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采風活動總結7篇藝術不應當成為幻想,應當是真理,它會成為我們不可割舍的東西,它失去時,你會非常的想念,一件小小的工藝品,經過你細致的觀察,也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藝術采風活動總結,供大家參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藝術采風活動總結(合集四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藝術采風活動總結
懷揣著激動的心情,享受著春日的陽光,我們踏上了文學采風的旅途。
沿途的風景雖然一閃而過,但在我心中的印象是綠葉中夾雜著幾朵小花,小花“浮”在綠葉上。在綠葉上,花顯現出一種艷麗美;在花朵下,綠葉顯現出一種樸素美。
陶醉在花與葉的情境中,我們和旅行社的叔叔比賽背詩,從大家的口中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神,從唐詩到宋詞,從天文到地理,又有文學名著,又有讀書故事……豐富多彩
伴著景觀,聽著詞曲,來到了現代文學館前面,立刻感到了威嚴無比——這是一座藝術的寶庫,這是現代文學的結晶。
原本興致勃勃的想要進去觀看,可惜開館時間沒到,要在外面站幾分鐘,我垂頭喪氣地四處環顧,突然,一塊石碑吸引了我,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巴金先生題的詞。中國現代文學館與巴金先生密不可分。文學泰斗巴金先生是一個純粹的現代作家,他在晚年時意識到自己有將一個時代的印記傳承下去的責任。他希望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能夠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現代作家作品。所以建造了中國現代文學館。
進入c樓,我發現了:玻璃門上都有一個手印,導游奶奶介紹這是文學館的一大特色,手印是巴金先生的。當我的手印上去是,我感到倍加驕傲,我的手印與巴金的幾乎吻合,我感覺這也許是我與我語文學的緣分。我一定要好好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學,熱愛祖國文學。
趙樹理,魯迅,冰心,葉圣陶,曹禺,老舍,丁玲,艾青,沈從文,矛盾,巴金,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學作者在導游奶奶的口中更加生動形象,他們的事跡印在我們心中,他們的著作代代相傳。
再說導游奶奶,她是一位義工,她對文學的熱愛,遠遠超過我們,她選擇這條路的唯一動力就是文學,文學體現了她的生命價值,文學是她的精神食糧。她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肩上也背負著傳播和發揚祖國文學的責任!
在車上我回味著文學館不禁入睡了,醒來時,已經快到目的地了。下一站,梨花節。
從遠處就聽見人聲鼎沸,聞其聲,不見其影。向小路望去,一條“梨花”路出現在眼前,沿著路徑走下去,一會便看到了人群,人們擁簇在集市上,圍在梨樹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首詩,表達了我對春的贊美,對梨花的喜愛。更寫出了我對待文學的態度,我熱愛寫詩,熱愛贊美大自然,熱愛春天,熱愛梨花!
本次活動,我認識到了自身價值,體會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神。我愛祖國文化,我愛自然!
【篇2】藝術采風活動總結
以前總是聽人家說起采風,我心中就對其充滿向往。在我大三的下學期,老師布置了要對徐州三大民間傳說進行采風研究整理,我們就選擇了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作為對象,去尋找關于他的,在當地民間還流傳著的傳說。這樣在薛院長的統一指導下,在全組同學的討論后,我和另外三名組員前往豐縣采風。
20_年4月21日,我們踏上了征程,前往張道陵的老家——豐縣費樓村。由于前一天徐州下了雨,我們還特別擔心到了那邊的村子,道路會不太好走。后來特地打聽了一下原來當地并沒有下雨,懸著的心終于落下來了。由于本來就暈車,車子剛開動我就睡著了。后來突然驚醒,以為到站了,結果只是才剛經過收費站,車子顛簸了一下,我就醒了。后來我就睡不著了,順便觀察了沿途的風景。四周都是綠油油的麥田,不時還能看到幾個人在農田里勞作。
10點半左右,車子到站了,我們終于到達了豐縣縣城。后來知道那邊并不通車,我們只得打車過去。到了那個村子,眼前的景象讓我有些驚呆,雖說我家也是徐州的農村,但這里的房屋、環境感覺落后了好多。當時我就想,這真的就是張道陵的老家嗎?后來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我們先是來到天師府,找到了那里的負責人——杜爾賢先生。他以前是一名教師,退休后就收村里人的委托,在這里看管天師府,并對張天師的故事傳說進行研究整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杜老先生給我們講述了好多關于張天師的傳說故事,比如說能確立張天師
的老家確實是費樓村的“張老漢巧占天門穴”的傳說,張天師保佑后人的“三次暴風雨避過費樓村”的故事。
告別杜老先生后,我們又在熱心村民的指引下去尋找下一個講述人——邵長宏。到了他家,他還很熱情的給我們倒了水。他又把他所知道的張道陵的傳說故事熱心的給我們進行了講述,他還特意指引我們去看了傳說中的“藥盒子”,這令我們興奮不已。
后來聽當地村民說,張道陵的家族還有一本族譜和好多資料,在張家讓先生的手上。但我們找到他家時,他家大門緊鎖,并不在家。等了好久,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張家讓先生遲遲未歸,我們心想只好作罷,沒有看到他手中的資料也真是遺憾。后來,在我們出村子的時候,碰到了張家讓先生的父親,他把我們帶到了他的侄子家,然后讓他打電話讓張家讓先生趕快回家,。很快,我們終于見到了張家讓先生本人。一進他家,就看到了“道淵源世家”五個醒目的大字。 隨后他把他多年整理的關于張道陵的資料都拿給了我們看,我們也見到了那本族譜。他跟我們說,他把這些東西給我們看,不僅希望我們能夠了解張道陵,更希望的是我們能將張道陵的文化發揚出去。
