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驢騎后,馬騎前,騾子騎在正中間。
【第2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3句】:【家鄉(xiāng)的山坡不嫌陡】(諺)故鄉(xiāng)的山坡再陡也不會嫌棄。指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不會因條件差而改變。
【第4句】:【快馬上路牛耕田】 釋義:馬快,善于走路;牛慢,善于耕田。比喻各盡各的責任。 例句:一桿紅旗要大家杠,紅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快馬上路牛耕田,鬧革命是咱自己的事。
【第5句】:【戴高帽子】(慣)比喻對人說恭維、吹捧的話。 也作“頂高帽子”。
【第6句】:英雄熱愛人民,人民熱愛祖國。
【第7句】:【枉披了人皮】(慣)枉:白白地。 比喻人的行為極其卑鄙、惡劣。
【第8句】:【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釋義:漂流在外,總不如回到故鄉(xiāng)。 例句:許伙泰語重心長道:“怎么繁華也沒有勞碌人家的份兒,倒是在鄉(xiāng)里勞動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第9句】:【吸煙】“吸煙”有害健康,現(xiàn)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場所禁煙,有的國家還實行全面禁煙。那么,誰是吸煙的始作俑者呢? 吸煙,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古代印第安人部落,吸煙是首領的特權,是一種高貴的象征。當時是用一種白蠟木做桿,大理石或紅塊滑石制成的卡梅特煙斗吸煙。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煙草。 據(jù)說西班牙、葡萄牙的水手們把吸煙的習慣帶回歐洲。但在很長時間里,煙草在歐洲都不為人們接受。后來,英國女王召見英國爵士雷利,并觀看了他的吸煙表演。如此一來,吸煙很快在英國流行起來,逐漸遍及歐洲,乃至流傳世界各地。中國的古裝戲有酒無煙,中國人吸煙是受歐洲吸煙習慣的傳染。
【第10句】:【好戲耐看,好曲中聽】(諺)好戲讓人久看不厭,好曲子讓人百聽不煩。指優(yōu)美的戲曲能給人提供高雅的藝術享受。
【第11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12句】:【臘月天賣涼粉——不趕個時候】(歇)涼粉:一種用綠豆粉等制作的涼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間不適宜。
【第13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 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 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黃歲武考,獨占鰲頭。
【第14句】:【丑八怪】“丑八怪”這一俗語形容某人長相丑陋。說起丑陋,人們就聯(lián)想到豬八戒。其實這個詞原來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畫風相似的一批人,“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所指人物也不盡相同。據(jù)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來的八人為準,即汪土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 八怪中尤以鄭燮、金農、汪士慎最為有名。這些人在當時所謂正統(tǒng)畫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時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畫我從我法,推陳出新,標新立異。所以被蔑稱為“丑八怪”。然而,他們的怪異又人情人理,很被廣大百姓喜愛,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畫家和上層社會所攻擊、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眾喜愛,名氣大振。特別是鄭燮(鄭板橋),愛民如子,他有詩句為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占聲。” 后來被人們喜愛的“揚州八怪”竟然演變出“丑八怪”一詞,簡直是對揚州八怪的褻讀。不過,人們把這種藝術上的怪異當做相貌了,與揚州八怪已無干系,約定俗成,就流傳開了。
【第15句】:【蛤蟆吃黃蜂,倒挨了一錐】 釋義:比喻沒得到好處,反而受責備。 例句:這次歡迎史廠長,你想再嘗甜頭,來了個老譜襲用。故技重演,沒料到熱面孔碰了個冷屁股,弄了個蛤蟆吃黃蜂,倒挨了一錐。
