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十六章鑒賞感悟
第十六章:戰友帶來好消息,獄中新年大聯歡。
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
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云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
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
前面帶路。
”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云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
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鉆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
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
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想起自己以前寫,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
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
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感謝
《紅巖》每一章的主要內容和感受
第二章:鄭克昌獲得陳松林好感,甫志高指導陳松林工作。
陳再入重大認識黎鄭。
第三章:兄妹談心,成瑤被訓斥;往事回憶,成崗管工廠。
重回組織,擔任交通員;接受重任,印刷《挺進報》,接替江姐刻寫工作。
第四章:江姐到川北工作,蒲志高送行,華為陪江姐進城,江姐得知丈夫被害,強忍悲痛,找到了游擊隊,見到了華為的母親、華瑩山游擊隊司令雙槍老太婆。
第五章:鄭克昌偽裝積極進步,騙取了甫志高信任,成崗設計新機器更好地印刷《挺進報》,第六章:“慈居”成為軍統特務的老巢,軍統少將特務頭子徐鵬飛正因與嚴醉的矛盾,缺乏共產黨地下組織情報而煩惱,不得已同意處決長江兵工總廠縱火特務,逮捕云陽縣的假共產黨案犯,沈陽齋向徐鵬飛密報了黎紀綱、鄭克昌滲透進地下黨組織的消息。
第七章:許云峰看出了鄭克昌的可疑,安排陳松林撤離,區委會議改期,指示甫志高撤退鄭克昌和魏吉伯抓人失敗,甫志高回家被抓。
第八章:新生市場茶館許云峰和李敬原交流工作情況,甫志高叛變出賣同志,許云峰、成崗被捕,李敬原與成瑤談心,安排她做《山城晚報》的記者。
第九章:特務頭子徐鵬飛審訊許云峰和成崗,威逼利誘,毒刑拷打,都沒有用,最后不得不用假槍斃結束了審訊。
第十章:徐鵬飛大擺慶功宴,毛人鳳宣讀嘉獎令,山城再現《挺進報》。
許云峰識破假宴請,毛人鳳利誘真技窮。
第十一章:補敘劉思楊被捕,渣滓洞敵人用斷水折磨革命者,龍光華抄葉挺的《囚歌》激勵大家意志,老大哥勸大家吃霉臭的米飯,特務屠殺革命者。
第十二章:暴雨過后,余興江與老師相認;汽車疾駛,許云峰被抬入牢房;許云峰高唱《國際歌》,同志們放聲應和;女牢中“監獄之花”誕生,放風時,龍光華取水被打。
第十三章:龍光華犧牲,革命者憤怒。
要求追悼龍光華,談判代表被拘禁,難友們絕食抗議四天不動搖,特務們用米飯肉片誘惑終失敗,絕食抗議獲得成功。
第十四章:叛徒出賣,江姐被捕。
游擊隊途中援救,狗特務奸計得逞。
第十五章:半夜提審江姐,竹簽子釘十指,獄友們唱《囚歌》鼓勵安慰,趁著放風,各囚室送來慰問信和詩篇。
第十六章:戰友帶來好消息,獄中新年大聯歡。
第十七章:陳靜(成瑤)戳穿國民黨假和談新聞發布會,眾記者提問是否釋放政治犯,重慶學生游行請愿,工人宣布全市總罷工。
徐鵬飛抓捕成瑤,陳松林批評引導。
第十八章:劉思揚家人營救,國民黨假意放人。
回家遭軟禁,雨夜見生人。
公開聲明,立場堅定;送奶工人,暗傳密信。
第十九章:白公館監獄。
劉思揚押送白公館喜遇成崗,成崗戰勝麻醉藥物。
第二十章:劉思揚重獲組織信任,成崗獄中出版《挺進報》。
小蘿卜頭飛翔夢,成崗介紹黃以聲、小蘿卜頭、華子良與胡浩等四位學生,特務焚燒秘密檔案,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
第二十一章:鄭克昌偽裝進步記者被關進樓七室,騙取余新江信任,探查地下黨線索,鼓動單純青年學生唱啦啦詞惹事露出馬腳,余新江將計就計,除掉看守狗熊和鄭克昌。
第二十二章:陸清收聽時事廣播,做最不幸的打算。
《挺進報》被發現,胡浩被拷打,齊曉軒挺身而出救同志,楊進興啞口無言逃責任。
第二十三章:換牢房,了解華子良。
借圖書,發現新事物;第二十四章:齊曉軒、成崗商量越獄,華子良主動找組織,許云峰地窖挖暗道。
磁器口華子良傳遞密信,數帆樓老太婆接受任務。
第二十五章:嚴醉帶特遣隊從美國歸來,傳密令“分批密裁”。
渣滓洞女監繡紅旗喜迎解放,李青竹江姐從容堅定別戰友。
第二十六章:渣滓洞準備越獄,白公館黃將軍被殺,華子良接頭失敗,被挾持逃走計劃落空。
第二十七章:獄內外,聯系中斷,快解放,敵特瘋狂;特務頭子安排“后事”,炮廠工人誘捕頑兇。
第二十八章:胡浩要求入黨,華子良半路逃脫,徐鵬飛親臨白公館,許云峰慷慨赴刑場。
第二十九章:歌樂山響起解放炮聲,渣滓洞實施越獄行動。
第三十章:敵特滅亡前妄想炸毀山城,工人盼解放自發護衛家園。
白公館密道越獄,沖鋒號耳邊響起
紅巖第六章讀后感70字
深夜訊室中,他望著不的紅巖村,嘴角動了動,“山城的解放,無數革命者的生命換取的”面對敵人,他毫無畏懼。
地牢中,他把手艱難地伸進巖石縫中,幾十年如一日地挖著,為戰友們挖掘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而他的鮮血,卻永遠滴在了這條路上。
我忘不了他。
而他,就是重慶地下黨負責人——許云峰。
外面一片黑暗。
審訊室中,面對敵人的拷問,他說出了那句話:“要殺要剮,隨你的便
山城的解放,是用無數革命者的生命換取的
”好,許伯伯,說得好啊
多么振奮人心的一句話啊
是的,黨需要人去為革命事業工作,為革命事業獻身,而許伯伯正是這種人。
正如齊曉軒伯伯所說的:“任何時候,都不忘為黨工作。
”他用實際行動保衛了戰友的安全,保守了黨的秘密。
許伯伯,你這種不怕犧牲,忠于某一事業,堅強不屈和不畏強暴的精神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后人借鑒和學習
革命烈士齊曉軒也用行動見證了自己的觀點。
在解放前夕,他為了為越獄的戰友多爭取點寶貴的時間,站在一顆巨巖上,吸引著全部毒彈的襲擊。
片刻后,解放軍的沖鋒號角響起來了,而他腳下的巖石,也被染成了血紅色。
多么壯烈的故事
就這樣,一個個革命烈士的故事,鑄造了這本書 ——《紅巖》
這是一本是用革命烈士們的鮮血染成的書呵
這本書,我從五年級開始讀,直到現在,我還一直在讀,因為它讓我受益匪淺,而且,它教會我的人生道理,有很多,很多。
就從年輕的成崗身上,我領悟到了他那“火一樣的工作熱情”,讓我明白了:為自己的理想去工作,去勞動是最快樂,最幸福的的事。
在這途中,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或者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輕言放棄,就如一首歌唱道:“陽光總在風雨后……”也許受到這本書的影響吧,我到現在還保持著愛勞動的習慣。
