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ǎnwù,是指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歷所產生的感想與體會,出自漢劉向《列女傳·張湯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對藝術的感悟【三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1】我對藝術的感悟
攝影是提煉生活、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攝影作品是攝影人主觀思想和立場觀點的具體反映,是攝影人的思想境界和內在涵養的影像呈現,攝影與工作生活息息相關,與修身厚德一脈相承。
聚焦光影與感恩情懷。攝影是光與影的有機結合,是山川風物與光影世界的瞬間定格。攝影的本質就是光影的變化,缺少光影效果的山川風物很難打動人心。只有寬闊的視野、理想的天候,當美妙的光線與神奇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才會拍出精品佳作。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是光影最佳結合的產物,是大自然的饋贈,由此聯想人生,人的一生,有成功、有輝煌,也有挫折和遺憾。但凡取得進步和成就,必須具備多種因素,除自身努力外,離不開組織和領導的關懷培養,離不開父母親朋的關心期盼,離不開戰友同事的協作支持。因此,我們感悟攝影,感受自然,要學會感恩,學會報恩,學會做人,立足本職,干好工作,回報社會。
取舍光影與處世胸懷。攝影是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活動,攝影人在用心記錄海納百川的虛懷包容、日出日落的生息延綿、百折不回的堅韌不屈中,寓情于景、勵志抒懷,調整平衡心態,感悟山水,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攝影注重"三分美",拍攝的物體放在三分的黃金位置時拍出的圖片才最完美;攝影講究"側面全",從側面拍攝才更能顯出作品的俏麗和雄偉;攝影需要"平視誠",拍攝者與被拍者在同一高度才會得到更漂亮的畫面;攝影是一種"減法"藝術,需要保留最亮麗畫面,舍棄雜亂場景。引申到為人處事,也具有相同的道理。人與人相處要做到留有余地,學會換位思考,注重平等交流,放大和學習他人優點,縮小和原諒他人缺點,樂觀豁達、胸襟坦蕩,交益友、走正道、干正事,促進社會和諧。
追逐光影與實踐感懷。攝影是對光影意境追逐和捕捉的創造性勞動,是永遠在路上與永遠探索著的動態過程,是人們親近自然、享受創作、熱愛生活的表達方式。無限風光在險途,攝影人起五更、負重裝、攀險峰,看日出日落、覽山川江河,記錄歲月變遷,定格精彩瞬間,去別人去不了的地方,看別人看不到的美景。攝影人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礪練意志、愉悅身心;在記錄多彩世界的環境中開闊視野、凈化心靈、沉淀思想;在品味創作的收獲中感悟生活、享受快樂、陶冶情操。同時,攝影講用心思考,以情取景,是對意志與毅力的考驗錘煉,是人們追求完美意境的理想實踐,是不斷展現和超越自我的勞動過程。聯系我們的具體工作,會使我們拓寬視野、用心觀察,定好目標、專心致志,調整心態、學會取舍,把握重點、統籌兼顧,視工作為作品,攝影讓人更富有激情、更充滿活力、更樂觀積極,攝影使工作更有思路、更有創新、更有品位、更有質量。
攝影是一種心情,攝影是一種感受,攝影是一種寄托,攝影是一種修養! 對攝影藝術的感悟
喜歡攝影,很簡單的是因為它能記錄下動人的瞬間,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當時按下快門的情景、心境。但是攝影并不等于照相,攝影是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門都應該思考為什么要拍下這張照片,它的意義,如何運用手中僅有的工具去表達你心中想表現的東西。我佩服一名攝影師會有洞察事物實質的觀察能力,純屬的技巧與不斷累積的經驗等。所以我想向這個一位攝影師的能力靠近,上完這個攝影基礎選修的時候,學到的并只是快門、光圈、感光度等名稱及意義,學到不只是操作相機的技巧、經典構圖方法,而是學習培養一顆習慣觀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機,用靜止的眼光留意這個大千世界的美麗,宏觀、微觀。
從選修課中了解到相機的發展歷史,過去攝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得起,只有貴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力,初期攝影更多的只是擔當紀實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畫需要更久的曝光時間等都使它的藝術功能得以削弱。再后來光學膠卷相機便攜性大大增強,光學相機攝影要用膠卷,當場沒法知道拍得滿意不滿意,要洗出來才知道。必然要浪費大量膠卷,成本高,所以光學攝影往往是惜"鏡"如金,輕易不按一下快門的,乃至精思細量地抓住鏡頭拍上一張,回去沖洗后才能知道結果,如果不夠滿意那就難了,時過境遷想補救已來不及了,所以老攝影家常常感嘆光學攝影是充滿遺憾的藝術。到現在數碼相機時代,技術發展,相機越做越小,相機隨處都是,如果手機都屬于相機的話,那么基本每人都會有一部,每個人都有記錄有趣事物的能力,單反相機配合長焦鏡頭能把很遠的風光、人像都攝進儲存卡內,一切都變得簡單而方便。科技以人為本,技術使我們按下快門的成本下降,其實我們拿起手中設備的時候更應該把握攝影的本質,用更精良的設備去捕捉感動人、美麗的瞬間,而不只是照相。我們有了更多練習的機會,照下可以馬上回放觀察,不滿意消去重來,可以圍繞想拍的東西選定若干個場景,每個場景先圍著它轉幾圈,擬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線條件例如:逆光、順光、測光等下的拍攝方案,記錄各組曝光組合數據,積累經驗,使以后更得心應手。