【第16句】:【袖大好做賊】(諺)衣袖寬大了,偷來的東西容易隱藏。比喻越是權位高、有實力,做起壞事來越是方便。
【第17句】:【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釋義:比喻人品雖然不好,但總有人欣賞。 例句:趙雄上任偵緝處長那天,竟然親自“登門求賢”,請金鱷出來當大隊長,這正如俗語說的:“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第18句】:【雞飛蛋打一場空】 釋義:比喻兩頭落空,毫無所得。 例句:隊長,謝滿豐卻不同意,說就怕新渠修不成,老渠也扔了,落個雞飛蛋打一場空。
【第19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舊時窮苦人。指日子越來越艱難或境況越來越糟。
【第20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21句】:【瞎子放驢——不撒手兒】(歇)本指怕驢跑掉,不敢松手,轉指緊緊抓住某人或某事物不放。
【第22句】:【多兒多女多冤家】(諺)生的兒女多了,就像還不完的債一樣遭災受罪。指多生不如少生,少生不如優(yōu)生。
【第23句】:【卜一人做事一人當】(諺)指自己做下的事,無論后果多么嚴重,都愿承擔全部責任。
【第24句】:【一鍬挖不出井來】 釋義:比喻做事要有個過程,不能性急。 例句:張萬山笑著說:“一鍬挖不出井來,歇會吧,要不,我這棵梨樹一會兒就讓你給剃光頭了。”
【第25句】:【種一葫蘆收一瓢】(慣)撒下一葫蘆種子,收獲一瓢糧食。形容糧食產量太低。
【第26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俗語的意思是事情看似如此,其實另有他圖。它源自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歐陽修,別號“醉翁”。他在散文寫作上成就頗高,《醉翁亭記》便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當滁州太守時寫的。滁州州署在今安徽滁縣,縣城西南有風景秀麗的瑯邪山;山中有泉,名“釀泉”;泉旁有一座亭子,據(jù)說是山里一個和尚修建的,歐陽修給這座亭了取了個名字,叫做“醉翁亭”。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呢?他在《醉翁亭記》這篇文章里,道出了緣由。原來歐陽修常與朋友相約來此飲酒,歐陽修年歲大了,飲一點便酩酊大醉,他便給自己取了個“醉翁”的別號。 歐陽修酒量不大,很容易醉,那他為什么還愛喝酒呢?文章說:醉翁的本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風光。他是借喝酒的興致,以獲得欣賞山水的樂趣。 后來,人們大多只用前半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忘卻了“在乎山水之間也”。作為俗語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就轉義了。
【第27句】:【少吃咸魚少口干】(諺)少去吃咸魚,就少了口的干渴。比喻人少管閑事,就不會惹出許多麻煩來。
【第28句】:【鍘刀剃禿頭——硬拿著腦袋瓜子玩】(歇)形容太危險,拿生命開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盤。
【第29句】:【槍桿兒努折了,槍尖不動】(慣)努:用力。槍尖:槍頭。比喻僅僅作姿態(tài),不動真格的。
【第30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釋義: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開。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萬夫莫開”又作“萬人難敵”。 例句:這個巖洞地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即使敵人發(fā)現(xiàn)了白大姐藏在洞內,她有短槍,敵人也是干瞪眼沒得辦法。
【第31句】:【關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關公武藝高強,轉以形容人技藝好,干活麻利。
【第32句】:【道理講得清,頑石也動心】(諺)頑石:冥頑無知的石頭。只要把道理講清講透,就連頑石也能開竅。 指要想說服人,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道理講清講透。
【第33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歇)指人不知危險,膽子太大。常含譏諷意味。
【第34句】:【吃皇糧】(慣)皇糧:舊指朝廷發(fā)下的糧食。比喻吃公家的飯,靠工資生活。 也作“端公家飯碗子”。