采風回來后,我們還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總結會,大家也暢所欲言,和組員一起分享我們在采風過程中的見聞認識、心得體會、思考感悟等。通過這次采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采風的重要性。作為文學專業的我們,平時只能在教室里通過書本和老師的介紹來接觸文學這樣一門融入了情感語言藝術表現,思維精神等內涵豐富的獨特藝術,缺少了感情經歷的真實體悟而難以深刻理解。而深入實地考察研究,就能
夠啟發獨特、自我的情感體會和思考。像這次的采風,首先我就了解了張道陵在家鄉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然后就是了解了他對道教以及道家文化的特殊貢獻,對其肅然起敬。這次采風活動真的對我影響很大,我也從中學到了好多東西,真希望這種活動越多越好。
【篇3】藝術采風活動總結
近日,第七屆中國畫節藝術家采風走進美麗鄉村活動在高密市闞家鎮松興屯村舉行。參加第七屆中國畫節藝術家們在這里齊聚一堂,用手中畫筆為好人代表畫像,記錄美麗鄉村發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劉大為,濰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范福生,濰坊市委宣傳部有關領導,高密市委書記楊建華,以及濰坊市部分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參加活動。
楊建華在致辭中向各位領導、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我市基本情況。他說,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近年來,我們把文化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突出位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精神文明創建和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傳承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著力繁榮文化藝術創作,組織舉辦紅高粱文化節等多層次文化活動,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我市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撲灰年畫之鄉、中國楹聯文化城市和首屆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這次中國畫節,充分彰顯了“丹青頌盛世,藝術為人民”的主題,展出了一大批國畫精品力作,展現了藝術家們深厚的藝術功底和高超的藝術水平,舉辦的這項活動精彩紛呈、貼近群眾,必將對傳播中國畫知識,普及大眾審美水平,加快文化名市建設產生積極作用。
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藝術家們開始為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畫像,他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好人風采,傳播好人事跡,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他們還在周圍現場展開寫生,用多彩畫筆記錄著對這里的感受、感動,創作了一幅幅精品畫作,展現了新農村的發展成果和人文風貌。意猶未盡的藝術家們,隨后又揮毫寫下了對松興屯最誠摯的祝愿,寄予了他們對美麗鄉村的濃情厚意。采風活動中,藝術家們一同參觀了松興屯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親身感受新農村、新氣息,探尋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
【篇4】藝術采風活動總結
北京之行,帶給我最大的體驗不光是一次旅行,也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體驗。
這次北京之行增長了不少知識,雖然時間很短暫,但讓我看到了一座現代與古典結合的非常完美的城市。走出車站時,因為沿途勞累,新鮮的激情已經褪去,只想趕緊好好躺下補一覺,剛到北京時并沒想象中的那么令人興奮。來到北京第一個參觀的就是國家美術館,早上8點半就在賓館樓下集合,到達博物館的時候已經快9點半了,大家站在博物館的下面顯得非常渺小,果然和想象中一樣的壯觀。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國博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集收藏、研究、展覽于一身。一共是4層,真的是太大了,走了整整一天,里面的一些珍藏品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有很多國外友人送給我們過家的一些紀念品,還有很多具有收藏意義的文物。里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博的透視和平面模型展廳,里面有很多國博的平立面設計圖,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也深深的感覺到了設計師的那種偉大的精神。
