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2句】:【席夢思】一提起“席夢思”,大家會說,那不是非常舒服的軟床嗎?其實,席夢思原本不是床,他是一個人,是他發明了席夢思床。 一百多年前,美國有一位商人叫扎爾蒙·席夢思,他很有生意頭腦。 1870年,席夢思萌發了用鐵絲編結床繃子的念頭,經過屢次試驗,終于在19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用布口袋包起來的彈簧床墊子。它就是現今的“席夢思”的雛形。 又過了十多年,席夢思請被稱為“天才機械師”的約翰·加利設計了一臺生產彈簧墊子的機器。三年后機器研制成功,彈簧墊子被大批量生產,它走進了千家萬戶。一開始人們管它叫“睡得美”,后來貼上了正式標簽,用的是老板的姓——席夢思。
【第3句】:【看菜下飯,量體裁衣】 釋義:要按實際情況辦事。 例句:“看菜下飯,量體裁衣。這是最普通的生活常識,為政者更不能不審時度勢?!?/p>
【第4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5句】:【鮮花插在牛糞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6句】:【人老心不老】(慣)1指雖然上了年紀,但不服老。2指雖然上了年紀,心態還很年輕。
【第7句】:【好死不如惡活】(諺)死得再好,也不如痛苦地活著。指湊合活著總比死得痛快要好。 也作“好死不如賴活著”。
【第8句】:【吃啞巴虧】(慣)指受了損失不便聲張或無法申訴。
【第9句】:【東葫蘆爬西架】(慣)長在東邊的葫蘆卻爬上了搭在西邊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第10句】:【公門好修行】(諺)公門:舊時的衙門。修行:本指學佛學道的修煉,此處指行菩事。指在衙門里供職,固然做傷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門里好修行。 公門好修德。
【第11句】:【老太太吃檳榔——燜啦】(歇)檳榔:這里指檳榔的果實,長橢圓形,橙紅色,可食用。檳榔殼硬,老太太吃時需燜熟。燜:諧“悶”。指悶聲不響,不說話。
【第12句】:【教師爺不打把勢——誰也摸不清誰的底】(歇)教師爺:舊時稱武術教官。打把勢:練武術。指互不了解對方的底細。
【第13句】:【惡虎難斗肚里蛇】(諺)指虎再猛,也斗不過鉆進它肚里的毒蛇。 比喻潛入到內部的敵人是很難對付的。
【第14句】:【馬拉松】“馬拉松”一詞現在多用來形容漫長無休止的事情。比如,中國加入WT。問題,一談就是十三年,斷斷續續,可謂馬拉松式談判。那么,馬拉松的起源是怎樣的呢? “馬拉松”是世界公認的一個長跑比賽項目,是個音譯外來詞,同其他長跑、短跑項目不同,是專用名詞,特定比賽項目。那么,它有什么特殊呢? 它是奧運會最早規定的項目之一,“馬拉松”長跑比賽的歷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馬拉松長跑的距離是【第42句】:194公里,這可說是所有徑賽項目的長度之最。 “馬拉松”源自希臘和波斯帝國在馬拉松的一場戰爭。馬拉松是希臘首都雅典郊外的一平原地名,馬拉松平原距離首都雅典四十多公里。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出動十萬軍隊進攻雅典。當時希臘軍隊只有一萬多人,但人民保衛祖國的戰斗意志十分堅強,雙方在馬拉松平原展開激戰。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希臘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敗波斯軍隊。 一個外號飛毛腿的戰士菲德爾迪斯身受多處戰傷,但激動地要把這振奮人心的特大喜訊立即告訴首都人民。他一口氣跑到雅典中心廣場喊道:“歡慶吧!我們勝利啦!”喊完就死了。 為了紀念他,奧運會將他跑步的里程,以起點馬拉松命名,作為競技項目了。
【第15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16句】:【直一榔頭,橫一棒子】 釋義:比喻橫加批評、指責。 例句:可是彭工程師不同意,說這里是工地,不是試驗場;是說火話,放空炮。你聽聽,他直—榔頭,橫一棒子,真叫人火冒三丈。
【第17句】:【拆爛污】(慣)拆:排泄(大小便)。 爛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無法收拾。
【第18句】:【放龍入海,縱虎歸山】(慣)比喻把強敵放走,留下禍根。
【第19句】:【染坊鋪出不得白】(諺)染坊鋪:染紗染布的作坊。染坊里不會出白紗白布。指已構成的事實就難以復原。也比喻什么環境會熏陶出什么樣的人。 也作染房里不出白布。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來。
【第20句】:【寧惱遠親,不惱近鄰】(諺)寧可惹惱遠方的親戚,也不惹惱緊挨的鄰居。指在人際關系中,經常打交道的左鄰右舍,比遠居的親戚重要得多。
【第21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諺)膏藥:一種膠狀的外用中藥。指能把膿血從患處吸出的膏藥才算好膏藥。比喻能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的,才是好辦法。
【第22句】:【東說向東,西說向西】 釋義:比喻沒有主見。 例句:那國王著實昏亂,東說向東,西說向西,真個收了關文。
【第23句】:【孝重千斤,日減一斤】(諺)指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孝心重千斤,一天減少一斤,三年千日,漸漸就會消失,沒了孝心。也泛指凡事時間一長,就會逐漸淡化,以至消失。