【第35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諺)指養(yǎng)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開時供人觀賞,只不過十來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為之付出的代價總是高昂的。
【第36句】:【頭白可種桃】(諺)人到年老發(fā)白時,栽種桃樹還趕得上吃桃子。指桃樹結果實比其他果類樹木快。
【第37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釋義:不是情趣相投的人,不會聚合成一家。 例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子又都比較膽子小,最怕惹是非。”
【第38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見“話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
【第39句】:【肥豬拱廟門——自來】(歇)指自己送上門來。
【第40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時】見“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第41句】:【晌鼓不用重錘】見“好鼓不用重錘敲”。
【第42句】:【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huán)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第43句】:【偷香竊玉】“偷香竊玉”常用來比喻男子暗中引誘、玩弄女子的行為,屬貶義。其實,它的原意不是貶義,是好事多磨,有情人終成眷屬。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溺惑》。據(jù)載,晉人韓壽,是三國時魏司徒韓暨的曾孫,英俊瀟灑,才華出眾,在當時權臣賈充門下任司空掾(相當于今天的秘書長吧)。 賈充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賈南風,嫁給了史上著名的白癡太子司馬衷,小女兒賈午,尚未出閣。 賈午在府中偶見韓壽,就被韓壽的美貌迷住,經(jīng)常到韓壽辦公的地方偷窺。但是,一連好多天,韓壽也沒來,賈午相思成疾,臥床不起,不吃不喝。 婢女大多知道小姐是暗戀成疾。一婢女自告奮勇愿往韓壽住處,將賈小姐的意思代為轉達。韓壽聞言心花怒放,當即與婢女定下三更時分前往賈午小姐的閨房,與美人幽會。 兩人一番恩愛纏綿之后,韓壽驚奇賈午身上有一種幽香,這種幽香非常特別,從未從別的女人身上聞到過。賈午告訴他,這是外國人進貢給皇帝的異香,皇帝特賜給她老爸,她從老爸那里要來的,一經(jīng)沾到身上,幾個月都不消失。自打那以后,韓壽欲罷不能,隔三差五跳墻人室與賈午小姐約會。 時間長了,搞得韓壽身上也有了異香。同事們不解,大男人擦什么香水。 賈午的父親也嗅出來了,好熟悉的味道啊。他終于想起來了,那是皇上特意賞給自己的香水,別人有錢也買不到啊。在家中我也只給了寶貝女兒,難道她和他…. 賈充和夫人把幾個婢女叫過來,一番軟硬兼施,婢女全招了:“小姐和那韓公子早就在一起了。” 賈午知道是香水惹了禍,怕老爸加害于情郎,哭著鬧著說除了韓壽寧死不嫁。生米既已做成熟飯,賈充把韓壽叫來,韓壽是又恐又羞,急忙認錯。 賈充說:“你要真喜歡我的午兒,就娶她吧。”韓壽巴不得有這種好事,連忙叫道:“岳父大人在上,請小婿一拜!” 后人津津樂道韓壽偷香的風流韻事,便有了“偷香竊玉”之說。只可惜“偷香竊玉”之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卻變了味兒,轉意成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拈花惹草。
【第44句】:【大家馬兒大家騎】(諺)指屬于公眾的馬,人人都有權利騎。泛指凡是公眾的福利,應歸公眾享受,不應被個人獨占。 也作“公眾馬,公眾騎”。
【第45句】:【門子(門路)】現(xiàn)在,老百姓把在政府里或某些部門里有熟人、能辦事的人稱為有“門子”。這些門子如果不堅持原則,便會為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大開方便之門。那么,“門子”是怎么來的呢? 門子,是古代衙門中的差役,相當于現(xiàn)在的門衛(wèi)。古代的門子屬于賤役,地位很低,甚至談不上什么地位,但是位置卻不可小視。他們把守著官衙門口,誰要想進衙辦事,首先要經(jīng)過大門關口。不管什么人,也不論什么事,哪怕火已上房,只要不經(jīng)門子批準,休想與老爺見面。尤其是那些熟知官場規(guī)矩、心地貪婪的門子,常常把這一特殊位置,當成撈外快的福地。外人要想入見官員,先要拿銀子說話,這叫“送門包”。所以古代的門子又被看做“門路”,要想順利辦成事,不走門子,恐怕十有八九會辦砸了。可見,“門子”的作用何等重要。 對外來辦事的人是如此,對深居簡出的官老爺,有些門子同樣會耍些手段,或成人之事,或壞人之事。官老爺該見的人或阻擋在外,不該見的人或不速之客放人,或任意擴大事態(tài),或刻意隱瞞真相。他們深諳本衙大人的喜好,也摸透了外來人員的心思,常以點撥、誘使、欺騙、夸大等種種手段為自己撈取好處。比如京劇《鍘美案》中陳世美的門官給秦香蓮出主意: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邊攆,扯下一片衣衫。將秦香蓮放入駙馬府中。 可見,官府有了“門子”,也就有了“門路”。“門子”也就有了全新的含義,那就是走后門,辦私事,以私損公。
