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更上一層樓】釋義:比喻再提高或再前進一步。這是王之渙《登鸛雀樓》詩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張作霖再不甘心蟄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第2句】:【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慣)形容不倫不類,不像樣子。
【第3句】:殺雞給猴子看——懲一儆百
【第4句】:黃河的石頭——經過大風浪的
【第5句】:【莽張飛,粗中有細】釋義:張飛:字翼德,三國時蜀漢大將,性格剛直魯莽。比喻人雖然粗心大意,但有時做事也很細心。例句:“莽張飛,粗中有細嘛!”農則豐得意地說。
【第6句】:【寶劍脫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諺)烈士:壯士,俠義、豪壯的人。 佳人:美女。有寶劍就贈給俠義的壯士,有紅粉就贈給美貌的佳人。 指寶物應該送給最需要、最合適的人。 也作“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
【第7句】:【認錢不認人】(慣)指人只認錢財,沒有情意。
【第8句】:【錢無耳,可暗使】(諺)錢沒有耳朵,但使用起來卻很聽話,什么事情它都能辦成。舊指錢財魔力無窮,可以暗中運動,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錢無耳,可使鬼。 錢無耳,鬼可使。
【第9句】:【人之相去,如九牛毛】(諺)去:差別。九牛毛:九牛和一毛,比喻差別之大。指人和人不能比,相差太大。
【第10句】:【垂簾聽政】在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皇后、太后屢見不鮮。但垂簾聽政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當屬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實際掌控清朝的大權達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滅亡。那么,“垂簾聽政”始于何時,是誰的“發明”呢?歷史上國君或皇帝因種種原因無力親政時,權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況,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但,真正垂簾聽政則始于武則天?!杜f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后(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稱帝,中國的女皇,只有武則天一人。
【第11句】:【老佛爺】現在,清代的影視劇泛濫,將慈禧太后稱為“老佛爺”,誤導大家一提到“老佛爺”就認為是慈禧太后。其實,“老佛爺”并不是慈禧太后所獨有的,甚至不應她所有,是她強加于自己的。 “老佛爺”源于清初。清朝是由滿族(先初稱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首領被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曼珠”的轉音,是佛爺吉祥的意思。以后代代相傳,清朝建立后,將滿語的“滿柱”譯為漢語的“佛爺”,于是“佛爺”就成了皇帝的特稱。慈禧太后雖獨斷朝政,但她沒有做過女皇,何來“老佛爺”之稱。慈禧太后為什么被稱為“老佛爺”呢?其中有一個故事。光緒初年,慈禧為了再度垂簾聽政,使用種種手段為自己大造聲勢。心腹太監李蓮英明白主子的心意,令人依照慈禧的模樣在萬壽寺大雄寶殿后面新建了一座觀世音像,接著向太后謊稱萬壽寺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慈禧去之后發現大雄寶殿還是原來的三世佛,勃然大怒。李蓮英請太后到后殿御覽,慈禧轉到三世佛后,果然看到一尊觀世音像,李蓮英大喊“老佛爺到”,在場的大臣們立刻跪下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太后故作不解地問道是哪個老佛爺啊,大臣們立刻回答道:“就是太后您老佛爺??!”“您就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請您再度垂簾聽政,解救萬民?!边@一席話讓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很快“太后老佛爺”之稱就舉國上下無人不知了。慈禧太后強奸民意稱她“老佛爺”,給中國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第12句】:【等到黃河清】黃河水夾帶泥沙,渾濁。借指等待時間太 長,沒有指望。成語:遙遙無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們負屈銜冤,實在無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黃河清,日頭從西邊出來?!?/p>
【第13句】:【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諺)指年年都儲備糧食,縱然遇到災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時在錢財上有積存,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受制。
【第14句】:【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諺)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會誹謗別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會危害別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絕不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損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軀以要名”。
【第15句】:【為人不當差,當差不自在】(諺)當差:舊時在衙門受人指使跑腿打雜的人。指做人不可當差,當差的人由人擺布,身不由己。 也作為人別當差,當差不自在。 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
【第16句】:【欽差大臣滿天飛】(慣)欽差大臣:也叫欽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多用來比喻上級機關派來的、掌有大權的官員。諷刺上級派到下級單位檢查工作、發號施令的人太多。
【第17句】:【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指要質量好的,不要次的。 成語:寧缺毋濫。張賢亮《綠化樹》:“我是寧吃仙桃一口,不 吃爛梨半筐。要吃,就燜干飯!”
