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姑娘十八變】(諺)十八變:一說女子長到十八歲變化較大;一說由幼女到少女再到成年,面貌在不斷變化。指女孩子隨著年齡漸長,會越變越俊美。
【第2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慣)指當事人不急,其他人卻非常著急。譏諷人瞎操心。 也作“皇帝不急太監急”。
【第3句】:【飯來張口,水來濕手】(慣)指人不勞動,坐等著享福。 也作飯來張口,茶來伸手。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第4句】:【成人容易做人難】(諺)成人:指人發育成熟。做人:指做一個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指成人容易,但要成為一個有修養有作為的人卻很難。
【第5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見“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第6句】:【聾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聾子聽不見炮仗聲,只看見炮仗爆炸時炸散了。散:本讀san,轉讀san。指散伙了。 也作“聾子放炮竹——散伙”。
【第7句】:【為人容易做人難】(諺)指人活在世上容易,要做個有品格、有作為的人不容易。
【第8句】:【坐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慣)比喻幸災樂禍。
【第9句】:踩著梯子吃星星——離天遠
【第10句】:黃雀碰到百靈鳥——雀碰雀(巧碰巧)
【第11句】:【明人不待細講】(諺)明人:悟性很高的人。對明人講話,點到為止,不必啰嗦重復。 也作明人不必細說。 明人不消細說。 明白人不用多費話。
【第12句】:【砍柴上山,捉鳥上樹】(諺)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鳥,你就得上樹。指有了確定的目標,還必須找對門路,盲目亂干不會有結果。
【第13句】:【天道好還】(諺)天道:舊指掌握賞善懲惡之權的天意。好還:樂于主持報應。指天道總是公正無私的,善的就賞,惡的就懲。 也作天道好還,絲毫不爽。不爽:不差。 天道好還,報應不爽。 天道好還,無惡不報。
【第14句】:七月天的雷雨——說下就下,說晴就睛
【第15句】:【甘蔗沒有兩頭甜】釋義:比喻不能兩方面好處都占。“沒有”又作“不能”。例句:人們常說:甘蔗沒有兩頭甜。要發財,就得擔干系呵。
【第16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浩然《艷 陽天》:“咱們是井水不把河水犯,后脊梁對著后脊梁,各走 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兒!”
【第17句】:神婆子念咒——瞎說;瞎叨叨;胡叨叨
【第18句】:閻王奶奶繡荷包——鬼花招
【第19句】:【抬轎子】(慣)比喻為有權有勢者吹噓捧場。
【第20句】:【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轉指估量。指人只知評說別人的長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第21句】:【對矮人莫說矬(cu。)話】見“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第22句】:【桌子底下放風箏——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點低,條件差,事情不會做好。
【第23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體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換成表示其他職業的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只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樣長處,出來見了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p>
【第24句】:【 騙子有屏風,屠夫有幫手】為壞人提供方便。成語:助紂 為虐、為虎作倀。《人民日報》( 1982,3,16):“騙子有屏風, 屠夫有幫手。不禁使我聯想起以往冒險家樂園的上海,只 要投奔洋人腋下,同‘包打聽’一掛鉤,送點‘酬款’,就可以 在十里洋場,得逞一時。”
【第25句】:【不打勤,不打懶,只打不長眼】釋義:有眼色的人不吃虧,沒眼色的人倒霉。例句:不打饞,不打懶,單打不長眼;他這個人眼觀六路,遠遠瞄見地主的影子,馬上手勤眼快,爭風搶上,揮汗如雨,一馬當先,歡喜得那個地主口口聲聲夸他是忠臣。
【第26句】:【熱練三伏,冷練三九】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27句】:跳到黃河洗不清——冤枉
【第28句】:過年了,二叔置辦了許多年貨,說要跟別人家比一比。奶奶勸他:“寧跟別人比種田,不和他人賽過年。節約如同聚寶盆,勤儉才是搖錢樹??!”(陜西·永壽)
