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春節前夕,大理州政府以“提升、規范雞足山的旅游品質”之名,拆除雞足山后山隱修者茅棚,逼使隱修僧在冰雪寒天中居無定所,不得不下山維權。
【第2句】:【禪語人生】一朵花兒,影印著整個世界。有人看到的是美麗;有人看到的是凋零;有人看到的是欺騙;有人看到的是真情。陽光時,花兒燦爛;陰雨時,花兒心痛。美麗的花朵,尚且千人千評,有雨有晴。人生怎能企求總是贊譽,總是晴空。一花一世界。
【第3句】:眼睛向外觀看時,見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實;用心往內觀照時,覺得內心空無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虛幻。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對于初學者而言,理論上世界是虛幻的,現實上世界是真實的。事實上,世界既不是真實,又不是虛幻,而是顯空雙運、明空雙運、樂空雙運與智悲雙運的大法界境界。
【第4句】:【佛心禪語】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真正的幸福不是一路的追逐,而是生活中知足的心態。沒有人虧待你,更沒有人傷害你,而所有的傷害都來自于心胸的狹隘和內心的無明。——延參法師
【第5句】:【禪心佛語】生活,無需復雜,只要簡單就夠了;人生是一條河,漂浮是快樂,沉默也并不就是墮落。風是偶然的,雨是偶然的,人卻可以將每個偶然好好地把握,將每一抹灰色變成亮麗。我們要學會在失意的時候送自己一份好心情,展現一個燦爛的笑容給藍天,更給自己。
【第6句】:【禪心佛語】人生亦是如此,一旦進入生活娛樂,就該盡情自由放縱,無拘無束,享受生活。如莊周夢蝶所寓,人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第7句】:恒榮法師:幸福更應該是一種內心的歸宿,走過人生的四季,即面對了一路風霜,更要活出人生的風度,這世間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不是歲月在掩飾什么,而是一種提醒,人生隨緣,轉變心態,發現幸福的平凡與存在,它就存在于悲觀中的沉思,疲憊中的堅持,失落中的珍惜,心地亦然,幸福當然。
【第8句】:【禪心佛語】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知老;可以不服人,但不能不知己;可以不景氣,但不能不爭氣。舒舒服服不是甜美,坐享其成不是快樂,飽食終日不是人生。
【第9句】:【禪心佛語】內修文德,外治武訓,大則國家,小則個人。士雖有學,行在言先。巧言失德,無信不立。書即世事,世事即書。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敏事慎言。
【第10句】: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沉默。本來就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卻也有時候,你被最愛的人誤解,你難過到不想爭辯,也只有選擇沉默。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沉默,也許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第11句】:而民間信仰的神,如帝君、王爺、公、婆等一切神明,實非佛非道—一是“有信無教”;是以往民智未開,依存于人民心目中的一種傳聞性的民間信仰。
【第12句】:昨天再美好,終究壓縮成今天的回憶,我們再無奈,也阻擋不了時間匆忙的步履;今天再精彩,也會拼湊成明天的歷史,我們再執著,也拒絕不了歲月賦予的傷痕。我們想念昨天,因它融解一切美好向往,流逝了所有傾情的追求。過去已經定格,就讓它塵封吧,努力書寫今天,讓明天的懷念多一些亮色。
【第13句】:年輕的佛學院學生問師父如何修持?師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頁,過眼的每個人、每句話,都是頁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第14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沒有永遠不犯錯誤的人,做錯事,千萬別后悔,后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后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要勇敢地去做,不要害怕出錯,沒什么大不了的。坦白地說,有許多人希望你會被自己的錯誤所擊敗。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第15句】:【禪心佛語】昆德拉《不朽》:感情很顯然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之間,而且常常是在我們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突然發現的。當我們“希望”去感受它,感情就不再是感情,而是感情的模仿,感情的炫耀。
【第16句】:“言必信,行必果”,對佛家而言亦是如此,心底坦蕩,做事光明正大。想好了你就要大膽去做,無論做什么都不要優柔寡斷,畏首畏尾,錯失良機。