【第24句】:【杜撰】沒有根據地胡編亂造,稱為“杜撰”。它的來源與姓杜的有關,哪個杜,說法不一,“杜默”、“杜牧”說較多。 杜默說?!兑翱蛥苍挕访鞔_指出:“杜默作詩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稱為杜撰?!倍拍?,宋代人,喜歡寫詩,但多不合韻律,許多都是他任意編造的。有一次朋友問他作詩方法的根據何在,他竟大言不慚地說:“杜撰。” 意即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編造出來的。后人就把沒有任何根據的胡編亂造叫做“杜撰”了。 杜牧說。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人稱“小杜”(杜甫在前,稱老杜),律詩和絕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風華流美之致,氣勢豪宕而又情韻纏綿。(繆鉞語)”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與典故不合。《隱居詩話》評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時候為趁韻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實的故事?!彼旆Q“杜撰”。 倆“杜”相比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老杜、小杜”都是作詩的高手。
【第25句】:【世事有常有變,英雄能屈能伸】(諺)指世事有經久不變的規律,也有升沉起伏的變化;英雄豪杰做事,貴在隨時應變,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得志時能施展才干。
【第26句】:【有錢難買幼時貧】(諺)人生最難得的是幼年時家境貧窮。指幼時貧窮,能夠養成艱苦奮斗、拼搏向上的習性,給長大創建事業奠定基礎。
【第27句】:【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釋義:沉魚落雁:魚見了沉入水底,雁見了降落沙洲。閉月羞花:月亮見了躲藏起來,花兒見了感到害羞。形容女子容貌特別美麗。 例句: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日大喬,次日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心中向往已久,欲得之而無門。
【第28句】:【燈靠油,人靠飯】(諺)指人靠飯食,才能維持生命,產生力氣;這和油燈靠油才能點燃照明是一個道理。
【第29句】:【魚幫水,水幫魚】(慣)比喻人與人互相幫助。
【第30句】:【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諺)創立家業的后生,把肥田的糞土當寶貝一樣愛惜;敗家的后代,把家產錢財當作野草一樣拋擲。指成家子勤勞儉樸,敗家子揮金如土。
【第31句】:【孩子嘴里討實話】(諺)從小孩嘴里能討出真情實話。指小孩天真無邪,不會藏真,不會弄假。 也作孩子嘴里無瞎話。 小孩嘴里掏實話。
【第32句】:【觀音菩薩——年年十八】(歇)觀音:觀世音的簡稱,傳說能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比喻女子永葆青春。
【第33句】:【隔墻須有耳,門外豈無人】(諺)“壁間猶有耳,窗外豈無人”。
【第34句】:【缸里擲骰子——沒跑兒】(歇)骰子:又稱“色子”,賭具,用骨、木或塑料等制成的小立方體,六面分刻一至六點。本指骰子滾不到哪兒去,轉指人陷入困境無法解脫,或者跑不掉。
【第35句】:【鏡子】“鏡子”,人們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當然,水是天然的鏡子,有詩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撈月亮。講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為實物的鏡子,是怎么來的呢?它經歷了石鏡、銅鏡、玻璃鏡三種形態。 據傳說,女媧補天時得到一種黑曜石,經打磨而成石鏡,這便是最早的鏡子。這種上古時期傳說的石鏡,被現代技術所證實,裝修用的大理石、花崗巖經過拋光后都光亮如鏡。 第二種形態金屬鏡隨著青銅器的發明而產生,有出土實物為證。從出土的銅鏡來看,唐代較多。當時,銅鏡已較普及。史書有載,魏征諫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文物和史料記載相印證,那時銅鏡已經相當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發明,取代了金屬鏡。
【第36句】:【守身如執玉】 釋義:愛自身的名譽如愛護璧玉一樣。 例句:試看古圣先賢,守身如執玉,到臨死時候,還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光景。
【第37句】:【破罐子破摔】(慣)比喻犯了錯誤而不想改正,任其發展。
【第38句】:【費唇舌】(慣)指費了許多話去解釋、勸說或表白。 也作費口舌。 費唾沫。