在課上欣賞各大師的作品,一邊了解作品里的精妙之處,一邊模仿學習。在解決了曝光、清晰度等問題后,這個時候,構思更多的不僅僅限于技術層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達。攝影構思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構思、即時構思和后期構思。前期構思是在拍攝攝影作品前,構思觀察,思考如何運用攝影語言及其表現手段來表現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么光線、什么色彩,如何定標題、如何構圖等;即時構思是在拍攝一幅作品的之時即運用攝影語言及表現手法來表現攝影作品意境的整個思維過程。攝影藝術的瞬間性決定了即時構思成為攝影構思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環節;而后期構思則是在拍攝后的暗室后期進行制作完成,并通過電腦進行修復,也是攝影構思的最后環節。一張照片看似簡單看似按下快門幾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后需要很長準備時間,有時等待一個場景,一個機會,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獨的堅持與不斷的自我交流。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執著,攝影也是。一份執著的熱情,不斷觀察練習積累,我在這條路上收獲喜悅,付出更多精神。 對攝影藝術的感悟
攝影是大眾的攝影、普及的攝影、藝術的攝影,攝影更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攝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攝影,也不太懂攝影,認為攝影是很簡單的事情,對攝影認識粗淺。作為一個從事攝影十余載的發燒友來說,實踐和經驗告訴我,攝影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雖然攝影本身具有娛樂的作用,但它絕不是娛樂性的工具。攝影是兼具文化性與藝術性內涵的一種高層次的藝術。
近幾年,由于數碼相機的發展與普及,我在外出采風時漸漸地發現,喜歡攝影、熱愛攝影的朋友越來越多,達到了普及的程度。經常有學生、朋友和同事向我討教、咨詢如何拍出滿意的攝影作品。我的回答是,要想拍出好的、滿意的、具有審美價值的攝影作品,首先要了解攝影,了解攝影的功能和作用,從而對攝影形成正確的認識。因為只有首先在思想意識里對攝影藝術有了正確的定位和理解,才有可能真正懂得攝影,這是拍出優秀的攝影作品的前提和基礎。
那么攝影到底有什么功能和作用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認識和認知作用;其次是宣傳教育和社會作用;三是審美、欣賞和娛樂作用。攝影同繪畫同屬于藝術的范疇,與之不同的是,攝影是用照相機這種特殊的工具來記錄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的。
攝影看似容易,說簡單也簡單,把照相機拿來,一按快門就是一張影像,就是這么簡單。但是,這個簡單的過程中,存在著復雜的技術因素在里面,并不是簡單的事。
但是,如果想拍出一張好的照片就不容易了。成為一張好的照片即合格的照片,起碼要具備四個要素,即主題突出、影像清晰、構圖完美和曝光準確。這四個要素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做好也不容易,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復雜。比如,要做到"主題突出",除了要明確主題,還要在拍攝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在畫面中想要表現的內容是什么?在畫面中如何使主題內容表現的更加明確?對于畫面的影像,務必要做到使畫面的視覺效果良好,內容清晰可見。這就要求畫面不是虛影像的,更不是模糊不清的。而做到這一點,扎實的持機基本功是起碼的前提。至于構圖,就不僅是純粹的技術問題了,還要求攝影者具有一定的美學知識和藝術修養。如何將人、景、物安排在畫面當中以獲得最佳布局,使內容所構成的一定內部結構得到恰當的表現,這對攝影者的要求很高。只有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得到和諧統一,才能產生完美的畫面。曝光則要求使正確的影像再現景物現場。這里面涉及到對光的認識和色彩的感受,也需要攝影者兼具技術水平與藝術修養。準確的曝光決定著畫面的完美和色彩的飽和。
