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萬里長征的全部感人故事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開中央革據地開始長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皖革命根據地二十五軍和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
1935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
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合,結束了長征。
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14個省,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
聽了紅軍長征的故事后,你有哪些感想?
紅軍長征的故事讀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軍創造出來的,它象征著中華民畏艱苦、不屈不饒的精神! “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 這八句詩、五十六個字,訴說了紅軍萬里長征的堅心!這段歷史將永遠銘記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
我利用晚上剩余的時間,大略地看了看《紅軍長征的故事》,從書中我知道:八萬紅軍在長征路上歷盡艱辛、嘗盡自然界中的艱苦,最終,他們翻越了大約二十座山嶺,渡過了三十多個河流,走過了兩萬五千里的昭昭路程!在這遙遠的路程中,他們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樹皮,但他們的身上卻凝聚的是英勇頑強的精神!長征途中有許多令人感慨,令人心寒的故事:飛渡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過草地的情景,當時,因為彭德懷的部隊負責殿后,而前面的部隊因饑餓將野菜挖出來吃,每次等前面部隊挖過野菜后,后面部隊就找不到野菜了。
所以彭德懷的部隊中的戰士們都因饑餓昏倒在地,這時,彭德懷不惜殺了一直陪伴著他的大黑騾子來為戰士們充饑。
這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員,又馱糧食,功德無量,顯然彭德懷很不舍,可為了戰士,他只能忍痛割愛,那天晚上,戰士們吃的津津有味,傷員們也都恢復了精神,可彭德懷一口也吃不下……讀了這本書,我很有感觸。
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用戰士的鮮血和汗水換來的美好生活。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認真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祖國有貢獻的人!紅軍長征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在我讀了一些紅軍長征的故事之后,對紅軍的長征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讀了一個參加萬里長征的女兵謝飛的故事。
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深刻的意義。
根據她說,她們這些女同志,也要和男同志一樣爬雪山,過草地,參加戰斗;護理傷病員,宣傳發動群眾;還要于饑餓、寒冷、疾病作斗爭。
從這里我可以感覺的出她們很堅強,而且不怕困難。
在糧食短缺的時候,她們吃的食物,是烘烤干了的從牲口的糞便中挑出的未消化的玉米粒。
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萬里長征的歷程是艱難的,他們都去吃牲口未消化的東西,可想而之,他們是多么艱難。
還有就是在他們紅軍在過大渡河的時候,她已經感冒發燒了好多天,她頭重腳輕,昏昏沉沉,全身都快散了架似的,戰友都擔心她過不了鐵索瀘定橋,但他手腳并用,坐在地上艱難地一步一步挪過鐵索橋,最后以驚人的毅力趕上了隊伍。
從這里可以看出,她不怕艱險,就算生了病,還是堅持趕上隊伍,這需要多少毅力啊!我覺得,紅軍的萬里長征之所以能進行下來,完全是因為有那么多像謝飛那樣有毅力的人,才能夠完成的。
所以,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學習紅軍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的這種精神!
讀紅軍長征中軍需處長的故事的感言
個: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
三個小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
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饑餓威脅著他們。
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么能吃飽呢
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
后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第二個: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
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
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
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家伙不過十一二歲。
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
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
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
”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
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么東西呢
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
紅軍長征精神感悟
學習心得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
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
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
它表面上看起來并非那么艱難,那么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
今年,是中國工農勝利七十周年。
想那七十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余里,陸續到達陜北,終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為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的形成:的形成絕非偶然。
它而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做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紅軍廣大官兵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磨礪而成的。
任何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傳統的體現和升華。
中國工農紅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長征途中他們時時處處銘記國家民族的大義,牢記勞苦群眾的疾苦和訴求。
正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起歷史責任,率先高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并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指戰員不畏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英勇行動。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這種為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
由紅軍萬里長征而受到的啟發
打的過最好,打不過就跑
什么面子啦、尊嚴啦、榮譽啦、革命啦、理想啦、共產主義啦、不怕犧牲啦等等等等……一概都拋之腦后,只有保命才是最最最要緊的,先保住自己的小命,其它的等有空了再說。
紅軍二萬里長征經歷哪些艱苦
你能想到的艱苦,長征路上都經歷過;沒吃的,沒地方睡覺,沒干凈水喝,還天天要頂著飛機的轟炸前行,又冷又餓又迷茫,個人想要體驗,只需只身在野外生存三天就可以體會到七八分。
上一篇:衡水中學家長感言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