【第46句】:【吃拳何似打拳時】(諺)出拳打人雖然痛快一時,遭人拳打卻是痛苦的。指出拳打人時要想到遭人拳打的苦痛,自己克制自己。
【第47句】:【賊風透骨】(諺)賊風:從小洞或小縫隙中吹進的風。指賊風可穿透骨關節(jié),使人患風濕癥或感冒。
【第48句】:【天有陰睛,月有圓缺】 釋義:比喻人生之路,有時平坦幸運,有時坎坷倒霉。 例句:我安慰他說:“‘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碰上這種東西。算咱們倒霉。”
【第49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諺)古: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譜:標準。 老輩人如果不經(jīng)常講說民族傳統(tǒng),年輕一代就會失去傳統(tǒng)的知識與道德。指傳統(tǒng)文明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向下傳承。 也作“老人不講古,后生沒個譜”。
【第50句】:【一言抄百總】(慣)一句話總括所有內容。猶言“總而言之”。
【第51句】:【姑表親,親上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釋義:姑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姑表之間的親戚關系非常密切長久,割不斷。“親上親”又作“舅表親”。 例句:“你滿嘴噴糞!那是我的表哥!姑表親,親上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是更好嗎?”
【第52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53句】:【我有黃金千萬兩,不因親者卻來親】(諺)指只要有了大量的金錢,無親無故的人也會來攀親結故。
【第54句】:【把嘴磨破了】見“磨破嘴皮子”。
【第55句】:【人生難得遇知音】(諺)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知心的伴侶或朋友。 也作人生難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56句】:【在外面舍塊板,給家里丟扇門】(諺)丟:擱置,放。在外面施舍給別人一塊板,就等于給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門。指保護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會得到保護。
【第57句】:【剪牡丹喂牛】(慣)比喻糟蹋、浪費貴重的東西。
【第58句】:【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59句】:【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 釋義:形容人干的活重,出的力大,吃的飯食非常不好:常用來形容舊時勞動人民受剝削的情況。 例句:你有幾百家佃戶,終年辛苦,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一年三百六十天難得一天溫暖。
【第60句】:【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見“馬屁拍在馬腿上”。
【第61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稱為民請命、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為“父母官”。 它源自何處呢?源自漢代正史。 《漢書·循史傳》載:西漢元帝時期,南陽郡治安狀況非常糟糕,盜賊猖狂,百姓逃離,田園荒蕪,境內一片狼藉。一個名叫召信臣的到這里任太守,此公為政勤勉,很有計謀,首先嚴厲打擊盜賊,穩(wěn)定社會秩序,勸說人民發(fā)展生產,對游手好閑、不干農活的浪蕩子弟毫不客氣,像嚴父一樣督促他們搞好農桑。因為召信臣治理有效,經(jīng)濟和社會環(huán)境大大改善,流離百姓紛紛回到家鄉(xiāng),過上了好日子,人們十分感謝這位好官,被大家稱為“召父”。 另據(jù)《后漢書·杜詩傳》載:東漢武帝劉秀建武七年(31年),南陽郡新任太守杜詩也是個好官,清廉節(jié)儉,勤政為民,任期內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恢復生產,增收糧食,像慈母那樣細心關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過得很開心,被當?shù)厝俗馂椤岸拍浮薄?事有巧合,同是漢朝(西漢東漢),同是南陽,“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們把關心百姓疾苦,推動生產力發(fā)展,保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州縣好官尊為“父母官”。從此相沿成俗,這個稱呼流傳下來,直到現(xiàn)在仍有這種稱呼。當今的“父母官”夠格不夠格,老百姓心里有數(shù)。