在老師的帶領下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宜家家居,這是學室內設計必須要來的地方。這里的家具風格幾乎都是秉承耐用、簡約、設計獨特,所以別的家具城很少能出現同款式的,我個人就特別的喜歡。它的質量真的很不錯,是什么材質,都能很清楚的注明。由消費者自己選擇。樣式也特別的新穎,真的是琳瑯滿目,特別吸引人,有好多東西都讓人愛不釋手。各式各樣的沙發和床等家居最為吸引人,無論是樣式還是使用性都非常的好。還有一些小家居擺設,都有種讓人看了特別想帶回家的感覺。看了這些琳瑯滿目的家居讓我對家居設計有有了一種重新定義,做好室內設計需要對一些家居的東西在細節方面特別的注意,讓家具達到完美的結合才能設計出和諧的作品。
16號我們來到了北京最具藝術氣息的寶地之一——798藝術區。798藝術區位于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來798的大多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年齡大多在20到30之間,大專以上學歷的居多。走在這里面我們也發現了許多國外的參觀者,所以這里真的是很受歡迎并且也是非常值得來的地方。觀賞了許多西式的別墅還有一些藝術作品,又逛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飾品店,來到這里感覺自己都有了一些藝術家的氣息,里面的工作室都是不同風格的建筑,還有一些風格各異的咖啡館也特別吸引人的注意,有許多的藝術作品和建筑風格都是我以前沒有見過和想到多的,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
17號我們來了中國最好的.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這里是所有美術生夢寐以求想考上的大學,來到這所學校都感到特別的榮幸和光榮,我們參觀了一下它的美術館,里面有好多美術作品還有一些特別有個性的藝術品。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很濃烈的藝術氣息。有很多學生和老師畫的國畫還有油畫,也有很多設計方面的作品,色彩和光的一些方面的研究,室內外的一些效果圖作品展等等。在美術館的樓下有一個小書店,我們進里面參觀了一下,并且買了兩本書作為紀念。不得不說的是央美的建筑,幾乎所有的教學樓都是深灰色的,看上去十分的有威嚴,它給人的是一種經久不衰的感覺。我們也拍了好多照片作為留念。
19號我們去了宋莊畫家村,畫家村位于郊區,離我們住的地方真的是好遠,坐車就將近一個半小時,但到了畫家村大家才深深感受到來這個地方的含義。宋莊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富于包容性的文化藝術氛圍,使她成為了投資辦學的理想之地。隨著宋莊藝術群落人數的增多,尤其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被社會認可,它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也不可避免地帶動了當地服務業的繁榮。十年前還很偏僻的村鎮,現在卻是飯館林立,甚至已經有了若干中小型超市。走進畫家村的商業街,那寬闊的街道,裝修風格各異的店鋪,讓人很難想象這里原來是地道的北京農村。來到這里真的是完全被它的藝術色彩所感染了,畫家村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藝術生流連忘返的好地方。
最后我們來了圓明園,它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圓明園有“萬園之園”之稱。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此事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頁屈辱史。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在這里我們拍了很多的照片作為留念。來了皇家園林有一種收縮不出的感覺,可能是它的殘缺美吸引了我們,讓大家流連忘返。記得去圓明園的那天特別的冷,先是下起了鵝毛大雪又是下了一會兒雨,不得不感慨一下首都的天氣真的是變幻莫測,但是游客還是很多的,觀賞了許多燒毀的石頭文物,那些石頭都特別的高大,真的難以想象它燒毀之前的樣子,一定更加的壯觀。
歷經9天的采風結束了,通過這次我更加了解我們祖國五千年文化是何等的渾厚,我們一代代先輩是多么偉大的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這次采風帶著專業的角度來參觀,記憶的東西就不一樣了,真的是受益匪淺,此次我更加的懂得了知識、藝術和創新的重要性。這次采風給我以后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動力,通過參觀讓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很渺小,對專業的認識也提高了一個層次,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是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以后我會更加的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這次去北京真的讓我們受益匪淺,流連忘返。讓我們開始注意身邊的點點滴滴,又提高了我們的藝術修養。讓我們對藝術的美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還體會到了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真的很感謝學校能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上一篇:文化藝術節活動總結(合集四篇)
下一篇:我對藝術的感悟【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