對于一張合格的照片,這四個因素缺一不可。而如果進一步提高要求,想拍出一張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作品來,那就更難了。首先,要求攝影者具有一定的攝影理論基礎知識,具備攝影方面的常識。同時,要將攝影技術、攝影技巧運用得得心應手。這兩點是可以通過長期的實踐和學習逐漸積累起來的,也可以認為是能夠通過攝影者自身的努力和積累達到的技術性目標。
但是,僅此兩點顯然是無法拍出高質量的攝影藝術作品的。因為攝影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屬性決定了它的圖像的產生必須以藝術的構思、出眾的審美力及強烈的創作欲望為核心條件。
所謂藝術構思,即以藝術的視角表現主題思想,這要求攝影者在拍攝之前或是在拍攝期間就要做好構思,如何使畫面表現的更加完美。審美能力是攝影師或者說出色的攝影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在攝影創作的過程中,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能在自然的環境中發現美,在眼前的攝影過程中找到美,這是彌足珍貴的。對于攝影人而言,創作欲望和創作熱情更加可貴。我認為這和愛好或者說對攝影的認識和重視的程度有很大的關系。攝影創作要能吃苦,要經常出去采風,就像畫家要經常出去寫生一樣。坐在家里是不能進行攝影創作的,更不會有藝術作品的產生。
那么到底怎么樣才算是真正會攝影呢?我想,攝影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是逐一遞進的,也是一個真正的攝影師必須歷經的過程。
第一層次是"會"攝影。在這個層面里又包含兩點:一是似會非會,多指普通人,只知道拿相機拍照,并不懂得怎么拍和如何能把照片拍好。二是"會"攝影,能夠拍出一張合格的照片。
第二層次是"懂"攝影。這要求攝影者懂得一定的基礎知識、攝影理論、美學知識,并運用攝影技術、技巧創作出理想的、完美的藝術作品。
第三層次則是進入攝影的更高境界。將攝影創作與攝影藝術及技術融化為一體,創作出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攝影藝術作品。這一點使我想起了佛家禪宗的一句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句話的意義深刻,內涵深遠。要想把此話參透即可進入藝術的最高境界。
總之,攝影既是一門高雅的空間藝術,也是歷史瞬間的永恒。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往往凝結著人們對歷史的銘記、對現實的珍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渴望。方寸之間,記載著一幕幕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畫面。通過作品,可以讓我們進一步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類自身。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不僅對現實社會產生影響,還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去影響后人,使人們在審美愉悅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升價值與品位。而攝影師的能力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
【篇2】我對藝術的感悟
? ? ? ?生在當代中國,有幸從小接受到父親(林散之的學生羅積葉)的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熏陶,耳濡目染,深深地喜歡了這門藝術。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的,從信手涂鴉至有選擇式的繪畫,父親從不干涉我的藝術探索,讓我接觸到了許多畫種,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選擇了中國人物畫。
????????哲人海德格爾說過“人要詩意地棲居于大地”。凡美麗的人生、美麗的生命,都是充滿詩意的。中國藝術是世界最心靈化的藝術,同時又是自然的本身,中國藝術是一種哲學的美。我喜歡中國畫的詩意、境界……
????????我常想生活中的浪漫是幸福的,創作里的浪漫更是幸福的,可以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感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畫工筆人物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愉悅自己的過程,喜以書法寫的形式勾勒線條,享受著線條的韻味之美;用不同的色調、墨色繪制畫面,常常給我一陣陣的欣喜,無意間,筆端常常流露出淡淡的詩意,低吟淺唱著繪畫的浪漫,感受著畫面的靈動、境界……
????????工筆人物畫的創作對我的誘惑是無盡的,工筆人物畫藝術的境界之美讓我陶醉其中。創作源于生活,也源于我們的詩意、激情與浪漫情懷,我愿意陶醉其中終其一生!