【第29句】:【自己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見“各人自掃門前雪”。
【第30句】:妹妹的嘴巴不饒人,總愛滔滔不絕地為自己辯護,有時把媽媽氣得哭笑不得:“你這妮子,翻著是鑼,扣上是鼓,什么都是你的對了?”(廣東·化州)
【第31句】:【滿園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同一系統。類似的:千朵桃 花一樹生/千枝萬葉一條根。語文圖書:“滿園葡萄一根藤, 一根藤就是主線。主次分清,多而不亂。”
【第32句】:強盜拍照片——賊頭賊腦
【第33句】:【后生不看《水滸》,老來不看《三國》】(諺)后生:青少年。舊指《水滸傳》是寫造反的,青少年讀了會不安分守己;《三國演義》是寫爭斗權謀的,老年人讀了會增添奸詐貪得之心。 也作“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第34句】:【瞎子不怕刀,聾子不怕銃】(諺)銃:火銃,一種舊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為看不見刀砍來;聾子不怕銃,是因為聽不見銃的響聲。 比喻愚昧無知的人看不到險情,所以做事莽撞。
【第35句】:【油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裙帶頭衣食】(歇)髻:假發盤成的髻。鼻凹:鼻翼兩旁凹下去的地方。受宣:接受皇帝的宣召。指靠裙帶關系當上高官。含譏諷意味。
【第36句】:豺狼朝著羊群笑——用心歹毒
【第37句】:【瓜兒戀秧,孩兒戀娘】(諺)就像瓜離不開瓜蔓一樣,孩子離不開生身的娘親。指孩子離不開娘親是天性。也借指游子戀著故土完全出于真情。
【第38句】:除夕晚上盼月亮——不見景;沒有指望
【第39句】:好心遭雷打——蠆桿
【第40句】:新學期一開學,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并風趣地說:“跟著鳳凰走,不是鳳凰也是個俊鳥;跟著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第41句】:我看見別的小朋友吃雪糕,要爸爸也給我買一支。吃著雪糕,我看見另一位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玩具槍,又纏著爸爸給買。爸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進了屋子想上炕?!保ê颖薄ば刑疲?/p>
【第42句】:我整理了幾篇日記,讓姐姐幫我寄給報社寄去。誰知姐姐瞅了一眼說:“不行,不行,哪有你這種日記,東拉被子西扯氈,誰看啊!”我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陜西·成陽)
【第43句】:弄堂里買報紙——小道消息
【第44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釋義:才:文才,才華。/\斗:形容知識多,有才學,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备唬焊挥小N遘嚕何遘嚂?,形容書多。形容人非常有才華有學問。例句: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位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45句】:拉一根弦的胡琴——單調
【第46句】:【若要甜,加點鹽】(諺)指單吃甜品不知甜,吃點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確對待苦樂,不可只追求享受。
【第47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姑息壞人,反受其害。成語:姑息養 奸。類似的:養虎自貽患/養虎被虎傷。清代《說岳全傳》: “呆子!古人說的,‘關門養虎,虎大傷入’,這個東西如何養 得熟的?”
【第48句】:大海里找針——沒處下手
【第49句】:【丟把芝麻賺個西瓜】(慣)指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收獲。
【第50句】:兒童節這天,學校要舉行講故事比賽。由于我平時沒抓緊練習,沒記牢,心里很急,就求媽媽中午不休息陪我練講故事。媽媽說:“你呀,真是水到屋檐才開溝?!保◤V西·貴港)
【第51句】:【 掉在漿糊盆里】糊涂,弄不清楚。類似的:一盆漿糊。成 語:糊里糊涂。明代《金瓶梅》:“恰掉在面糊盆里一般,乞那 廝局騙了:說你家中有事,上東京去了。”
【第52句】:【電線桿上插雞毛——好大的撣子】(歇)撣子:一種除塵工具,常用雞毛綁在小竹棍上做成。撣:諧“膽”。驚嘆或指責人膽子太大。
【第53句】:【破表——沒準兒】(歇)本指鐘表走時不準,轉指做事沒有把握,不確定。
【第54句】:六月里貼對子——還差得遠
【第55句】:【武大郎開店】武大郎是《水滸》中的人物,他個子矮。借 指高個子進不了店。意為不準別人超過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強的人?!抖虝旱拇呵铩罚骸坝腥瞬粴g迎我重新站出來呀, 他們很有點武大郎開店的味道,直怕別人沖擊了他們?!?/p>