【第39句】:【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舌”,是指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嘴上功夫過硬。這個俗語出自兩個典故。 “三寸不爛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出自有名的“毛遂自薦”的故事。 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國去請援兵,并簽訂聯楚抗秦條約,任務十分艱巨,平原君立即挑選赴楚隨員。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找上門來,自薦前往。經面試,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 到了楚國后,經雙方艱苦談判,楚王還是不想出兵。毛遂見狀,手提佩劍,闖到楚王面前,逼楚王出兵,楚王想躲已來不及了,只好服軟。毛遂便義正詞嚴地分析楚秦兩國的利害關系,坦陳趙楚兩國締約的重要意義,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遂即締約,并出兵解了邯鄲之圍。平原君回到趙國之后,感慨地對別人說:“毛先生這次使楚,辦成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厲害,勝這百萬之師啊!” 那么,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爛之舌”呢?原來這跟佛教有關。相傳和尚只要將《法華經》誦讀千遍,死后舌頭不爛。而且還有例證,《法苑珠林》卷十八記載,一個名叫釋道裕的和尚死后“至十一年,依言發之,身肉都盡,唯舌不朽?!?《史記》中的“三寸舌”和佛教的“不爛舌”聯系在一起,就成了“三寸不爛之舌”了。
【第40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41句】:【拉墊背的】(慣)1比喻找人頂替自己的錯誤或拉人一起去干壞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第42句】:【下雨不打傘——淋著】(歇)1淋:諧“輪”。指按次序輪到了。 2淋:諧“臨”。指事情落到身上。
【第43句】:伶俐人一撥三轉,糊涂人棒打不回.
【第44句】:【路在口邊】(諺)指出遠門不認識路,勤動嘴問人就會知道。也指勤動嘴向人請教,生活前景就不會迷茫。 也作路出嘴邊。 路在嘴巴上。
【第45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 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46句】:寧救百只羊,不救一條狼.
【第47句】:【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滑】(歇)喉嚨像用磨磚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第48句】:【爛泥糊不上墻】(諺)指毫無黏性的爛泥,無法將它抹上墻壁。比喻平庸無能的人無論怎樣扶持,也難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爛泥扶不上壁。 爛泥巴扶不上墻。
【第49句】:【心頭撞小鹿】見“小鹿兒心頭撞”。
【第50句】:【是親三分向,是火熱如炭】(諺)舊指人情從來就是有親必顧的。 也作是親三分向,是火就熱炕。 是親三分向,是灰熱過土。 是親三分向,不親不一樣。
【第51句】:【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簪兒:別住發髻用的條狀物,一端略尖,用金屬、玉石等制成。只是:就是。指屬于你的終歸是你的。 也作“金簪兒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有你的”。
【第52句】:【凍死不烤燈前火,餓死不舔貓剩食】 釋義:寧愿饑寒而死,也不接受屈辱的施舍。 例句:辣椒嫂惱了,一股怒氣直沖腦門,嘴唇亂哆嗦?!皟鏊啦豢緹羟盎?,餓死不舔貓剩食”,這個從小剛強的女人,從來沒受過這樣的侮辱,也沒想到姐姐是這種人。
【第53句】:【自己的耳朵——看不見】(歇)指事情明擺在那里,卻沒有看見。
【第54句】:【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諺)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舊時民間習俗,每逢六月六,要給貓狗洗浴,謂此時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貓狗浴。 六月六,家家貓犬水中浴。
【第55句】:【跳到秤盤里——拿自己來量別人】(歇)指用自己的狹隘眼光來衡量別人。
【第56句】:一心想趕兩只兔,反而落得兩手空。
【第57句】:【好處安身,苦處用錢】(諺)在稱心如意的地方就安身受用,在遇到困厄的時候就使錢溝通。指到什么境況,就作什么打算。
【第58句】:【上床蘿卜下床姜】(諺)姜:生姜。指蘿卜能幫助消化,睡覺前吃了,有利于消食;生姜能開胃暖胃,起床后吃了,有利于健胃。
【第59句】:【只比葫蘆多個嘴】(慣)形容人不愛說話。
【第60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第61句】:【水火不相容】 釋義:比喻矛盾沖突,無法調和。 例句:他絕不使自己的家業接近仇人姚士杰,那和他的“政治性兒”水火不相容。
【第62句】:【起頭容易結梢難】(諺)結梢:結尾,做到底。指做事開始時容易,有頭有尾一直做到底卻很不容易。 也作“起頭易,到底難”。
【第63句】:【會捉老鼠的貓不叫】(諺)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聲張。比喻精于辦事的人,只求實際效果而絕不張揚。
【第64句】:【小雞不撒尿——必有個道道兒】(歇)不撒尿:雞的尿是和屎一塊兒排出的。道道兒:本指通道,轉指道理。指發生某種情況一定有個原因。
【第65句】:【雞配雞,鳳配鳳】 釋義:比喻什么樣人配什么樣人。 例句:秦書田聽到這里,微微紅了臉:“上級莫要取笑我們了。雞配雞,鳳配鳳……大隊能不能給我們出張證明,放我們到公社去登記?”