【第62句】:【走后門】(慣)比喻利用私人關系或行賄等不正當手段達到個人目的。
【第63句】:【萬事不求人】(慣)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別人幫忙。
【第64句】:【安逸出懶漢,逆境出人才】(諺)安逸的生活會養(yǎng)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進,逆境卻能激勵人奮發(fā)成才。
【第65句】:【給個棒槌認作針】(慣)別人給個棒槌,就拿它當作針了。針:諧“真”。形容人老實厚道,別人隨便文案就信以為真了。也形容做事過于認真。 也作給個棒槌就當針(真)。 給個棒槌就認針(真)。 給個棒槌當針認。
【第66句】:【身上有屎狗跟蹤】(諺)狗愛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會跟著來。比喻人自身行為不正,就會招來邪惡分子。
【第67句】:【朋友妻,不可戲】(諺)對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嚴肅,不可有任何輕浮的表現(xiàn)。指朋友之間義氣為重,對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禮。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
【第68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 釋義:比喻做事不怕?lián)撠熑巍?例句:先鋒道:“古人說得好:手插魚籃,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guī)涱I家兵殺那和尚去來!”
【第69句】:【狗臨死,還要跳起來咬兩口】 釋義:比喻要做最后的掙扎。 例句:他們斷我的財路,我也不是好惹的!狗臨死,還要跳起來咬兩口,我就不如一條狗不成!
【第70句】:沒錢時挨餓,有錢時耀闊。
【第71句】:【二百五】俗語中常用“二百五”形容有些傻氣、言行莽撞的人。它源出多頭。 一說來自懸賞緝兇。戰(zhàn)國時期,身披六國相印的蘇秦被人暗殺了。齊王非常憤怒,要給蘇秦報仇雪恨,可一時又拿不住兇手。于是想出一妙計,使人將蘇秦的首級懸于城門,出告示云:“蘇秦是個大內奸,謀刺者乃為齊國除了一大害,當賞黃金千兩!”告示一出,立馬有四條漢子到宮中聲稱:“我等殺了大奸蘇秦。”齊王問有何憑據(jù)。各人都慌編了一套理由,急于領賞。齊王說:“果勇士也,千兩黃金你們如何使得?”眾答:“我們算過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斬了!” 二說來自銀兩。舊時銀子五百兩為一封,二百五為半封,諧音“半瘋”,故而對于不通事理、言行魯莽的人稱為“二百五”。 三說來自古幣銅錢。宋元時期,市井言某人裝瘋賣傻日“半吊子”。原來古時的銅錢中間有孔,為了便于攜帶和交易常用繩子串起來,一千個銅錢為一串,俗稱“一吊”,也叫“一成”。不滿一千者稱不夠成。凡滿五百個為“半吊”,也稱“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來形容那些智力發(fā)育不全、一知半解卻又裝懂的人。后來,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還不如“半吊子”,連“半成”都夠不上,人們便干脆把“不夠成”的人由“半吊子”又戲稱為“二百五”。 四說來自官員儀仗。唐朝長安的京兆尹權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著一根長竿趕開路人。后來,喝道伍佰增為兩員,但長安百姓并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說他們是共稱“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稱為“二百五”,又因他們每人手中持一長竿,所以又稱他們?yōu)椤岸U子”。今天,“二百五”與“二桿子”都是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五說來自賭博。舊時賭具“牌九”中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這一賭博活動中,被稱為“斃十”的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 所以,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第72句】:【火燒眉毛——且顧眼前】(歇)且:姑且,暫且。指情勢急迫,暫且先料理眼前的事。也指遇事缺乏長遠眼光。