每次班上搞大清潔,不管我值日與否,都能看到我在班上忙碌穿梭的身影;在家里,我也常做家務,為父母減憂。
這時,我似乎又看見了那顆被鮮血染得血紅的巖石,聽到了許伯伯對敵人說的那句話:“山城的解放,是用無數革命者的生命換取的……”
《紅巖》閱讀感受30字
面對這些令人敬佩的人物,我感到深深的感動。
讀了紅巖之后,我知道了就算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也要堅定不移的堅持。
紅巖第六章讀后感
讀書筆記記錄方法我比較喜歡用手寫式,不歡用電子筆記類的工我并不反對用這樣的工具只是我認為手寫圖解效率更高,還可以調動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閱讀一本書,記憶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掃描的方式記錄書的內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樣記憶不深刻,只是給自己一個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掃描的同時完成內容歸類,便于后續檢索。
對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我才會考慮做讀書筆記。
大部分書我不做讀書筆記,因為沒有什么必要,幾句話就可以把這本書的核心提煉完。
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靈活,比如:
【第1句】:直接一段段摘錄精華,對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加一句話點評。
【第2句】:針對書的內容、價值寫書評。
【第3句】:寫讀書心得筆記。
我這里說的讀書心得筆記和書評有一點不同,類似我們小時候讀書做舉一反三的功課。
把書中一個知識點、一個思考框架拿出來反復練習,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觀點、邏輯、推導過程都理順。
這樣學習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將書中的知識化為自己的東西。
紅巖分每六章做一篇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紅巖六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潮起伏子里想了很多。
故事發生在一個敵人已喪心病狂的夜晚,從女牢里走出來的是江姐,敵人對她進行了無計其數的夜審,那晚對她實施各種酷刑后,威逼利誘后,又對她用了“十指連心”的殘無人道的手段:每根手指上釘上竹簽,不說拔出來再釘,也沒讓江姐屈服。
無不讓我們敬佩,江姐那無畏的精神,讓我們為她點贊。
敵人對江姐用鞭打、坐老虎凳、火烙等,只聽到敵在在呼嘯、吼叫像魔鬼一樣咆哮,但江姐是安靜的,她忍受著巨痛,蔑視敵人的歇斯底里。
江姐有一句話我想大家會永遠銘記在心:“上級的姓名、住址我是知道的。
下級的姓名、住址我也是知道的??這些都是我們黨的秘密,你們休想從我的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一位大義凜然的女英雄,一位遍體鱗傷的女共產黨員,一位十根手指血淋淋滴血的江姐對敵人莊重地說出來了。
當我讀到這時,仿佛我的手也在巨痛,錐心地疼痛讓我眼前模糊。
這要多么大的毅力才能扛得住敵人的摧殘呀
我想她的心中的信念是支撐的精神力量,因為她相信勝利永遠是屬于我們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像溫室里的花朵,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
記得我上次學騎自行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我就像一個老爺一樣躺在沙發上讓我奶奶伺候著我;要是有點小感冒那我的奶奶會急得熱鍋上的螞蟻,為我找這樣藥,那樣偏方的。
今天我讀了《紅后,我自慚形穢,嬌氣的我對生活的勇氣去哪兒呢
戰勝困難的決心上哪兒去了
今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我要做藍天翱翔的雛鷹,以后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了我都要獨立自主,勇敢地面對挫折,迎難而上。
紅巖第十六章概括
獄中聯歡”節選自長篇小說《紅巖》第16章。
《紅巖》反映的是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的一場特殊搏斗。
小說所描寫的事情發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間。
從全國范圍來說,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但是,從故事發生地點重慶來說,當時這座山城還被國民黨反動派所盤踞。
他們設置秘密監獄,瘋狂逮捕、監禁、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特別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館這些人間地獄里,黑暗勢力正以百倍的瘋狂殘酷地迫害著每一個革命者。
這就是說,從全局來看,革命力量處于優勢;而從局部來看,革命力量還處于劣勢。
這在小說里形成巨大的反差。
每一個革命者都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隨時都可能被敵人殺害。
小說正是在這樣的特殊環境里,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獻身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獄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設在重慶市郊區歌樂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渣滓洞。
課文講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敵人的監獄中舉行的聯歡。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兵敗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戰”的把戲,想騙取喘息的機會,以便聚集力量,反撲過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務也在表面上對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點放松的姿態。
我們的革命前輩就利用這個機會,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新年聯歡會,慶祝全國范圍內革命的勝利,對獄中的革命力量進行了一次檢閱。
課文按照獄中聯歡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唱歌。