【第56句】:【臟唐亂宋,都怪朝廷老兒不正】(諺)臟唐:唐王朝統治階級生活奢侈糜爛。亂宋:宋朝戰爭不斷,朝政混亂,忠奸不辨。指唐、宋臟亂,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第57句】:我對參加數學競賽信心百倍,認為自己一定穩操勝券。爸爸提醒我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你還要多下工夫?!保ńK·海安)
【第58句】:一天早上,媽媽蒸了花卷饃,我說了句“難吃,我不吃”就上學去了??芍形鐩]到點兒我就餓得心里發慌。放學回家一進屋,我抓起桌上的花卷饃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爸爸見了說:“你呀,真是飽了肉也黏,餓了糠也甜?!保ê幽稀べ葞煟?/p>
【第59句】:【苗怕蟲咬,兒怕娘嬌】(諺)指禾苗怕的是害蟲咬,咬過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長;孩子怕的是娘親溺愛嬌慣,嬌寵的孩子沒出息,成不得人。
【第60句】:【頭撞南墻也不知道拐彎抹角】(慣)形容人脾氣執拗,做事不知變通。
【第61句】: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第62句】:【陽溝里翻船】(慣)陽溝: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溝。比喻在不該出問題的地方出了問題。
【第63句】:船老大的犁頭——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第64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謂看情況如何,以后再看結果。馬 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打量你們這些毛賊也成不了器!二 老爺沒有工夫和你們磨牙。騎驢看唱本,咱走著瞧!”
【第65句】:【堵得住黃鱔洞,塞不了狐貍窩】(諺)黃鱔(shan):鱔魚,身體像蛇而無鱗,生活在水邊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黃鱔的泥洞,卻很難堵住以狡猾著稱的狐貍的窩。比喻貪污腐化、營私舞弊的門路極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第66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67句】:【舊瓶裝新酒】(慣)比喻用舊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內容。 也作“舊瓶盛新酒”。
【第68句】:【露口風】(慣)指從言談話語中透露出某種不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風。 透口風。
【第69句】:鴨腳上扣銅鈴——響當當;當當響
【第70句】:【嘴上貼封條】指不準說話,或保持沉默。海外陳若曦《二 胡》:“爸爸自從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貼了封條,見人先矮 三分?!?/p>
【第71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釋義:寧肯為正義去死,也不肯茍且偷生。例句:“歹徒!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崩项^子搖頭晃腦,口沫橫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無恥茍活,生不如死。”
【第72句】:【下鍬撅】(慣)比喻使心機害人。
【第73句】:【嘴是嘴,眼是眼】(慣)比喻分清誰是誰非,毫不含糊。
【第74句】:【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釋義:比喻人品雖然不好,但總有人欣賞。例句:趙雄上任偵緝處長那天,竟然親自“登門求賢”,請金鱷出來當大隊長,這正如俗語說的:“臭豬頭,自有爛鼻子聞。”
【第75句】:螞蟥的身子一軟骨頭
【第76句】:汽車司機扳輪胎——忽左忽右
【第77句】:兩個婆娘一面鑼,三個婆娘一臺戲。
【第78句】:姐姐要去音樂班學習電子琴和小提琴。臨走時,媽媽叮囑說:“去了好好學,藝多不壓身?!保ńK·東海)
【第79句】:襯衫上的第三個扣子——貼皮貼肉不貼心
【第80句】:【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慣)1形容相貌丑陋、兇惡。2指被折磨得不成樣子。3形容人形象太差。 也作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 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 三分人,七分鬼。
【第81句】:【騎著驢騾思駿馬】(諺)騎上驢和騾子,可以代步,還想著騎駿馬可以更快更風光。指人的欲望總是無止境的,
【第82句】:鱉笑龜兒——看不見自己的丑
