去還流回】(諺)錢財如同水流一般,能流出去,也能流回來。指錢財本是流通之物,流進來別喜,流失了別愁。
【第43句】:【威武不能屈】 釋義:在權(quán)勢殘武力的脅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堅貞剛強。 例句:現(xiàn)在證明,你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第44句】:【又想吃魚,又怕沾腥】(慣)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壞名聲。 也作又吃魚兒又嫌腥。 又想吃魚,又怕腥氣。
【第45句】:【多個香爐多個鬼】(諺)比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麻煩或支出。
【第46句】:【只拉弓,不放箭】見“開弓不放箭”。
【第47句】:【彎刀對住瓢切菜】(慣)彎刀:刃部呈弧形的刀。瓢: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彎刀在半圓形的瓢里切菜,正合適。形容正好吻合。
【第48句】:【單面鼓一面鑼】 釋義:比喻獨自發(fā)號施令。 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號令大家聽令。喜歡單面鼓一面鑼。
【第49句】:【得理不讓人】(慣)指占了理,就不肯寬容、饒恕別人。 也作“得理不饒人”。
【第50句】:【肚皮貼著脊梁骨】(慣)肚子里沒有一點食物,癟癟的。形容非常饑餓。 也作“肚皮餓得貼脊梁”。
【第51句】:【水流千里歸大海】 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千里”又作“干遭”、“千轉(zhuǎn)”。 例句:莊稼人離不開土地家屋啊,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沒娘的孩子。水流千里歸大海,樹葉落在樹底下,飄來飄去,還得飄回去,守著田園才能過日子。
【第52句】:【人死不結(jié)冤】(諺)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記舊恨。 也作“人死不記仇”。
【第53句】:【馬勺免不了碰鍋沿】 釋義:借指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免不了會發(fā)生矛盾。 例句:“都是一個單位的,馬勺免不了碰鍋沿,我看就別去找廠長啦,有問題找他坐下來談?wù)劊瑳]有到不了底的事。”
【第54句】:【一毛不拔】“一毛不拔”形容人極其自私吝嗇。有人把“一毛不拔”與“鐵公雞”聯(lián)系起來,二者意同,卻各行其義。 “一毛不拔”源自《列子·楊朱》,說的是魯國思想家墨翟同魏國思想家楊朱針鋒相對,墨子主張“兼愛”、“愛無差”等;楊朱卻主張“為我”,一切以個人利益為重。有一次,墨子的學(xué)生禽滑厘問楊朱:“從你身上拔一根毫毛來救助世道,你愿意嗎?”楊朱不以為然地說:“天下本來就不是我一根毫毛能夠救濟得了的。”禽滑厘追問道:“如果能的話,你拔不拔?”楊朱聽了居然沒敢答應(yīng)。是夠自私的。
【第55句】:【東坡肉】“東坡肉”是杭州名菜,它是由豬肉燉制而成,一般是一塊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人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流行于江浙一帶。制作方法是: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這道名菜叫“東坡肉”,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蘇東坡,果真是他發(fā)明的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源自兩地。 一說起源于杭州。相傳他在杭州刺史任上完成疏通西湖、修筑蘇堤這兩個利國利民工程后,老百姓歡天喜地,奔走相告,一致認為蘇東坡為地方辦了一件大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jié),老百姓不約而同地給他送去豬肉,表達擁戴和感激之情。蘇東坡十分感動,再三推辭,但百姓的感情難卻,于是收下了豬肉。但如何處理這么多的豬肉?他決定與百姓有福共享,于是就讓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采用他拿手的烹調(diào)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疏浚西湖民工的名冊分送到每戶每家。他的家人在燒制豬肉時,把“連酒一起送”領(lǐng)會成“連酒一起燒”,結(jié)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大飽口福,盛贊送來的肉燒制別致,可口好吃。眾人稱贊之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上門向蘇東坡學(xué)燒“東坡肉”。后來演變成農(nóng)歷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制作東坡肉,用來表示對他的懷念之情。 另一說起源于黃州。相傳“東坡肉”系蘇軾這個瀟灑的美食家被貶黃州時,在貧困的生活中不忘創(chuàng)造享受美食的機會,仿照前人并改良紅燒肉的做法,將豬肉加酒做成紅燒肉小火慢煨而成。有《豬肉頌》為證:“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此菜在黃州發(fā)起,后傳至南宋首都杭州,發(fā)揚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第56句】:【老鴉嫌豬黑】 釋義:比喻只知嫌惡別人的缺點毛病,不知自己的缺點毛病也和別人一樣。 例句:俗語道:“……老鴉嫌豬黑,烏龜笑鱉跛。”
【第57句】:【天子避醉漢】(諺)連皇帝也要躲開喝醉酒的人。指醉漢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58句】:【給根麥秸稈兒,就當拐棍拄】(慣)比喻誤把別人的小恩小惠,當成是真心實意。
【第59句】:【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釋義:舊指舉事成功就上臺稱王,失敗了就被罵為強盜。“則”又作“者”。 “寇”又作“賊”。 例句:可是從來作反之人,成則為王,敗則為寇,誰能保你們一定成事的昵? 誰能知將來誰治著誰呢?