【第73句】:【先到長安為君,后到長安為臣】(諺)長安:漢.唐帝王古都。在政權爭奪的年代,誰先占領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稱臣。指凡事有個先來后到,后到者要讓先來者。
【第74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 釋義:成家業(yè)很不容易,敗家業(yè)容易得很。 例句:所以古人留下兩句話:“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聞者自應刻骨。
【第75句】:【抗膀子】(慣)比喻對著干。
【第76句】:【爛泥糊不上墻】(諺)指毫無黏性的爛泥,無法將它抹上墻壁。比喻平庸無能的人無論怎樣扶持,也難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爛泥扶不上壁。 爛泥巴扶不上墻。
【第77句】:【門口掛笊籬——小店】(歇)舊時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籬代替招牌,懸掛在門口。指小客店。
【第78句】:【腦子里缺根弦】(慣)比喻頭腦簡單,心眼兒少。
【第79句】:【他要我肝花,我要他肚腸】(慣)肝花:肝。比喻針鋒相對,以牙還牙。
【第80句】:【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鄉(xiāng)】見“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xiāng)”。
【第81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 釋義:老鼠戲弄貓兒,形容膽子過大,不知死活。 例句:“[凈]是李藥婆,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末]衙里喚他。[老旦]便是。[凈]你曉得么,老爺令嚴,出入的都要搜撿。”
【第82句】:【樹大分權,人大分家】 釋義:樹長大了就會分開丫權,人長大了就得另立門戶。 例句:樹大分權,人大分家,親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鍋里吃茶飯。
【第83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84句】:【放隔山炮】(慣)比喻所采取的行動威力很大,在這個地方行動,其他地方也受到影響。
【第85句】:【半天里抹糨子——糊云】(歇)糨子:漿糊。糊云:諧“胡云”。指信口胡說。
【第86句】:【糠了的蘿卜——沒大辣氣】(歇)糠:蘿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 本指蘿卜變得不辣了,轉喻人變得不那么厲害了。
【第87句】:【貓認屋,犬認人】(諺)指貓在外能辨識自家的房屋,卻不認自家的主人;而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追隨自己的主人。
【第88句】:【左右是左右】(慣)指反正是那么一回事,豁出去了。
【第89句】:【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諺)兵:指軍隊。軍隊可以長期不打仗,但一天也不能放松備戰(zhàn)。
【第90句】:【牛打江山馬坐殿】(慣)比喻奮斗得來的勝利果實被別人享受。
【第91句】:【沒肚皮攬泄藥】(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餓得肚子都癟了,還要用泄藥。比喻多此一舉。
【第92句】:【沒病攬傷寒】(慣)攬:拉到自己身上來。傷寒: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指沒病找病。比喻沒事找事,自討苦吃。
【第93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94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 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 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95句】:【話經(jīng)千人口,老鼠變成牛】(諺)指口耳相傳的話會越傳越離譜。
【第96句】:【貧不學儉,卑不學恭】(諺)貧窮的人,不學儉省自然儉省;卑賤的人,不學謙恭自然謙恭。指人的習性受經(jīng)濟地位、社會地位制約。
【第97句】:【好雞不跟狗斗】 釋義:比喻不跟某人一般見識。 例句:“不,好雞不跟狗斗,我不跟你打架……”盤老五優(yōu)雅地搖搖頭,那尖利的目光仿佛洞穿了石牯的五臟六腑。
【第98句】:路是彎的,理是直的.
【第99句】:【吹牛皮】 釋義:牛皮:指牛皮筏子,黃河中上游的一種渡河工具,使用時需把牛皮吹起來。比喻說大話,言過其實。 例句:“并不是我替他吹牛皮,還是個堂堂的前任江南鹽巡道呢,而且做過制造局督辦。”
上一篇:佛家禪語悟道人生-佛家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