【第18句】:【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慣)斥責人多嘴多舌。
【第19句】:大海里的浪濤——波瀾壯闊
【第20句】:【財動人心】(諺)錢財能打動人心,使人改變主意。
【第21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釋義:比喻人心難測,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例句:現在是革命時代,只講干革命不講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當然很多,假革命準又能保其無?
【第22句】:【書呆子經商,老本兒賠光】(諺)書呆子:只知道死讀書而不知變通的人。指書呆子做生意,不通變,不懂行,會把血本也賠光。
【第23句】:躺在懷里的貓兒——俯首帖耳
【第24句】:開春的蘿卜立秋的瓜——變味了
【第25句】:【丟了三魂,喪了七魄】見“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國名,即今南洋群島的爪哇島,古人視為遼遠虛無之地。本指扔得遠遠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凈。
【第26句】:耩地看耬眼——走著瞧
【第27句】:【過了清明節,插秧不停歇】釋義: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5日前后。清明一過,就是插秧的大忙季節了。例句:“過了清明節,插秧不停歇”。清明節就在眼前,剛圍起來的海田,今年到底能不能插秧,這不僅關系著全師全盤的工作安排,更重要的將影響著全軍生產計劃的完成啊!
【第28句】:【解手】把大小便說成“解手”,這里一定有文章。據《明史》、《文獻通考》等書記載,元朝末年,朝政腐敗,兵燹連年,民不聊生,中原江淮一帶,人們顛沛流離,饑餓死亡者十占六七,大片土地撂荒。為恢復中原經濟,明初官府在山西洪洞廣濟寺設局駐員,征召當地居民,遷徙至冀、魯、豫、蘇、皖、北京一帶。廣濟寺有一棵大槐樹,隱蔽數畝,移民行前紛紛指樹為記,含淚告別故鄉。遷民是強制性的,人們故土難離,用各種方法進行反抗,官兵怕人們半路上逃跑,就把他們雙手捆起來,幾十個人連在一條繩子上,一人要動,牽動全體。這樣,無論是白天行路還是晚上睡覺,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懇求解差把繩子解開。起初,話說的比較完整:“請大人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大(?。┍??!焙髞碇饾u簡化,先是說“給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說“解手”,解差也心領神會,彼此配合默契。到了新的住地,人們開始了新的生活。但“解手”的事在人們頭腦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于說順了口,甚至比“拉屎、撒尿”好聽一些,所以“解手”一詞就成了人們大、小便的代用詞了。
【第29句】:【觸霉頭】(慣)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第30句】:【根不動,梢不搖】(慣)形容主意已定,毫不動搖。
【第31句】:【說風涼話】(慣)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語或諷刺挖苦別人。 也作“講風涼話”。
【第32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眾美食,俗稱皮蛋,切開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樣晶瑩剔透。關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江南三江口河埠頭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厲。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靠擺茶攤過日子。他們家養有兩只母鴨,鴨子一天下倆蛋,非常準時??墒呛镁安婚L,鴨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倆十分煩悶。十幾天以后,他們收拾茶具,還像往常一樣,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樹灰堆里。忽然看見灰里露出了圓滾滾的東西來,拾起一看,正是他們要找的鴨蛋。原來,鴨子把蛋下到桑樹灰里了??墒沁@鴨蛋在桑樹灰里埋了這么些天,又天天澆剩茶葉,是否已經壞了呢?他們磕開一個蛋,只見蛋清已經變成黃褐色,像水晶一樣,蛋黃也變成綠瑩瑩的實心蛋。一嘗,這蛋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離不開最初的原理。
【第33句】:【水流船行岸不移】釋義:比喻任憑情勢多變,決心不動搖。例句:是困難?。】墒怯芯淅显挘骸八鞔邪恫灰啤?,我們就得這么堅定,咬牙挺住。
【第34句】:【心急繡不出好花】(諺)指從容耐心才能把細活做好。
【第35句】:板凳上的臭蟲——靠屁股吃飯
【第36句】:【 土命人心實】謂人心地誠實,不會用心眼,不會?;ㄕ?。 浩然《艷陽天》:“你往后別跟五嬸逗著玩了,五嬸是土命人 心實,遇著不順眼的事兒,愛著急、上火,我要沒輕沒重地給 你一頓,多讓人瞧不起你?!?/p>
【第37句】:【千里井,不反唾】(諺)出遠門在千里之外,飲過井里的水,不要以為再不路過此處,便朝井里吐唾沫。指為人要忠厚,不可做欺心的事。
