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跛象扯雙車——總沒一邊兒安穩】(歇)瘸腿的大象拉兩個車,總有一個車不安穩。比喻雙方總有一方有所偏頗。
【第2句】:人家都在種麥子,可爸爸卻像沒事人似的。媽媽催他,他卻說:“三個月不同點,三個月同收。慌個啥哩?”(四川·達縣)
【第3句】:【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釋義:各人有各人的福分。例句:“得靠運氣,靠能耐。牛吃青草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
【第4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書法好,受重視。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現狀》:“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雖不及古人,打個對 折是要的。”
【第5句】:【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諺)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聲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雖少,但實惠;死后揚名千古,無意義。
【第6句】:【一斤酒裝進十六兩的瓶子】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喻正合 適。柳青《創業史》:“生寶又提議:兩人分工——他管外事 和思想教育,增福管莊稼事務和活路安排。大伙都說:一斤 酒裝進十六兩的瓶子里頭了,正好!”
【第7句】:【吉人自有天相】(諺)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幫助。舊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難自有老天佑護。
【第8句】:【小家碧玉】金枝玉葉、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詞。不過,她們的出身不同,差別可謂三級跳。金枝玉葉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閨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戶人家年輕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從何說起呢?小家碧玉源自晉朝孫綽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詩中的“碧玉”是一個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為小戶人家年輕美貌女兒的代稱。她們一般生長在平民家庭,容貌俏麗,性情或溫柔或活潑,但因從小家貧失學,又不與外界接觸,所以不會附庸風雅,但對一些家務女紅往往比較精通。小家碧玉雖不及大家閨秀學問深,懂禮儀,但絕不比大家閨秀品行差,且更具心靈手巧的優勢。
【第9句】:【下軟蛋】(慣)比喻向對方服輸。
【第10句】:【做夢娶媳婦兒——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實現不了。常含譏諷意味。
【第11句】:【一翻拆洗一翻新整】舊如新。明代《金瓶梅》:“一翻拆洗 一翻新。到守備府中,新人轎子落下,戴著大紅銷金蓋袱, 添妝含飯,抱著寶瓶,進入大門。”
【第12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13句】:【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慣)頂門:頭頂。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體內,又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體則人生,脫離人體則人死;道家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極度恐慌或恐懼。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丟了三魂,喪了七魄”。
【第14句】:【牛耕田,馬吃谷】(慣)谷:谷物。 受累的不享福,享福的不受累。比喻分配不公。 也作“牛耕田.馬食谷”。
【第15句】:要想身體好,吃飯別太飽:要想身體好,天天要起早;要想身體好,睡覺不蒙腦。
【第16句】:睡多得疾病,哭多爛眼睛。
【第17句】:鄰居家的小寶寶總要大人抱,一放到床上就哭。有時他家大人忙,我就想去幫忙抱抱。大人們說:“不礙事,讓他哭吧,小孩兒哭大不生災,葫蘆吊大柄不歪。”(河南·鄭州)
【第18句】:【和尚置梳篦】(慣)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稱。和尚是光頭,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無用處的事情。
【第19句】:【不怕慢,就怕站】釋義:見面催一催,往往不抵事,只有緊跟身后才能盡快見效。例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腦了。”
【第20句】:【樹倒猢猻散】“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力(利)相聚合的人,為首者一倒,跟從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貶義。它源自南宋。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記載:“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新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新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新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猴散賦》一篇。”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曹詠,他善于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當了侍郎。曹詠當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來巴結他,獨有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厲德新知道曹詠并非憑真才實學,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對此,曹詠耿耿于懷,一心想找個茬整整厲德新。后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家伙一個個倒臺了,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厲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寄給曹詠。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于國于家,真是可喜可賀。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猴子。這篇賦很快便在臨安傳開,遂成俗語。
【第21句】:【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謂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沈從文 《新與舊》:“你豈不聞王子犯法,應與庶民同罪?一個士兵, 膽敢在青天白日之下,持刀殺人!”