【第17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浮華,卻看不透其下涌動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難言的苦;有些人臉上掛著笑,心里滿是無聲的淚。愛炫耀的人,其實心靈多空虛;常居上的人,方知高處不勝寒。怎么舒服就怎么生活,別人的評說,真的沒那么重要,你的幸福與快樂,不在別人的眼神中,而在自己的手心里。
【第18句】:【佛家放下的禪語】人生需要“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清零”,讓自己重新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時間長了里面難免會有沉渣。時時清空心靈的沉渣,該放手時就放手,該忘記的要忘記。扔掉過去的包袱,時時刷新自己,這樣必能收獲滿意人生。
【第19句】:【禪語人生】善待自己,就是要學會寬恕,不在過去的錯誤中糾纏;就是要學會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掙扎。你能寬恕多少、能退多少,實際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一個人,若能不跟自己較勁,處處放自己一馬,就是置心靈于曠野,給心靈以自由。心靈松綁了,就是最大的不虧待自己。
【第20句】:【佛心禪語】最使人疲憊,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心中的郁悶;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喪失;最是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
【第21句】:“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心境坦然,悠然無滯,眼前自然是海闊天空,到處都會是盎然的芳草,遍地都是繽紛的落花,徜徉其中,天高云淡,鳥語花香,神奇的造物,悠然的心靈,一切如詩話般和諧動人。其中境界就如寒山詩偈中所言:“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閑于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
【第22句】:放棄青春的美麗,換取成熟的智慧;放棄愛情的甜蜜,換取平淡的安穩;放棄掌聲的動聽,換取心靈的平靜。懂得享受生活的過程,人生才會更有樂趣。生活怎么樣,自己放調料。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了去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凈,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是會寬廣。
【第23句】:【禪心佛語】時光不會為了誰而停滯不前,歲月也不會心痛任何人的悲傷。留住該留住的,忘記該忘記的。留住心里的那些感動和溫暖,忘記曾經的那些傷害。學會轉身,也是一種成長;學會放手,也是一種幸福。
【第24句】:【修心禪悟】低調做人,才可高調行事。貴而不顯,華而不炫,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言語謙和好處世,行為低調好做人。低調,就是狹路相逢,側身而過與人行。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為人低調,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干擾和阻礙,才更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你把自己放得越低,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才會越高。
【第25句】:【經典佛語】“參公案”不是猜測揣摩,不是用頭腦推敲思索,不能用常識及佛學的知識來解釋它。許多人為解釋公案,而出了很多書,那都只是在解釋,而不是在“參”,這對悟境是不相干的。那么,公案可以解釋嗎?可以的但是對于禪修的功能而言,分析公案是沒有作用的。
【第26句】:【禪心佛語】謹慎守護自己的心,觀察每一個起心動念,不墮入貪、嗔、癡、慢,疑的牢籠,如此你還要到哪里去修行呢。生活在人間,不慕虛榮,不貪華麗,不攀權貴,不交惡人,平淡天真。
【第27句】:善于做人者,一定要有肚子里面撐起船的意念,“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把自己的開闊胸懷充分展示出來,不管好人、壞人、聰明人、愚笨人都要習慣以至包容;對于一切羞辱、委屈都要適應并且容忍得下。那么,世上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又能奈我何?
【第28句】:【佛門禪語】富不起來的原因:【第1句】: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錢;【第2句】:本質上最缺的是野心;【第3句】:腦袋上最缺的是觀念;【第4句】:機會上最缺的是了解;【第5句】:命運里最缺的是選擇;【第6句】:骨子里最缺的是勇氣;【第7句】:改變上最缺的是行動;【第8句】:肚子里最缺的是知識;【第9句】:事業上最缺的是毅力;【第10句】:內心里最缺的是膽色!