【第38句】:為一件小事,我和小梅吵了架,母親詢問我時,我只說自己有理。母親批評我說:“別說了,誰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有名的疙瘩蛋?!保ê幽稀む嚳h)
【第39句】:【臘八粥】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據說“臘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白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效果,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所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傳說吃了“臘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至今我國江南、三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第40句】:【一滴水見大海/一粒沙見世界】指個別表現一般。成語:窺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鄉集》:“古人說:一粒沙里見世界。 在極細微極瑣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會、批評人 生?!?/p>
【第41句】:云南老虎蒙古駝——素不相識
【第42句】:【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諺)樹:栽種,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種谷,當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樹,十年就可成材。
【第43句】:我和妹妹經常吵架,都說對方不好。奶奶聽見了說:“行了,行了,你們倆別吵了,一個碗不響,兩個碗叮當。”(江蘇·無錫)
【第44句】:閻王涂水彩——色鬼
【第45句】:【骨頭燒成灰】也認得謂記得清楚,確認無誤。或說:扒下 皮來也認得出。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盡管有那么多的 變化,但是,這個人,就是把他燒成灰,磨成粉,化成了泥,她 仍然能一眼就認出來!”
【第46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保ê幽稀む囍荩?/p>
【第47句】:【觀人必于其微】(諺)指看人好壞或水準高低等要著眼于小處。
【第48句】:【沒頭蒼蠅,亂鉆】形容人沒有主意,忙亂。臺灣朱秀娟 《女強人》:“她已找到了她努力的方向,不致再像個沒頭蒼 蠅似的到處亂竄了?!?/p>
【第49句】:大海里找針——沒處下手
【第50句】:【沒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慣)比喻沒有親身經歷過,卻看見過,多少了解一些。 也作“沒吃過豬肘,見過豬走”。
【第51句】:老鷹見小雞——個喜來一個憂
【第52句】:許仙碰著白娘子一天降良緣
【第53句】:【狗顛屁股垂兒】(慣)屁股垂兒:指尾巴。狗搖著尾巴跑。形容人急于討好、獻殷勤的樣子。
【第54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諺)耕耘:耕田與耘草。在農業生產上,下一分辛苦,就有一分收成。指付出多大的勞動代價,就會有多大的收獲。
【第55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第56句】:【看西洋景】(慣)西洋景:也叫西洋鏡,舊時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許多畫片左右推動,周而復始,觀眾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東西。
【第57句】:【月有陰睛圓缺,人有生死離別】釋義:借指自然規律無法抗拒。例句:關于死的信息,自他過了五十個生日后,這種陰影就不時襲上心來,他并不害怕,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死離別,這是自然規律,一代君王都可以長眠,何況山野之人?
【第58句】: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59句】:【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諺)南方人不會夢到產于北方的沒經見過的駱駝,北方人不會夢到產于南方的沒經見過的大象。指夢幻只會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60句】:關公戰秦瓊——亂了朝代
【第61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比喻強者相斗,終有一方失敗。明 代《三國演義》:“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須誤了我大事。吾 與你二人勸解,休得再論?!?/p>
【第62句】:按處方配藥——多給不肯,少給無效
【第63句】:【 開口見喉嚨】說話直截了當?;蛘f話暴露了底細。丁玲 《穿工》:“你沒看見他這一向老是對你擠眉弄眼的,哼,開口 見喉嚨,瞞得過我!”