【第22句】:表妹是姑媽家的獨生女兒,被視為掌上明珠。她在我家住了幾天,特別淘氣,全家人都得事事讓著她。奶奶也無奈地說:“人家是十畝地里的一棵苗,挨著鋤頭不敢刨啊!”(山西·壺關)
【第23句】:【百年松樹,五月芭蕉——粗枝大葉】(歇)本指百年松樹枝干粗,五月芭蕉葉子大,轉喻做事不細致,不認真。
【第24句】:【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諺)英雄好漢能保住周圍村莊的安定,一條好狗會護住周圍鄰居不遭偷盜。指是好男兒就要做好一方的保護神。 也作“好狗護三鄰,好漢護三村”。
【第25句】:水面上看人——看倒了
【第26句】:【咬人的狗兒不露齒】(諺)真正下口咬人的狗不齜牙咧嘴,也不汪汪亂叫。比喻實干的人并不聲張。 也比喻狠毒的人表面不露形跡,只在暗中做事。 也作咬人的狗不齜牙。 咬人的狗暗下口。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
【第27句】:小明媽媽是個稅務員。她的一個開食雜店的親戚不想繳稅,求她說:“俗話說,姑舅親,折斷骨頭連著筋。咱兩家這么親,你就給我免了吧!”小明媽媽說:“我也聽說有句話:親是親,公私也得分。該繳的稅你還得繳。”(黑龍江·富裕)
【第28句】:爸爸是村里的一把手,二叔手提“炸藥包”、“手榴彈”來求爸爸辦事。爸爸堅決不收,并對二叔說:“雖然社會上流傳著‘不吃白不吃,白吃誰不吃,不吃是白癡’的說法,可我認為,吃白食是吃自己的人格、尊嚴。兄弟,禮物你帶回,不違反原則的事一定辦,違反原則的事一定不辦。”(河南·內鄉)
【第29句】:【屬核桃仁的——不敲不出來】見“核桃里的肉——不敲不出來”。
【第30句】:【成不了氣候】釋義:指做不成大事。例句:“我看咱們少當家的成不了氣候。”
【第31句】:【插翅也飛不出去】(慣)形容封鎖極其嚴密,無法逃脫困境。 也作“插翅也難飛”。
【第32句】:天冷了,村里的懶漢王老三穿著破爛的衣服從我家門前走過。爸爸看了說:“勤快勤快,有飯有菜;懶惰懶惰,挨凍受餓。”(安徽·肥西)
【第33句】:人到四十,穿針離尺。
【第34句】:【狗腿子】“狗腿子”比喻給有勢力的壞人奔走幫兇的人。“狗腿子”一詞源于一則傳說。從前,有個為富不仁的財主,他的腿斷了。一個奴才為討好主子歡心,主動要求截下自己的腿,為主人接腿。主人問:“你自己的腿怎么辦呢?”奴才說:“我可以接上一條狗腿。”主人又問:“那狗的腿又怎么辦呢?”奴才又說:“給它用泥巴捏上一條。” 所以,狗在撒尿時,總要把一條腿翹起來,是怕把那條用泥捏的腿讓尿給沖掉了。這就是“狗腿子”的來歷。幽默諷刺之深,入木三分。
【第35句】:【酒醉心不醉】(諺)指有經驗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但心里卻還是明白的。 也作酒醉心里明。 酒醉三分醒。
【第36句】:金剛鉆劃豆腐——深刻
【第37句】:地頭的韭菜——去了一茬又一茬
【第38句】:媽媽生病了。我問爸爸:“爸爸,我做一件什么事才能讓媽媽高興啊?”爸爸說:“你把你的成績單裝在口袋里,別讓媽媽看見,媽媽就高興了!”(河北·新樂)
【第39句】:【要磨刀,得磨刀石】釋義:比喻要在實踐中鍛煉、考驗。例句:橋隆飆道:“要磨刀,得磨刀石。要試真金,得烈火。這些東西,不能光聽他嘴上說,要看看他的實力。”
【第40句】:【當耳旁風】(慣)耳旁風:從耳旁吹過的風。比喻不把別人的勸告或囑咐放在心上。 也作“當耳邊風”。
【第41句】:【人怕傷心,樹怕刨根】心靈的傷害最深重,人容易絕望。 刨根,也說:剝皮。鄭義《老井》:“已經遲了。樹怕剝皮,人 怕傷心。喜鳳媽把孫旺泉傷得太深了。”
【第42句】:【 小鬼見閻王】謂大有遜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語: 相形見絀。魯迅《阿Q正傳》:“即如未莊的鄉下人不過打 三十二張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夠叉‘麻醬’.城里卻連小 烏.龜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幾歲的小烏龜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見閻王。”
【第43句】:【樹不砍,不成材】借指人需要教育培養。馬烽西戎《呂梁 英雄傳》:“古人說:樹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難成器。讓政 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們才對!”