【第66句】:【擺架子】“擺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別是領導愛裝腔作勢,高人一等,擺威風,目中無人。 “擺架子”一詞源于我國古代民間的一項游戲,后傳到日本成為該國的傳統體育項目“相撲”。相撲比賽是在兩位體重各達幾百斤大胖子之間進行,比賽開始時,兩個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條遮住羞部,叉開雙腳,碩大的兩臂擺來擺去,彎著腰昂著頭,彼此虎視眈眈。因為相撲運動員擺架勢嚇人,我國古書中就借它來比喻裝腔作勢、擺架勢顯威風的人,一直流傳至今。
【第67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諺)穿靴:腿腳浮腫得像穿上靴子一樣。 戴帽:頭臉浮腫得像戴上棉帽一樣。男病人腿腳腫,女病人頭臉腫,民間認為是將死的預警。 也作“男怕腿腫,女怕臉腫”。
【第68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諺)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 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第69句】:【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慣)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70句】:【病不瞞醫】(諺)指病人對醫生不隱瞞真實病情,以便醫生對癥下藥。
【第71句】:【酸奶】“酸奶”是一種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飲料,它源于保加利亞,成于西班牙商人。 很久以前,以游牧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著灌滿羊奶的皮囊隨畜群在大草原上游蕩。由于氣溫、體溫的作用及其他原因,皮囊中的奶常變餿而呈渣狀,少量這樣的奶倒人煮過的奶中,煮過的奶很快變酸。這即是最早的酸奶。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伊·緬奇尼科夫在研究人類長壽問題時,發現保加利亞人百歲老人竟占到千分之四,而這些高齡人都愛喝酸奶。他斷定喝酸奶是使人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緬奇尼科夫經過研究發現,酸奶中有一種能有效消滅大腸內腐敗細菌的桿菌,他將其命名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 這一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伊薩克·卡拉索受到啟發,他開始生產酸奶。 最初他把酸奶當做藥品在藥房銷售,但生意并不理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在美國建立了一家酸奶廠,并大作廣告,不久便使酸奶風靡世界。
【第72句】:【下夾子】(慣)比喻設下埋伏抓人。
【第73句】:【雞多不下蛋,人多吃閑飯】(諺)指人多反而效率差。
【第74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75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慣)比喻人甘心落后,無論用軟的還是硬的辦法都不能使其上進。
【第76句】:【出亂子】(慣)指出禍事,有麻煩。
【第77句】:【女士優先】在社交場合,我們常常聽道“女士優先”的話語,如開場講話說“女士們、先生們”。女士優先,不是中國首先發起,而是從西方引進。 “女士優先”的原則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的騎士之風,是傳統的歐美禮節的基礎。它主要適用于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 “女士優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并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盡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入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人們一致認為,唯有如此這般的男子,才會被視為具有紳士風度。 國際社會強調“女士優先”的原則,主要原因并非因為婦女是弱者,需要同情、幫助和保護,而是認為婦女是人類的母親,對婦女處處給予優待,是對母親的尊重和感恩?!芭績炏取痹瓌t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所有的婦女都一視同仁,而不是只對貴族婦女。
【第78句】:【病篤亂投醫】(慣)篤:(病勢)重。指病勢危急時就毫無選擇地亂請醫生診治。也借指事到緊急時就盲目向人求助。 也作“病急亂投醫”。
【第79句】:【老牛走道兒——一步一個坑兒】(歇)形容做事踏實,一步一個腳印。
【第80句】:【瘸和尚登寶座——能說不能行】(歇)瘸:腳跛。寶座:佛主的座。 指只能說話而無法行動或做不了事情。 也作“瘸和尚說法——能說不能行”。說法:講解佛法。