元旦早晨,天還沒有亮,大家就盡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開了聯歡的序幕。
第二部分寫交換禮品。
這些紀念品盡管簡陋,但是含義深刻,表現出革命者的心靈手巧和情深志堅。
從中也可以看出監獄中的條件是極其艱苦的。
第三部分是寫貼對聯。
對聯的字有老人蒼勁的筆法,也有“孩兒體”彎彎曲曲的筆跡。
所有的對聯,對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著樂觀和詼諧的情趣。
一幅幅生動詼諧的對聯,充分體現了革命者巧妙的斗爭藝術,使讀者們看到了特務們尷尬而無奈的處境。
第四部分寫的是表演節目。
獄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們戴著腳鐐扭秧歌這是絕無僅有的。
沉重的鐵鐐,撞擊得叮當作響,成了節奏強烈的伴奏。
他們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
他們用歡樂的歌舞,為新中國的誕生慶賀,表示對黑暗勢力的無比輕蔑。
總之,課文按照聯歡的過程展開記敘,重點描寫貼春聯、表演節目兩部分,突出體現革命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巧妙的斗爭藝術的寫法,使全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生動含蓄,耐人尋味。
紅巖第一章的閱讀感想30字
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
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云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
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
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云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
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鉆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
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
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
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
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巖》讀后感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
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斗爭。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這里卻奏響“國際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著腳鐐手銬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軍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歲的 “小蘿卜頭”宋振中),遭到了國民黨軍統特務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下的步云橋、渣滓洞、白公館、松林坡、梅園......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紅巖》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群體形象。
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經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江姐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她對黨忠貞,對敵斗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頭從容鎮定,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在赴華鎣山途中,她看到城墻上懸掛著丈夫的頭顱,雖然悲痛欲絕,但為了不暴露身份,仍舊鎮定自若地去與雙槍老太婆會面。
在就義前,她平靜地與戰友們一一告別,親吻“監獄之花”,梳理好頭發,換上整潔的藍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皺痕,而后從容走向刑場。
所有這一切,讓人多么激動、崇敬、悲憤、感嘆
《紅巖》里面都是一些真實的人和事情,而這些人和事情同一個年代、一個時代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愿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而在這些思想當中,所實踐的都是具體的人,而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越的生活條件。
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于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擇促使我們去思考,人應該怎么去活著
人應該怎么去奮斗
人應該怎么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
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所盡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
《紅巖》里的人物原型--歌樂山的烈士們是一個奇特的英雄群體和文化群體,他們幾乎人人會寫詩。
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間地獄里,他們拿起筆做刀槍,刺向黑暗的社會和兇殘的敵人。
“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那我們該怎樣讓我們的國旗更加鮮艷
在我們享用現代文明的時候,能夠忘記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歷史嗎
能夠忘記曾經發生過的戰爭嗎
能夠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嗎
能夠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莊嚴意義嗎
不,不能,我們也沒有資格忘記。
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