【第44句】:【明星】“明星”現多指在文體等方面成績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說天。“明星”,古書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這是肉眼能觀察到的亮度較高的星。有月,眾星捧月。無月,明星耀眼。這是“明星”一詞的最早出處。其次再說地。《太平廣記·采仙錄》日:“仙女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明星”原是華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眾人仰慕。所以,近代人們常以“明星”比喻成績卓著、出類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領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電影明星”、“歌星”等。眾明星參加晚會叫“今夜星光燦爛”。
【第45句】:【拿屎盆子往自己人腦袋上扣】(慣)比喻自毀聲名,自己侮辱自己。 也作“拿著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
【第46句】:【搭鋸就見末】馬上就見成效。或說:鋸響就見末。成語: 立竿見影。李準《老兵新傳》:“這不能說可能。要說能不 能,我們辦事情不能搭鋸就想見末。”
【第47句】:【一場官司一場火,任你好漢沒處躲】(諺)舊指打官司如同遭火災一般,使人傾家蕩產。也指火災和打官司一樣損失慘重,令人無法承受。
【第48句】:【打小算盤】(慣)1形容人自私,為個人打算。2比喻在小處算計。 3比喻精打細算。
【第49句】:【急行無好步】(諺)好步:穩當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會邁出穩當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難以把事做好。 也作“緊行無好步”。
【第50句】:檢驗員量車件——卡得緊
【第51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諺)身處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這幸福生活。 指人必須知足惜福。
【第52句】:背水作戰——不留后路;沒有退路
【第53句】:【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具體情況辦理。西戎《燈心 絨》:“老馬,人常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是管銀錢的,咱 的家底有多厚,你比我清楚,不能看見人家干啥,咱也干 啥。”
【第54句】:【喝慣了的水,說慣了的嘴】(慣)比喻人太愛說話,管不住自己的嘴。
【第55句】:【久病床前無孝子】釋義:兒女對長期生病的父母照顧不好,不孝順。例句:開始時,他的兩個兒子還過來侍候他,可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漸漸地也都不管他了。
【第56句】:【狗子見了熱脂油——又貪又怕】(歇)熱脂油:豬板油熬成的熱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顧忌。常含譏諷意味。
【第57句】:【 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子赤條條】有的有這有那,有的什 么也沒有,情況不同。《碧海緣》:“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 子赤條條。你光棍講光棍話,我這一大家人吃什么?”
【第58句】:【不上高山,不顯平原】有比較,才能看出差別和高下。張 恨水《啼笑因緣》:“真是不登高山,不見平地。像她這樣用 錢,簡直是把大洋錢看作大銅子。”
【第59句】:【 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局部依賴整體。類似的:鍋巴 不稠碗里稀|鍋里沒有,勺子舀不出。韓志君等《籬笆·女人 和狗》:“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爛麻搓成繩,也能拉千 斤!”
【第60句】:【給個臉,還想往鼻子上抓撓】(慣)形容人得寸進尺,越來越放肆。
【第61句】:春苗得雨——正逢時
【第62句】:【牛蹄子——兩半兒】(歇)半:諧“瓣”。牛的蹄形為兩瓣兒。指彼此分開或各搞各的一套。 也作牛蹄子——分兩瓣。 牛蹄子——兩掰。
【第63句】:【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諺)指希望中的多數,不如實際據有的少數。 也作“樹上十鳥,不如手握一只”。
【第64句】:【半樁小,吃過老】(諺)半樁小:尚未到成年的小伙子。老:老子,父親的俗稱。指半樁小子正在猛長身體,食量很大。
【第65句】:柳樹結桃——好看不好吃
【第66句】:【善者不來,來者不善】見“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第67句】:【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諺)牢籠計:嚴防固守的計謀。跳墻法:越墻進入的辦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計謀。 也作“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第68句】:中午,奶奶給小慶一個梨,他想接又不好意思接,怕他媽媽說他。奶奶說:“別狗舔油鍋又怕燙了。”(四川·資陽)
【第69句】:【未量他人,先量自己】(諺)量:估量。在評說別人之前,先把自己估量一番。指人在指責別人之前先自我檢討一番,就不會出苦狂傲。
【第70句】:剛備鞍的馬駒子——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第71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諺)指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開時供人觀賞,只不過十來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為之付出的代價總是高昂的。
【第72句】: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試了試,衣袋小了點,想去商店換一件。奶奶說:“世上哪有無核的棗,一點小毛病就算了。”(湖南·瀏陽)
【第73句】:【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財物做人情,自己并無愧色,卻顯 得很慷慨大方。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滿生總是慷他人之 慨,落得快活。”
【第74句】:【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不可錯過機會。類似的:過了 這個節日,就怕種不上這個莊稼了/過了此船無好渡。反義 說:過了這個村,再找一個店。老舍《茶館》:“告訴你,過了 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耽誤了事可別怨我!快去快來!”