【第64句】:【債有主,冤有頭】見“冤有頭,債有主”。
【第65句】:寧犯天公怒,莫惹眾人惱。
【第66句】:【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釋義:比喻無能為力,白著急,沒有辦法。例句;到時候棉花種瞎了,錢花了,人工白貼了不用說,別的莊稼也誤了種,打不下糧,賠了錢,社員們鬧意見,誰負責?還不是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
【第67句】:【揭別人的瘡痂】涉及別人的隱諱,傷害別人的自尊。柳 青《創業史》:“刺痛了老婆的心,他才悟到不該提那層事;揭 別人的瘡痂,不管關系怎么深,都是不好的?!?/p>
【第68句】:【一鎬頭刨出個金窖】(慣)比喻一下子獲得大量錢財。
【第69句】:落雨打麥——難收場
【第70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遠道慕名而來。明代《水滸》:“三位 頭領容覆: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托柴大官人面皮,徑 投大寨入伙。”
【第71句】:【老頭吃糖——越扯越長】(歇)糖:指麥芽糖,能拉長。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形容說話漫無邊際,越說越多,沒完沒了。
【第72句】:【咬人狗兒不露齒】釋義:比喻內心兇狠的人,表面上不露形跡。例句:那廝卻有一二,咱家無三思,將那謊局段則向俺跟前使,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
【第73句】:鱷魚掛念珠——假善
【第74句】:牛吃筍子——胸有成竹
【第75句】:【滅門刺史,破家縣令】見“破家縣令,滅門刺史”。
【第76句】:【偷得爺錢沒處使】(諺)指暗地里偷來的財物,不敢公開使用。也指發了橫財卻苦于沒有發落處。
【第77句】:【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作風散漫拖拉,紀律松弛。成語:無所事事。電視《實話實 說》:“人們說: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機關于 部作風自由散漫,要設法改變?!?/p>
【第78句】:【背著石頭上山】(慣)比喻徒勞無益。
【第79句】:割麥刮大風——亂了鋪(譜)
【第80句】:花大姐逛公園——花花世界
【第81句】:【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見“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第82句】:【黃忠人老心不老】釋義:比喻人老志不衰。例句:好?。≡壅f這年紀上了,再趕不上世道兒。誰知道又要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日本鬼子,你來吧!咱黃忠人老心不老!
【第83句】:【雞也飛了蛋也打了】(慣)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了空。
【第84句】:【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活】修補瓷器,須用鉆石打眼。 此語意為:沒有把握,不說大話。類似的:沒有蘆葦葉,不敢 包粽子/沒有指甲,不攬蒜剝。王蒙《相見時難》:“俗話說, 沒有金剛鉆,就不敢攬瓷器活兒,我看中了,我娶定了,一切 條件由你!”
【第85句】:【好戲還在后頭】(慣)指事情還沒有完結,熱鬧的場面和激烈的爭斗還在后面。 也作“鬧戲還在后頭”。
【第86句】:【吃飽了撐的】(慣)諷刺人多管閑事、沒事找事或惹是生非。 也作“吃飽了撐得慌”。
【第87句】:媽媽讓我吃干凈碗底的米粒,我有點不樂意。她說:“你別小看那幾顆米,一天一口,一年一斗。”(河南·南陽)
【第88句】:黨哥和女朋友第一次見面,他急得團團轉,女朋友卻遲遲不來。他媽擔心地說:“可別是遼天地(指空曠遼闊的野地)烤火,一面熱??!”(河南·南陽)
【第89句】:花生的殼,大豆的皮——層管一層
【第90句】:【識得秤來姜賣完】謂學會了本領用不上,有力無處使。 文章:“到了這種地步,后悔也晚了,正應了那句老話:識得 秤來姜賣完?!?/p>
【第91句】:【飯飽肉不香】(諺)指飯吃飽后就沒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貴重了。
【第92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諺)婆娘:北方對婦女的俗稱。指急著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結果很不滿意。 也作急婆娘難嫁如意漢。 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
【第93句】: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顧后
【第94句】:【閻王不在家,業鬼由他鬧】(慣)業鬼:即孽鬼,生時作惡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壞人乘機搗亂。
【第95句】:【枇杷黃,醫者忙;橘子黃,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生忙;橘子皮色發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96句】:要考試了,我說:“又得考試了,真倒霉?!卑职终f:“有什么倒霉的?當兵不怕跑,學生不怕考?!保ńK·鎮江)
【第97句】:喜鵲老鴰同枝叫——悲喜交加;連喜帶憂
【第98句】:下午放學,我走得最遲。第二天,王飛說他的自動鉛筆不見了,一部分同學懷疑是我拿走的,我很苦惱。奶奶知道后對我說:“不吃魚,口不腥;不做賊,心不驚,事情總會有個下落的?!保ㄉ轿鳌て疥懀?/p>
【第99句】:【有粥吃粥,有飯吃飯】(慣)比喻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