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古代指附屬在諸侯大國下面的小國,引申為從屬的地位或依賴的關系。風雅指風流,儒雅。附庸風雅近義詞是什么?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附庸風雅近義詞資料,歡迎閱讀!
附庸風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
[解 釋]附庸:古代指附屬在諸侯大國下面的小國,引申為從屬的地位或依賴的關系。
風雅:原指《詩經》中《國風》和《大雅》《小雅》,后指風流,儒雅。
指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
近義詞
沽名釣譽:沽:買;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反義詞
溫文爾雅:溫文爾雅,謂氣質彬彬有禮,行為典雅端正 。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里偷閑。”
清·黃小配《晚清文學叢鈔·情變》第八回:“卻偏要~,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因此種花之風,遍及揚州。”
清·吳趼人《情變》第八回:“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為了~,不得不矯揉造作一番,騙騙自己而已。”
常見用法
“附庸風雅”是一個貶義詞,用來貶低用文化裝點門面的人,比如常常稱那些暴發戶購買書畫的行為為“附庸風雅”。可見文化這東西是人人都追求的,人人都要顯得“有文化”。如果明明沒有文化,偏要裝得有文化,這就叫“附庸風雅”。
今天的“附庸風雅”這個成語是動賓結構,“附庸”是動詞,追隨之意,“風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風雅”是兩回事,而且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附庸風雅的近義詞”素材
上一篇:《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川江號子》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