【第75句】:【自己打嘴巴,給別人聽響兒】貶低自己,以討好別人。王 蒙《失態的季節》:“要不寫個檢討,出發前給大進送去?他 一激靈。他也是要摘下舌頭燒小菜的。他也是要自打嘴巴 給別人聽響兒的。”
【第76句】:中午忽然下起雨來,可是下了一會兒就不下了。爸爸說:“真是亮一亮,下一丈;人怕猛一窮,天怕猛一晴。”(河南·濮陽)
【第77句】:吃了剩飯想點子——光出餿主意
【第78句】:【秤砣雖小壓千斤】(諺)指桿秤上的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的重量。比喻歲數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謀與才能,不可小覷。
【第79句】:【有勤無儉,好比有針無線】(諺)有勤無儉,就不會有積蓄,就像有針無線,白扎針費工夫一樣。指勤與儉必須并重。
【第80句】:我們錯了一道應用題,李老師為我們又出了一道類似的題,結果,我們第二天交上去后又錯了。老師說:“你們啊,只知道從家到學校的路,卻不認識從學校到家的路啊!”(江西·上饒)
【第81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諺)指車前行要遵循轍道,不可亂行。比喻做事要遵從以前的規程,不得隨意。
【第82句】:【倉老鼠問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倒有】(歇)倉老鼠:糧倉里的老鼠。老鴰:烏鴉。 譏諷富有的人向沒有積蓄的人求援是找錯了人。
【第83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慣)才:文才。八斗:六朝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占八斗。見《南史·謝靈運傳》。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學識淵博。 也作“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第84句】:【發橫財】(慣)橫(heng)財:指意外得來的錢財。指一下子得到了許多錢財(多指不義之財)。
【第85句】:【殘物不過半價】(諺)殘損的貨物,要出賣只值原價的一半。指殘缺損壞的物品不值錢。
【第86句】:【吃定心丸】(慣)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藥丸。比喻因得到某種許諾,而心緒安寧。 也作吃鎮心丸。 吃安心丸。
【第87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88句】:【種火又長,拄門又短】(慣)種火:引火。拄門:頂門。用來生火嫌長,用作頂門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沒有用。
【第89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第90句】:【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諺)臘: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指臘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第91句】:吃了靈芝草——長生不老
【第92句】:武大郎玩鴨子——不知是什么烏
【第93句】:【觀景不如聽景】(諺)親歷其境地觀看景物,比不上聽人介紹景物。 指聽景能誘人心向往之,為觀景所不及。 也作“看景不如聽景”。
【第94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95句】:一根木頭難燒火,一扇石磨難磨面。
【第96句】:【殺風景】“殺風景”一詞源于民間隱語,原意是損壞美好的景色,后來用于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他撰寫的《雜纂》一書中曾有六個“殺風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瑩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裨。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背靠山起樓,開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氣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鶴。把琴當做木柴燒,把鶴宰了煮著來吃。五、對花啜茶。賞花本應飲酒,但不飲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間一壺酒”的詩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靜謐的松下是歇腳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達官貴人驅使車騎人馬吆喝而過。這是“殺風景”的典型例子,后來泛指一些掃興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魯迅《致山本初枝》信:“龍華的桃花雖然已開,但警備司令部占據了那里,大殺風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殺風景”一詞用得非常到位準確,一語雙關,不愧為文學泰斗。
【第97句】:【七月半,八月半,人出大汗天善變】(諺)指農歷的七、八月間,暑氣未退,秋涼開始,人一活動就會大汗淋漓,天氣忽冷忽熱,變化不定。
【第98句】:【不是強龍不過江】(諺)比喻沒有高強的本領,就不敢承擔重任。
【第99句】:【一個巴掌拍不晌】(諺)比喻單方面的啟動引發不了矛盾沖突。也比喻勢孤力單的人成不了事。
上一篇:佛心禪語文案摘抄-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