【第83句】:弟弟很調皮,爸爸讓他喊媽媽回來吃飯,他跑到別人家去看電視;讓他做作業,他卻手不識閑兒地玩玩具。爸爸生氣地說:“叫你去東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攆雞。你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盡跟我反著板兒,別筋兒哩!”(河南·汝南)
【第84句】:【快刀切豆腐——兩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轉指光彩。比喻兩面討好或兩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兩面光。 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85句】:糧庫里頭一粒米——有它不多,無它不少
【第86句】:娃兒們在一塊兒玩,盧二奶總說自家孫子心善要吃虧。王三嬸聽不慣,嘴一撇說:“黃鼠狼只說它娃兒香,刺猬總覺它娃兒光。誰家的娃兒誰看不順溜?”.(河南·南陽)
【第87句】:【發現新大陸】原指哥倫布發現美洲。借指有了新的發 現。王蒙《相見時難》:“杜艷叫了起來,好像發現了什么新 大陸?!?/p>
【第88句】:【正經】“正經”現多指嚴肅認真,端莊正派,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如說某某是一個正經人,就是評價他為人正派;或者說某某不正經,就是評價他道德品質有問題。然而,“正經”一詞最初與人的品質不沾邊,而是另有來歷。 “正經”一詞,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學的教學內容。唐代教育發達,有官學和私學兩大體系。各類學校都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將所學的儒家經書分門別類,設立不同專業來研修,產生了“正經”與“旁經”的區別。正經分三類共九種,旁經則分為兩種。這里所謂正經,指主體課程。研修正經又可細分為三種情況:《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學制為三年;《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學制二年;《易》、《尚書》、《春秋公羊傳》、《谷梁傳》則被稱為小經,學制一年半。與正經相對的旁經,分為《孝經》和《論語》兩種,學制為一年。 “正經”本是一個教育制度用語,隨著時間的推移,詞義發生了演變、擴展,成為對人的道德品質的評價。 “正”字計票法在我國現在還保留著投票、唱票、計票的選舉辦法,計票人總是用“正”字來計票數?!罢弊钟嬈狈ê啽阋仔?,充分利用了漢字“正”字的特點,橫平豎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發明。 “正”字計票法源于上海舊戲院統計觀眾人數的方法。那時的戲院都稱為茶園,如上海有丹桂園、天仙園等。這種戲院,舞臺是方形的,樓上的座位叫花樓,左右為包廂,大多是達官貴人預包下的;樓下為正廳,設八仙桌,可品茶飲酒;后座是長凳排列的,票價最低廉。樓上樓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寫滿行行“正”字。因為當時舊戲院無戲票,是由一些“案目”(相當于現在的服務員)站在戲院門口招攬觀眾,領他們入座。每領來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寫一個“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這樣記數十分簡便,賬也算得清楚,也能夠統計出進園看戲的總人數。后來戲票出現后,就不再用這種辦法了。沒想到這種辦法被移植到統計選票上來了。
【第89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慣)既能在宴席上做賓客,又能到深山里當樵夫。指人既能過富日子,也耐得了貧苦。
【第90句】:【人到事中迷】(諺)指人在事件變故中最容易陷入迷惘,亟需旁人提醒。 也作人到事中迷,就怕沒人提。 人到事中迷,就怕不聽勸。 人在事中迷,只要有人提。
【第91句】:【鋤頭自有三雨澤,斧頭自有一倍?!酷屃x:澤:雨露。鋤頭底下有三場雨水分,斧頭下面有一倍桑葉,指勤鋤地可抗旱,適時整治枝條會使桑葉茂盛。例句:“如其得法,使樹頭易得其條,條上易得其葉,蠶不待食,葉以時至,又其葉潤厚。農語云‘鋤頭自有三雨澤,斧頭自有一倍桑’。”
【第92句】:【七十三,八十四】(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嘮嘮叨叨。
【第93句】:【跳到秤盤里——拿自己來量別人】(歇)指用自己的狹隘眼光來衡量別人。
【第94句】:【刀對刀,槍對槍】(慣)比喻針鋒相對。 也作“槍對槍,刀對刀”。
【第95句】:核桃仁子——不砸不出來
【第96句】:旅客上飛機——遠航
【第97句】:【亂離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見“寧作治世犬,莫作亂離人”。
【第98句】:逮兔打狐貍——舉兩得
【第99句】:【木匠要巧,郎中要老】(諺)郎中:醫生。指木匠的手藝越巧,越能制作出精美的成品;醫生的年齡越大,臨床的經驗越多,治病越有把握。
上一篇:快結尾的詩句(快結尾的詩詞)
下一篇:返回列表