【第60句】:【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諺)有的人有錢卻不會合理消費;有的人會享受會消費,但卻手里無錢。指人在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與不如意。
【第61句】:【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諺)來的人不會懷好意,懷好意的人不會前來尋事。指對惡意尋釁的來人,要加倍防范。 也作“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第62句】:【合穿一條褲子】見“穿一條褲子”。
【第63句】:【賊咬一口,入骨三分】(諺)指受到惡人誣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難以洗清。
【第64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 釋義:形容人膽小、狡猾。 例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這句話,大致可以概括周拐子的閏倒寺征了。
【第65句】:【明人不吃眼前虧】見“光棍不吃眼前虧”。
【第66句】:【太陽從西邊出來】 釋義:太陽事實上不會從西邊出來。借指不可能、辦不到或特別新奇的事。 例句:“什么,要叫小日本把東西還回來,真是做美夢,那就要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們必須去奪回來。”
【第67句】:【大人不責小人過】(諺)指有修養(yǎng)有地位的大人物,不和下人計較。 也指寬宏大量的人,能寬恕下人的粗鄙行為。 也作大人不記小人過。 大人不見小人怪。 君子不記小人過。
【第68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慣)比喻事情還沒動手就造出許多輿論。
【第69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釋義:無房無地,形容非常貧窮。 例句:僅剩的三間茅草屋也被黃老拐奪去抵了債,他們爺孫倆已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了。
【第70句】:【里外不是人】(慣)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第71句】:【河里淹死會水的】(諺)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術(shù)的人,常常會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鑄成大錯。
【第72句】:【百歲光陰如過客】 釋義:人的一生極其短暫。 例句:世界上,傾城傾國人須有,還怕甚,干兩黃金買不來?古人云,百歲光陰如過客,不開口笑是癡呆。
【第73句】:【王媽媽賣了磨——推不的了】(歇)王媽媽:泛指老婆婆。推:本指推磨,轉(zhuǎn)指推托、推卸。指事情、責任等推卸不掉了。也指事情沒有指望了。
【第74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諺)小費:微小的開支。指要辦成大事,就不能在小利上斤斤計較。
【第75句】:【娼妓】“娼妓”指賣淫的女子。娼妓本義并非如此,“娼”和“妓”原本不是雙音節(jié)的詞,娼是娼,妓是妓,只是娼和妓的本義比較接近。古時娼與倡相通,《說文解字》解釋說:“倡優(yōu),女樂也。”指從事歌舞的女藝人。 妓與伎通,《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妓,女樂也。”可見,娼與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藝人。后來,娼和妓的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均指賣淫的女子,并合二為一,稱為“娼妓”。 “娼妓”源于春秋時期。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齊桓公宮中七市,七閭七百,國人非之。”有記載解釋說,這就是指齊國相國管仲開設(shè)的公營妓院,所收取的錢財都歸國庫所有,用于軍費開支。這種說法被后人接受,清人紀的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娼族祀管仲,以女閭?cè)僖病!币虼耍髑鍟r揚州等地的妓院里供奉的祖師爺就是管仲。妓院里不僅設(shè)有管仲牌位,妓女們還要給管仲叩頭燒香,以祈生意興隆。從此,一代名相管仲,名譽受損,留下此業(yè)被后人詬病。
【第76句】:【大佛殿里的羅漢——一肚子泥】(歇)羅漢:這里指羅漢的塑像。譏諷人儀表堂堂,實際上沒才學(xué)、沒本事。
【第77句】:【裹腳布——又臭又長】見“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第78句】:【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慣)形容人麻木、不上進,無論怎樣對待他都無所謂。