【第29句】:【禪心佛語】假使有人說你的壞話,你不需要心懷惡意、憤恨、輕視或者對他們不滿。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會阻礙你心智的發展,而且使你無法判斷那言論到底是對還是錯。同時,假如別人給我戴高帽子,過于贊美我的教法和僧侶,你也不要太得意,因為這樣也會損害你內在的心智發展。
【第30句】: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保持快樂的心境,把快樂的氣氛帶給四周的人,這是“慈”;常常培養惻隱之心就是“悲”;日日心無煩惱、掛礙,就是“喜”;能把自己所知的全部教給別人,不留獨家秘方,這就是“舍”。
【第31句】:人生沒有完滿,始終存在殘缺,自己的心地是自己的世界,活得不快樂,本質上源于自己的無能。一個人,應該有力量,將自己從一切沉重的、老舊的、無精打采的事物里拔出來,用不斷的嘗試、變通改變自己的境遇。
【第32句】:人,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記住的話,那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忘卻。懂得忘卻之人是最明智之人,他們追求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善忘,是一種人生佳境,秋去春來,花謝花開。
【第33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敗腎蛀齒,活活激死。榜上無名,腳下有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辨別是非,認識大體。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懂裝懂,永世飯桶。不矜細行,終毀大德。
【第34句】:【靜心的禪語】當回首人生的那些酸苦,你會回味出一種堅強;當你學會放手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一念花開,一念花落。這山長水遠的人世,終究是要自己走下去。有的人對你好,是因為你對他好,有的人對你好,是因為懂得你的好。
【第35句】:【禪心佛語】人是這樣,動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叫烏龜,他們一輩子幾乎不怎么動,就趴在那里,結果能活一千年。他們懶的走,但和勤勞好動的兔子賽跑,誰贏了?牛最勤勞,結果人們給它吃草,卻還要擠它的奶。熊貓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干,抱著根竹子能啃一天,人們親昵的稱它為“國寶“。
【第36句】:【禪語人生】在此期間,大師攜眾僧譯出包括《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成實論》及《十誦律》在內的經典35部,294卷,其中以般若中觀的經論為主。
【第37句】:善得人身甚為難,莫為此身造罪惡,畢竟冢間喂狐狼,勿為惡見生貪愛!《大寶積經》卷九十六,勤授長者會人身難得,汝等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八,具足品
【第38句】:【禪心佛語】很顯然,以積極的無所謂的心態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自己,無所謂的心態就會使我們永遠處于心靈的最佳狀態和精神的勝利狀態。無所謂是一種神奇的靈丹妙藥,誰吃了都會獲得生命的回歸,心靈的釋然,思想的解放。
【第39句】:【禪心佛語】禪是什么?禪是一種自我、是一種生活、是一種實踐。只有在生活實踐中,在身心磨煉之下,精神自然升華,時節因緣成熟,自然明心見性。
【第40句】:人與人之間很多矛盾都是從自我傲慢心中來的。覺得比別人高明,比別人有見識,比別人正確。于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產生。那如何才能化烏云為晴天?首先要把心態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點,多想別人的優點,讓傲慢心變的謙虛恭敬,調柔似水,若能如是你所處的環境自然融洽。優點也多了!
【第41句】:【禪語人生】我們只有一個今生,一顆可以搏動的心,把生命維護好,把靈魂安頓好,也就算是圓滿了,不要總盯著別人的腳步,迷失了自己的節奏。在一條路上走得久了,總有孤獨與寂寞,無論如何,都別放下當初的激情與夢想,別忘記曾經的那份執著,只有傷過了,痛過了,才會慢慢清醒與回歸,才會發現,頭頂還有那片天。
【第42句】:我不驚嘆生命給予的磨難,也不抱怨生活賦予的艱苦;也許,實實在在,才是做人的本分;也許,風風雨雨,才是光陰的插曲;我們這一生,一直想追求的安安穩穩,或許再等下個十年,健健康康的就能輕松實現。與其年輕時揮霍身體去換取金錢,不如順其自然沒病沒痛的過完整個人生。
【第43句】:【禪心佛語】恒月法師:每個人都有一個福袋,你往里裝什么,就會得到什么,每個人都有一面鏡子,你對它做什么表情,它就會回報你什么表情。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他人是己心的一面鏡子,世人是自己的一個比照。
【第44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能無私人自明。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好翻舌頭多惹事,好說謊話落罵名。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舌。
【第45句】:【生活禪語】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夠的,因為此生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在無數流轉的生命里,不過是個片段罷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開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開端,我們為何不去做對死亡和來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死亡一無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沒有對死亡的準備。I
【第46句】:我們要接受自己生活中所謂“不完美”的地方,用“和自己賽跑,不要和別人比較”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如果我們愿意放下攀比,學習別人優秀的地方,從對方的成功中得到啟發,收獲最多的其實還是自己。生活中,請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激,靜下心來,放下心靈的負擔,仔細品味你所擁有的一切吧。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是在歲月河流中飄浮顛簸的,時而順水而下奔馳千里,時而礁石阻礙沙灘擱淺,時而急流盤旋險象環伺。有時候覺得很富有,可夜深人靜的時候想一想,真正能夠抓住的又有幾樣?有時候覺得很充實,可走到終點時再回望,孤獨與寂寞才是粉飾我們人生的背景墻。其實人生不必苛求太多,只要別輕易丟失了自己。
【第48句】:【禪心佛語】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隨遇而安,是一種樂觀的處世妙方,順其自然,是一種豁達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種高超的入世智慧。
【第49句】:【禪心佛語】老子的“無為”就是警戒我們人生中不要爭奪、占有、貪欲、不違背客觀規律,不要隨意而為。這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有為。是一種無為的有為。首先要抱有的是一種無為的態度,是從內心里面呈現出來的無為,放平心境,不過于計較是非得失,順其自然的生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在無為的基礎上有為。
上一篇:佛學經典文案-佛語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