【第81句】:【夫婦是樹,兒女是花】(諺)夫妻好比樹,兒女好比花;有了花就有了情愛的果實。指生兒育女會使家庭生活顯得更充實美滿。
【第82句】:【敬神如神在】(諺)拜神就要恭敬得如同神真的在一樣。指舉行祭神儀式要誠心誠意。
【第83句】:【遇著善人便燒香,遇著惡人便使槍】(諺)指對人要愛憎分明,善惡分清,不能是非混淆,敵友不辨。
【第84句】:【講風涼話】見“說風涼話”。
【第85句】:【見好就收】(諺)事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應得的效果時,應及早收住,以免做過了頭。指人貴知足知止,不可貪得無厭。
【第86句】:【糞不臭,挑起來臭】(諺)指糞便不動它不臭,要是挑動它,就臭不可聞。比喻見不得人的丑事,不張揚則已,一旦張揚開就難以收拾。
【第87句】:【任它狗兒怎樣叫,不誤馬兒走大道】(諺)任憑狗在路旁怎樣狂吠,也阻擋不住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壞人如何滋事破壞,也阻擋不了正義的事業向前發展。
【第88句】:【牛鼻子穿環——讓人家牽著走】(歇)指自己沒主見,完全聽從別人。也指受制于人,只能任人擺布。 也作“牛穿鼻子——任人牽”。
【第89句】:【快刀不磨是塊鐵】(諺)指快刀也要常磨礪。比喻天資聰明的人也必須奮力學習,積極進取。
【第90句】:【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歇)譏諷或責罵惡人偽裝成好人,或下流的人偽裝成體面的人。
【第91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慣)比喻說話做事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使自己難堪。
【第92句】:【色膽大如天】(諺)指迷戀女色的人,膽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顧。 也作“色膽天來大”。
【第93句】:【長兄如父,長嫂比母】 釋義:年長的兄嫂如同父母。 例句:長兄如父,長嫂比母,可是他們也五男二女,一窩九口,家無隔夜之糧,吃了上頓愁下頓,有心無力幫不了他。
【第94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諺)指只要舍得金錢,就能招得勇士為你賣命。 也作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死夫:不要命的勇士。 重賞之下出勇夫。 重賞之下無懦夫。
【第95句】:【一粒良種,千粒好糧】(諺)農作物中選得一粒好種子,就會產生千粒好谷物。指要想取得糧食高產,選好優良品種是關鍵。
【第96句】:【賣糖的不賣醋,賣醋的也別賣糖】(諺)賣糖的就只賣糖,賣醋的就只賣醋,不要互相摻和。比喻人各干各的營生,不要相互攪擾干預。
【第97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98句】:【一塊石頭落地】(慣)比喻所牽掛的事不要緊了,終于放下心來。
【第99句】:【福倒】春節貼“?!弊謺r,許多人喜歡把福字倒著貼,借用“福倒”的諧音—~“福到”。那么,倒貼福字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傳說。 一說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沒有福字的人家則以暗通元軍統統殺掉。夫人馬皇后知道后決心救下這些無辜的百姓,心生一計,于是傳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門上貼上福字。誰料有戶人家又著急天又黑,慌亂中竟把“?!弊纸o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競把“?!弊纸o貼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這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勸道:“這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給貼倒了,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氣是您這位明君給帶來的,您應該高興才是??!”朱元璋一聽轉怒為喜,傳令放人。一場塌天大禍被馬皇后巧妙化解。人們從此便將“?!弊值官N。 另一說源于清朝。那年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將“?!弊仲N到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便將大門上的“?!弊纸o貼倒了。 恭親王福晉(夫人)知道后大發雷霆,揚言要狠狠懲治那個家奴。大管家擔心這事要連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晉面前說道:“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賀喜了!”福晉聽了轉怒為喜,厚賞了大管家和那個家奴。這件事從恭王府傳揚出去,北京城里紛紛仿效,后來,倒貼“?!弊殖闪巳珖娘L俗。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1999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