【第79句】:【笨烏先飛早入林,小船早開先到岸】 釋義:比喻能力差的人只要勤奮,遇事提前行動,肯下功夫,可以收到比其他人還好的效果。 例句:文化低怕什么?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高的,學(xué)嘛!咱漁家有句俗話:笨鳥先飛早入林,小船早開先到岸。不會就學(xué),就練。
【第80句】:【外甥有錢打舅舅】(諺)指舊時人情勢利,只認金錢,不顧綱常倫理與親情。
【第81句】:【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慣)指辦成事情的本領(lǐng)不大,把事情搞糟的本事卻不小。 也作成事不足,壞事有余。 敗事有余,成事不足。
【第82句】:【騎馬不撞著親家公,騎牛便就撞著親家公】(慣)比喻體面的時候沒能讓人看見,不光彩不體面時偏偏讓人看見了。也比喻想讓人知道的事沒能讓人知道,不想讓人知道的事別人偏偏知道了。 也作騎馬遇不著親家,騎牛反要遇著。 騎馬沒碰到親家,騎牛反碰到了。
【第83句】:【觸霉頭】(慣)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第84句】:【巧媳婦不怕挑剔婆】(諺)指媳婦心靈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場或服務(wù)行業(yè),只要服務(wù)周到,就能使顧客滿意,無可挑剔。
【第85句】:【破籃裝泥鰍——走的走,溜的溜】(歇)本指泥鰍裝在破籃子里會滑溜走,轉(zhuǎn)指入悄悄地走散、離開。
【第86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礪:磨(刀)。指寶劍的鋒刃是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梅花的清香是從嚴寒的凜冽氣候中逼出來的。比喻人才的成就來自勤奮與刻苦。
【第87句】:【鼓不敲是不響的】 釋義:比喻人總要有人提醒、幫助。 例句:我哪里算得上響鼓。俗話說,鼓不敲是不響的,即使是響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響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濤捶了我?guī)紫拢乙矔背鲈S多亂子來的!
【第88句】: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第89句】:【前打后商量】(慣)指先用武力制服對方,然后再與之議事。
【第90句】:【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諺)當父親的小偷小摸做賊,兒子就會明火執(zhí)仗去搶劫。指父輩行為不端正,兒子就會變本加厲地學(xué)壞。
【第91句】:【看不見,摸不著】(慣)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第92句】:【魯班門前掉大斧】(慣)魯班:也作魯般,古時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 也作魯班門口掄斧頭。 魯班門口弄大斧。 魯班門前耍斧子。
【第93句】:【偷食貓兒性不改】 釋義:比喻惡性難改。 例句:常言道:偷食貓兒性不改。他在外邊放蕩慣了,看在家中,猶如牢獄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94句】:【貓兒眼,看時候變】 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 含貶義。 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95句】:【鉆腦袋不顧屁股】見“顧頭不顧尾”。
【第96句】:【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釋義:機關(guān):周密而巧妙的計謀。卿卿:舊時對女子的愛稱。耍盡心眼自以為非常聰明,到頭來卻斷送了自己性命。嘲諷人玩弄權(quán)術(shù)和詭計,最后落得身敗名裂。 例句: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他這才是自作自受呢!
【第97句】:【養(yǎng)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的籠子】 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 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yǎng)多大的鳥兒,就置多么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98句】:【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諺)聚寶盆:傳說中聚積著取之不盡的財寶的盆。搖錢樹:傳說中能搖落金錢的樹。指儉和勤是相輔相成的,儉能積存,勤能創(chuàng)收,能創(chuàng)收又能積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第99句】:【羊群出駱駝】(慣)比喻人群中有一個人與眾不同。也諷刺人十分特別。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受用一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