【篇3】我對藝術的感悟
何為藝術?就我看來,藝術無處不在,不論是繪畫、雕塑還是音樂,它們形象的描繪著人們的生活,將無形的事物表現的淋漓盡致,或許人們的某一感情在某個階段是獨一無二的,好的藝術作品能夠很好地將人們的這種感情記錄下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刻引起人們的共鳴,人們能夠從中讀到一些看不到的真實感情,這時,藝術不再是以單一的形式存在,作者給它賦予了人的思想,這種思想可能是一種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完全展現出來的,而藝術卻做到了這一點,可以說,藝術作品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濃縮與提煉,即便是一種很純粹、很簡單的感情,只要在人們面前表現的不空洞,透過一點可以看到的內容是無窮無盡的,那么,它便在真正意義上稱作是藝術。
可能我理解的比較膚淺,在沒有選藝術哲學這門課程之前,自己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偶然發現,在我們周圍充滿著藝術的氣息 ,只是自己不夠細心,更沒有用心去體會藝術給我們帶來的精神上的一種“快感”,這種“快感”是其他任何事物無法給予的,是一種精神的升華,氣質的提升,內心的修養,可以說,是靈魂的重生,仿佛在另一個世界找到了另一個自己,使自己從一個狹小的空間釋放出來,可能有些不適應,但不久之后你就會發現,藝術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它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我們心靈上的安慰。我認為藝術是給人自由的,由于受到現實生活的束縛,我們在這一地帶失去了一些自己渴望的事物,而這些又是我們自己無法發現的。恰恰是藝術,填補了這一空缺,給人們帶來了自由的曙光,即精神得以釋放,靈魂得以重生。我們與這樣富有深刻內涵的藝術作品盡情溝通,完全找尋那個曾經丟失的自己。是一種置身事外的灑脫,我們借藝術作品打破那些陳舊的思想,盡情的找尋自由的身影。藝術的內容是廣泛的,我們不可能很精確的將它描述出來,正如老師說的,我們無法用一句話將藝術解釋清楚,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藝術是無止盡的。每個人所了解的藝術感想是不同的,著重點不同,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觀不同。 正因為如此,人們創造藝術的激情沒有消退,而是變得更加多種多樣,人們不斷尋覓著滿足自己內心的一種感動,并希望借此讓人們從現實生活的嘈雜之中脫離出來。在這個竟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人們幾乎忽略了精神的修養,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掩蓋了內心的渴望,幸運的是,在這樣的時代,藝術并沒有隨之流逝,而是不斷引領著人們的內心走向另一個世界,在這里,人們有自己的理想與渴望。因此,我說藝術是活的事物,它有思想,有內容,它激發著人們,引領著人們,發揮著它的極限。
另一方面,藝術是人們根據自己內心感受塑造出來的一種意象,可能創造的是一種近乎完美的藝術品,而它的意義在于使人們內心感受得以釋放,它是感情的完全凝練,它是人們動力的源泉,使人們目標明確化,也可以說是一種心靈的安慰。人們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事物,這表現出了人們的勇氣,是人們完全向往的一種境界,這足以給人們帶來靈感和想象的空間。
我認為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更是一種藝術感動,一種藝術感受,因為從小生活在草原,感受很深刻,在某一時刻,我仰望天空,會看到那輕盈的云朵在空中飄浮,不同形狀,卻蘊藏著相同的內容,這一秒不知道下一秒的方向,毫無憂慮,任風將其吹拂,任風帶著它游離,我想此刻,藝術感動就在我的心中產生了,仿佛自己就是一朵云,完全從現實中逃脫了,心得到了釋放,時間就在此刻停滯了,或許只有那么一瞬間,我的心是完全自由的,云朵無心出現在我的視線,卻讓我產生了莫大的震撼,可以說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一種感受,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缺少的是哪些,可能心一直在尋覓那樣的感受吧!偶然出現的感動帶給了自己不少東西,不再盲目,不再抱怨,正是這樣一個自然的藝術品告訴自己內心的想法,它是我內心的精神支柱,因為我還不曾失去那段美好。另外,需要指明的是這種感情是人主動賦予的,可能感情簡單了一些,但它卻真實地反映了我內心的渴望——自由。
對于一件藝術作品,我們可能不能很好地解讀它,但是在它面前,我們的心會有一點點震撼,這就足夠了,我們不必刻意去想它的全部內涵。人們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找一些替代品來反映內心的感情,不一定丑陋的事物就不存在藝術內涵,我們找尋的是一種心靈的感動,而不是視覺的滿足,華麗的東西或許讓我們心情愉悅,可是那只是瞬間的,真正有內涵的事物是銘記于心底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甚至消失,它只會讓我們的心變得日益成熟。藝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讓我們的思維漸漸地成熟起來, 它讓我們的視野變得開闊起來,不再受世俗的蒙蔽,打開想象之窗,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或許我們對藝術不曾了解,但只要還有一顆對藝術熾熱的心,那么,你將會感受到它給你帶來的無窮力量,藝術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更不能無視它的存在,通過這學期的藝術哲學的學習,暫且不說內容,最基礎的讓我知道藝術的重要性,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它讓我們找到了一些之前遺失的美,重新拾起那些美好,從庸碌之中解脫出來,使得精神得到了放松。
上一篇:藝術采風活動總結(合集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